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1.“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电视

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方便隋炀帝游玩江都B.为了解决黄河流域干旱缺水问题

C.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D.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诗句“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反映的制度是()

A.科举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3.“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开皇之治B.贞观遗风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4.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1368年1840年

A.早起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

四年。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民族交融不断加深B.政权更迭十分频繁C.统一必是大势所趋D.疆域面积不

断扩大

6.《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

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外戚专权B.藩镇割据C.重文轻武D.武将专权

7.唐太宗曾说:“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鉴于此,唐

太宗()

A.轻徭薄赋B.戒奢从简C.虚心纳谏D.重用人才

8.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B.唐朝中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

10.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A.泉州B.开封C.景德镇D.广州

11.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

A.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C.统契丹,建政权,宋夏和议结和平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

12.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

映了()

A.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B.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

C.飘逸泗脱的浪漫风格D.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

13.“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世俗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在编写反映宋代社会风

貌的课本剧中,能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的情景描述是()

A.在茶馆中听人讲《水浒传》的故事B.在瓦子的勾栏里观看《窦娥冤》

C.在山西人开的票号中办理存钱业务D.在热闹非凡的夜市中吃宵夜

14.《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历史巨著。下面叙述的史实不可能记载在其中的是()

A.隋朝灭陈B.李渊建唐C.玄宗入蜀D.宋金对峙

15.如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共2460字,字迹工整,无一涂改,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

一甲第一名”,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答卷的内容可能()

?

Z

A.标新立异,观点独到B.囊括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

C.想象丰富,构思巧妙D.是以《四书集注》为标准的八股文

16.《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A.传统医学的发展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D.古代科技经

验总结

17.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

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18.电影《东归英雄》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一支少数民族在他们杰出首领的领导下,不远万里,历经千险

回归祖国的故事。这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是()

A.渥巴锡B.郑成功C.戚继光D.左宗棠

19.“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关注农业生产、农民生存问题是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必须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宋朝:修订《齐民要术》,加强对农业的指导

B.元朝:统治者关注农桑,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盛况

C.明朝;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D.清朝: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

20.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之一。它是

()

A.元曲B.徽剧C.昆曲D.京剧

21.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平等友好和同一家】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

唐朝与(民族)订立盟约,并专门刻

夷狄干群趋。献号天可

“唐蕃会盟碑"(左图),表明世代友好。

IH汗,以覆我国都。

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柳宗元

(1)请在横线处填写正确内容。材料一中北方少数民族向哪一位皇帝献号“天可汗”?

【政权并立以和为贵】

材料二:(女真人)击败了在东北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游牧民,①宋

王为之鼓舞,决定收复此地……结果,导致了(女真人对)中国北

部大规模的进攻。宋朝防御土崩瓦解,②朝廷只得留在中国中部的

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滔渊之盟纪念馆

⑵宋朝与哪一政权签订了漫渊之盟?材料二中①“宋王”②“朝廷”指代的政权分别是什么?

【有效管辖恩威并重】

元朝和清朝边疆治理表

朝代事件

元设立宣政院,中央政府对①______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乾隆帝平定②______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684年,清朝设置③______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⑶请将上面图表中①②③处知识填写完整。

(4)根据上面《元朝和清朝边疆治理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措施起到

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2.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精神源泉,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科技之光】

材料一: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一一《梦溪笔谈》

(1)写出材料一中科技成就的名称。并写出这项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

【文学之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象征着人们过传统节日A时春面

圆的美好愿景。关汉卿的作品《B》写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年轻女子遭受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

判处死刑的故事。

(2)文学艺术流传千古,写出上面材料中A、B所代表的内容。

【建筑之美】

图一图二

(3)图一的八达岭长城主要是哪个朝代修建的?图二的北京城是谁决定营建的?

(4)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1)写出郭沫若诗中A人物的名字•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归纳二者共同体现的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大功在备倭,城郭依然,公云苍忙谁嗣者;圣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

明使防海,风波未己,吾来宏济愧前贤。一一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周彦升一一康熙帝

(2)请分别写出材料三中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事件。

材料四:当时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抵达南宋各贸易

港口,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

----《诸番志》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24.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的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完善?图二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哪一中央机构?图三是哪一朝代政治制度

的示意图?

材料二: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决心)

把相权拿归自己。

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在中央是怎样“把相权拿归自己”的?为了加强控制地方,宋太祖还

采取了什么措施(写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周在太和门外,堡直(官吏执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

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口口口。

——摘编自[清]赵翼《檐曝杂记》

(3)请把材料三中“口口口”内容补充完整。

(4)综上所述,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

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故D项符合题意;大运河的政治影响是主流,方便隋炀帝游玩江都不是最主要作用,排除A;解决黄河流

域干旱缺水问题、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无关,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大运河则是一捺”。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作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A

【解析】诗句“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反映的制度是

科举制。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时期,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

过科举考试的办法进入政府任职,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3.【答案】D

【解析】A.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

庶、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与“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史实不符,排

除A项。

B.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

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与“以

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

C.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与“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史实不符,排除C项。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

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

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中体现的这段时期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相关知识,识记开元盛世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关键信息“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遂达臻全

盛”。

4.【答案】B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907年唐朝灭亡,故③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

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o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统

治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由此可知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

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

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

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及所学知识

可知,宋朝政治特点是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

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

格局逐渐形成。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稳固有积极的作用,C项正确;ABD项都与题干信息和

宋朝政治特点不符,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结合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原因、表现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李世民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所以唐太宗吸取

隋亡的教训,戒奢从简,故B符合题意;轻徭薄赋、重用人才与材料强调的戒奢从简无关,排除AD;唐太

宗虚怀纳谏,魏征直言进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

故选:Bo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戒

奢从简。

8.【答案】D

【解析】秦俑故乡,丝路源头反映的是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繁华汴水,精彩开封反映的是北宋

都城开封;六朝古都,金陵风韵反映的是南朝都城建康;千古宋城,梦回临安反映的是南宋都城临安。故

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故选D。

本题考查南宋都城,知道南宋都城是临安。

本题考查南宋都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

国制瓷业重心,C项正确;泉州,广州是宋代著名的大商港,排除AD项: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排除B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II.【答案】A

【解析】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可以入选的是建

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

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为

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

省。

故选:Ao

本题以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为依托,考查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注意掌

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

识。

12.【答案】B

【解析】A.材料与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无关,排除A。

B.材料反映了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的报国精神,故B正确。

C.材料与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无关,排除C。

D.材料体现不出乐观闲适的精神,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的精神价值,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认识查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的精神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

情怀素养。

13.【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著,故A错误;《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作者,

故B错误;山西人开的票号出现在清朝时期,故C错误。D项正确,在热闹非凡的夜市中吃宵夜反映了北

宋世俗生活丰富多彩。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相关知识。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

国时期到五代末年的历史。宋金对峙发生在南宋,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隋朝灭陈,在《资治通鉴》

记载的范围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李渊建唐,在《资治通鉴》记载的范围内,B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玄宗入蜀,说的是唐玄宗,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识记。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司马光和司马迁并称为“史界两司马”,对他们二人著作要分清。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内容上,考试的题

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答卷文体形式上,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被称

为“八股文",D项正确;八股文章内容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标新立异,观点独到,想象丰富,构思巧

妙都是不可能的,排除AC项: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不可能囊括百家

之言,引用名人警句,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八股取士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八股取士等知识。

16.【答案】D

【解析】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后世尊称他为“药圣”,著有《本草纲目》,全书共收

1892种药物,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

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的《农政全

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著

作的共同特点是古代科技经验总结。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著作的共同特点是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明朝科技著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17.【答案】B

【解析】明朝灭亡的标志是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故选:Bo

本题考查明朝灭亡。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

道,阶级矛盾尖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灭亡的标志。

18.【答案】A

【解析】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

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摆脱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

写了光辉的篇章。郑成功的主要贡献是收复台湾;戚继光的主要事迹是抗击倭寇,左宗棠主要是收复新疆。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内容。

注意根据材料中“东归、回归祖国”等关键词做出判断。

19.【答案】D

【解析】明代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丰富了食物品种,有利于人口增殖。农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故D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

所著的农学著作,排除A;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

“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排除B;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成

熟早,抗旱力强,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排除C。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清朝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

20.【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

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

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据题干关键信息“国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它是京剧。

故选:D。

本题考查京剧。题干关键信息“国粹”。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京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21•【答案】【小题1]吐蕃

【小题2】西藏

【小题3】大、小和卓

【小题4】伊犁将军

【解析】(1)根据知所学识可知,唐朝与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此碑至今仍屹

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故横线处填写吐蕃。根据题干材料“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

知,由于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拥护,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与辽政权签订了浪渊之盟。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

来到澧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澧渊之盟。此

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1115年,阿骨

打建立金政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南宋建立。

所以材料中的①是北宋。②是南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

务。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故①处填西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

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分裂国家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

②处填大、小和卓叛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为了管理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③处填台

湾府。

(4)根据材料《元朝和清朝边疆治理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措施

起到的共同作用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加强

了边疆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吐蕃;唐太宗。

(2)辽;北宋;南宋。

(3)西藏;大、小和卓叛乱;台湾府。

(4)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加强了边疆地区与

中央政府的联系;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漫渊之盟、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

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漕渊之盟、宋、辽、西夏的

并立与和战、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中秋节

【小题2】窦娥冤

【小题3】

【小题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