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南金乡中学等校七年级(上)期末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如图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局部),遗存遍布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
A.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
B.多元一体的特征
C.以北京人为最早
D.以元谋人为中心
2.中国地区的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落,且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下列关于北方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A.掌握了打井技术B.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C.懂得使用天然漆D.制作简单的乐器骨哨
3.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
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A.汉族是华夏族形成的主体B.发达的交通是华夏族形成的必要条件
C.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史D.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
4.为了防范蛮夷入侵,周王将三个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周公、太公分封在山戎、东夷、淮夷三个最大威胁
的附近。材料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促进经济发展B.推动民族交融C.传播中原文化D.巩固西周统治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图片所示,表中应填入()
①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动荡
④为富国强兵,各国变法。
原因结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是因为他的变法破除了贵族“无功可以得尊显”的“故俗”,变法中破除了
贵族的“故俗”,主要指的是()
A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A.AB.BC.CD.D
7.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
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选项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A.“兼爱”“非攻”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8.对比图1与图2的长城分布情况,可推知秦朝()
图1:战例长城分布图图2:今朝长城分布图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极力消除分裂因素C.边疆危机日益严峻D.君主权力高
度集中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
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汉文帝
10.建武十一年八月,(汉光武帝)诏日:“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灸灼者为庶(民)(人”十月,
诏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十三年冬十二月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掠)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
[人]。这段材料介绍了汉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减轻刑法B.合并郡县
C.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D.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11.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时期史实
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12.如表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内容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第9课秦统一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A.中国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3.观察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之一,如示意图反映出()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魏晋时期政权并立C.五代十国军阀割据D.统一趋势不
断加强
14.三国两晋南北朝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时期之间,既是秦汉时期社会矛盾集结、激化的产物,又是隋唐强
盛的渊源,承上启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江南经济得到发展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社会动荡与民族混战
15.看图说话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之一。对以下两幅图画解读错误的是()
汉族妇女蒸愎。烙饼机画北方少数民族慕室壁插《米桑图》
A.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B.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
C.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
康。
一一《礼记•礼运》
材料二: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天子巡察诸侯为其守卫的疆土。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述
职就是受封的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诸侯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
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就派军队去。
——《孟子•告子》(翻译版)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一一《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
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一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天下为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
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有哪些义务?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该制度什么时期逐步瓦解的?
17.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
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
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
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
材料三: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
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
百家之学的深远影响。
(1)材料一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与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相关的教育举措是什
么?
(2)材料二中“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他”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局面”有何影响?
18.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战国形势图图二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
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
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余,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简要指出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并简要指出其效果。
19.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
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
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
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
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改革中的哪项措
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魏主”是谁?材料二中的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其改革具
有什么意义?
(3)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黄河流域的半坡人遗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辽河流域也有众多的远古人类遗址,能证实中
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故选:B(.
本题以一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的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
耒相、骨器,种植粟,半坡遗址中有少量乐器,如陶填,遗址中还出土有骨针、骨锥、纺轮,说明半坡人
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B符合题意。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他们已经普
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
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答案】D
【解析】据题干“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
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炎、黄二部走向联
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华夏族主体。这说明华夏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由众多民族在
交融中形成的。
故选:D。
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知道华夏民族的形成所具有的特点是由众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
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为了防范蛮夷入侵,周王将三个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周公、太公分封在山戎、东夷、
淮夷三个最大威胁的附近。”可知,材料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周王将三个最得力
的辅臣召公、周公、太公分封在山戎、东夷、淮夷三个最大威胁的附近,是为了防范蛮夷入侵,这表明西
周实行分封制是为了藩屏王室的政治需要,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目的。依据材料“为了防范蛮夷入侵,一…分封在山戎、东夷、淮夷三个最大威胁的附
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分封制的
目的。
5.【答案】D
【解析】由题干图片中的“周王室衰微”、“百家争鸣”等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
革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国家逐渐走向
统一。同时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为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
兵,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
故选:D。
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知识。
本题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历史特征的图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有关知识
的记忆、理解能力。
6.【答案】B
【解析】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是因为他的变法破除了贵族“无功可以得尊显”的“故俗”,变法中
破除了贵族的“故俗”,主要指的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D
【解析】“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孟子的主张,意思是砍木伐林都是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
不能乱砍乱伐,就是生态环境有自己的循环规律,不能随便破坏。符合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D符合题
意。
故选:D。
本题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
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解析】据图1看出,战国时期,主要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同时,各诸侯国之间也有零星修筑的长城;
据图2看出,秦朝主要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把原来不相连的长城连成一体,这说明秦朝极力消除分裂
因素。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据“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
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的朝代”是西汉,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
王是汉武帝。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
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统治的相关史实。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
的君主。他在位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这也
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的统治的相关史
实。
10.【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介绍了汉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故选:C„
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的兴衰等相关史实。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城域36国”“东汉明帝时,派
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就已经对新疆地区进行经营
管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疆而不是西藏,排除B项;西汉时
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C项;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D
【解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的是我国秦汉时期的史实,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该单元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故选:D。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知道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从北宋到南宋都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实现了统一,故示意图反
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知道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
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
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
合的大趋势,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为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15.【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少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利用智能图像处理技术提升防伪效果
- 2024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提升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恒定电流实验10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学案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氯及其化合物卤族元素学案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4篇)2024年幼儿园家访工作总结
- 2024年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的PPT
- 污水处理设备供货方案
- BRC全球标准包装材料标准讲义
- 2024福建省能化集团下属古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政治试卷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超声科岗前培训课件
- 《机械制造基础》课件-第一章 车削加工
- 地下变电站设计规范
- 公职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 做社区团购生鲜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