(正式版)YST 5041-2024 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防渗技术标准_第1页
(正式版)YST 5041-2024 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防渗技术标准_第2页
(正式版)YST 5041-2024 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防渗技术标准_第3页
(正式版)YST 5041-2024 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防渗技术标准_第4页
(正式版)YST 5041-2024 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防渗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seepagepreventionofheavynon-ferrousmetalsmeltingEngineering2024-03-2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seepagepreventionofheavynon-ferrousmetalsmeltingEngineering中国计划出版社2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0〕263号)的要求,编制组调查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项目防渗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污染防渗分区,防渗设计,防渗材料,施工及质量检验等。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管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2号,邮编:100038,邮箱:zhangqj@)。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腐蚀科学技术学会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赤峰中色锌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启军任锋张明徐志韬何炜季东强吴丁丁杨萌孙文亮王鸿振徐华军刘卫平朱永良周旋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宗子就周连碧郭涛李大浪杨运华高伟邵朱强曹龙文刘进陆士平肖福兵贺瑞萍王艳超侯郊张晋溪3 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污染防渗分区 44.1污染防渗分区判定依据 44.2各功能区防渗分区 45防渗设计 5.1一般规定 5.2工业生产区域的地面防渗 5.3罐区防渗 5.4贮存区地下矿仓防渗 5.5水池防渗 5.6排水沟、排水井防渗 5.7地下管道防渗 6防渗材料 6.1抗渗混凝土 6.2聚合物水泥防渗材料 6.3土工防渗材料 6.4其它防渗材料 7施工及质量检验 197.1一般规定 7.2黏土防渗层施工 7.3防渗混凝土施工 7.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 207.5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207.6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 217.7土工布 237.8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 24附录A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铺设施工记录 25本标准用词说明 29引用标准名录 30附:条文说明 324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34Differentiationforpollution-preventionareas 44.1Judgmentbasisfordifferentiationforpollution-preventionareas 44.2Differentiationforpollution-preventionareasineachfunctionalarea 45Seepagepreventiondesign 5.1Generalrequirements 5.2Groundanti-seepageinindustrialproductionareas 5.3Seepagepreventionoftankareas 5.4Seepagepreventionofundergroundorestorageinstoragearea 5.5Seepagepreventionofbasin 5.6Drainageditchanddrainagewellanti-seepage 5.7Seepagepreventionofundergroundpipelines 6Seepagepreventionmaterial 6.1Imperviousconcrete 6.2Polymercementseepagepreventionmaterial 6.3Geotechnicalseepagepreventionmaterial 6.4Otherseepagepreventionmaterials 7Constructionandqualityinspection 7.1Generalrequirements 7.2Clayliner 7.3Imperviousconcrete 7.4Capillary/Crystallinewaterproofingmaterials 207.5Polymercementwaterproofpaintandpolymercementwaterproofmortar 207.6High-densitypolyethylene(HDPE)membraneliner 217.7Geotextile 237.8Geosyntheticclayliner(GCL) 24AppendixAHighdensitypolyethylene(HDPE)membranelayingconstructionrecords 2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9Listofquotedstandards 30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211.0.1为在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防渗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源头遏制重金属污染,保护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做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于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工业场地防渗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过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投产后的防渗效果长期监测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与填埋工程。1.0.3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防渗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0.1重有色金属冶炼heavynonferroussmelting通过熔炼、精炼、电解或其他方法从有色金属矿、废杂有色金属料中提炼重有色金属或其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重有色金属主要包括铜、镍、铅、锌、锡、锑、钴、汞、镉、铋等。2.0.2防渗层impermeableliner在防渗系统工程中,作为污染物渗漏屏障的各种防渗材料和构造的组合。2.0.3包气带vadosezone地表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2.0.4地下水groundwater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2.0.5污染防渗分区pollutionanti-seepagezone为防止重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污染物渗入土壤和地下水等环境介质,依据工业生产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物危害性和控制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定的满足不同防渗要求的区域,包括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33.0.1防渗设计前,应收集建设项目所在工业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研究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包气带防污性能和污染物危害程度等。3.0.2防渗设计应依据污染防渗分区选取防渗方案。3.0.3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应采取防止污染物漫流到简单防渗区或非污染防治区的措施。3.0.4防渗层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适应。3.0.5防渗层的地基应均匀、稳定、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3.0.6采用的防渗材料及施工工艺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要求。3.0.7防渗设计应保证在设计工作年限内不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当达到设计工作年限时,应对防渗层进行检测和鉴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3.0.8当建设项目防渗区选用的防腐蚀层能够提供国家认可检测机构出具的与本标准相应防渗分区等效的防渗性能检测报告时,防腐蚀层可用作防渗层。44.1.1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场地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设施特点及所处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在识别地下水环境污染源特征、判定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判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分析污染物危害性的基础上,划分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4.1.2识别污染源特征应通过分析生产工艺、物料的成分性质判断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和环境风险,同时应识别特征因子,确定污染物类型及复杂程度。4.1.3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应根据污染源相对地面的位置关系、检测和应急控制系统的配备情况进行判断。位于地下或者半地下的装置和设施、无检测系统和应急控制系统,在非正常状况下,污染物渗漏不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控制程度应划分为难。当污染源位于地面之上或者有检测系统和应急控制系统,污染物渗漏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控制程度应划分为易。污染控制程度分级应符合表4.1.3规定。表4.1.3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难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易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4.1.4根据不同岩性渗水试验结果,可判定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应符合表4.1.4规定。表4.1.4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Mb≥1.0m,K≤1.0×10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强0.5m≤Mb<1.0m,K≤1.0×10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10cm/s<K≤1.0×10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弱4.2.1重有色金属冶炼各功能区污染防渗分区应符合表4.2.1的规定。4.2.2在表4.2.1中未明确列出的生产和防控区域,以及工程项目某生产单元工艺特征与行业常规工艺不同,可根据液态介质确定分区等级,分区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涉及液态料液、废水以及可能泄漏的液态物料污染物浓度指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第二类污染物一级标准限值的生产单元宜划为简单防渗区;2当料液、水质中污染物浓度指标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第二类污染物一级标准限值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中鉴别标准值,应划为一般防渗区;3当料液、水质中污染物浓度指标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中鉴别标准值,应划为重点防渗区。4.2.3一般固废贮存、处置区域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相关要求进行防渗,采用库房、包装工具贮存一般固体废物的区域应按照表4.2.1要求划分防渗分区。4.2.4危险废物贮存区域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相关要求进行防渗。4.2.5当多个槽罐、反应装置共用一个围堰或事故池时,应根据多个装置中可能泄漏液态的特性从严设定防治区类别。6表4.2.1重有色金属冶炼各功能区污染防渗分区工程类别生产/装置区污染防治区域及部位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防治区类别弱易易区事故池、事故坑槽、物料管网地下沟槽的基弱~强生产区围堰的底板及侧壁,各类反应槽罐、酸碱储弱~强弱易易区事故池、事故坑槽、物料管网地下沟槽的基弱~强弱易易难弱~强弱~强易7工程类别生产/装置区污染防治区域及部位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防治区类别直接循环水/浊循环水接地水池底板及侧壁、环墙式弱~强难弱~强难弱~强难弱~强弱~强烟气洗涤塔、湿式脱硫脱硝区、物料槽罐等弱难易弱易弱~强难弱~强难8工程类别生产/装置区污染防治区域及部位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防治区类别采用库房、包装工具贮存一般固体废物的区域地面弱~强原辅料贮存区,含水物料渗液收集坑底板及弱难难协同或自行处置的属于危险废物的物料的贮存区,渗弱~强难弱~强易弱~强易弱~强易弱~强易弱~强易弱难易可能泄漏的液态物料检测值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弱难易注:1表中的地面是指事故状态时物料、污水可能泄漏、漫流的地面区域,不包含配电室、设备间等区域的地面,涉重金属和酸性介质的管网宜设置地上管网,当架空管网下方92踢脚、墙裙长时间受到液态介质侵蚀和滴溅作用时,应根据实际情3表中污染物类型中的其他类型主要包括具有腐蚀性的酸碱类等污染物;全部类型包4配套工程结合实际情况划分污染防5.1.1防渗层的设计工作年限应根据污染防治区域及部位、污染控制的难易程度、防治区类别综合确定并应符合如下规定:1简单防渗区防渗层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10年。2一般防渗区防渗层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15年。3重点防渗区防渗层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25年。5.1.2防渗层的防渗性能应符合如下规定:1简单防渗区防渗层可采用一般地面硬化,混凝土硬化地面构造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相关要求,且混凝土的标号不低于C30,抗渗等级不低于P8;2一般防渗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1.5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3重点防渗区防渗层的防渗能力不应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4当采用其他材料作为防渗层时,应具有等效的隔水效力和防渗性能。5.1.3防渗层可由单一或多种防渗材料组成。5.1.4防渗层应具有耐土壤和地下水化学腐蚀能力。5.1.5当污染物有腐蚀性时,应采用耐腐蚀的防渗材料或采取防腐蚀措施。当防渗区采用了带隔离层的防腐蚀防护层,且项目能提供国家认可的行业检测机构出具的与本标准第5.1.2条等效的防渗性能检测报告,防腐蚀防渗层可认定为防渗层。5.1.6污染防治区域地面应坡向排水口或排水沟。地面坡度根据总体竖向布置确定,坡度不宜小于0.3%。当地面受到具有腐蚀性的污染物作用时,地面排水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的有关规定。5.1.7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1.8干燥气候条件下不应采用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层。5.1.9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3℃的地区,室外外露的钢筋混凝土矿仓、围堰、水池、排水沟及排水井应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混凝土抗冻等级(Fi)应符合表5.1.9规定。表5.1.9混凝土抗冻等级(Fi)的规定地表水取水头部的水位涨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10℃5.1.10对于一般防渗区和重点防渗区的钢筋混凝土矿仓、围堰、水池、污水沟和井的缝隙应设止水带,止水带宜采用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施工缝可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宜选用氯丁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宜选用软质聚氯乙烯塑料止水带。5.2.1当建设场地具有符合要求的黏土时,地面防渗层宜采用黏土防渗层。5.2.2黏土经压实、人工改性等措施处理后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一般防渗区黏土防渗层厚度不应小于1.5m,重点防渗区黏土防渗层的厚度不应小于6.0m。5.2.3压实黏土防渗层的表面宜采用混凝土地面或设置厚度不应小于200mm的砂石层。Ⅱ抗渗混凝土防渗层5.2.5抗渗混凝土防渗层可采用抗渗钢纤维混凝土、抗渗合成纤维混凝土、抗渗钢筋混凝土和抗渗素混凝土。5.2.6简单防渗区混凝土防渗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的有关要求设计,且混凝土的标号不低于C30,抗渗等级不低于P8。一般防渗区和重点防渗区不得单独使用抗渗混凝土防渗层,仅可用于复合防渗层使用。一般防渗区抗渗混凝土防渗层的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8,重点防渗区抗渗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8并加防水涂料保护。寒冷地区抗冻设防段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5.2.7抗渗混凝土防渗层的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2.8抗渗混凝土的原材料、外添加剂、混凝土的性能及配合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的有关规定。5.2.9混凝土防渗层应设置缩缝和胀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和横向缩缝、胀缝宜垂直相交;2缩缝和胀缝的间距应符合表5.2.10的规定;表5.2.10缩缝和胀缝的间距(m)20-303缩缝宜采用切缝,切缝宽度宜为6mm~10mm,深度宜为16mm~25mm。嵌缝密封料深度宜为6mm~10mm;缝内应填置嵌缝密封料和背衬材料,嵌缝密封料表面应低于地面,低温时可取2mm~3mm,高温时不应大于2mm;4胀缝宽度宜为20mm~30mm;嵌缝密封料宽深比宜为2:1,深度宜为10mm~15mm。缝内应填置嵌缝板、背衬材料和嵌缝密封料,嵌缝密封料表面应低于地面,低温时可取2mm~3mm,高温时不应大于2mm。5.2.10混凝土防渗层在墙、柱、基础交接处应设衔接缝,缝宽宜为20mm~30mm。嵌缝密封料宽深比宜为2:1,深度宜为10mm~15mm。缝内应填置嵌缝板、背衬材料和嵌缝密封料。5.2.11混凝土防渗层的缩缝、胀缝和衔接缝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规定:1嵌缝密封料宜采用道路用硅酮密封胶等耐候型密封材料;2嵌缝板宜采用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或纤维板;3背衬材料宜采用闭孔膨胀聚乙烯、聚氯乙烯或弹性聚丙烯泡沫棒,泡沫棒直径不应小于缝宽的1.25倍。5.2.12混凝土防渗层不得埋设水平管线,管线垂直穿越地面时应设置衔接缝。Ⅲ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5.2.13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10cm/s,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2规定的指标要求。5.2.14一般防渗区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重点防渗区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的厚度不宜小于2.0mm。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的埋深不宜小于300mm。5.2.15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的膜上、膜下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长丝无纺非织造土工布,膜下保护层也可采用不含尖锐颗粒的砂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膜上保护层以上应设置砂石层,厚度不宜小于200mm。Ⅳ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层5.2.16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厚度宜为100mm。5.2.17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5.2.18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宜选用针刺覆膜法钠基膨润土防水毯。5.3.1环墙式罐基础的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防渗区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重点防渗区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的厚度不宜小于2.0mm;2膜上、膜下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长丝无纺土工布,膜下保护层也可采用不含尖锐颗粒的砂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3高密度聚乙烯膜铺设应由中心坡向四周,坡度不宜小于1.5%。5.3.2承台式罐基础的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防渗区承台及承台以上环墙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重点防渗区承台及承台以上环墙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并加防水涂料保护;寒冷地区抗冻设防段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2承台及承台以上环墙内表面宜涂刷聚合物水泥等柔性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1.0mm;3承台顶面应找坡,由中心坡向四周,坡度不宜小于0.3%。5.3.3罐基础环墙周边泄漏管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泄漏管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473的有关规定。5.3.4当泄漏管低于地面标高时,泄漏管对应位置应设置检漏井,检漏井顶部应设置防雨盖板,检漏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漏井的平面尺寸宜为500mm×500mm,宜高出地面200mm,井底应低于检漏管底300mm;2检漏井应采用抗渗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抗渗等级不宜低于P8;3检漏井壁和底板厚度不应小于250mm;4检漏井的内表面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在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5.3.5罐区防火堤或防护墙内的地面防渗层应符合本标准第5.2节的规定。5.3.6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抗渗钢筋混凝土,一般防渗区抗渗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重点防渗区抗渗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并加防水涂料保护;寒冷地区抗冻设防段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2变形缝应设置不锈钢板止水带,厚度不应小于2.0mm;3变形缝内应设置嵌缝板、背衬材料和嵌缝密封料。5.4.1受中等及以上腐蚀性介质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5.4.2根据矿仓的结构形式,矿仓可分为混凝土挡土墙加防水板、混凝土侧壁及底板两种形式,矿仓防渗应符合下列规定:1简单防渗区地下矿仓的防水等级、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的有关规定,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一般防渗区地下矿仓的防水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的有关规定,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3重点防渗区地下矿仓的防水等级应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中的一级,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50mm,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且矿仓的内表面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在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1.0mm,当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时,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1%~2%;5寒冷地区抗冻设防段矿仓底板及侧壁结构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5.5.1非混凝土水池防渗应采用水池内外分别防渗的双层防渗结构。5.5.2非混凝土水池的防渗层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并应采取抗浮措施,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应符合本标准第5.2节的规定。Ⅱ混凝土水池防渗5.5.3混凝土水池应满足抗渗要求,应选用具有防渗功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水池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5.5.4当水池处于侵蚀性介质中,混凝土的耐侵蚀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的有关规定。5.5.5受中等及以上腐蚀性介质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5.5.6地下水池的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有关规定。5.5.7简单防渗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5.5.8一般防渗区、重点防渗区水池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且水池的内表面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或在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1.0mm;4当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时,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1%~2%;5在涂刷防水涂料之前,水池应进行蓄水试验。5.5.9当混凝土水池采用了外防水系统,且项目能提供国家认可的行业检测机构出具的与第5.1.2条等效的防渗性能检测报告,外防水层可以认定为防渗层。5.6.1简单防渗区排水沟、排水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沟的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00mm,排水井的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简单防渗区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5.6.2一般防渗区排水沟、排水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沟的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00mm,排水井的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一般防渗区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5.6.3重点防渗区排水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00mm,排水井的底板及侧壁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3排水沟的内表面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在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1.0mm;5当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时,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1%~2%。5.6.4寒冷地区抗冻设防段排水沟、排水井结构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5.7.1地埋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埋管道应根据管内流体的性质选用合适材质的防渗、防漏管道;2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一般防渗地埋管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设置防渗措施,盐渍土地区的一般防渗地埋管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设置防渗措施;3重点防渗地埋管道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膜,也可采用抗渗钢筋混凝土管沟或套4重点防渗埋地管道采用钢管时,管道公称直径不大于500mm时,应采用无缝钢管;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500mm时,宜采用直缝埋弧焊焊接钢管,管道焊接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探伤;5钢制埋地管道设计壁厚的腐蚀余量不应小于2mm或采用管道内防腐。5.7.2地下管道的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密度聚乙烯膜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2膜上、膜下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长丝无纺土工布。5.7.3抗渗钢筋混凝土管沟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沟底、沟壁和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混凝土垫层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2沟底、沟壁的厚度不应小于200mm;3沟底、沟壁的内表面和顶板顶面应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不应小于10mm。5.7.4抗渗钢筋混凝土管沟应设变形缝,变形缝间距不宜大于30m。变形缝应设止水带,缝内应设置填缝板和嵌缝密封料。5.7.5管沟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7.6当地下管道防渗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和抗渗钢筋混凝土管沟时,宜设置渗漏液检查井,渗漏液检查井间隔不宜大于100m。渗漏液检查井宜位于污水检查井、水封井的上游,并宜与污水检查井、水封井靠近布置。渗漏液检查井的平面尺寸宜为1000mm×1000mm,井底应低于渗漏液收集管300mm。5.7.7埋地自流排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应采取防渗、防漏措施。软地基管道与检查井应采用柔性连接。5.7.8腐蚀性自流排水管道应设置同材质检查井,井座接头与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焊接方式连接。5.7.9埋地自流污水管道不应设置砌体检查井。6.1.1抗渗混凝土用的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6.1.2抗渗混凝土用的砂、石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6.1.3抗渗混凝土用的矿物掺和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和《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6.1.4抗渗混凝土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6.1.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的有关要求,可自我修复裂缝宽度不应小于0.40mm。6.1.6钢纤维、合成纤维混凝土除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纤维宜采用水溶性环保胶粘接成排的端钩形钢纤维;2钢纤维的长度宜为30mm~60mm,直径宜为0.5mm~0.9mm,长径比宜为50~80;3钢纤维的抗拉强度等级不应低于600级;4合成纤维宜采用增韧粗纤维;5合成纤维的长度宜为15mm~60mm,当量直径不宜小于0.1mm。6.1.7嵌缝密封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塑性嵌缝密封材料技术标准》DL/T949的有关规定。6.1.9橡胶和塑料止水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GB18173的有关规定。6.2.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的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碱处理后拉伸强度保留率不应小于80%;2潮湿基面黏结强度不应小于1.0MPa;3背水面抗渗压力不应小于0.6MPa。6.2.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除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的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4.0MPa;2抗折强度不应小于8.0MPa;328d黏结强度不应小于1.2MPa。6.3.1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的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膜的幅宽不宜小于7m;2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3膜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时间不应小于400h;4膜的标准氧化诱导时间不应小于120min。6.3.2土工布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9的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工布纤维种类宜采用PP-丙纶和PET-涤纶;2土工布的标称断裂强度不宜小于30kN/m,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450g/m2;用于盲沟的土工布标称断裂强度不宜小于20kN/m。6.4.1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193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面积膨润土质量不应小于4500g/m2;2拉伸强度不应小于800N/100mm;3剥离强度不应小于60N/100mm。6.4.2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防水卷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的有关规定。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防水卷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的有关规定。7.1.1施工单位应在进场前上报施工方案、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施工设备及检测设备合格证明文件、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相应资质等施工规范所要求的文件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核批准。7.1.2防渗材料进场应提供合格证、质检报告并按要求进行抽样复检。7.1.3防渗层下部基础层或垫层应平整、压实、无裂缝、无松土、无石块、树根等尖锐杂物,地基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7.1.4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均应有铺设记录、焊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等完整的施工记录,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1.5防渗系统工程施工完成后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7.1.6防渗系统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要求。7.2.1黏土层施工前,应对不同黏土原料在实验室测定最优含水率、压实度、有机物质含量和渗透系数等。7.2.2黏土层施工不得在可能对含水量、压实度和渗透系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大雨、冰冻等不适宜气候条件下进行。7.2.3黏土层施工应分层压实、分层检验,每层压实土层的厚度不宜大于150mm,各层之间应紧密结合,压实度不宜小于94%,黏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的范围内。7.2.4黏土层压实度检验,应根据施工面积每100m2至少取1个检验点,每个施工区域不应少于3个检验点,应自这一压实层的检验点位置底面往上1/3处采用环刀法进行检验。7.3.1防渗混凝土的施工及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以及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有关规定。7.3.2防渗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进行试配并进行测试;施工缝位置的施工及养护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7.3.3冬季、雨季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要求采取相应施工措施。7.4.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产品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的要求。7.4.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的混凝土基层表面不得有蜂窝、孔洞、缝隙等缺陷,并应清除脱模剂、浮浆、浮灰、油垢及其他污渍;光滑混凝土表面应打毛处理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混凝土基面应湿润且不得有明水。7.4.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前应对细部构造进行密封或增强处理。7.4.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材料的单位面积用量和施工遍数;施工配合比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7.4.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宜在5℃~35℃的环境气温条件下施工,露天施工不得在雨天、雪天和五级以上风力的环境条件下作业,如遇异常天气应采取保护措施。7.4.6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完毕12h后应覆盖并喷水养护,每天养护不应少于3次,时间不应少于3d。夏季施工温度大于30℃时应每2h洒水一次。7.5.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应符合所选材料的相关质量标准;2涂料涂布前,应先涂刷基层处理剂;涂膜应多遍完成,每遍涂料的用量不应大于0.6kg/m2,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3每遍涂刷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一涂层涂刷时,先后接茬宽度应为30mm~50mm;涂膜防水层的甩茬应进行保护,接茬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涂前要将甩茬表面清洗干净。4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时,应铺贴平整、排除气泡,不得有褶皱和胎体外露,并使胎体层充分浸透防水涂料;胎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采用二层胎体时,上下层胎体不应相互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不小于1/3幅宽;胎体的底层和面层涂膜厚度均不应小于0.5mm。5当结构基层有开裂现象或预计结构会产生裂缝时,最好在涂膜防水层中增设胎体增强材料。当裂缝宽度大于0.2mm时,宜先将裂缝剔出“V”形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再进行涂刷施工。7.5.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基层表面应平整、不起砂起皮、不疏松,基层表面的蜂窝、麻面、气孔、缝隙等缺陷应进行修补;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涂抹施工厚度大于10mm时,立面和顶面应分层施工,第二层应待前一层指触干后进行,各层应粘结牢固。2每层宜连续施工,当应留茬时,应采用阶梯坡形茬,接茬部位离阴阳角不应小于200mm,上下层接茬应错开300mm以上。接茬应依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3涂抹宜采用抹压或喷涂施工。喷涂施工时,喷枪的喷嘴应垂直于基面,合理调整压力、喷嘴与基面距离。4涂抹时应压实、抹平;如遇气泡应挑破压实,保证铺抹密实;抹平、压实应在初凝前完成。7.5.3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涂膜的平均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7.5.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平均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防水层应平整、坚固,无裂缝、起皮、起砂等缺陷,与基层粘结应牢固,无空鼓,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5mm;3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防水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积水。7.5.5在潮湿环境施工时,应加强通风排湿;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进行7d保湿养护,养护期间不得受冻。7.6.1施工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应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施工方案。7.6.2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材料应正确贮存并应标明其安装位置,施工前应进行相关性能的检测。7.6.3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铺设、焊接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气温低于5℃、风力大于四级、雨雪等不利天气不应施工。7.6.4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下基层或垫层应进行清理,要求平整无杂物,平整度偏差不宜超过20mm,不应含有粒径大于5mm的尖锐物。7.6.5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铺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铺设时应为材料热胀冷缩导致的尺寸变化留出伸缩量;2铺设量不应超过一个工作日能完成的焊接量,当天铺设当天焊接完成;3铺设应一次展开到位,不宜展开后再拖动;4施工人员应穿软底或平底鞋,施工现场不得吸烟;5铺设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不应损坏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6铺设应平顺、贴实,合理选择铺设方向,宜减少接缝受力,尽量减少接缝的数量,边坡大于30°时不应有水平接缝;7宜按照从上到下,先边坡后底部的顺序铺设,边坡坡脚、拐弯和边坡交汇处等特殊部位铺膜时要求基础层在拐弯时圆滑顺接,铺膜尽量松弛,保证膜不会处于悬空状态,铺设后应及时压载或锚固。7.6.6环墙式罐基础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与环墙及泄漏管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时应宽出环墙基础中心100mm,待储罐充水试压完毕后,切除底板以外部分。7.6.7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焊接时要求天气晴好,风力4级以下,不应在雨天、高温和严寒天气下施工,焊接基底表面应干燥,焊接前用吸尘器或干净毛巾清除膜面上的砂子、泥土等脏物;2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搭接宽度,热熔焊接宜为100mm±20mm,挤出焊接宜为75mm±20mm。7.6.8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时应根据铺膜图进行膜材的裁剪和铺设,并应填报“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铺设施工记录”表,铺设施工记录表可根据本标准附录A表A-1填制;2焊接施工应有全过程记录并应填报“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试样焊接记录”、“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热熔焊接记录”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试样挤压焊接记录”,焊接记录表可根据本标准附录A表A-2、表A-3、表A-4填制;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施工质量检测应与施工同步进行,质检合格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7.6.9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施工质量外观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铺设规划合理,边坡上的接缝应与坡面的坡向平行,场地横向接缝距坡脚应大于1.5m;2焊接、检测和修补记录标示应明显、清楚,焊缝表面应整齐、美观,不得有裂纹、气孔、漏焊和虚焊现象;3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无明显损伤、无折皱、无隆起、无悬空现象;搭接良好,搭接宽度应符合第7.6.7条第2款规定。7.6.10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焊接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对热熔焊接每条焊缝应进行气压检测,合格率应为100%;2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对挤压焊接每条焊缝应进行真空检测,合格率应为100%;3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焊缝破坏性检测,按每1000m焊缝取一个600mm×350mm样品做强度测试,合格率应为100%。7.6.11施工过程应保护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不受破坏,车辆不得直接在膜上碾压。7.6.12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的检测方法宜符合下列要求:1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热熔焊接的气压检测:针对热熔焊接形成双轨焊缝,焊缝中间预留气腔的特点,应采用气压检测设备检测焊缝的强度和气密性。一条焊缝施工完毕后,将焊缝气腔两端封堵,用气压检测设备对焊缝气腔加压至250kPa,维持3min~5min,气压不应低于240kPa,然后在焊缝的另一端开孔放气,气压表指针能够迅速归零方视为合格。2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挤压焊接的真空检测:挤压焊接所形成的单轨焊缝,应采用真空检测方法检测。用真空检测设备直接对焊缝待检部位施加负压,当真空罩内气压达到25kPa~35kPa时,焊缝无任何泄漏方视为合格。3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挤压焊缝的电火花测试:等效于真空检测,适应地形复杂的地段,应预先在挤压焊缝中埋设一条φ0.3mm~φ0.5mm的细铜线,利用35kV的高压脉冲电源探头在距离焊缝10~30mm的高度探扫,无火花出现视为合格,出现火花的部位说明有漏洞。4如无接地铜线预埋或大规模全面检测电火花法:适用KODIN-7DJ土工膜泄漏检测仪,利用蓄电锂电池,脉冲高压原理通过对HDPE膜表面施加5KV~50KV的高脉冲电压,探极在HDPE膜表面探扫,如无火花或报警声视为漏点合格,出现火花或报警声部位说明有漏洞。5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焊缝强度的破坏性取样检测:针对每台焊接设备焊接一定长度,取一个破坏性试样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定量地检测焊缝强度质量,热熔及挤出焊缝强度合格的判定标准应符合表7.6.12的规定;取样位置应立即修补。表7.6.12热熔及挤出焊缝强度判定标准厚度(mm)剪切热熔焊(N/mm)挤出焊(N/mm)热熔焊(N/mm)热熔焊(N/mm)6每个试样裁宜取10个25.4mm宽的标准试件,分别做5个剪切实验和5个剥离实验。每种实验5个试样的测试结果中应有4个符合上表中的要求,且平均值应达到上表标准、最低值不得低于标准值的80%方视为通过强度测试。当不能通过强度测试时,应在测试失败的位置沿焊缝两端各6m范围内重新取样测试,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合格为止。对排查出有怀疑的部位用挤出焊接方式加以补强。7.7.1土工布应铺设平整,不得有石块、土块、水和过多的灰尘进人土工布。7.7.2土工布搭接宽度:缝合连接宜为75mm±15mm,热粘连接宜为200mm±25mm。7.7.3土工布的缝合应使用抗紫外和化学腐蚀的聚合物线,并应采用双线缝合。非织造土工布采用热粘连接时,应使搭接宽度范围内的重叠部分全部粘接。7.7.4边坡上的土工布施工时,应预先将土工布锚固在锚固沟内,再沿斜坡向下铺放,土工布不得折叠。7.7.5土工布在边坡上的铺设方向应与坡面一致,在坡面上宜整卷铺设,不宜有水平接缝。7.7.6土工布上如果有裂缝和孔洞,应使用相同规格材料进行修补,修补范围应大于破损处周边300mm。7.8.1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贮存应防水、防潮、防暴晒。7.8.2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不应在雨雪天气下施工。7.8.3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的施工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以品字形分布,不得出现十字搭接;2边坡不应存在水平搭接;3自然搭接,搭接宽度应为250mm±50mm,搭接缝用膨润土粉密封,搭接缝不得出现“十”字形通缝;4应自然松弛与基础层贴实,不应褶皱、悬空;5应随时检査外观有无破损、孔洞等缺陷,发现缺陷时,应及时采取修补措施,修补范围宜大于破损范围250mm;6在管道或构筑立柱等特殊部位施工时,应做加强处理。7.8.4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施工完成后,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不得穿钉鞋等在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上踩踏,车辆不得直接在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上碾压。表A-1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铺设施工记录号表A-2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试样焊接记录工程名称:第页共页试样焊接单位:检测单位:检测结果试件编号日期时间设备编号技工编号环境温度焊接温度预热温度时间撕裂剪切年月日断裂是否通过断裂是否通过现场监理(签章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记录(签章填报日期:表A-3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热熔焊接检测记录焊缝编号℃℃℃A.0.4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热熔焊接检测记录可根据表A.0.4填制。表A-4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挤压焊接检测记录焊缝编号℃℃℃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47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建设用砂》GB/T14684《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9《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分子防水材料》GB18173《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CJ/T2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193《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重有色金属冶炼术语标准》YSJ02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条文说明编制说明《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防渗技术标准》YS/T5041-2024经工业和信息化部01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地下水防渗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为修订依据,借鉴国内外地下水防渗成熟技术与管理经验,秉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的地下水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工艺特征,制定和实施本标准,旨在降低或减轻重有色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本标准重点考虑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地下水环境防渗设计及施工要求,同时,使得环保要求上的“防渗等级”在工程实际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落实,体现出标准与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性。我国尚无从环保角度规范重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场地分区防渗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针对重有色金属冶炼场地不同设备装置区域不同防渗材料的特殊性,经过调查研究,提出适用于重有色金属冶炼场地不同防渗区域不同防渗材料的施工及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和具体规定,明确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防渗层的防渗效果,使得在质量检验和环保竣工验收阶段均有据可依。 352术语 363基本规定 374污染防渗分区 384.1污染防渗分区判定依据 384.2各功能区防渗分区 385防渗设计 395.1一般规定 395.2作业区的地面防渗 395.5水池防渗 396防渗材料 406.1抗渗混凝土 406.2聚合物水泥防渗材料 406.3土工防渗材料 407施工及质量检验 417.1一般规定 417.3防渗混凝土 417.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411.0.3本标准是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工业场地防渗的基本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其他具备法律效力的政策文件及技术标准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国家或项目所在省已发布针对行业、通用工艺防渗标准的,执行相应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规定。2.0.1根据现行行业标准《重有色金属冶炼术语标准》YSJ020,重有色金属是指常用的有色金属中密度较大金属,包括铜、镍、铅、锌、锡、锑、钴、汞、镉、铋十种有色金属。因此本标准适用于以上十种金属冶炼。2.0.2防渗层术语定义引用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403相同术语定义,并稍加修改。2.0.3包气带术语定义引用现行行业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682相同术语定义。2.0.4地下水术语定义引用现行行业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682相同术语定义。2.0.5污染防渗分区术语定义主要根据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中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判定条件,对其进行规范性定义。3.0.2环评及其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项目,防渗等隐蔽工程环境监理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详细记录施工内容及质量,并编制环境监理报告,该报告将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附件。3.0.4简单防渗区一般仅采取地面硬化,因此,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为了防止污染物漫流到简单防渗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一定高度的围堰、边沟等。3.0.5输送含酸、碱、重金属、油等液体或浆体的埋地管道,通常采取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对管道法兰盘、焊接处等薄弱环节一般从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方面减少跑冒滴漏的发生频率。4.1.1污染防渗分区判定主要以污染物特性、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以及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三个方面作为判断依据,其中污染物特性和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根据建设项目设计资料或实际情况进行识别和分析,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根据收集到的拟选厂址区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进行判定。防渗分区判定依据的思路主要来源于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综合考虑了污染物特性、污染途径控制以及受体特征三个角度。4.1.2在分析污染源特征时,要根据重有色金属冶炼的工艺特征和产排污节点,重点识别可能产生污染的区域和部位以及污染物的类别,湿法生产区、槽罐区、废水处理区、污水料浆管网地下沟槽要作为重点分析的区域和部位,由于重有色金属冶炼金属种类多,工艺路线繁杂,具体分析时应该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