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资料_第1页
文天祥的资料_第2页
文天祥的资料_第3页
文天祥的资料_第4页
文天祥的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中文名:别名:国籍:民族:诞生地:文天祥云孙,履善,宋瑞,文山中国宋朝汉族江西吉州庐陵县(江西青原)富田逝世日期:职业:主要成就:代表作品:逝世地点:历史定位:1283年1月9日丞相,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赣南奏捷《过零丁洋》《正气歌》,元大都民族英雄诞生日期:1236年6月6日诞生与成长文天祥,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生活在一个汉民族危机阴影覆盖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诸部在塞外强大起来,部落首领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蒙古铁骑席卷欧亚,攻城略地,基本统一了欧亚大陆。次子窝阔台继位后,相继灭掉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军南宋。从西元1235-1279年,南宋顽抗了40多年,君臣军民蹈海殉天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斗相始终。他是一个永久被载入历史的爱国将领和闻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险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文天祥于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西元1236年6月6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这是一个漂亮而安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从未做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出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汉族士者风骨产生深远的影响。严父良师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书痴,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常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却非常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布满了怜悯,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便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训练实在居功至伟。见贤思齐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1

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设其中,令他非常敬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2]状元及第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与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牵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立刻感到身体舒适多[1]了,头脑也明晰了。看到题目,略加思索,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时年文天祥才二十一岁。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加复审的闻名学者王应麟在旁赞扬道:“这份卷子,谈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兴奋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利,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官海沉浮现书建言开庆元年(阳历1259年),蒙古人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斗。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惊。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非常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可面对社稷人民,他选择毫不迟疑地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蒙救国。惋惜理宗没有接受他的建议。甘于淡泊景定元年(洋历1260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恳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二十五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绝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临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瑞州良吏景定四年(1263),由于皇帝不纳谏,重新起用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市,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人蹂躏,城垣屋宇被毁,人民残忍虐杀,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触动权贵景定五年(洋历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荒淫无耻,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腐败不堪。西元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2

次,汉奸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脆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有些大臣那样,对贾似道歌功颂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皇心”。结果汉奸贾似道记恨于心,文公被免去了全部职务。咸淳六年(1270)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安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赣州父母官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为乡人办事,格外勤谨。他主见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特别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消失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兴师救亡起兵勤王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四岁的赵显继位,即宋恭帝。九月,二十万蒙古铁骑由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归降。各地宋军将官在铁骑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兵败如山倒。宋恭帝即位后,蒙古陷鄂州,京师震惊,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盼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不知为何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以死报国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借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马上」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夫为主、学问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哺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哀思。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盼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气,或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当以死报国。对此,由于后人为了感念文天祥的,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文山或文文山,以示敬意或敬重。文文山的好友邓剡在文公殉国后的挽诗就叫《挽文文山》。而当代闻名诗人、学者和文学家阿袁(即陈忠远)先生五律《苏仙岭i屈将室吊张学良将军》诗中所及的“文山”一词也是如此,该诗云:“烟雨苍茫里,高天雁不群。月怜山涧水,风绕岭头云。武穆兴师恨,文山报国勋。可堪观弹洞,挥涕思纷纷。”(按:屈将室为蒋介石当年囚禁张学良处。室前以大树多弹洞,盖张无聊与怨愤而举枪射击焉。又,思,去声。此诗尽管所写的是张学良将军的遭受,但)3

其字里行间仍旧寄寓者诗人对文相公的无限感念之意和崇敬之情,是令人不由得不肃然起敬的。精忠报国的文文山,其肢体可能会与草木同腐,但其精神却是永久不会死的!文山相公永久活在一切爱国人士的心中!!进军临安文天祥起兵后,乐观要求奔赴前线阻击蒙元,妄图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连太同学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最终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祐元年(洋历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常州之役十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两千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动身,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三千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非常愤慨,对国家的安危非常担忧。蒙古铁骑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险。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预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无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连续顽抗。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小朝廷乱成一团。出访元营德祐二年(洋历1276年)正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全成汉奸。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整理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行推辞,答应出访蒙元大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文天祥以堂堂然的态度和蒙古交涉,却被蒙古统帅伯颜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最终向蒙古投降。九死一生斥责降将皇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现在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将,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简单,但却成全我当了南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可怕的!〞听了这话,吕师孟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镇江逃脱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愿归顺。伯颜没有方法,打算把他送往元大都。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方案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巡船发觉,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而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逃去。真州被疑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江苏省地图)4

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忱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蒙古,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不忍,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暗地送到城外放走,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大势已去。扬州过客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蒙古帝国掌握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寇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急。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情愿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打算离开扬州,查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南宋效力。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十五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追杀,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刚要找点食物,突然听见许多蒙古骑兵巡察而至。文天祥一行人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名士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觉,重做俘虏。而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士兵们急着躲雨,匆忙而过。事后才知道,这队骑兵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个。疲乏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特别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忱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六个人轮番抬着走。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