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是书香能致远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1、梳理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2、解读作者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读书观;3、理清作者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图书馆之乐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两者笔法上的差异——理趣和情趣2、学以致用:学写推荐文一、教学目标横渠四句

(宋)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劝学诗

(宋)赵恒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车马多如簇,

书中自有颜如玉。

新课导入: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二、走进作者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二、走进作者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随笔不受体裁与字数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知识链接题目解读1.《读书:目的和前提》:目的:使人生变得充实、高尚,有意义。

前提:个人的阅读兴趣,结合个性或人格2.《上图书馆》:记叙上图书馆的经历和感悟

两篇文章都是围绕文章标题而展开叙述或议论。读什么书任务1:梳理读书经历,思考读书影响

书籍名称读书感受

黑塞《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巴尔扎克的小说第一次读大失所望,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独特的价值。《老子》《论语》《庄子》《孟子》《吕氏春秋》《中国民间童话》、中国抒情诗歌和通俗小说惊异和心驰神往,符合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王佐良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宝岛》获得最初翻阅英文小说的快乐。英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学到了一些英文。柏拉图《对话》、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让我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英文的古本从苦闷沉郁到豁然开朗。相同点:都从少年时代开始读书,并由此点燃了读书的兴趣;都是从世界文学等书籍开始读起;都从书籍上认识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拓宽了眼界,并由此获得认知上的共鸣;都从读书中获得了知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新体悟;任务2:根据上表,请同学们试着比较一下二人在读书的内容、读书的过程、读

书对他们的影响三方面有着怎样的异同点?不同点:黑塞的读书启蒙更侧重来源于家庭;王佐良的读书基本都是由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予以的支持。黑塞的读书过程中有过“曾经不爱读、之后放不下”的读书经历,涉猎的范围更庞杂,王佐良的读书经历基本围绕中外文学文化,没有这种起伏跌宕的读书心得。王佐良曾经因为现实的心境影响读书的心境,黑塞整体上没有提及。读什么书任务3:再读《上图书馆》,思考王佐良先生的阅读人生经历了几个怎样的阶段呢?去哪里读书第二步:尝试编写文章的思维导图。怎么去读书任务4:思考名言警句,完成思维导图,发表我的观点。

第一步:请大家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找出《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让你比较有感触的、谈及如何读书的句子。第三步:结合自身经历,完成3分钟简短发言。(1)读书的目的就是追求真正的修养吗?(2)读书的数量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吗?(3)强迫自己阅读名著,确实没有任何价值吗?(4)报纸和流行文学真的没有阅读的意义吗?

(5)……

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的最后一段写“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王佐良《上图书馆》第四段写“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两处“消磨”,它们的表达效果是否一致?为什么?

黑塞在文中用“泡”“消磨”,指出当今世界上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做法,他们宁可“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也不愿意埋头苦读。这里的“消磨”是贬义词,指的是虚度时光,作者对此是否定的。

王佐良在文中提到“公书林”的往事,说“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是贬义褒用,突出自己早年在图书馆读书,轻松有趣,身心愉悦。此处的“消磨”是褒义的。文本探究文本探究

结论:

黑塞的文章以论述为主,他阐释道理,提出方法,当然他也提到了个人读书的经历和感受,但主要为了佐证如何阅读杰作;

前者重理趣,后者重情趣。

王佐良的随笔以记叙为主,他主要是叙述经历,畅谈感受。笔法上,通过对刚才“消磨”一词的分析可以看出:黑塞的笔法更严谨,王佐良的笔法更轻松。从此,我们也可窥见两种风格,

1.《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思维导图一(1.2)读书的目的二(3—7)读书的前提三(8)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阅读杰作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途径之一

——研读世界文学认识自己,凭爱好读书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追求自己读书经历为例证明获得真正的修养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上图书馆》思维导图(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9、10)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4~8)回忆图书馆之乐读书快乐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增强理性上图书馆

资料链接,拓展交流(当代高中生阅读现状)任务一:学以致用,片断写作,思考读书意义【训练题】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阅读,使人的精神变得丰盈”这个观点。【写作提示】1.从书籍角度来看,书籍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从读者角度来看,阅读会让人的精神有什么收获?(“丰盈”应理解成什么?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3.从阅读这种行为来看,阅读是一种什么行为?作业作业展示【示例1】阅读,使人的精神变得丰盈。好书是先贤智慧的结晶,览群书可长智慧,可润心神。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读到一半,往往就能欣赏“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壮美之景,更别说读完后的掩卷深思中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那一途的烟霞之景,更让我们的精神有“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惊喜。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完成一期“最是书香能致远”的专刊,含文章、推荐语、配图、排版等。二、要求:1.明确专刊设计要求。专刊上的文章要符合阅读的主题,并为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