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指导建议_第1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指导建议_第2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指导建议_第3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指导建议_第4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指导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指导建议社会高速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标准的高层次发展,每个个体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核心素养培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对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特征具有密切关系,且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更具体。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开展举足轻重的环节,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整本书阅读方法逐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推广开来,它与常规的单篇阅读教学存在显著区别,改变了阅读教学表层化、碎片化的现象,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有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科学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使它的优势特征有效地展现出来。一、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整本书阅读就是在相应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下引导学生完整阅读某本书籍,合理运用阅读方法,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讲,整本书的内容丰富,框架结构完整,文本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水平、审美情趣、文化理解产生深刻影响。(一)整本书阅读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在信息化发展大环境下,社会普遍进入“快餐式”阅读模式,小学生所接触的阅读材料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相比较而言,他们可能更喜欢通过电子设备浏览、获取信息,使阅读过程碎片化、表层化成为突出问题,学生对语言积累和理解意愿明显降低。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从整体角度阅读书籍,教师在小学各个阶段都向学生推荐了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书籍,每本书都包括丰富的语言素材,国学经典、中外小说、诗歌等类型都在阅读范围中,通过整本书阅读补充完善教材语言知识,认识新字词、了解本文大意、培养良好语感、积累语言素材,弥补了碎片化阅读问题。(二)整本书阅读可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层次发展阅读是促进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对人类认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整本书阅读,引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逻辑框架及语言体系,从语言文字理解逐步深入深层信息的挖掘,从繁杂的故事情节、语言文字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经过分析、推理等过程准确理解整本书内容,如此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使学生从低层次阅读向着高层次阅读迈进,学会评价与反思,实现思维的高阶发展。(三)整本书阅读可引领学生体验多元审美活动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过程。在整本书中,无论是外在设计还是内涵表达,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它的封面、插图、排版等外在呈现,可对学生的视觉产生直接刺激,传达出形象的美;语言文字、文本构思、情感内涵等内在信息,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传达出抽象的美。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沉浸式地体验作者呈现的多元审美,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图画对话,感知其中蕴涵的审美元素,把握阅读过程的趣味性,从中提高个人审美情趣,增强阅读体验。(四)整本书阅读可提升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度相较于单篇文本,整本书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故事情节或某一个场景,它以全面、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与人文历史为载体,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包括明确的故事线索与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角色、发人深省的故事哲理,文化价值极其深厚。倘若在语文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阅读单篇文本,他们经常会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而通过整本书阅读,能将学生的视野聚焦在整本书上,指导学生全面了解书中的社会人文知识,感知书的艺术价值,提升个人文化理解水平。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一)教师未能深入把握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的联系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指向性理论,经过上文分析可知,整本书阅读与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然而,有些教师在核心素养的理解上存在浅表化问题,他们未能准确认识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关系,导致相应的教学活动缺少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了解语言知识,在思维培养、审美培养与文化品质培养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导致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处于低阶层次,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必须贴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与教学内容,并能体现出核心素养要求。然而,笔者发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的现象,使教学定位同样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第一,目标设置侧重于知识层面,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未突出思维、审美等方面的目标。第二,目标设置忽略了文体特征。不同文本题材所采取的阅读方法并不相同,单篇文本适合精讲精练,而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灵活运用阅读方法。但教师会将语文课堂上单篇精讲的模式迁移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阅读并未体现出整体性。第三,目标设置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的阅读经验并不丰富,有些教师会按照教学要求直接向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忽视了他们真实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存在诸多障碍。(三)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比较单一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灵活,但很多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都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使学生的自学意识不强,阅读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更关注文本内容的挖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师会提取出重点章节主要讲解,其他文本内容则粗略讲解或直接忽略,使整本书阅读又变成了单篇阅读形式,学生并没有直接体会到二者之间的区别。第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设计为推荐导读课,这种课以教师引导为主,很少安排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汇报交流时间,使学生又成为被动接受的群体,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这对他们的兴趣培养产生严重阻碍。第三,评价方式单一。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取随堂测评的方式实施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本内容掌握情况,学生缺少自主交流和评价的机会,自我反思和展示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影响了学习体验。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一)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语用能力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而语言文字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学生学段的上升,相应的语言学习难度也在上升,教师要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把指导学生规范用语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整本书的内容较多,语言结构复杂,这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带来了一定挑战。但同时整本书篇幅较长,语言材料十分丰富,这也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带来了机会。因此,教师要注重语言积累与运用指导,指导学生有效朗读,以整本书阅读为载体,以关键字、词、句、段为抓手,合理调整朗读过程的节奏、语调、韵律,动态感知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好语言的规范运用,采取读写结合策略组织学生恰当表达,用阅读促进写作,通过阅读获取语言表达的方法和写作迁移积累的语言知识,增强学生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外融通。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读写结合策略展开教学,以教材节选片段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并布置写作训练任务:“同学们,《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用精彩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我们知道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他克服了很多困难,那么,假如是你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28年,试想一下会发生哪些故事呢?大家可围绕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活经验,想象自己可能经历的故事,用精彩的语言描述出来。”这个写作任务在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要求他们深入阅读、主动思考,结合个人语言积累进行创造性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二)组织多元阅读,提高思维品质小学生的思维表现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上升,他们同时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并不能仅靠单一的阅读方法,必须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一步实现阅读目标,因此,教师要关注多元阅读的有效开展。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启发他们主动质疑,经历发现问题、分析论证、总结反思的过程,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形成个人见解,在认知冲突中深刻了解阅读内容,并能主动搜证、论证,促进逻辑思维发展。其次,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相关学习任务或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以多人合作为手段,以提取关键知识、开展问题分析、公开展示交流为阅读形式,积极展开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而提高个人思维品质,完成阅读任务。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涉及四大名著,教师可针对整体安排,分阶段安排学生完成四大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在阅读前根据这几本书的突出特征设计学习任务,利用任务驱动学生以合作形式开展深入阅读。以《西游记》为例,这本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等角色,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整阅读《西游记》,合作完成一份师徒四人的角色简历,包括人物技能、性格特征、人物事迹、自己对人物的看法等要点,任务成果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条件允许也可制作成PPT,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交流。这项任务驱动阅读活动以学生的深入阅读为立足点,使他们经历信息提取、抽象概括、对比推理等环节,阅读过程开放化,阅读结果可视化,利用有趣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三)实施情境阅读,促进审美感知语文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要求,教师要借助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和良好的审美能力。为了增强整本书阅读的审美教育效果,教师可采取情境阅读方法,结合整本书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将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使阅读过程更像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具体来讲,在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将具体的语言文字形象转化,既可使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场景,又可借助媒体素材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还可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场景,引领学生走进情境、走近文本,投入真情实感去观察、体验,准确把握美、理解美,在阅读中获取美的体验,深化审美能力培养成果。例如,在《骑鹅旅行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骑鹅旅行记》的大致情节,再创设情境推进阅读深度,主要安排以下环节:1.说一说:师生共同交流,评论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节;2.画一画:每个人独立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所画的情节;3.演一演:小组合作选取书中片段创编一段童话剧,在课堂上进行展演。这些过程可在课堂上呈现出多种情境,为学生的阅读过程增加趣味,使他们能灵活呈现个人对故事内容、故事美感的理解,独立解读文本内容,把握角色形象特征,感知这部童话故事的有趣之处,促进审美能力发展。(四)诵读文学经典,增强文化理解语文课程本身就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重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优秀著作,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这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丰富资源,也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提供了多种选择。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成型的起步阶段,教师要抓住整本书阅读过程,促使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理解,对国外文化的包容、接纳。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需有计划地选择文学著作,引导学生诵读经典,通过精读、品读的方式感悟民族文化底蕴,汲取其中蕴涵的文学养分,充分拓展文学视野,理解民族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此外,积极搭建读书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在阅读外主动分享,围绕特定主题互动交流,在特定空间内实现思维碰撞。阅读交流范围可拓展到中外文学著作,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交流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外国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小学语文教材推荐了《中国民间故事》为整本书阅读素材,学生本身对各种故事兴趣浓厚,教师要指导他们独立完成《中国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同时拓展阅读《非洲民间故事》,使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基于民间故事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