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6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1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6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6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3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6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6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落实主干知识网络构建神经—体液—免疫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液反射弧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防御过敏反应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知识成串】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离体实验条件下;2.血糖调节——糖尿病及其成因;3.靶细胞——受体与信号分子;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动运输;5.植物激素——各激素间的协同、抗衡作用。教材深挖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疱可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3.(选择性必修1

P28正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消耗ATP,理由是在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Na+和K+的运输方式存在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4.(选择性必修1

P29相关信息)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仍主要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是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5.(选择性必修1

P29图2-8)若催化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失活,会出现的结果是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6.(选择性必修1

P30思考·讨论)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7.(选择性必修1

P34思考·讨论)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且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8.(选择性必修1

P35思考·讨论)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易发生遗尿现象。9.(选择性必修1

P51相关信息)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10.(选择性必修1

P53思考·讨论)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的水平降低;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TSH的水平升高。11.(选择性必修1

P73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12.(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13.(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14.(选择性必修1

P97小字)油菜素内酯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15.(选择性必修1

P106相关信息)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易错扫描1.判断有关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说法的正误。(1)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2)人体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3)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

)(4)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会下降。(

)(5)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病原体。(

)(6)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2.判断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说法的正误。(1)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2)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3)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4)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5)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6)甲状腺癌患者切除甲状腺后,其下丘脑分泌的TRH和垂体分泌的TSH均失去作用。(

)(7)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判断有关植物激素调节说法的正误。(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2)植物的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3)诱导插条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4)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5)冬小麦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是其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

)(6)重力对植物根、茎的影响机理与光信号的影响机理相同。(

)×√√×√×长句表达1.尿毒症患者除表现出酸碱平衡紊乱外,还常因营养不良导致水肿。水肿发生的原因是:

提示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使组织液增多2.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疾病的原理是

提示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流经全身3.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是

提示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4.将测量所得不同Na+浓度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下图),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表示高Na+海水的曲线是

,说明理由:

提示

a

高Na+海水与神经细胞内Na+浓度差大,Na+内流的速度快、数量多,导致膜电位上升的速度快、峰值高5.某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提示

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等6.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毒,却不能抵御HIV,原因是

提示

HIV可杀死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性T细胞,当辅助性T细胞被杀死后,免疫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7.如何验证水稻的恶苗病是由赤霉菌产生的物质引起的,而不是赤霉菌本身在起作用?提示

培养赤霉菌,将培养基滤液滴加到水稻上,与不加该滤液的对照组相比,观察是否出现恶苗病8.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

提示

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高就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考点1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串联整合——明要点1.内环境及稳态调节要点归纳(1)依据体液间的关系判断体液种类(如图)(2)内环境中的物质和生理过程

神经递质激素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别提醒

①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属于内环境;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②血液≠血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3)组织水肿的原因

血浆蛋白组织蛋白2.厘清以下丘脑为中枢的体温、水平衡和血糖调节过程(1)图示抗利尿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2)下丘脑的4个功能和3个中枢①4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

;

②3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和

的调节中枢。

(3)有关体温调节的3个核心点调节水平衡神经—体液大脑皮层下丘脑等于(4)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3个核心点①感受器——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

②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

;释放部位——

;作用是

③醛固酮的调节作用如图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5)血糖调节的过程

胰岛素降低3.9~6.1胰高血糖素升高特别提醒

下丘脑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因为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是神经元细胞,又是内分泌细胞,故下丘脑对人体的体温、摄食、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调节起重要作用,同时参与人的情绪调节活动。分层演练——拿高分角度1围绕内环境及其稳态,考查稳态与平衡观练真题·明考向1.(2023·湖北卷)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D解析

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过程中,呼吸加深、加快有助于增加氧气供应和排出二氧化碳,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同时运动员会出现大量出汗和脱水的情况,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为了维持体内水分平衡,机体会分泌抗利尿激素,抑制尿液的生成,从而减少尿量,A项错误,D项正确。虽然运动员在比赛中会脱水,但单纯大量补水并不能立即恢复内环境的稳态,还应补充无机盐离子等,B项错误。在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减弱,C项错误。角度拓展

(1)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2022·广东卷](

)(2)肾病综合征患者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2021·海南卷](

)(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2021·河北卷](

)(4)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会大量渗出细胞外液,通常需要给患者输入

(填“红细胞悬浮液”或“血浆”)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2019·海南卷]

(5)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被转化消耗,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和意义是

。[2021·重庆卷]

提示

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维持细胞内的pH;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血浆练模拟·提能力2.(2023·湖北模拟)研究表明,缺少运动可能会使人体内Piezol蛋白失去活性,会降低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的密度,使血液流动受限而活动变得困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iezo1蛋白合成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B.肌肉组织中,CO2一般从毛细血管向组织液运输C.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重新吸收回淋巴液C解析

Piezo1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A项错误;肌肉组织中,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一般从组织细胞运往组织液,再经由血液循环运输,B项错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参与构成内环境,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C项正确;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D项错误。3.(2023·北京海淀二模)以下过程不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B.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C.激素运输到靶细胞 D.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B解析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项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与O2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进行,B项符合题意;激素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C项不符合题意;内环境中存在与乳酸反应的缓冲物质,D项不符合题意。角度2结合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练真题·明考向4.(2022·湖北卷)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C解析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项错误;医护工作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这个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故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应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B项错误;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反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排尿减少,C项正确;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减少,D项错误。5.(2023·全国卷甲)某研究小组以某种哺乳动物(动物甲)为对象研究水盐平衡调节,发现动物甲失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尿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主动饮水行为;而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哺乳动物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

。动物甲失水后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有

(2)动物甲大量失水后,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

,这一信息被机体内的某种感受器感受后,动物甲便会产生一种感觉即

,进而主动饮水。

(3)请从水盐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动物甲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下丘脑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增多渴感大量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通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解析

(1)哺乳动物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动物甲失水后出现主动饮水行为(神经调节),由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尿量明显减少(体液调节),进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恒定(2)动物甲大量失水后,导致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数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中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该调节中枢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3)动物甲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下丘脑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又发出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递至肾脏,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角度拓展

(1)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2021·全国卷甲](

)(2)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2021·全国卷甲](

)(3)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021·海南卷](

)(4)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2021·海南卷](

)√××√(5)小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

℃之间。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以及代谢率不同。小熊猫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

(答出两点即可)。在环境温度由20

℃降至10

℃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

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2022·辽宁卷]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交感神经练模拟·提能力6.(2023·云南昆明二模)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对水盐平衡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醛固酮受体基因可在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中表达B.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机体的醛固酮水平C.食盐摄入不足,血钠含量低,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D.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会导致Na+的排出量减少D解析

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所以其受体基因可在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中表达,A项正确;激素存在于血液中,故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机体的醛固酮水平,B项正确;食盐摄入不足,则机体血钠含量低,会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C项正确;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则醛固酮的分泌减少,会导致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因而其排出量增多,D项错误。7.(2023·广东二模)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离子通道蛋白TRPV1能被高温(≥40℃)激活,然后迅速发生热失活。图a为小鼠TRPV1(mV1)在热激活和热失活时的结构变化示意图。(1)当感受器的TRPV1被热激活后,离子通道打开,阳离子内流从而产生

信号。该类信号(由TRPV1等多种热传感器产生的)传递至

,使生物体产生热痛的感觉,并通过一系列的调节过程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持续高温条件下,mV1发生热失活,据图分析热失活的实质是

电大脑皮层阳离子通道关闭或不开放(或阳离子通道蛋白空间结构改变)(2)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的TRPV1(pV1)能被热激活,但不会发生热失活(图b)。研究人员利用最新技术将mV1的N端或C端嫁接给pV1,并检测不同TRPV1结构的功能,实验方案及结果见表。据表推测,很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小鼠TRPV1的

端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热失活。热失活机制最终保留下来,并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中,这是

的结果。

注:“+”代表具有该功能,“-”代表该功能缺失。TRPV1结构热激活热失活mV1++pV1+-pV1+C端+-pV1+N端+-pV1+C端+N端++N端和C自然选择(3)为探究TRPV1热失活的生物学意义,科研人员以pV1替代了mV1得到转基因小鼠(pV1小鼠),以mV1小鼠作对照,加热地面金属板(≥40℃)刺激鼠爪,实验结果如下:①长时间热板刺激在pV1鼠爪引起明显的烫伤,经检测发现,鼠爪组织中炎症因子增加。但长时间热板刺激对mV1小鼠无显著影响。②敲除pV1小鼠中的pV1基因并重复实验,鼠爪烫伤的症状得到缓解,炎症因子无显著增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热失活可能通过

来减少高温刺激造成的伤害,

的哺乳动物更能适应炎热环境。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鸭嘴兽的环境容纳量最有可能会

。减少炎症因子数量而避免组织烫伤具有热失活机制(TRPV1能发生热失活)下降解析

(1)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内流会导致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电信号,即产生动作电位。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该类信号(由TRPV1等多种热传感器产生的)传递至大脑皮层,使生物体产生热痛的感觉。由图可知,热失活时,阳离子通道呈关闭状态,故热失活的实质是阳离子通道关闭或不开放(或阳离子通道蛋白空间结构改变)。(2)据表可知,pV1+C端和pV1+N端都不会发生热失活,但是pV1+C端+N端会发生热失活,说明很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小鼠TRPV1的N端和C端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热失活。热失活机制的存在有利于大多数哺乳动物适应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根据题干“敲除pV1小鼠中的pV1基因并重复实验,鼠爪烫伤的症状得到缓解,炎症因子无显著增加”可推知,热失活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数量而避免组织烫伤来减少高温刺激造成的伤害。与pV1小鼠相比,mV1小鼠具有热失活机制,结合题干“长时间热板刺激在pV1鼠爪引起明显的烫伤,经检测发现,鼠爪组织中炎症因子增加。但长时间热板刺激对mV1小鼠无显著影响”可推知,具有热失活机制(TRPV1能发生热失活)的哺乳动物更能适应炎热环境。因为鸭嘴兽不具有热失活机制,不能适应炎热环境,因此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鸭嘴兽的环境容纳量最有可能会下降。角度3围绕血糖调节,考查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练真题·明考向8.(2023·广东卷)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D解析

无论是空腹还是进食后,血糖浓度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A项错误。空腹时胰高血糖素可能会分泌,B项错误。运动过程中不仅有葡萄糖的消耗,还有肝糖原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C项错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D项正确。9.(2023·湖北卷)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②可知机体无氧呼吸减慢,有氧呼吸加快B.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C.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D.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C解析

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产物,根据题表可知,肝脏丙酮酸含量随着污染物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并没有显示机体无氧呼吸减慢或有氧呼吸加快的情况,A项错误。根据题表可知,肝脏糖原含量随着污染物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加快,B项错误。根据实验结果表格中的数据,肝脏糖原含量和丙酮酸含量在污染物

A

浓度增加的情况下均逐渐减少,糖原是由葡萄糖脱水聚合而成的多糖,而丙酮酸是转化成葡萄糖的中间产物,因此,糖原和丙酮酸含量的减少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C项正确。根据题表可知,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随着污染物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减少,进而导致胰高血糖素含量持续升高,D项错误。10.(2023·全国新课标卷)人在运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时,某种自主神经的活动占优势使心跳加快,这种自主神经是

(2)剧烈运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大量CO2,CO2进入血液使呼吸运动加快。CO2使呼吸运动加快的原因是

(3)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加快,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浓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交感神经体液中CO2增加刺激相关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引起呼吸运动加快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运动中出汗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某种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激素是

。若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解析

(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2)人在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强度增大,产生更多的CO2,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3)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4)人在运动中出汗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角度拓展

(1)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021·浙江卷](

)(2)胰岛素直接参与肝糖原的合成。[2021·福建卷](

)(3)胰岛素的形成过程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2021·福建卷](

)(4)越野滑雪运动员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2022·湖北卷](

)××√×练模拟·提能力11.(2023·河南郑州一模)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睡前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夜间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糖含量维持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出现该现象的患者要考虑增加胰岛素的使用量C.清晨空腹血糖含量明显升高与肾上腺、胰岛等活动增强有关D.夜间出现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属于负反馈调节B解析

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正常人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如血糖含量较高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A项正确;分析题意可知,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睡前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夜间血糖过低的情况,因此患者可考虑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而清晨空腹血糖含量明显升高,可考虑增加胰岛素的使用次数,B项错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能升高血糖含量,C项正确;夜间出现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最终的结果(血糖升高)与初始的状态(低血糖)相反,故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D项正确。考点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串联整合——明要点1.神经调节(1)图解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K+Na+Na+K+Na+—K+(2)Na+、K+浓度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

(3)掌握兴奋传导与传递的过程

双向突触电信号电信号特别提醒

①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以及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不耗能。②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并不都是有机物,如NO是无机物。③神经递质的释放并不都是胞吐,如NO是自由扩散。2.体液调节(1)明确激素来源及相互关系(2)厘清激素调节的几个关键点

特别提醒

①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属于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②激素分子只能识别特定靶细胞,因为只有靶细胞具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特异性受体,但一种激素的靶细胞有的只有一种,有的种类广泛。③激素作用的部位有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内部(性激素)。④有些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3)辨析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三种方式

分层演练——拿高分角度1围绕兴奋的产生与膜电位变化,考查科学思维能力练真题·明考向1.(2023·山东卷)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B.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一定增大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A解析

离子跨膜运输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静息电位状态时,膜外为正电位,因此K+的外流会受到膜内外电位差的阻止,A项正确;离子跨膜运输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和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Cl-发生跨膜运输后无法判断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B项错误;动作电位产生达到峰值时,膜内外电位差会抑制Na+的内流,C项错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会出现2次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D项错误。角度拓展

(1)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2021·河北卷](

)(2)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021·河北卷](

)(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2018·全国卷Ⅲ](

)×√×练模拟·提能力2.(2023·湖南怀化二模)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M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图乙、丙、丁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低,Na+浓度比细胞内高B.图乙M溶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要比组织液高C.图丙M溶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D.图丁M溶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D解析

图甲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低,K+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Na+浓度比细胞内高,受到刺激时,Na+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A项正确;图乙静息电位和图甲相同,M溶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动作电位的峰值比图甲高,Na+浓度要比组织液高,Na+内流量大,B项正确;图丙静息电位和图甲相同,M溶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动作电位的峰值比图甲低,Na+浓度比组织液低,Na+内流量小,C项正确;图丁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比图甲大,相同M溶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低,K+外流量大,动作电位的相对峰值比图甲高,Na+浓度比组织液高,D项错误。3.(2023·安徽十校联盟模拟)研究发现喷施除草剂——草甘膦溶液后,蟾蜍坐骨神经对刺激产生反应所需的时间延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减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经,会引起蟾蜍的后肢发生屈肌反射B.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主要通过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C.兴奋在突触处传递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草甘膦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从而降低动作电位峰值A解析

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经,后肢可发生屈腿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A项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B项正确;神经冲动传递需要经过突触结构,在突触结构上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项正确;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喷施草甘膦溶液后,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很可能是草甘膦抑制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峰值降低,D项正确。题后归纳: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法(两电极均在膜外)角度2围绕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考查科学思维练真题·明考向4.(2022·广东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B解析

由图可知,乙释放多巴胺后,多巴胺作用于丙的树突或胞体膜,可使丙膜发生电位变化,A项正确;图中多巴胺只能在乙与丙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与乙间传递信息,B项错误;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项正确;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影响乙膜的电位变化,进而影响到乙膜对多巴胺的释放,D项正确。5.(2023·全国卷乙)人体心脏和肾上腺所受神经支配的方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将信息由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通过通路A和通路B使心跳加快。在上述反射活动中,效应器有

。通路A中,神经末梢释放的可作用于效应器并使其兴奋的神经递质是

(3)经过通路B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式有

心脏、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

(1)神经元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低于膜外。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元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2)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通路A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通路B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通路A为神经调节,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上的相应受体发挥作用。(3)通路B中,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体液调节)。角度拓展

(1)脑部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2022·山东卷](

)(2)锻炼和劳动有利于突触释放递质进行兴奋的双向传递。[2021·重庆卷](

)(3)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2021·河北卷](

)√×√练模拟·提能力6.(2023·云南昆明三诊一模)“开心水”是一种新型毒品,一般含有冰毒、苯丙胺等成分。冰毒和苯丙胺都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并抑制神经末梢对多巴胺的重吸收,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水平增高,导致欣快感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冰毒能促进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B.苯丙胺能抑制突触后膜重吸收多巴胺C.“开心水”能作用于突触,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毒品能够使人形成瘾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B解析

多巴胺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中,冰毒和苯丙胺都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A项正确;冰毒和苯丙胺都能抑制神经末梢对多巴胺的重吸收,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水平增高,即苯丙胺能抑制突触前膜重吸收多巴胺,B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开心水”是一种新型毒品,一般含有冰毒、苯丙胺等成分,冰毒和苯丙胺都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并抑制神经末梢对多巴胺的重吸收,即“开心水”能作用于突触,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项正确;毒品能够使人形成瘾癖,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D项正确。7.(2023·河南郑州模拟)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女性产后易得抑郁症的概率可达到10%~15%。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5-羟色胺(5-HT,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相对或绝对的不足或缺乏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5-HT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组织液中的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引起Na+内流C.女性产后易得抑郁症,是由于女性大脑合成的5-HT突然减少所致D.抑制5-HT重吸收或抑制5-HT被相关酶分解可达到抗抑郁的效果D解析

电信号传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释放5-HT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项错误;5-HT为抑制性神经递质,5-HT经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引起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也不会引起Na+内流,B项错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5-HT相对或绝对的不足或缺乏有关,不一定是由大脑合成的5-HT突然减少所致,C项错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5-HT相对或绝对的不足或缺乏有关,5-HT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酶分解或被重吸收,抑制5-HT被重吸收或灭活,可使其持续作用于神经元,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D项正确。题后点拨: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

角度3围绕动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及功能,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练真题·明考向8.(2023·全国卷乙)激素调节是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胸腺可分泌胸腺激素,也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D.促甲状腺激素可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B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所分泌激素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A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刺激下丘脑相关区域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不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B项错误。胸腺是内分泌器官,也是免疫器官,能够分泌胸腺激素,也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C项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附近,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D项正确。9.(2023·湖南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T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C.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CT分泌增加D.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D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CT可以促进成骨细胞活动,导致血钙浓度降低,A项正确。如果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则PTH分泌增多,从而使破骨细胞活动增强,骨骼中的钙进入血浆,可引起骨质疏松,B项正确。由题图可以看出,破骨细胞活动增强会导致血钙浓度过高,而血钙浓度过高又会促进甲状腺C细胞分泌CT,C项正确。长时间的高血钙会促进甲状腺C细胞分泌CT,不会导致甲状旁腺增生,D项错误。10.(2023·山东卷)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体内GC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作为药物服用时,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GC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GC分泌增加不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促进GC的分泌C解析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糖皮质激素不能治疗艾滋病,A项错误;糖皮质激素(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使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增多,可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B项错误;根据体内GC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可推测,GC长期服用可使血浆中GC含量过高,会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增殖与发育,引发肾上腺皮质萎缩,C项正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直接作用于垂体,不能直接促进GC的分泌,D项错误。角度拓展

(1)甲状腺激素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其分泌导管堵塞会导致机体代谢和耗氧下降。[2022·河北卷](

)(2)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甲状腺激素受体不能识别甲状腺激素,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2022·河北卷](

)(3)雌激素可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卵子的成熟。[2021·浙江卷](

)×√√练模拟·提能力11.(2023·江苏南京二模)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切除小鼠甲状腺,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C.给成年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饲喂促甲状腺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C解析

若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项错误;切除小鼠甲状腺,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但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B项错误;给成年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不会被消化,可直接被吸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不能通过口服补充,D项错误。12.(2023·四川成都三模)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醛固酮,主要的作用是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还可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B.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机体激素的受体C.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D.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可能与机体中的其他激素共同发挥作用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A解析

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下丘脑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项错误;下丘脑作为神经中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作为内分泌腺在分级调节中可接受激素的反馈调节,B项正确;激素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激素在体液中含量较稳定,C项正确;肾上腺盐皮质激素还可与抗利尿激素共同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D项正确。题后点拨:生命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热点微专题4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热点整合热点突破练真题·明考向1.(2022·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A解析

剧痛、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心跳加速,情绪激动,A项错误,D项正确;学习和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因此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使部分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无法发挥作用,C项正确。2.(2022·重庆卷)双酚A是一种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下列关于双酚A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B.进入机体后会引起雌激素的分泌增加C.不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D.在体内大量积累后才会改变生理活动A解析

双酚A是一种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说明双酚A也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的,A项正确;由题意“双酚A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可知,双酚A进入机体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进而导致雌激素的分泌减少,B、C两项错误;激素的含量极微,但其作用显著,双酚A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说明双酚A的含量极少即可作用显著,D项错误。练模拟·提能力3.生命系统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信息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均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B.肌肉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DNA→RNA→蛋白质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细胞膜上受体的识别B解析

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均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但是酶是生物催化剂,只有催化作用,不能传递信息,A项错误;肌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但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故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DNA→RNA→蛋白质,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而食物链之间的方向是单向的,C项错误;高等植物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的传递,而且不是所有的受体都位于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D项错误。4.烟草叶肉组织发育初期,胞间连丝呈管状结构,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达5万的蛋白质通过,而发育成熟后,胞间连丝呈分支状,只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的物质通过。烟草花叶病毒依靠自身的p30运动蛋白,调节烟草细胞间胞间连丝的孔径,进而侵染相邻细胞并从一个细胞进入到另一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能起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用B.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核酸中含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C.烟草花叶病毒p30运动蛋白突变体可能会失去侵染烟草植株的能力D.烟草叶肉组织在发育过程中,能通过改变胞间连丝的结构来调节运输物质的速率C解析

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能起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用,动物细胞间没有胞间连丝,A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核酸中含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B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p30运动蛋白突变体可能无法合成p30运动蛋白,无法调节烟草细胞间胞间连丝的孔径,进而不能侵染相邻细胞,故可能会失去侵染烟草植株的能力,C项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烟草叶肉组织在发育过程中,能通过改变胞间连丝的形状来调节运输物质的大小,D项错误。5.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外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作用的化学物质。下列有关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均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B.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信息分子具有维持血浆pH的作用C.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交感神经分泌的信息分子可直接控制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以增加机体产热D.辅助性B细胞分泌出的信息分子,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解析

神经递质绝大多数需要囊泡运输,但NO(一种神经递质)是气体,它能够扩散通过细胞膜,因此它无法被储存在突触小泡中,A项错误;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化学信号分子可通过体液传送,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B项错误;人进入寒冷环境时,交感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以增加机体产热,C项正确;辅助性T细胞分泌出的信息分子,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项错误。6.科学家发现,植物在干旱胁迫、被砍切和侵害等压力情况下会发出超声波(如切断植株的茎干时,番茄会在每小时内发出25次超声波;榨干水分时,番茄会在每小时内发出35次超声波),可被3~5m距离内的飞蛾等听觉敏锐的动物感受到,飞蛾听到植物发出的超声波,会避免在该植物上产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植物在被切断等情境下发出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C.动物可以感受到植物发出的超声波,人类也可以感受到植物发出的超声波D.题干中可体现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C解析

超声波是物理形式,属于物理信息,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B项正确;植物发出的超声波,动物可以感受到,而人类不能感受到,但可被一定的仪器检测到,故有题干中“25次”“35次”等数据,C项错误;飞蛾听到超声波并作出反应是植物与飞蛾之间的信息传递,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项正确。考点3免疫调节串联整合——明要点1.关注免疫中的3个“三”2.两大免疫过程(→初次免疫;二次免疫)特别提醒

(1)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一般需要两个条件:抗原的直接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且二者缺一不可。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调节机体稳态。①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既参与B细胞的活化,也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②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的消灭: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抗原再与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等被吞噬细胞清除。3.辨清三类免疫失调症(1)自身免疫病病理将

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病例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物质系统性红斑狼疮(2)过敏反应①发生机理②免疫类型:是异常的

免疫。

组胺扩张增强体液(3)免疫缺陷病

类型实例病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防卫功能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入侵

导致的艾滋病

T细胞分层演练——拿高分角度1

围绕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考查科学思维练真题·明考向1.(2023·全国新课标卷)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B解析

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①正确。一些淋巴细胞如B细胞也可以呈递抗原,②错误。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正确。致病细菌如果存在于细胞外,可以通过体液免疫消灭,如果寄生于靶细胞中,则需要先通过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再通过体液免疫消灭,⑤正确。综上分析,B项正确。2.(2023·广东卷)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C解析

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项正确。b~c期间病毒大量减少,说明该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项正确。病毒不能直接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需要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的呈递,C项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D项正确。3.(2023·浙江卷)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C解析

由题意可知,“免疫逃逸”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的发生导致免疫能力低下,也可能是肿瘤细胞自身发生变化,导致免疫系统不能有效识别清除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依赖于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覆盖物”或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都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清除肿瘤细胞,A、B两项正确。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若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则会导致免疫能力增强,不会出现“免疫逃逸”,C项错误。免疫抑制因子能够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造成“免疫逃逸”,D项正确。角度拓展

(1)清除侵入人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免疫防御的基本功能。[2022·北京卷](

)(2)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2021·广东卷](

)(3)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抗体。[2020·海南卷](

)(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2019·海南卷](

)√√××练模拟·提能力4.(2023·海南三模)多个欧美国家陆续出现的猴痘疫情正不断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在猴痘病毒侵染人体时,其包膜蛋白——A29蛋白发挥着重要作用,感染猴痘病毒后患者会经历潜伏→出疹→皮肤损伤→痂的形成与脱落→康复等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辅助性T细胞识别侵入机体内的猴痘病毒后会释放细胞因子并结合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B.根据A29蛋白研发的猴痘疫苗进入机体后可以与病毒的A29蛋白结合,抑制病毒进入人体细胞C.树突状细胞能将侵入机体的猴痘病毒吞噬、消灭,该细胞只能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D.机体产生的抗猴痘病毒抗体可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其与猴痘病毒结合可抑制该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解析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A项错误;根据A29蛋白研发的猴痘疫苗进入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以抑制病毒繁殖并快速消灭病毒,B项错误;树突状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可呈递抗原,不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项错误;抗体可以和抗原特异性结合,抗猴痘病毒抗体可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其与猴痘病毒结合可抑制该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而抑制病毒的繁殖,D项正确。角度2

围绕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考查社会责任练真题·明考向5.(2023·湖南卷)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B解析

包扎伤口应该用透气的纱布,以抑制厌氧型微生物在伤口处繁殖,A项错误。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破伤风抗毒素就属于外来抗原性异物,所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B项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分化成浆细胞,但记忆细胞自身不能分泌抗体,C项错误。破伤风抗毒素属于抗体,抗体在人体内存留时间较短;破伤风类毒素属于抗原,注射抗原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D项错误。6.(2022·湖南卷)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D解析

根据图解可以看出,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A项正确;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因此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项正确;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降低T细胞的数量,从而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项正确;图中神经递质促进下丘脑分泌CRH,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抑制作用,因此二者存在相互拮抗作用,D项错误。角度拓展

(1)接种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