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针灸科(第9部分)_第1页
中医-中医针灸科(第9部分)_第2页
中医-中医针灸科(第9部分)_第3页
中医-中医针灸科(第9部分)_第4页
中医-中医针灸科(第9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中医针灸科(第9部分)

简答题1.请叙述刺法的量学要素中提插、捻转所致的轻、中、重度刺激的判定标准。答案:(当捻转的角度大于90deg;,频率小于60次/分时,刺激量为轻度;当捻转的角度在90deg;~180deg;之间频率在60~90次/分之间时,刺激理为中度;当捻转角度大于180deg;,频率大于90次/分以上时,刺激量为重度。当提插的幅度小于0.3cm,频率小于60次/分时,刺激量为轻度;当提插的幅度在0.3~0.5cm之间,频率在60~90次/分之间时,刺激量为中度;当提插的幅度大于0.5cm,频率大于90次/分时,刺激量为重度。)

简答题2.临床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包括哪几种?答案:(临床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简答题3.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应如何进行辨证?答案:(临床主要根据月经周期、量、色、质地的异常变化及兼症进行辨证。辨经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为月经先期(经早);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连续2个周期以上,为月经后期(经迟);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为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辨虚实:月经量少,质稠,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缓多属实证。月经量少色淡或色黯多属虚证。辨兼症:兼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数者为实热证;兼小腹冷痛,苔薄白脉沉紧者为寒凝证;兼少腹胀痛拒按,或胸胁乳房胀痛,苔薄,脉弦者为肝郁证。兼神疲乏力,舌淡脉细者为气虚证;兼面色少华,小腹隐痛喜按,舌淡苔薄,脉细者为血虚证;兼腰骶酸痛,舌淡脉沉弱者为肾虚证;兼经色鲜红质稠,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虚热证。)

简答题4.简述如何用挑刺法治疗疔疮。答案:(令患者取俯卧位或俯伏坐位,暴露肩背部,取背部肩胛间区丘疹样阳性反应点,或取心俞、脾俞,用三棱针进行挑刺,每次取2~4处。)

简答题5.病案分析(写出中医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方义及操作方法)。张某,女,25岁,公司职员。患者入职不久,工作紧张,近半年出现月经来潮不规律,经期为2~6周不等,经色鲜红,有少量血块。经前常伴胸胁乳房胀痛,行经时少腹胀痛拒按,苔薄白,脉弦。答案:(中医病名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辨证分型: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理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足厥阴经穴为主。取穴:关元、三阴交、肝俞、期门、太冲方义:关元、三阴交为治疗月经病要穴;肝俞为肝之背俞穴,期门为肝之募穴,太冲为肝经原穴,三穴配伍有疏肝理气调经的作用。操作:毫针泻法。)

简答题6.病案分析(写出中医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及操作手法)姚某,男,32岁,公司职员。因工作繁忙,长期伏案,下班时感觉头项强痛,难以转侧。自行按摩及外敷膏药后稍缓解。次日晨起症状加重。刻下症:颈项强痛,不能转侧,局部肌肉痉挛,压之痛甚。颈椎CT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答案:(中医病名诊断:落枕。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治法:疏经活络,调和气血。取局部阿是穴和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内关、合谷。方义:外劳宫是治疗落枕的经验穴;天柱、阿是穴舒缓局部筋脉;后溪能够疏调督脉、太阳经脉气血;悬钟疏调少阳经脉气血;内关、合谷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诸穴远近相配,共奏疏调颈部气血、缓急止痛之效。操作:毫针泻法。先刺远端外劳宫、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部,待颈项疼痛缓解,再针刺局部腧穴。可局部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

简答题7.简述针灸治疗乳少的主穴及针灸操作方法。答案:(针灸治疗乳少主穴是:乳根、膻中、少泽。操作:乳根针尖向乳基底部横刺至双乳微胀为佳;膻中向两侧乳房横刺0.5~1寸;少泽点刺出血。)

简答题8.简述针灸治疗眩晕实证的治法、主穴与操作要点。答案:(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经、足厥阴经穴及督脉穴为主。主穴:百会、风池、内关、太冲。操作:毫针泻法。针刺风池穴应正确把握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简答题9.简述针灸治疗胆绞痛的主穴及方义。答案:(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日月。方义: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阳陵泉为足少阳之下合穴,可利胆止痛;胆俞为胆之俞穴,日月为胆之募穴,俞募相配,疏调肝胆气机,共奏疏肝利胆之功。)

简答题10.简述如何运用经络辨证指导颈痹的针灸治疗。答案:(根据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进行辨位归经,选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治疗。后项部疼痛者属太阳经证,配申脉;颈项侧后方疼痛者属少阳经证,配外关;颈项侧部疼痛者属阳明经证,配合谷;后项正中疼痛者属督脉病证,配后溪。)

简答题11.什么是前后配穴法?写出其主要适应证。答案:(前后配穴法是将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主要指将胸腹部和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本配穴法常用于治疗脏腑疾病。如胃脘疼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筋缩等。此法还用于治疗一些躯干病症,如腰痛前取天枢,后取肾俞。)

简答题12.刮痧法治疗高热应如何操作?答案:(令患者处俯卧位,暴露脊柱两侧和背俞穴,用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至皮肤呈红紫色为度。)

简答题13.气胸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处理及预防?答案:(气胸的原因: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腧穴直刺过深,伤及肺脏,造成创伤性气胸。临床表现: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者呼吸困难,唇甲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体检时,可见患侧胸部肋间隙变宽,肺脏叩诊过清音,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气管向健侧移位。X线片检查,可见肺组织压缩。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抗感染等治疗;对严重者需及时抢救,如胸腔闭式引流排气、低流量吸氧等治疗。预防:医者必须熟悉人体及穴位局部解剖;患者体位适当;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掌握特殊穴位的针刺禁忌。)

简答题14.简述遗尿针灸治法及主穴。答案:(治法:调理膀胱,温肾健脾。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膀胱的背俞穴、募穴为主。主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简答题15.简述针灸治疗癃闭实证的主穴并分析其方义。答案:(主穴:中极、膀胱俞、秩边、阴陵泉、三阴交。方义:癃闭实证多与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肝气郁滞、瘀血结石阻塞尿路等有关,针灸治疗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取膀胱募穴中极配膀胱的背俞穴,俞募相配,促进气化。秩边为膀胱经穴,可疏导膀胱气机。阴陵泉清利湿热而通小便。三阴交穴通调足三阴经气血,消除瘀滞。诸穴配伍,共奏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之效。)

简答题16.简述针灸治疗腰痛主穴及配穴。答案:(主穴:大肠俞、阿是穴、委中。配穴:寒湿腰痛配命门、腰阳关;瘀血腰痛配膈俞、次髎;肾虚腰痛配肾俞、太溪。督脉病证配后溪;足太阳经证配申脉;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简答题17.简述针灸减肥的主穴及方义。答案:(主穴: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方义:肥胖多责之脾胃肠腑。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天枢为大肠的募穴,两穴相配,可通利肠腑,降浊消脂;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健脾祛湿,丰隆乃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为治痰要穴,两穴合用,可分利水湿、蠲化痰浊;太冲疏肝而调理气机。)

简答题18.简述针灸治疗乳痈的主穴、刺灸方法及注意事项。答案:(主穴:膻中、乳根、期门、足三里、内关、肩井、少泽。操作:毫针泻法。少泽点刺放血;膻中向患侧乳房横刺;乳根向上刺入乳房底部,肩井向前方刺入。注意胸背部及肩部穴位不能直刺或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简答题19.简述痿证与痹证在针灸治法上有何不同。答案:(痿证是以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至不能随意运动而成瘫痪为主症,其基本病机为筋脉失于濡润,在治法上重在疏通经络、濡养筋脉。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为多气之经;华佗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通于膀胱经第一侧线,用之可调和脏腑以增强肌力,宣通督脉以振奋阳气。所以取穴以取手足阳明、少阳经穴和夹脊穴为主。痹证是由于各种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病证,以肌肉、韧带、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治法上以疏通经络为主,以达止痛目的,选穴以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简答题20.简述穴位注射时常用药物的注射剂量和操作方法。答案:(应根据药物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注射穴位的部位而定。一般每次用量为原药物剂量的1/5~1/2,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则为1~2ml。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可注射0.1ml,面部可注射0.3~0.5ml,四肢部可注射1~2ml,胸背部可注射0.5~1ml,腰臀部可注射2~5ml;5%~10%葡萄糖每次可注射10~20ml。操作方法:根据所选穴位的部位不同及用药剂量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抽取适量的药液。患者取舒适体位,局部常规消毒,医者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然后慢慢推进,待针下有l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无回血,即可将药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要较轻刺激,推液可慢。如需注入较多的药液,可由深部逐步提到浅部,边退边推药,或者将注射针向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简答题21.如何用割治法治疗小儿疳积?答案:(令患儿处仰卧位或坐位,暴露手掌,皮肤常规消毒,取鱼际部位,纵切约0.4厘米,取出脂肪0.3克左右,然后做外科包扎。)

简答题22.针灸治疗虚脱应如何辨证?根据辨证应如何取穴?答案:(针灸治疗虚脱主要根据全身表现进行辨证,要辨亡阳、亡阴:大汗淋漓,汗清稀而凉,手足冷,舌质胖、脉细无力或芤大者为亡阳,要在主穴基础上,配气海、关元、足三里。汗出黏而热,手足温,口渴,脉细数无力者为亡阴,要在主穴基础上,配太溪、涌泉。若病情恶化,每可导致阴阳俱脱,神志昏迷,配中冲;肢冷脉微者配百会、神阙。)

简答题23.简述弯针的处理方法。答案:(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分析方向,顺势分段退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断入体内。)

简答题24.病案分析(写出中医病名诊断、证型、治法、处方、方义及操作方法)患者陈某,男性,38岁,干部。主诉因阵发性头晕3年,加重半年来诊。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波动病史,每因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最高为160/90mmHg,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目前血压控制尚可。近半年来,因工作及家庭问题,情绪不佳,头晕发作频繁,时有视物旋转感,伴耳鸣,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偶有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答案:(中医病名诊断:眩晕。辨证分型:肝阳上亢。治法:平肝潜阳、疏风定眩。以足少阳经、足厥阴经穴及督脉穴为主。处方:百会风池内关行间侠溪太溪。方义: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海,督脉入络于脑,故首选位于巅顶之百会穴,可清头目、止眩晕;风池为近部取穴,疏调头部气机;行间为肝经之荥穴、侠溪为胆经荥穴、太溪为肾经原穴,三穴配伍,可滋水涵木,平肝潜阳;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既可宽胸理气,和胃化痰,又与行间相配以加强平肝之力。操作:太溪毫针补法,余穴毫针泻法。)

简答题25.患者文某,男,63岁,4天前因受凉后头痛,发热,自服感冒药后头痛、发热症状减轻,今日晨起后觉右耳后疼痛,右侧面部有紧绷感,右侧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口角向左侧歪斜,漱口时漏水,不能吹哨,目胀痛,微恶风,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浮数。请写出中医诊断(病名、证候)、治法、取穴、方义。答案:(诊断:面瘫。分型:风热侵袭。治则: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清热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为主。处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内庭、曲池。方义:面部腧穴可以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内庭为循经远端选穴,曲池疏风通络。)

简答题26.简述针灸治疗月经后期的主穴与辨证配穴。答案:(主穴:气海、三阴交。辨证配穴:寒凝配关元、命门;血虚配足三里、血海。)

简答题27.简述针灸治疗眩晕虚证的主穴及方义。答案:(主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方义:风池为近部取穴,疏调头部气血,百会升提气血,两穴相配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肝俞、肾俞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补益气血。)

简答题28.针灸治疗牙痛应如何进行辨证?答案:(临床主要根据牙痛部位、疼痛程度、全身兼症等进行辨证。首先辨经络:痛在下齿者为手阳明经病证;痛在上齿者为足阳明经病证。其次辨虚实:起病较急,疼痛剧烈,齿龈肿胀者属实证;起病较缓,隐隐作痛,牙龈萎缩者属虚证。再辨兼症:起病急,兼齿痛龈肿,脉浮数者为风火牙痛;牙痛剧烈,兼齿龈红肿或出脓血,舌红,苔黄燥,脉弦数者为胃火牙痛;起病较缓,隐隐作痛,牙龈微红肿,或牙龈萎缩,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虚火牙痛。)

简答题29.病案分析(写出中医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方义及操作方法)。于某,女,23岁,教师。患者4个月前因经期触冒风雨,出现腹痛,此后每当经期腹痛甚,以热水袋外敷可缓解。经行不畅,血块多,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质淡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答案:(中医病名诊断:痛经。辨证分型:寒凝血瘀。治法: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关元、归来、次髎、地机、三阴交。方义:关元为任脉穴,与足三阴经相交会,可通调冲任,理下焦之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为脾经郄穴,善于治痛治血,取之能行气活血止痛;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活血止痛。操作:毫针泻法,关元、归来可加灸法。)

简答题30.简答《黄帝内经》中有关灸法的记载。答案:(《黄帝内经》在《素问middot;异法方宜论》中指出了灸法的产生与寒冷的环境条件、生活习惯及发病特点有密切关系。此外论及了灸法的适应证、施灸顺序、剂量、补泻等,并将针法与灸法并提。)

简答题31.简述针灸治疗胃病的主穴及方义。答案:(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方义:近部取胃的募穴中脘,循经远取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足三里,募合配穴,调理胃腑;内关则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阴维脉与足阳明胃经会于腹部,故三穴合用能调理中焦,是治疗胃腑疾患的要穴。)

简答题32.简述针灸治疗目赤肿痛的主穴及方义。答案:(主穴: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方义:睛明、太阳宣泄患部之郁热,以泄热消肿。目为肝之外窍,阳明、太阳、厥阴经均循行至目系。合谷调阳明经气以疏泄风热。太冲、风池分属于肝胆两经,上下相应,可导肝胆之火下行。)

简答题33.病案分析(写出中医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及操作手法)刘某,男,23岁,学生。因右下腹疼痛1天来诊。昨日午饭后打篮球,10多分钟后突然出现胃脘胀痛,逐渐出现右下腹疼痛,休息后疼痛未有明显减轻,夜间右下腹疼痛加重,拒按,伴恶心欲吐,发热,汗出,体温38.8℃,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紧。查体:腹部肌肉紧张,麦氏点压痛(+)。答案:(中医病名诊断:肠痈。辨证分型:热盛肉腐。治法:清热导滞,通腑调气。以足阳明经穴为主。处方:天枢、上巨虚、阑尾、曲池、内关、阿是穴。方义:本病病在大肠,故取大肠之募穴天枢通调肠腑气机、下合穴上巨虚疏导阳明腑气,配合治疗肠痈的经验效穴阑尾清热导滞、散瘀消肿,三穴合用,有逐腑通肠之功;曲池为手阳明经的合穴,擅长清阳明之热;内关和胃止吐;阿是穴可直达病所,导滞散结。操作:毫针泻法。)

简答题34.试分析蛇串疮初期与丹毒在病因病机、针灸治法与主穴上的异同。答案:(两者病位均位于皮肤,均与火热毒邪内蕴皮肤有关,治法上均需清热解毒。蛇串疮初期,因伴有湿邪内蕴,治疗时还需兼以利湿。丹毒多因血分有热,兼火毒侵袭,气血壅遏所致,治疗时还需活血化瘀。主穴方面,两者均选用局部阿是穴。蛇串疮还要取相应的夹脊穴,丹毒还要取督脉及手阳明经穴,如大椎、曲池、合谷、委中等。)

简答题35.针灸治疗痹病应如何进行配穴?答案:(配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根据证型进行辨证配穴,如:行痹配膈俞、血海,痛痹配肾俞、关元,着痹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配大椎、曲池。二是根据疼痛的部位循经配穴。)

简答题36.简述如何用耳针法治疗戒断综合征。答案:(耳部常规消毒后,取肺、口、内鼻、神门、皮质下、交感,每次选3~5穴,用毫针强刺激,或用压丸法,两耳交替应用。特别在有吸烟欲望时及时按压,能起到抑制的作用。)

简答题37.针灸治疗心悸的主穴有哪些?其方义是什么?答案:(主穴:内关、神门、郄门、心俞、巨阙。方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及八脉交会穴之一,可调理心气,活血通络,为治疗胸痹的特效穴,与郄穴郄门相配,可调理心气,通络止痛。近部选用气会膻中和心的俞募穴心俞、巨阙,以宽胸理气,振奋心阳。诸穴合用,行阳通痹,使所痹之胸阳得以舒展。)

简答题38.简述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主穴及辨证配穴。答案:(主穴:百会、四神聪、悬钟、足三里、合谷、大椎、夹脊。辨证配穴: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痰瘀阻络配膈俞、血海、丰隆;五脏不足配相应背俞穴。)

简答题39.简述针灸治疗痔疮的主穴及辨证配穴。答案:(主穴:长强、会阳、次髎、承山、二白。辨证配穴:湿热下注配三阴交、阴陵泉;脾虚气陷配神阙、百会。)

简答题40.病案分析(写出中医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及操作手法)孙某,女,49岁,工人。右侧肩关节疼痛3月余,加重2周。3个月前,因用力过猛,扭伤右侧肩部,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经口服止痛药及外敷膏药后,疼痛缓解。之后,逐渐发现右侧肩部酸困不适,抬举受限,阴雨天加重,夜间伴有疼痛,并逐渐影响睡眠。刻下症:肩部外展困难明显,伴有外展及后伸时疼痛加剧,肩前及肩外侧有明显的压痛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答案:(中医病名诊断:漏肩风。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治法:通经活络,疏筋止痛。取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主穴:肩髃、肩髎、阿是穴、阳陵泉、条口、内关、膈俞。方义:肩髃、肩髎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腧穴,配阿是穴,均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止痛。阳陵泉为筋之会,可疏筋止痛。条口可疏导阳明经气血。内关、膈俞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先刺远端穴,行针后让患者运动肩关节。局部穴可加灸法。)

简答题41.如何通过辨别皮肤疱疹的性状及兼症,对蛇串疮进行辨证及配穴?答案:(疱疹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兼口苦,烦躁易怒,苔黄,脉弦滑数者,为肝胆火盛,宜配行间、侠溪穴;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兼胸脘痞满,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脾胃湿热,宜配阴陵泉、内庭;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或见有色素沉着,兼心烦不寐,舌紫黯,苔薄白,脉弦细者,为瘀血阻络,宜配血海、三阴交。)

简答题42.试述晕针的表现、出现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答案:(晕针的表现: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出现的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吐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而发此症。处理方法: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仰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轻者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合谷、太冲;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预防措施:对于晕针应注重于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选穴宜少,手法宜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及时处理。)

简答题43.灸法的量学要素包括哪些内容?艾条灸的一般要求有哪些?答案:(灸法的量学要素,是指与灸法刺激量及效应密切相关的量学要素,包括艾炷的大小和壮数、艾条施灸的距离、施灸时间的长短等。艾条施灸一般距离皮肤2~3cm,以不引起灼痛为度;时间为10~15分钟。一般而言,艾条距离皮肤的距离越大,刺激量越小,反之,刺激量越大;施灸的时间越长,刺激量也越大。一般初灸时,每日1次,3次后改为2~3天1次。急性病可每日灸2~3次。)

简答题44.病案分析(写出中医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方义及操作方法)。丁某,男,10岁。近半年来患儿上课不能专注听课,经常左顾右盼,冲动任性,多言语,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伴性情急躁,舌红,苔黄,脉弦细。答案:(中医病名诊断:小儿多动症。辨证分型:阴虚阳亢。治法:滋阴潜阳、安神定志。取督脉及足少阴、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百会、印堂、太溪、风池、太冲、神门、三阴交、侠溪。方义:百会、印堂为督脉穴,百会、四神聪位于头部,可安神定志,益智健脑;太溪为肾经原穴,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调补肝脾肾,育阴潜阳;风池、太冲、侠溪镇肝潜阳;神门为心之原穴,可宁心安神。诸穴合用,使滋阴潜阳,神安志定。操作:毫针刺,风池、太冲、侠溪用泻法,太溪、三阴交用补法。其余主穴用平补平泻法。)

简答题45.头针操作时针刺手法有何特点?答案:(头针行针多采用快速捻转法。食指第1、2节呈半屈曲,用食指的桡侧面和拇指第1节的掌面捏住针柄,食指指掌关节不断伸屈,使针体快速旋转,捻转速度在每分钟200次左右,持续2~3分钟。一般情况下,头针留针时间宜在15~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歇反复操作2~3次。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偏瘫患者在留针期间可嘱患者配合运动,有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简答题46.简述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主穴及辨证配穴。答案:(主穴: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辨证配穴:肾虚胞寒配神阙、命门;肝气郁结配期门、太冲;痰瘀内阻配丰隆、中脘。)

简答题47.针刺得气的表现有哪些?答案:(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有时还会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震颤等反应,或出现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等现象。当患者产生感应的同时,医者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重、满实而不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感应。若针刺后,患者无任何特殊感觉和反应,医者刺手感到针下空松、虚滑,则不得气。正如窦汉卿在《标幽赋》曰:l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hellip;hellip;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简答题48.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