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解析版)_第1页
模拟卷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解析版)_第2页
模拟卷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解析版)_第3页
模拟卷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解析版)_第4页
模拟卷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卷五

(题量:15限时:30min)

1.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TP是萤火虫发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切取了多个萤火虫发光器并平均分为三组,

编号甲、乙、丙,分别滴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ATP溶液。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均有发光的也有

不发光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能够表明,ATP是萤火虫发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

B.切去发光器的时间间隔过长,有些发光器的生命活性已完全丧失

C.该实验中的切取发光器不合理,应选择健康完整的萤火虫为材料

D.萤火虫饥饿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切取其发光器立即进行分组实验

【答案】B

【分析】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

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

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均有发光的也有不发光的,所以不能证明ATP是萤火虫发光器发光的直接

能源物质,A错误;

B、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均有发光的也有不发光的,说明有些发光器的生命活性已完全丧失,B正确;

C、完整的萤火虫能够通过呼吸提供能量,所以不能用完整的萤火虫,C错误;

D、切取萤火虫的发光器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能量以后才可以用于实验,D错误。

故选Bo

2.Na2M0。4溶液和洋葱表皮细胞中的花青素混合后可以使液泡由紫色变为绿色。实验小组,取紫色洋葱鳞

片叶外表皮细胞随机分为2组,甲组包裹若干层保鲜膜密封,乙组暴露在空气中,处理12h后,将两组洋

葱鳞片叶制成装片并置于一定浓度的NazMoOd溶液中,观察细胞出现绿色的时间并统计变色细胞所占的比

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组别处理方式出现绿色的时间/s变色比例/%

甲组保鲜膜包裹12h5046

乙组暴露在空气中12h2396

A.实验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处理时间和Na2Moeh溶液浓度等

B.洋葱表皮细胞吸收的NazMoCU可能改变了细胞液的pH

C.甲组出现绿色的时间长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呼吸被抑制

D.环境温度改变不会影响出现绿色的时间和变色比例

【答案】D

【分析】题意及表格分析:“甲组包裹若干层不透气、不透水的薄膜,乙组暴露在空气中“,说明乙组为对照

组,甲组为实验组。甲组因包裹若干层不透气、不透水的薄膜,出现绿色的时间晚,变色细胞的比例低。

说明洋葱表皮细胞吸收Na2MoC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对照组和实验组应控制的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所以处理时间和NazMoCU溶液浓度等,A

正确;

B、花青素的颜色会随着pH的变化而发生,NazMoCU溶液和洋葱表皮细胞中的花青素混合后可以使液泡由

紫色变为绿色,说明洋葱表皮细胞吸收的Na2MoCM可能改变了细胞液的pH,B正确;

C、甲组包裹若干层不透气、不透水的薄膜,导致出现绿色的时间长,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呼吸被抑制,影响

了主动运输,C正确;

D、环境温度改变会影响细胞呼吸,影响主动运输,从而会影响出现绿色的时间和变色比例,D错误。

故选D。

3.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在37℃、适宜pH等条件下,用NaCl和

CuS04溶液,研究Cu2+、cr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Na+和

S04?一几乎不影响该反应。

淀粉水解速率

甲组:0.3%NaCI溶液

乙组:H2O对照

丙组:0.3%CuSO4溶液

淀粉溶液浓度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可变因素是无机盐溶液的种类

B.Q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较P点的长

C.实验说明Cd+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

D.若将温度提高至60℃,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上移

【答案】B

【分析】1、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

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2、根据图示可知,研究CM+、Ct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的离子(Cu>

和。-),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淀粉水解速率表示),其他变量如PH、温度、无机盐溶液浓度、唾液淀粉酶

的浓度等都是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温度、PH和无关离子等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将所有实验都放在最

适温度和PH的环境中,且设置空白对照组(乙组H20)和对照组(丙组含铜离子和甲组氯离子)。随着淀

粉溶液浓度的增加,甲组、乙组和丙组淀粉水解速率都在增加,最终保持相对稳定(唾液淀粉酶全部充分

参与催化反应),且甲组〉乙组〉丙组,说明CiP+和cr没有使唾液淀粉酶失活,而且Cu?+能与淀粉竞争唾

液淀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C1-能增加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说明Cu2+抑制酶促反应,是淀粉酶的抑制剂,

C1-促进酶促反应,是淀粉酶的激活剂。Q点和P点的淀粉水解速率相同。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盐溶液种类和淀粉溶液浓度,A错误;

B、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Q点和P点的淀粉水解速率相同,但Q点需要的淀粉溶液浓度更大才能达到与P

点的速率相同,所以淀粉酶活性P点高,水解淀粉的速度更快,所以Q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

比P点长,B正确;

C、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淀粉水解速率保持相对稳定时,也就是唾液淀粉酶全部充分参与催化反应时,甲组

〉乙组〉丙组,说明Cu?+没有使唾液淀粉前失活,但降低了酶的活性,说明其是酶的抑制剂,但不能说明

CM+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也有可能是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活性降低,故CW+可能是

非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淀粉酶(非活性中心)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降低酶活性,C错误;

D、本实验温度是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温度对实验的干扰,温度应该设置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也就是

37℃左右,若将温度提高至60℃,会使得酶的空间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能促反应速

率下降(或降为0),故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下移,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以探究试验为情景,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知识。考生要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形成科学

思维,能对曲线图和题干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4.(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某些细胞表面有气味受体OR5,该蛋白质由四个亚基构成。一般情况下,四

个亚基间的缝隙中为468号氨基酸残基(R基为非极性)。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

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468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移动,使467号氨基酸残基(R基为极性)转到了缝隙

中。此时OR5的结构恰好允许阳离子顺浓度通过。OR5离子通道关闭(左)、打开(右)的结构如下图所

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离子通道关闭离子通道打开

A.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提高0R5的运输效率

B.形成肽链时467、468号氨基酸的R基间并未发生脱水缩合

C.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是0R5允许离子通过的原因之一

D.该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由丁香酚或其他类似气味分子的结合控制的

【答案】A

【分析】结合题干和图示可分析,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

转,468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移动,使467号氨基酸残基(R基为极性)转到了缝隙中,据此可推测离子通

道打开的原因是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0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468

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移动,使467号氨基酸残基(R基为极性)转到了缝隙中。此时0R5的结构恰好允许

阳离子顺浓度通过"可知,0R5运输阳离子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故呼吸作用增强并不会提高0R5的运输效

率,A错误;

B、形成肽链时467、468号氨基酸之间连接中心碳原子的氨基和竣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而R基间没有发

生脱水缩合,B正确;

C、题中显示,468位领基酸残基(R基为非极性)发生旋转,使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转到了缝隙

中,进而导致离子通道打开,据此可推测离子通道打开的原因是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C正确;

D、0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进而导致缝隙中的468位氨

基酸残基换成了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离子通道打开,可见该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由丁香酚或其他

类似气味分子的结合控制的,D正确。

故选A«

5.(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在杂合二倍体中,等位基因有相同的概率遗传到下一

代,而某类基因(又称“配子杀手”)可以改变这一比例关系,通过三种模型增加自身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模型

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不进入极体;模型二为杀手-目标模型,配子杀手表

达产物会杀伤带有目标基因的配子;模型三为毒药与解药模型,配子杀手产生毒药和解药两种产物,毒药

在所有配子中均发挥作用,解药在携带配子杀手的配子中起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模型一的实现可能依赖于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不对称分裂

B.模型二中配子杀手和目标基因需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模型三中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前可能已经开始进行毒药的合成

D.配子杀手可在没有任何环境选择压力的情况下推动生物进化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可知,配子杀手是某类基因,模型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

不进入极体;模型二为杀手-目标模型,配子杀手表达产物会杀伤带有目标基因的配子;模型三为毒药与解

药模型,配子杀手产生毒药和解药两种产物,毒药在所有配子中均发挥作用,解药在携带配子杀手的配子

中起作用。

【详解】A、配子杀手是某类基因,模型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不进入极体,

那么模型一的实现可能依赖于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使配子杀手进入大的子细胞(卵细胞)

而不进入小的子细胞(极体),A正确;

B、如果配子杀手和目标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就必然被分配到同一个配子里,在配子致死时,配子

杀手本身也就不可能被遗传给子代,不符合题目的“增加自身遗传给子代的概率”,B错误;

C、模型三中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前可能已经开始进行毒药的合成,如果是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后合成那么毒药

就不会在所有配子中发挥作用了,C正确:

D、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配子杀手可以让自身被传递给子代的概率增加,必然使基因频率发

生改变(即使此时没有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o

6.某种水绵(n=12)可进行接合生殖:两条水绵相对的两个细胞连通,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合子,合子的细

胞核减数分裂产生4个核,其中3个核退化,仅1个发育,最后形成一条新的水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A.接合生殖属无性生殖,利于保持亲本性状B.接合生殖过程会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合子中染色体为48条D.合子形成四个核的过程不需进行DNA复制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合子的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24条,DNA24条,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核,最终一个可

以发育成个体,则每个核中含有DNA24条,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DAN的复制。

【详解】A、水棉的结合生殖属于有性生殖,该过程有减数分裂过程,A错误;

B、结合生殖过程中有减数分裂产生四个核的过程,会发生DNA的复制,可能有基因突变,减数分裂过程

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水棉的染色体为12条,两个水棉细胞融合后含有染色体24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数目不变为24条,DNA48条,C错误;

D、合子形成四个核的过程需要进行DNA复制,合子含有24条DNA,复制一次后48条,才能平均分到每

个核中12条,保证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稳定,D错误。

故选B,

7.(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模拟预测)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含A基因时普通玉米蔗糖含量低,无甜味。

科研工作者偶然发现一个单基因突变纯合子aaBBDD,甜度微甜。继续培育甜玉米品种过程中,得到了两个

超甜玉米品种甲(aabbDD)和乙(aaBBdd)),其相关基因位置及基因控制相关物质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为

验证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与普通玉米(AABBDD)杂交得Fi,再让R自交得F2(不考虑互换)。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酶1

基因B--►

(位于3号染色体)□一基因a

基因D--►(位于4号染色体)

(位于4号染色体)

A.基因型aaBBDD的玉米微甜的原因是蔗糖能合成为淀粉

B.基因A/a和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具有甜味的玉米基因型最多有21种

C.若F2出现普通玉米:超甜玉米=3:1,则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

D.若F2出现普通玉米:微甜玉米=3:1,则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在基因B和D的作用下,控制合成酶2,在酶2的作用下,蔗糖转化为淀粉;基

因a控制合成酶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蔗糖。

【详解】A、基因a控制合成醐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蔗糖,故基因型aaBBDD的玉米微甜的原

因是淀粉能合成为蔗糖,A错误;

B、基因型为A_B_DJ|勺无甜味,其他基因型为有甜味,基因A/a和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由于没有

明确A与D还是d连锁,故A/a和D/d的组合不受限制,因此具有甜味的玉米基因型最多有3x3x3-2x2x2=19

种,B错误;

CD、假设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与普通玉米(AABBDD)杂交得Fi,Fi的基因型为AaBBDd,基

因A/a和D/d都位于4号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BD_(普通玉米):

aaBBdd(超甜玉米)=3:1;

假设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与普通玉米(AABBDD)杂交得B,Fi的基因型为AaBbDD,基因A/a

和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DD(普通玉米):aaB_DD(微甜玉米):A_bbDD

(微甜玉米):aabbDD(超甜玉米)=9:3:3:1,由此可见,若F2出现普通玉米:超甜玉米=3:1,则超

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若F2出现普通玉米:微甜玉米:超甜玉米=9:6:1,则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

aabbDD,C正确,D错误。

故选Co

8.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

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处理(等量注射)抗体免疫功能

甲胸腺中的淋巴细胞无弱

乙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少弱

丙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正常正常

T生理盐水无无

A.本实验可探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免疫细胞类型之间的关系

B.甲组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B淋巴细胞

C.甲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

D.丙组与丁组的结果表明病原体可以同时刺激来自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答案】D

【分析】表格分析:由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为T细胞,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为B细胞。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条件下,甲组表明缺少B淋巴细胞,无抗体产生,免疫功能较弱;乙组表明缺少T细胞,虽然产生抗体但

产生量很少,免疫功能较弱;丙组表明有T细胞和B细胞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组表明,没有T细胞

和B细胞情况下,机体没有抗体和免疫力。

【详解】A、胸腺中的淋巴细胞为T细胞,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为B细胞,本题的自变量为免疫细胞的类型

及有无,因变量为是否产生抗体、免疫功能的强弱,因此本实验可探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免疫细胞类型

之间的关系,A正确;

B、摘除了胸腺,T细胞缺失,再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是为了杀死体内的B淋巴细胞,避免

体内淋巴细胞对实验的影响,甲组只有胸腺中的淋巴细胞,却不产生抗体,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

死小鼠体内的B淋巴细胞,B正确;

C、甲组只有胸腺中的淋巴细胞,丙组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都有,结果甲组无抗体,而丙组有抗体,因

此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C正确:

D、丙组表明有T细胞和B细胞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丁组表明,没有T细胞和B细胞情况下,机体没

有抗体和免疫力,丙组与丁组的结果不能充分证明病原体可以同时刺激来自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也

有可能是病原体只刺激来自骨髓中的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D。

9.(2023•浙江•校联考二模)究发现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发挥抗炎作用,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利用

敲除PROKR2感觉神经元的小鼠进行研究,确定PROKR2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的关键神

经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图2

A.光敏蛋白C为光敏感离子通道蛋白,蓝光激活后阳离子外流

B.结果如图2,针刺ST36发生抗LPS诱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针刺ST36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后,

促进NA的释放,降低IL-6的含量来发挥抗炎作用

C.电针刺ST36抑制LPS诱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构路径是:电针刺ST36一脑干—脊髓-PROKR2神经元―

迷走神经一肾上腺

D.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激活该通路进行抗炎反应可能的原因只能是腹部天枢穴中PROKR2神经元分

布较少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

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详解】A、根据图2可知,添加光敏蛋白C的组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说明在神经支配下肾上腺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增加,导致蓝光激活光敏蛋白C后阳离子内流增加,PR0KR2神经元产生兴奋,

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A错误;

B、根据图2可知,与不加入光敏蛋白C的组相比,加入光敏蛋白C后,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

增加,而1L-6的含量降低,可推知针刺ST36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后,通过促进NA的释放,降低1L-6

的含量来发挥抗炎作用,B正确;

C、根据“PR0KR2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的关键神经元”、“低强度电针刺ST36通过激活迷走

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且神经活动的低级中

枢在脊髓,可知电针刺ST36抑制LPS诱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构路径是:电针刺ST36-PROKR2神经元t脊

髓―脑干一迷走神经一肾上腺,C错误;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

发挥抗炎作用,而该过程涉及多个神经细胞和相关腺体参与,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激活该通路进行抗

炎反应可能是腹部天枢穴中PR0KR2神经元分布较少,或不受PR0KR2神经纤维支配,D错误。

故选B。

10.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

是()

选项受损部位可能导致的结果

A大脑皮层机体能眨眼,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眨眼

B小脑机体无法维持身体平衡,并呼吸急促

C言语区的V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言语区的H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A.AB.BC.CD.D

【答案】A

【分析】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

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

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A、大脑皮层中存在控制眨眼的高级的中枢,可以有意识的控制眨眼;而眨眼反射本身是人与动物

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是机体对威胁反应的重要表征。如果大脑皮层受损可能会导致机体能眨

眼,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眨眼,A正确;

B、控制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故小脑受损,机体无法维持身体平衡,但不会呼吸急促,B错误;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但是能够看到文字,C错误;

D、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D错误。

故选Ao

11.下图显示了不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磐甲乙丙

温度

A.甲适应的环境温度较低,丙适应的环境温度较高

B.若三种生物都是鸟类,甲、丙可能有迁徙行为

C.若三种生物都生活在海洋某一区域,乙可能生活在不同水层

D.若环境温度骤变,三种生物种群密度都会受影响,乙受影响最大

【答案】D

【分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纵轴代表生物活动性,横轴代表温度,故三种生物温度适应范围比较大的

是乙。甲适合生存在低温环境,并适合生存在高温环境。

【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适应的环境温度较低,内适应的环境温度较高,A正确;

B、若三种生物都是鸟类,由于甲、丙生存的温度范围较窄,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甲、丙可能有迁徙行为,

B正确;

C、若三种生物都生活在海洋某一区域,由于乙生物温度适应范围比较大,乙可能生活在不同水层,C正确;

D、若环境温度骤变,三种生物种群密度都会受影响,由于乙生物温度适应范围比较大,乙受影响最小,D

错误。

故选D。

12.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

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

B.图乙中的a时间段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②区

C.图乙中的d时间段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③区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正反馈调节

【答案】A

【分析】捕食关系指一种生物以另•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

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详解】A、图甲中的横坐标表示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纵坐标表示捕食者的数量变化,A正确;

B、图乙中的a时间段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均增加,所以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①区,B错误;

C、图乙中的d时间段被捕食者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减少,所以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④区,C错误;

D、根据图甲可知,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A。

B.(2023•广东茂名•统考模拟预测)澳大利亚一对小姐弟被确认为全球第二对半同卵双胞胎,发育成该对

半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卵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图3中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的三个不同方向,从而分

裂成A、B、C三个细胞,其中两个细胞发育成姐弟二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图1表示卵子的异常受精过程,此时卵子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B.该卵子与2个精子受精,表明透明带、卵细胞膜反应未能阻止多精入卵

C.若图4细胞A中父系染色体组仅I个,则细胞C含2个父系染色体组

D.这对小姐弟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一般相同,来源干父亲的染色体可能不同

【答案】C

【分析】图3中有6个染色体组,来自母亲的染色体组有两个,来源于父亲的染色体组有四个。

【详解】A、正常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精子细胞进入卵细胞,此时卵子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A正确;

B、透明带、卵细胞膜反应能阻止多精入卵,该卵子与2个精子受精,表明透明带、卵细胞膜反应未能阻止

多精入卵,B正确;

C、若图4细胞A中父系染色体组仅1个,则细胞可能C含2个父系染色体组,也可能含1个母系染色体

组和•个父系染色体组,C错误;

D、来自母亲的染色体组有两个,并且是复制得到的,这对小姐弟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一般相同,来源于父

亲的染色体组有四个,其中两两相同,所以来源于父亲的染色体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14.(2023•辽宁抚顺・统考-模)基因定点突变的目的是通过定向地改变基因内一个或少数儿个碱基来改变

多肽链上一个或几个氨基酸。该技术是蛋白质工程的重要技术。下图为利用PCR技术进行定点突变的流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混合、变性后,杂交

5

---------------«

首先使用“A”酶延伸,

然后从上述4种引物中

选用其中两种进行PCR

5ff------------------3,

3r

A.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

B.酶A应为耐高温DNA聚合酶,从4中引物中应该选择引物1和4进行PCR

C.可以将引物1、引物2、引物3和引物4置于同一个反应系统中同时进行第一个阶段的反应,进而缩短

实验时间

D.利用图示流程技术可以将两个不同的基因拼接到一起

【答案】C

【分析】PCR是•种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的复制。

【详解】A、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