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活泼灵动的意象,感受全词丰盈深邃的意境。

2.抓住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品味本词豪放的语言风格。

3.反复诵读,体会本词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毛泽东的雄心壮志。

02

写作背景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说法不一。大多数文献认为《长沙》写作于1925年九月上

旬,是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

心血来潮写下此词。丁毅认为此词写作于1925年岁首,因为九月上旬长沙的枫叶并未变红,写作

时间可能是1925年春节期间,在1924年12月毛泽东因工作劳累,经中共中央同意回家疗养,

年底,携妻女回湖南过年,《长沙》就写作于这一时期。无论是哪种说法,可以确定的是《长

沙》写作时间正是1925年左右,因此我们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直说写作于1925年即可。

由于写作时间的不确定,对于本词写作动机和写作缘由的看法也就并不统一,那么我们在教

学的时候可以出示此时的大背景,而不用出示具体的事件背景。当时大背景为:当时的中国正处

于黑暗之中,人们的地位和精神受到压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新青年推动了五四运动,期望

人民获得自由,同时积极思考中国社会革命道路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03

重点

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能够看出本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也能够找出上阙中所描写的意

象。因此找意象和概括上下阕也就并非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我们的目光应该聚集到对于意象的描

写的和诗歌丰盈深邃的意境上。

04

教学解读

《沁园春•长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所以讲好这首诗歌也是十分必要

的。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上阙写景,一个“看"字,从俯视、仰视、远眺、近观多个角度、选取多

个意象,描写出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阙描写了同学少年们的书生意气,抒发出了凌云壮志。这一

部分是学生比较好理解的,那么我们要深入讲解的便是为什么这些意象的组合能够表现出一幅生

机勃勃的图景?为什么说这首诗歌体现了毛泽东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首先是意象。《长沙》的意象选取都是生机勃勃的,有"万山"、"层林"、"漫江"、"百舸"、

"鹰"、"鱼"(在这里还可以强调意象的定义,即主观情感在客观事物上的投射),但只有这些意

象的组合还不足以体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之感,真正能够体现出豪迈之情的是对于这些

意象的描述。毛泽东写万山红便是“红遍";写漫江则是“碧透";写鹰是"鹰击长空",他对于每个

意象的描写都将意象的特点放到最大,写到极致。同时意象选取全部是动态,这也是毛泽东人生观

的体现,"万物"需"竞"才"自由","万物"得"自由"需"竞"。以上对于意象的描写的组合,能够体现

出毛泽东本人所具有的雄心壮志,能体现出诗人的革命热枕。

其次是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比较容易能看出来体现这一点的地方是"恰同学少年,风

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下阙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即我和我的革命伴侣

才是引领中国走向未来的人。这里的"百侣"指的是湖南一师的同学们,正如他在《湘江评论》上

喊出的口号:"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

们不干,谁干?",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战斗、参与革命,将改革

中国的目标内化于心、发乎于行,敢于挺身独立于瑟瑟秋风之中,以求得人民的自由。

最后,本首诗歌鲜明的体现出了青春激情。"青春"总是信心百倍又壮志满怀的,承载着希望与

幻想,充分展示出蓬勃向上的个体生命活力。1925年的毛泽东己经32岁了,再回忆起来在湖南

一师的青春岁月时不免心潮澎湃。最难得可贵的是毛泽东此时还具有着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在心

潮澎湃之际选取生机勃勃的意象与风华正茂的百侣写成这首诗歌,使得每个读到这首词的人总能

够从心中激起拓展未来的力量。这首词不仅是毛泽东人格魅力的体现,同时还是青春魅力的展

现。

05

教学切入点

(-)语序。第一句应该是我在寒秋时节,独立在湘江的橘子洲头上,"独立"提前就是为了强

调,那么可以从独入手(参考:由《沁园春》"独立寒秋"说开去)体会意境。毛泽东的独立,即

秉承前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又有所超越,真正超越了"小我",上升到"大我"的最高境界

,心怀的是国家和民族,思虑的是人民和社稷。

(二)从秋入手。比较历来文人都是悲秋,毛泽东则是颂秋,毛泽东的诗歌大多都与秋愁唱反

调,秋在他的内心中激发起来的不但不是忧愁,反而是一派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由此入手也可

以体会全词激扬向上的蓬勃力量。

(三)抓重点字词。上阙"击""翔"表现出了万物自由,下阙"击""遏"表现出了青春豪情。

06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

沙》。

二、具体研读

任务一:明结构

朗读全词,词分为哪几个部分?

预设:两个部分,上阙写景,下阙抒情。

任务二:画插图

活动一:明确图画要素

1.大家翻一翻我们的课本,是不是较少有插图呀?这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发挥想象,所谓"一千个

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我们一起朗读下词的上阙,看看上阙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山、林、江、舸、鹰、鱼

那下面我们就拿起自己的笔,在纸上画出你心中的"湘江秋景图"。

(设计意图:找出意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可以以学生画图的方式自主进行意象的明

确。)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进一步讲解。

山与林是远眺,所以要画在远处;江与舸是近观,所以要画在近处;鹰是仰视,在上空;鱼是

俯视,在江底。

明确:诗人观看的视角不同,通过远眺、近观、仰视、俯视各种视角构成了一幅"湘江秋景

图"。

活动二:抓字词,深化图景

1.对于这些景物作者具体又是怎么描写的呢?完成表格。

描写词语动态/静态

预设:

描写词语

动态/静态

山红遍动态

林尽染

江碧透

舸争流

鹰击

鱼翔

2.如何理解"万类霜天竞自由”?

预设:毛泽东写万山红便是“红遍";写漫江则是"碧透";写鹰是"鹰击长空",他对于每个意象

的描写都将意象的特点放到最大,写到极致。同时意象选取全部是动态,"万物"需"竞"才"自由",

"万物"得"自由"需"竞"。以上对于意象的描写的组合,体现出了毛泽东本人所具有的雄心壮志,体

现出了诗人的革命热枕。

(设计意图:通过进步一深化,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对意象进行描写的,体会这幅生机勃

勃的图景,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任务三:抓"独立",品意境

活动三:从"独立”切入,体会意境

1.作者在上阙提出了"谁主沉浮",下阙的回答是什么?

预设:同学少年、百侣

2.引入写作背景

3.现在的同学少年已不在作者身边,所以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独立”从古至今都有,

那毛泽东的独立与他们的独立有什么不一样呢?

例:独钓寒江雪、独坐幽篁里、百年多病独登台。

预设:毛泽东的独立更具有责任与使命感,他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场景,想

到的是为人民获得自由而奋斗,发出的是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呐喊,其"独立”蕴含着蓬勃的青春

激情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设计意图:在讲授完景后,通过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下阙抒情部分,通

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在多文本的比较中体会作者独特的丰盈深邃的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