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美术家的视线_第1页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_第2页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_第3页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_第4页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莆田第五中学美术组林伟立课程: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课型:欣赏课、多媒体课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具、收集并制作相关图片、相关的文字资料。

学生:作业纸、钢笔或圆珠笔。课程目标: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课程材料分析:这一课的内容试图通过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课本中有一段文字说到:“正是在观察事物时,人们总是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于是,同一个物象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诉诸笔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难怪世界会如此精彩纷呈。”为了突出每个人视点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教师在课堂的导入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以直观、贴近学生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安排了了大量与学生讨论思考的内容,导入时因此我选择了五张层层放大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觉得其实这个世界的物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视觉的观察下是如此的精彩纷呈。在此基础上进入课题,体验欣赏+比较欣赏让学生切身感受课程内容,分组讨论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课程的设计理念:

1、美术老师要告诉学生的,不是世界和艺术有多么美,而是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2、在教学上充分体现综合性、比较欣赏性、分析欣赏法、体验欣赏法等综合运用。改变一堂灌教学形式,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讨论,以形成自主的学习机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课堂刚开始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这一组图片,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将学生引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中。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以下是我先后展示的一组图片:1、第一张图片的画面充满了鲜艳的黄色调,在黄色的背景上还有许多若隐若现的纹路,还有一些黑、白的点。师: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呢?它美吗?如果把它看成是美术作品的话,那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呢?学生讨论,根据之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将这张图片和之前介绍过的抽象派的作品联系起来。总结:这一张图片的讨论开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思考往抽象艺术上引导,以达到我的教学设计。2、第二张图片是一只黄色的蝴蝶正停在一朵小花上,这只蝴蝶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而有意思的是,第一张图片原来是第二张图片中蝴蝶身上黄色翅膀的局部放大。经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这两张图片的关系,并让学生们阐述。师:很多同学已经发现,其实第一张图片只是第二张图片的局部的放大。那么单独欣赏第二张作品,你们觉得它美吗?与第一张相比如何?如果把它画成美术作品,那么这可以画成什么作品?学生讨论做答总结:通过两张图片,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可以这么看一个物体,原来将视觉换个角度看物体,可以产生不一样的感觉。3、第三张图片是一个装在画框中的装饰画,画面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绿色,一只小鸟是画面的主角,它正看着停在不远处的一只黄色的蝴蝶。这只蝴蝶原来是第二张图片中的那只蝴蝶,原来第二张图片只是这张大自然图片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师:原来第二张图片只是这张图片的一个局部,那么这张图片美吗?如果让它成为一张作品可以吗?与第二张在视觉上又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它与之前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美,虽然之前的都是这张作品的局部的放大,但这三张都可以独立的成为一张好看的美术作品。总结:开始提出,其实我们的世界很美丽,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产生的美感也会不一样。学生也纷纷开始思考。4、第四张很意外是一张室内装修的实景图,室内设计是美术设计的一种。这张是张客厅的图片。而在这个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装饰作品。正是第三张图片中的装饰画。原来第三张图片只是这张室内图的一个挂在墙上的装饰作品。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原来美就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在我们居住的家中细心去观察,有时换个视觉看某个物体他都能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美的感觉。5、第五张图片回到学生的课堂现实中,图片是老师正在使用的手提电脑,在这个手提电脑的屏幕画面中,正在观看一张室内的实景图。这张图片正是第四张图片。教师总结:原来之前所看到的图片都是在这个画面中的局部。而每一张图片都是之后图片的一个局部。这就像照相镜头把一张图片的局部层层放大,使得观察的人看到的画面是完全不一样的。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不一样,往往能带给我们的感觉也完全不同。而艺术家的一些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来。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但通过学习,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去发现美、欣赏美。师:那么艺术家又是如何在来描绘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呢?接下来开始导入书本中作品,带同学们去欣赏、介绍艺术家如何从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都能看的到物体。二、进入正课:(本节课有5组对比美术作品,教师进行有选择性地灵活使用。)体验欣赏并比较《月华图》和《星夜》:画面表现的都是夜空的景象,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回忆、体验自己对夜晚的印象。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并尝试让学生口头描绘。引导学生思考:夜晚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同学们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不急让学生回答,在分析两张美术作品后,在作答、总结。回到作品,教师介绍这两张作品并让进行比较。(播放凡·高的相关影视资料片,教师介绍作品时播放为凡·高《星夜》创作的音乐《vincent》)《星夜》凡·高:油画《星空》是在凡·高三次精神病发病以前,即他刚到圣雷米以后完成的。出于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许多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凡·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这种画风不仅仅表现在风景画上,连凡·高于同年6月画的一幅《加歇医生肖像》上,也表现出来。《星空》是凡·高神志清醒时幻觉心境的产物。《月华图》金农:是中国清代文人画家金农的作品,画面中一轮模模糊糊的月亮,中间隐隐约约是玉兔在捣药,似乎与中国古老的传说有关。画面体现出的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偌大的画面只有一轮明月,明月之外空著所有。其变形性、抽象性、隐喻性中所表现出的胆敢独造、前卫精神及他的绘画风格和那个时代的画风反差太大,这就难免不遭到传统保守势力的围攻和责难,所以金农时常表现出“圣代空嗟骨相癯”的孤独和悲哀。然而,金农对现世的种种围攻责难的态度却不是消极的。更多的是付之一笑曰:“放狂近日得笑疾,不计人间责与呵”。这种于现世以谐谑的方式与社会作依然故我的周旋、游戏,亦可谓是禅宗思想的表现。一个艺术家有了金农这样的心态,大概是无所不成亦无所不能了。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不同点如下表格:作品区别月华图星夜材质水墨油画构图空虚饱满笔触轻松急促、运动感色彩单纯丰富意境孤寂、冷漠狂躁不安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背景之中?学生讨论做答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油画和国画都是传统的画种,他们之间表现语言的差别是有着各自的独特的特点。两位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意境,使之成为表达自己特殊情感的工具。但是由于创作的材料、观念、各自的生存环境和背景的不同,使得两张作品展现给我们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凡·高在创作作品时,处于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中,他处在一个孤独的个人世界中,但不能抑制他对美术热情追求。他怀着寂寞、绝望的心境,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金农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文人画家,他的作品更多表现出的是文人的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他的绘画与他的时代格格不入,但他以谐谑的方式与社会作依然故我的周旋、游戏。他们的生存的背景和环境不一样,使的他们在描绘相似题材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2、分组讨论之前教师对《星夜》、《月华图》的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分析比较的美术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们自己来分析一下课本中剩下几组作品的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

a、分组:根据学生的坐位安排进行分组思考、讨论。

第一组:分析《阿诺芬尼夫妇像》、《高士图》第二组:分析《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圣母子》(丢勒)第三组:分析《草地上的午餐》、《乡间音乐会》让学生先阅读课本相关作品的文字内容,分析图片资料。(课本中相关资料比较丰富,学生在阅读资料、熟悉资料后,在进行比较、讨论。基本上都能够得到他们需要的答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作品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同学间对于艺术这一话题的交流加强,有助与学生对美术欣赏建立独立的思考能力。)b、讨论内容如下:比较内容图甲图乙创作主题所属国家、年代创作思想材质构图色彩笔触C、全班交流:将小组比较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由代表向全班发表;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在各组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围绕着“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和“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两方面,结合表格内容进行作品介绍。通过学生的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慢慢的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

3、延伸讨论:

你对哪幅作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中有没有知道教材图片所涉及的美术家?如果有,可以向全班提供一些相关的传记材料和创作背景。(可以从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相关资料。)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引导或补充、修正。鼓励学生就画面内容和艺术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三、完成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中采用了不少中世纪美术惯用的寓意象征的手法,请同学阅读课本中的“思考与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并讨论他们分别象征着什么呢?(象征内容:鞋子象征结婚;小狗象征对爱情的忠诚;新娘的白头巾象征纯洁;绿色长衣象征生育;红色的帐幔象征和谐的生活;吊灯和白烛光象征上帝之光;壁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