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化妆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_第1页
毛发化妆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_第2页
毛发化妆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_第3页
毛发化妆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_第4页
毛发化妆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西面和北面临波罗的海,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是波罗的海沿岸最小的国家。爱沙尼亚曾受俄罗斯帝国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第一次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1940年,苏联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建立了共产党政府,同年7月成立了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EstonianSovietSocialistRepublic)。同年8月1日,爱沙尼亚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脱离苏联,宣布恢复独立。一、1991年之前的爱沙尼亚音乐教育1874年,随着爱沙尼亚第一份国家课程大纲的颁布,音乐课成为普通综合学校的必修科目。19世纪末,普通综合学校中的所有教师同时也是音乐教师,以及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的积极领导者,负责指挥合唱团和管弦乐队。1919年,爱沙尼亚音乐与戏剧学院(EAMT)在其首都塔林创建,这所学校最初被命名为塔林高等音乐学校。爱沙尼亚的音乐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首先是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如著名钢琴家卡勒·兰达卢,指挥家埃里·克拉斯和托努·卡尔尤斯特等。在此之前,大多数音乐人才都是在苏联圣彼得堡、德国德勒思登、柏林等地的音乐学院接受教育。爱沙尼亚音乐与戏剧学院是世界最先进的音乐学院之一。它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设备,以及可同时容纳200人的音乐厅,藏书30500多册、录音资料14000多本的多功能图书馆。自1923年开始,爱沙尼亚音乐与戏剧学院的音乐教师培训时间为5年,获得的学历相当于当今的硕士水平。选择音乐教师培训的学生将接受非常广泛的教育包括合唱指挥、声乐训练、钢琴、古筝、节奏乐器——打击乐、吉他、贝斯、音乐史、视唱练耳、和声等,以及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活动学习法等。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爱沙尼亚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里霍·帕茨(1899-1977)开发了爱沙尼亚本土的音乐教育体系。里霍·帕茨曾就读于塔林音乐学院,先后于1926年和1927年从作曲与钢琴专业毕业。他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先后访问了多个国家: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芬兰、苏联、立陶宛和捷克斯洛伐克。通过这些旅行,他了解到当前各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教学法。在苏联,他了解到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结束,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他研究了唱名法、音乐听力技巧的发展以及如何在学校课堂上使用乐器。在芬兰,他学习了维尔霍·西乌科宁发展起来的歌唱分析综合法。里霍·帕茨分析并归纳了这些外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基本思想和组成部分,创造了适合爱沙尼亚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的音乐教学法,如使用即兴创作作为激活音乐思维的手段;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声乐技能和歌唱能力;通过演奏乐器发展认知能力等。他将维尔霍·西乌科宁、佐尔坦·柯达伊和卡尔·奥尔夫的音乐理念与爱沙尼亚传统合唱、联唱以及乐器演奏等相结合,奠定了当代爱沙尼亚音乐教育的基础。他的手册《普通综合学校的音乐教育》于1962年出版,这本手册被视为爱沙尼亚音乐教师教育的里程碑,为国家音乐教育提供了总体理论与实践基础。他的思想与成果被视为无价之宝,影响至今。2002年,“里霍·帕茨学校音乐基金会”成立,以纪念他在爱沙尼亚音乐教育方面的伟大贡献。爱沙尼亚被苏维埃政权统治的50年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些地方领导人大力支持爱沙尼亚的文化与教育,设法在学校教学中保留其本土的语言——爱沙尼亚语,爱沙尼亚各地陆续建立了专业学校网(包括数学、外语、科学、艺术、体育等),其中包括塔林音乐专业中学,该校一直运营至今,为7~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专业音乐教育,该校的大多数毕业生通常都会继续在音乐领域深造。苏维埃时期爱沙尼亚音乐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儿童和青少年合唱团运动的继续与恢复,普通综合学校以及职业学校基本上都组织了合唱团。1962年,爱沙尼亚为中小学生和青少年举办了一次特别的歌曲节,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爱沙尼亚是一个十分热爱歌唱的国度,爱沙尼亚歌曲节(也称“歌曲庆典”)的珍贵传统可追溯到1869年,此后每5年在首都塔林举办一次,此节日是爱沙尼亚最大的国家节日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此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二、1991年之后的爱沙尼亚音乐教育1991年之前,爱沙尼亚完全实施苏联的教育模式,当时的学制是5+3+2,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两年。1991年爱沙尼亚重新获得独立后,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开放式教育、国民教育计划和教育信息化,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发展,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一)基础音乐教育阶段1991年重新获得独立后,爱沙尼亚音乐教育从幼儿园(3岁)开始,为7岁进入小学做准备,小学6年,初中、高中各3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6年、2002年以及2010/2011年发布的《国家音乐教育法》都将音乐课作为整个普通教育体系的必修课(1~12年级)。爱沙尼亚如今约有90所小学音乐学校,共约有9500名儿童在小学学习,近1200名教师任职。音乐学校有不同的目标:社会教育、普通文化教育、音乐教育和职业教育,后者为培养专业音乐家的方向。三所音乐中学:塔林音乐高中、塔林乔治奥茨音乐学校以及塔尔图海诺埃勒音乐学校。根据国家课程大纲,1~4年级每周两节音乐课,5~9年级每周一节音乐课。高中阶段有三门音乐课程,每门课程35学时,学习内容包括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民间音乐、世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儿童歌曲等,各年级的音乐课主要由获得硕士学位的專业音乐教师教授。这些课程除了培养音乐技能之外,其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如下:从音乐中获得快乐,通过音乐创作发现、认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审美趣味和品味;通过音乐活动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以及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在音乐活动中应用所学的基本音乐素养技巧等。国家课程大纲中规定的固定音乐课节数,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爱沙尼亚从学龄开始接受音乐知识直至高中毕业的音乐教育体系一直运行至今,尽管还存在提供学习用具以及培养音乐教师的社会经济成本等问题,但这无疑是给国民提供了接受音乐教育的绝佳机会,提高了国民音乐文化素养,极大促进了爱沙尼亚音乐教育的发展。(二)高等音乐教育阶段爱沙尼亚的大学采取3+2+3的学制,即3年或4年本科的学士课程,两年研究生硕士课程以及3~4年的博士课程。从文化历史上看,爱沙尼亚的高等音乐教育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下半叶,目前爱沙尼亚有两所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爱沙尼亚音乐与戏剧学院和塔尔图大学维尔扬迪文化学院,这两所学院都是北欧音乐教育网(NNME)的成员,致力于促进音乐教育的国际发展。爱沙尼亚音乐与戏剧学院是爱沙尼亚六所公立大学之一,于1919年成立,现约有700名学生,被认为是欧洲最先进的音乐教育机构之一,所有音乐课程均按照180+120ECTS(欧洲学分转移和累计系统)体系设计,即在本科阶段毕业前要求获得180个学分,硕士阶段毕业前要求获得120个学分,博士研究为期4年。爱沙尼亚音乐与戏剧学院主要分为音乐诠释系;作曲与即兴音乐系;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与文化管理系;表演艺术系以及博士研究中心。学院设有70多个专业,本科时期的专业包括钢琴、大键琴、管风琴、手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竖琴、声乐、作曲、电子原声作曲、古典歌唱、爵士音乐等。硕士时期的专业包括合唱指挥、管弦乐队和铜管乐队指挥、器乐室内乐、声乐室内乐及伴奏、早期音乐研究、现在音乐即兴创作、当代音乐诠释与创作等。本科学历的学生,可担任业余合唱团的指挥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学历的学生,可以担任爱沙尼亚幼儿园及中小学音乐教师。1996年,爱沙尼亚音乐与戏剧学院开设了博士课程,博士研究中心于2015年成立。音乐与戏剧艺术是专门面向博士生所开发的研究项目,课程包括两个方向:音乐学方向,音乐或戏剧领域的创意研究方向。音乐学方向的研究內容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心理学和民族音乐学等。在创意研究领域,EAMT一直是爱沙尼亚的先驱,于2000年开设了相应的博士研究方向,对艺术研究、音乐和戏剧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爱沙尼亚文化生活的支柱,绝大多数爱沙尼亚音乐家与艺术家都曾在该校学习或任职。2022年,EAMT连续第三年进入享有盛誉的高等教育机构国际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在表演艺术部门排名中与德国科隆音乐学院并列,该排名是衡量世界各地大学受欢迎程度的顶级国际排名系统之一。塔尔图大学维尔扬迪文化学院的音乐和音乐相关课程侧重于民间/传统音乐、节奏音乐、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学习(第一周期)持续4年(240ECTS),硕士学习持续2年(120ECTS)。另外塔林大学也提供音乐专业与音乐教师培训课程,包括提供视觉艺术、音乐和多媒体学士学位(180ECTS)综合研究以及硕士学位课堂音乐教师培训。后者是与EAMT合作授予的联合学位。纵观爱沙尼亚的音乐教育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如今的爱沙尼亚音乐教育遵循了与实践音乐教育相关的普遍原则,即强调通过直接参与来教授和学习音乐,从而理解音乐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并在进行“在音乐中、关于音乐、为了音乐、通过音乐”的教育时牢记人的全面发展。三、未来展望回顾爱沙尼亚音乐教育的发展史,其音乐教育体系不断深化,课程内容日渐丰富,国民音乐素养不断提高,在稳步前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第一,如何在传统音乐教育与创新音乐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进入新时代,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课本知识进行,所有课程都是在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的原则上运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充分掌握学科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全身心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这样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习模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创新教学模式的学习空间不再拘泥于教室,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多媒体设备、互联网资源等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丰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一些教师本身理论基础不牢固及缺乏相关培训,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以及平台缺乏科学的信息管理与监督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意识差,教师无法及时采取管理措施。综合来讲,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有利有弊,我们无法只选择其中一种模式而完全摒弃另一个,我们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优缺互补,达到二者的融合,为师生双方创造优秀新颖的教学平台,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与新技术的优秀人才。第二,如何在迅速现代化的世界中传承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系的核心,也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爱沙尼亚人通常被称为歌唱的民族,其首都塔林素有“音乐之都”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的歌唱革命中,人们聚集在塔林歌唱节广场,通过合唱民族爱国歌曲来要求恢复民族独立,对于爱沙尼亚来说,民族音乐与民族自由紧密联系。然而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发展,民族在进步,多元文化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首先,要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要制定科学系统的课程来学习民族的传统音乐,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使用爱沙尼亚本民族的音乐教材,使延续与传承民族音乐的使命根植在国民的思想中。其次,建立规章制度,重视文化传承。完整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民族文化长期有效地发展,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最后,要创新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爱沙尼亚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音乐在爱沙尼亚人的民族认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反映了爱沙尼亚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