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辽宁省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调研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肚子长期填饱时,他的愿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比生理需要更为高级的需要立即显现,这些需要而不是生理需要将控制这个生物。当这些需要依次被满足后,更为高级的需求将出现,以此类推,进行下去。如果生理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对首先出现的一套新的需要,我们可以将其概略地归类为对安全的需要。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些生理需要同样也存在,只是它们相对于这些需要处于更低的层次罢了。我们也可以说,所有的感受器官、反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力都主要是谋求安全的工具。此外,在饥饿的人身上,我们发现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目标不仅强烈影响他当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决定他未来的人生观。事实上,也有人认为其他一切事物都没有安全重要(甚至有时得到满足的生理需要现在也被低估),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一个人,如果他对安全的需要持续强烈的话,就可以说他只为安全而活着。我们起初只关注成人的需要,但通过观察婴儿和儿童可能对了解成人的安全需要更有效,因为在婴儿和儿童身上,这些需要表现得更简单更明显。威胁或危险之所以在婴儿身上表现得更清楚,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抑制自己的反应,但社会上的成人被教会要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反应。因此,即使成人感到安全受威胁时,我们也可能不会从其外表上看出来。当婴儿被打扰或突然跌倒,因巨响或闪光而受惊,或者其他不寻常的感官刺激,被粗暴对待,从母亲怀中跌落,或感到失去依靠时,他们就如同遭遇了危险一样做出完全的反应。在婴儿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对各种身体疾病更为直接的反应。有时候这些疾病似乎很直接而且本身具有危险性,使小孩感到不安全。例如,呕吐、疝气或其他剧烈疼痛似乎会使小孩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整个世界。在疼痛时,可以想象小孩眼中的整个世界突然从阳光明媚变为漆黑一片,可以说,变成几乎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地方,在这里,以前稳定的事物突然变得不再稳定。因此,一个因某种劣质食品而致病的小孩会在一两天产生恐惧、梦魇以及一种受保护的需要,而这些情形在他生病前从未出现过。小孩的安全需要的另一种表现,是他偏好某种不受干扰的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似乎偏爱一个可预测的有序的世界。例如,父母表现出的不公正、不公平或者前后矛盾似乎会使小孩感到忧虑和不安全。不是因为不公正本身或伤痛使小孩产生这种看法,而是因为父母的表现让世界变得不可靠、不安全或不可预知。年幼的小孩似乎更适于在一个至少具有刚性骨骼轮廓的系统中茁壮成长,这里有某种时间进度表,某种常规惯例,值得仰仗的事物,不仅是现在,还要持续到遥远的未来。也许可以更精确地表述:小孩需要一个有组织的世界,而不是一个无组织或者无结构的世界。发挥父母的中心作用和建立正常的家庭,这是无可争辩的。家庭内部出现争吵、打架、父母分居、离婚或死亡可能会使小孩特别恐惧。同样,父母因暴怒而威胁要惩罚孩子,大声叫喊、严厉斥责,推搡孩子,虐待或施以体罚,往往会给孩子造成极度的恐惧和痛苦,我们认为孩子遭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会产生其他更多的后果。我们可以从以上及类似的观察中总结,在我们社会中,一般小孩通常更喜欢一个安全、有序、可预测和有组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他有依靠,不会发生意外的、难对付的或者其他危险的事情,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有万能的父母会保护他远离伤害。上述反应很容易就能从孩子身上观察到,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社会上的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或者说,他们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一个没有威胁,充满爱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小孩一般不会有上述反应,而这种小孩所感受的危险在大多情况下也是成人感到的危险。在我们的文化中,对健康、正常而幸运的成年人来说,他的安全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安定、平稳运行的良好社会通常会使它的成员感到很安全,不会有野兽、极度冷或热的温度、犯罪、攻击和谋杀的威胁以及专制的迫害。因此,他们实际上不再有安全的需要,正如一个酒足饭饱的人不再感到饥饿,一个安全的人不再感到危险。如果我们要直接清楚地看到安全需要,就只有去找那些患神经病或者近似于神经病的人,找那些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失败者。在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我们只有在以下现象中才能看到对安全需要的表达,例如,偏爱长期有保障的工作,渴望银行有存款,以及有各种保险(医疗、牙科、失业、残疾和老年保险)。(摘编自美国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安全的需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理需要比安全需要的层级低,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需要,其中包括安全需要。B.婴儿对各种身体疾病反应更直接,原因可能是对婴儿来说,疾病似乎很直接且较危险。C.父母推搡孩子,虐待或施以体罚,往往使小孩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痛苦,使其遭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D.安稳运行的良好社会使每一个健康、正常而幸运的成年人感到安全,使其安全需要得到满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要考察人的安全需要的心理,观察婴儿和儿童比观察成人可能更有效,这是因为成人也许会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反应,而婴儿和儿童一般不会。B.若孩子在一两天产生恐惧、梦魇以及一种受保护的需要,一定是他(她)吃了某种劣质食品,而且还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整个世界。C.父母表现出的不公正、不公平或者前后矛盾似乎会使小孩感到忧虑和不安全,这是因为不公正本身或伤痛伤害了小孩,让其感到世界无序。D.如果一个人偏爱长期有保障的工作,渴望银行有存款,以及有各种保险,这是因为他(她)的状况比一般人更不安全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人生四大喜事有“他乡遇故知”,而一个人在外地遇到某种困境时,遇到了老家来的人或者其他的亲朋好友来帮助他,更会感到非常的高兴。B.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主人公在荒岛上获救,一段时间以后,虽然不再有饥饿的威胁,他仍然会多次向水手讨要食物并收藏起来。C.对一个因极度饥饿而濒临死亡的人来说,除了食物,他不会有别的兴趣。他做梦也梦见食物,想着的也是食物,感情倾注于食物,感知的只有食物。D.一个小孩迷路或与父母短暂分离,见到陌生的面孔、情境或任务时,往往会大声地喊“妈妈”或者大声地哭叫,寻求妈妈的保护。4.结合文本内容,你认为怎样给一个小孩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5.《管子·牧民》有这样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D2.A3.C4.①尽量使婴儿免受不寻常的感官刺激,不被粗暴对待,创造安全的环境。②尽量避免婴儿患上各种身体疾病,不得已患上时,要及时医治并温柔地安慰。③尽量让孩子处于一种不受干扰的常规的生活节奏之中,让他(她)感到世界是一个可预测的有序的世界。④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5.①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②实际上说明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能够满足百姓的衣食等生存需求,这是低层次的需求;而“礼仪、荣誉和耻辱”属于高层次的需求。③这句话与文中马斯洛相关理论是一致的,即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有高层次的需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每一个”错误。由原文“在我们的文化中,对健康、正常而幸运的成年人来说,他的安全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可知,“每一个健康、正常而幸运的成年人”说法绝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一定是他(她)吃了某种劣质食品”错误。由原文“我们起初只关注成人的需要,但通过观察婴儿和儿童可能对了解成人的安全需要更有效,因为在婴儿和儿童身上,这些需要表现得更简单更明显”可知,“孩子在一两天产生恐惧、梦魇以及一种受保护的需要”是因为得不到安全的需要,原因不限于吃了某种劣质食品。而且吃了某种劣质食品如果没有治病,可能婴儿不会产生恐惧、梦魇以及一种受保护的需要。C.“这是因为不公正本身或伤痛伤害了小孩”错误。由原文“不是因为不公正本身或伤痛使小孩产生这种看法,而是因为父母的表现让世界变得不可靠、不安全或不可预知”可知,并不是因为不公正本身或伤痛伤害了小孩,而是因为父母的表现让世界变得不可靠、不安全或不可预知。D.“这是因为他(她)的状况比一般人更不安全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错误。由原文“在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我们只有在以下现象中才能看到对安全需要的表达,例如,偏爱长期有保障的工作,渴望银行有存款,以及有各种保险(医疗、牙科、失业、残疾和老年保险)”可知,他(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他(她)对安全需要做出的表达比一般人更强烈一些,并不一定是他(她)的状况比一般人更不安全。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有安全需要。C.饥饿属于生理需要而非安全需要。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当婴儿被打扰或突然跌倒,因巨响或闪光而受惊,或者其他不寻常感官刺激,被粗暴对待,从母亲怀中跌落,或感到失去依靠时,他们就如同遭遇了危险一样做出完全的反应”可知,尽量使婴儿免受不寻常的感官刺激,不被粗暴对待,创造安全的环境。由原文“在婴儿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对各种身体疾病更为直接反应。有时候这些疾病似乎很直接而且本身具有危险性,使小孩感到不安全”可知,尽量避免婴儿患上各种身体疾病,不得已患上时,要及时医治并温柔地安慰。由原文“小孩的安全需要的另一种表现,是他偏好某种不受干扰的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似乎偏爱一个可预测的有序的世界”可知,尽量让孩子处于一种不受干扰的常规的生活节奏之中,让他(她)感到世界是一个可预测的有序的世界。由原文“发挥父母的中心作用和建立正常的家庭,这是无可争辩的。家庭内部出现争吵、打架、父母分居、离婚或死亡可能会使小孩特别恐惧。同样,父母因暴怒而威胁要惩罚孩子,大声叫喊、严厉斥责,推搡孩子,虐待或施以体罚,往往会给孩子造成极度的恐惧和痛苦,我们认为孩子遭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会产生其他更多的后果”可知,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文中信息能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这是管仲担任齐国丞相之后齐国的一项施政方针,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抓住了治国的根本问题,此句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由原文“一个人的肚子长期填饱时,他的愿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比生理需要更为高级的需要立即显现,这些需要而不是生理需要将控制这个生物。当这些需要依次被满足后,更为高级的需求将出现,以此类推,进行下去”可知,粮仓充足,丰衣足食能够满足百姓的衣食等生存需求,这是低层次的需求;而“礼仪、荣誉和耻辱”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实际上说明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安全的需要》说到“如果生理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对首先出现的一套新的需要,我们可以将其概略地归类为对安全的需要”可知,这句话与文中马斯洛的相关理论是一致的,即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有高层次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才得以满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报施(节选)茅盾朦胧中听得响亮的军号声,张文安便浑身一跳。眼皮重得很,睁不开,但心下有数,这热惹惹地吹个不歇的,正是紧急集合号。三年多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了他的一种本领:半睡半醒,甚至嘴里还打着呼噜,他会穿衣服。刚穿上一半,他突然清醒了,睁开眼,纸窗上泛出鱼肚白,号声却还在耳朵里响。他呆了一会儿,便自己笑起来,低声说:“呸!做梦!”睡意是赶跑了,他靠在床上,愣着眼,暂时之间像失掉了思索的能力,又像是有无数大小不等的东西没头没脑要挤进他脑子里来,硬不由他做主;但渐渐地,这些大小不等、争先抢后的东西自脑子里长出一个头儿来了,于是张文安又拾回了他的思索力,他这时当真是醒了。他回忆刚才那一个梦。半月以前,因为一种军医不大有办法的疙瘩病,他迟疑了相当时间,终于向师长请准了长假,离开那服务了三年多的师部,离开那敌我犬牙交错、随时会发生激战的第×战区。他刚进那师部的时候,是一位文书上士,现在他离开,却已是文书上尉。他得了假条,得了一千元的盘缠,额外又得了师长给的一千元,说是给他买药的。临走的上一晚,同事们凑公份弄几样简单的酒菜,给他饯行。可是刚喝在兴头上,突然的,紧急集合号吹起来了。这原是家常便饭,但那时候,有几位同事却动了感情,代他惋惜,恐怕第二天他会走不成。后来知道没事,又为他庆幸。当时他也激动得很,平时不大善于自我表现的他,这时也兴奋地说:“要是发生战斗,我就不回去也没关系,我和大家再共一次生死!”现在到了家了,不知怎地,这在师部里遇到的最后一次紧急集合号却又闯进了他在家第一晚的梦魂里。像突然受惊而四散躲藏起来的小鸡又一只一只慢慢地躲躲闪闪地从角落里走了出来,梦境的节目也零零碎碎在他记忆中浮起。这是惊慌和喜悦,辛酸和甜蜜,过去和未来,现实和梦想,搅在了一起的。他闭着眼睛,仿佛又回到梦中:他出其不意地把一头牛买好,牵回家来,给两位老人家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喜,正跟他昨日傍晚出其不意走进了家门一样;但正当父亲含笑拍着牛的肩项的当儿,紧急集合号突然响了,于是未来的梦幻中的牛不见,过去的现实的军中伙伴们跳出来了。张文安裂开嘴巴无声地笑了起来,虽然是梦,他心里照样是甜甜蜜蜜的。回来时他一路上老在那里盘算那密密缝在贴身口袋里的几个钱,应做如何用途。师长给这一千元的时候,诚恳地嘱咐他:千万别胡乱花了,回家买药保养身体。他当时感动得几乎掉下眼泪来,他真诚地回答道:“报告师长:我一定遵守师长的训示。身体第一,身体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本钱!”但上路后第一天,他就有了新的意见,师长的“身体第一”的训示,他还是服膺的,可是他又一点一点自信他这疙瘩病只要休养一个时期,多吃点肉——至多像那位不爱多开口的军医说的多吃鸡蛋,就一定会好的;他觉得他应该省下这一千元孝敬父母,让父母拿这一千元去做一件更合算的事情。但父母拿这一千元又将怎样办呢?这一点,却费去了他半月旅程中整整大半时间的思索。母亲的心事他是知道的:把房子修补修补,再给他讨一房媳妇。父亲呢,老早就想买一头牛,他家自从最后一次内战时期损失了那壮健的花牛以后,父亲好几次筹划款项,打算再买一头,都没有成功。他料得到,父母将因此而发生争执,而结果,父亲一定会说:“文儿,师长给你买药的,你不可辜负人家的好意。”整整一星期,在路上闲着的时候,他老是一边伸手偷偷地摸着贴身口袋里那一叠钞票,一边思索着怎样解决这难题。后来到底被他想出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来了:他将不说出他有这么一注钱,到家歇一天,他就背着父母买好一头牛,亲自牵回家,给父母骤然的一喜。张文安越想越高兴,他的眼前便出现了一头美丽的黄牛,睁大了两只润泽有光的眼睛,嘴巴一扭一扭的,前蹄跪着,很悠闲地躺在那里。张文安又忍不住笑了:这回却笑出声来,而笑声亦惊破了他的梦幻,他抬头一看,纸窗上已经染满了鲜艳的粉红色。邻家的雄鸡正在精神百倍地引颈高啼。隔壁父母房里已经有响动,父亲在咳嗽,母亲在倾倒什么东西到蔑箩里。张文安也就起身,穿好了衣服,一边扣着组子,一边他又计划着,如何到镇上找那熟识的董老爹,如何进行他那梦想中的机密大事。“也许钱不够,”——他担心地想,但又立刻自慰道,“差也差不了多少罢,好在路费上头还有得剩呢,这总该够了。”于是他又一度隔着衣服扪一下贴身口袋里那一叠票子,脸上浮过一个得意的微笑。昨天到家,已经不早;两位老人家体恤儿子,说他路上辛苦了,略谈了几句家常话便催他去睡了。可是两位老人家自己却兴奋得很,好像拾得了一颗夜明珠,怕没有天亮的时候,连夜就去告诉了左邻右舍。老头子还摸黑走了一里路,找到他平日在茶馆里的几个老朋友,郑重其事倾吐了他心里的一团快乐。他又打听人家:“文书上尉这官阶有多大?”老头子心里有个计较:为了庆贺儿子的荣归,他应当卖掉一担包谷摆两桌酒请一次客,他要弄明白儿子的官阶有多大,然后好物色相当的陪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从张文安梦中听到军号声写起,然后穿插他在军营中的简单的经历,照应了梦中的军号声,也交代了他回家的原因。B.“这些大小不等、争先抢后的东西自脑子里长出一个头儿来了”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张文安醒来时各种思绪由混杂到逐渐清晰的过程。C.张文安并没有把师长的训示当回事,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自信,相信自己的身体很快就会好的,不如省下这笔钱来。D.儿子回来,两位老人家都非常兴奋,连夜奔走相告,而且老头子打算卖一担包谷摆两桌酒请客,颇以儿子在部队升官了为荣。7.关于文中倒数第三段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纸窗上已经染满了鲜艳的粉红色”,“已经染满了鲜艳的粉红色”表明时间是清晨,“鲜艳”一词表现了张文安内心的喜悦。B.“邻家的雄鸡正在精神百倍地引颈高啼”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与张文安打算买牛减轻父母劳作负担的憧憬相照应。C.“父亲在咳嗽”表明父亲病体沉重,这也是张文安用这一千块钱打算买牛而并不打算按母亲的心思先修补房子再娶一房媳妇的原因。D.这段中的环境描写与《祝福》中“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都起到了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8.张文安既有着军人的作风,也有着农民的特点,请结合文本概括。9.作者设置张文安做梦的情节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C7.C8.军人的特点:①听到军号就起床;②敢于奔赴战场,与战友共生死。农民的特点:①不大善于自我表现;②花钱精打细算。9.①梦将张文安的现实生活、对军营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联系在了一起,为下文写他计划买牛做铺垫;②梦表现了张文安想通过买牛给父母一个难以形容的惊喜,以表现张文安对父母的孝心;③梦表明张文安离开军营时间还不长,一些军营中保持的习惯还不时闯入他的生活;④梦与现实结合,有实有虚,扩大了小说的艺术境界。【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张文安并没有把师长的训示当回事,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自信,相信自己的身体很快就会好的”错误。由“半月以前,因为一种军医不大有办法的疙瘩病,他迟疑了相当时间,终于向师长请准了长假”“师长给这一千元的时候,诚恳地嘱咐他:千万别胡乱花了,回家买药保养身体。他当时感动得几乎掉下眼泪来,他真诚地回答道:‘报告师长:我一定遵守师长的训示。身体第一,身体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本钱!’”“他觉得他应该省下这一千元孝敬父母,让父母拿这一千元去做一件更合算的事情”可知,张文安请长假也是为照顾身体的需要,并不是没把师长的训话当回事,刚开始还感动得“几乎掉下眼泪来”“真诚地回答”,“省下这笔钱来”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对自己的身体非常自信,还感觉与其花钱放在买药上,不如省下这一千元钱做他心目中觉得更合算的事,孝敬父母。选项因果不当。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C.“表明父亲病体沉重”错误。文中只有一处写道父亲咳嗽,并不能表明父亲病体沉重,另外,张文安买牛和父亲咳嗽也没有关系。由“他觉得他应该省下这一千元孝敬父母,让父母拿这一千元去做一件更合算的事情”及后面的思索可知,买牛是父亲老早的愿望,而且几次努力都未成功,比较着修房和给自己娶媳妇,买牛更有意义,更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能“给两位老人家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喜”。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朦胧中听得响亮的军号声,张文安便浑身一跳。眼皮重得很,睁不开,但心下有数,这热惹惹地吹个不歇的,正是紧急集合号”“三年多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了他的一种本领:半睡半醒,甚至嘴里还打着呼噜,他会穿衣服”可知,他听到号角声就起床,有着闻令即动的军人意识。由“可是刚喝在兴头上,突然的,紧急集合号吹起来了。这原是家常便饭,但那时候,有几位同事却动了感情,代他惋惜,恐怕第二天他会走不成。后来知道没事,又为他庆幸。当时他也激动得很,平时不大善于自我表现的他,这时也兴奋地说:‘要是发生战斗,我就不回去也没关系,我和大家再共一次生死!’”可知,张文安身上有着军人的担当,敢于奔赴战场,有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愿意与战友共生死。由写“临走的上一晚,同事们凑公份弄几样简单的酒菜,给他饯行”的过程时,张文安激动得很,写他平时不大善于自我表现,这一点符合农村的特点。由“他闭着眼睛,仿佛又回到梦中:他出其不意地把一头牛买好,牵回家来,给两位老人家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喜”“后来到底被他想出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来了:他将不说出他有这么一注钱,到家歇一天,他就背着父母买好一头牛,亲自牵回家,给父母骤然的一喜”“张文安越想越高兴,他的眼前便出现了一头美丽的黄牛,睁大了两只润泽有光的眼睛,嘴巴一扭一扭的,前蹄跪着,很悠闲地躺在那里”可知,张文安对于一千元钱怎么花,精打细算,最终决定给父母买牛,这是基于农民耕作的需要和孝敬父母的真情而生发的最朴素的愿望,牛是他熟悉的动物,可知与他过往的农村生活经历有关,这里体现了他的农民的形象特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开篇“朦胧中听得响亮的军号声,张文安便浑身一跳”写张文安被响亮的军号声从梦中唤醒,然后“又拾回了他的思索力”“回忆刚才那一个梦”,这段内容初现人物形象,之后逐渐展示梦境。由“现在到了家了,不知怎地,这在师部里遇到的最后一次紧急集合号却又闯进了他在家第一晚的梦魂里”“像突然受惊而四散躲藏起来的小鸡又一只一只慢慢地躲躲闪闪地从角落里走了出来,梦境的节目也零零碎碎在他记忆中浮起。这是惊慌和喜悦,辛酸和甜蜜,过去和未来,现实和梦想,搅在了一起的”及再一次强调“紧急集合号突然响了,于是未来的梦幻中的牛不见,过去的现实的军中伙伴们跳出来了”可知,张文安虽在家,但是对最后一次紧急冲锋号还依旧印象深刻,他还是自己的军人身份,梦将张文安的现实生活、对军营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联系在了一起,为下文写他计划买牛做铺垫。由“他闭着眼睛,仿佛又回到梦中:他出其不意地把一头牛买好,牵回家来,给两位老人家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喜,正跟他昨日傍晚出其不意走进了家门一样;但正当父亲含笑拍着牛的肩项的当儿,紧急集合号突然响了,于是未来的梦幻中的牛不见,过去的现实的军中伙伴们跳出来了”可知,张文安关心着前方战事,也期望能实现给父亲买牛的愿望,孝敬父母,梦表现了张文安想通过买牛给父母一个难以形容的惊喜,以表现张文安对父母的孝心;由开篇的“睁开眼,纸窗上泛出鱼肚白,号声却还在耳朵里响”到结尾的“他抬头一看,纸窗上已经染满了鲜艳的粉红色”“昨天到家,已经不早”可知,作者写张文安由梦境回到现实,他离开军营时间还不长,一些军营中保持的习惯还不时闯入他的生活;总体上,作者以梦境串联起了过去和现在的情节内容,非常巧妙,内容虚实相生,扩大了小说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金履祥少从学同郡王柏及何基之门,二人盖得朱熹之传者。宋将亡,遂绝意进取,屏居金华山中。尝以刘恕《外纪》记司马氏《通鉴》以前事不本于经,舛谬不可信,乃断自《尚书》,旁采子、史损益之,作《通鉴前编》。他如《论》《孟》《大学》诸经传及礼乐书,各有注疏,授其门人许谦以传。当时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靖,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仁山先生。许谦受业金履祥之门。履祥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盐既加,则酸咸顿变。子来见我三日矣,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于子邪?”谦闻之惕然,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妙。履祥既没,谦益肆充阐,多所自得。自谓:“吾非有大过人者,惟为学之功无间断尔。”平生制行甚严,而所以应世者,不胶于古,不流于俗,屏迹入华山,四方之士不远百里而来受业。其教人至诚谆悉,内外殚尽,独不教人以科举之文,曰:“此义利之所由分也。”不出里闾垂四十年中外名臣列其行义章凡数十上郡以遗逸应诏,有司请主文衡,皆莫能致。世称为白云先生,卒谥文懿。先是何基、王柏、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谦而其道益著。同时休宁陈栎、婺源胡一桂,皆以讲明道学见重于时云。巙巙知经筵,日劝帝就学。帝欲宠以师礼,固辞不可。帝尝欲观画,巙巙取比干图以进。一日,帝览宋徽宗画称善,巙巙进曰:“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问一事谓何,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凡为人主,贵能为君,他非所尚也。”其随事规谏,皆类此。尝谓人曰:“天下事宰相当言,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备位经筵,得言人所不敢言于天子之前,志愿足矣。”故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未尝缄默。(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元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出里闾A垂四十年B中外名臣C列其行义D章凡E数十上F郡以遗逸G应诏11.下列对原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指对注的注解,又称正义,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词义不相同。B.既,指已经,与苏轼《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的“既”词义相同。C.受业,指跟随老师学习,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词义不相同。D.重,指重视、推崇,与《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负国”的“重”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履祥跟随王柏、何基学习,因对刘恕的《通鉴外纪》不满意,金履祥以《尚书》为上限,采纳多种书籍或增或删,作成《通鉴前编》一书。B.当时的舆论对何基、王柏评价较高,而金履祥亲自受何、王二人教诲,将他们的知识才华融于一身,著述颇丰,求学之人称呼他为仁山先生。C.许谦师从金履祥,听闻老师的话后,内心警觉省悟,之后完全学到金履祥学问的精妙之处,并且有许多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却从不以此为傲。D.巙巙认为,宋徽宗有许多才能,唯独不能做好君主,因而落得个身辱国破的下场,国君最重要的是能当一个好君主,然后再重视其他的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刘恕《外纪》记司马氏《通鉴》以前事不本于经,舛谬不可信。(2)子来见我三日矣,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于子邪?14.巙巙心愿满足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0.BDF11.D12.A13.(1)履祥曾经说过司马光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载以前的事,不拘泥于经书,有很多错谬之处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2)你来见我已经三天了,却仍然跟女子一样,难道是我的学问不能使你得到感发吗?14.能够在天子面前说他人不能说、不敢说的事,对国家有所贡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他有将近四十年没有离开乡间,可是当时中外著名的大臣都罗列他的美德佳行,奏章有几十次上到皇帝跟前,郡守把他当作在野的贤才举荐给朝廷。“垂四十年”是“不出里闾”的时间状语,可在其后断开,即B处;“中外名臣”是主语,“列其行义”则是谓宾成分,句子成分完整,可在D处断开;“章凡数十上”中主语是“章”,“郡以遗逸应诏”的主语则是“郡”,两句主语不同,应在中间断开,即F处。故句子应断于BDF处。【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谏太宗十思疏》的“疏”指的是奏章。句意:也都各有注释阐释。/上奏给太宗皇帝十条值得注意的奏疏。B.正确。句意:酱醋调料已经加进去。/不知道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C.正确。后者指教授学业。句意:那时候四面八方的读书人,都不远百里来跟随他学习。/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D.错误。后者指程度的加重。句意:也都以讲解、通晓道学而被时人推重。/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金履祥跟随王柏、何基学习,因对刘恕的《通鉴外纪》不满意,金履祥以《尚书》为上限”说法有误,金履祥对刘恕的《通鉴外纪》不满意而自己创作的时候,并不是跟随王柏、何基学习时,且并不是“以《尚书》为上限”,而是以此为主。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本”,依据,拘泥;“舛谬”,差错,错误。(2)“犹”,犹如;“夫人”,女子;“岂”,难道;“无以感发于子”,状语后置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原文中巙巙所说的相关语句是“天下事宰相当言,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备位经筵,得言人所不敢言于天子之前,志愿足矣”,可知他感到满足的原因主要是自己身居经筵高位,能够经常见到皇帝,并且还能够针对皇帝的不足,说他人不敢言之事以劝谏君王,有利于国家政事,为国家做出奉献。参考译文:金履祥年轻时跟从同郡人王柏学习,又随王柏一起投到何基的门下,两人都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当时宋朝的国运已经无法回转,履祥于是决定放弃科举做官的意愿,隐居在金华山中。履祥曾经说过司马光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载以前的事,不拘泥于经书,有很多错谬之处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于是以《尚书》为主,旁采旧史与诸子加以增删,编辑成一书,名字叫《通鉴前编》。其他诸如《论语》《孟子》《大学》等经传文章及礼乐诸书,也都各有注释阐释,交给他的门人许谦保存流传。当时评议的人认为何基的清高耿直纯朴像尹和靖,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那么亲身得到二人(的传授),而且兼收并蓄充实于自身。因为他住在仁山脚下,所以求学的人称他为仁山先生。许谦在金履祥门下读书,金履祥说:“读书人做学问,就像(厨师做菜时)五种味道的调和,酱醋调料一加进去,那么菜的酸咸程度各种味道就顿时有了差异。你来见我已经三天了,却仍然跟女子一样,难道是我的学问不能使你得到感发吗?”许谦听后感到非常惶恐(于是努力学习),过了几年后,尽得金履祥学问的真传。金履祥死后,许谦对他的学说加以丰富阐释,也自有许多收获。他自己说:“我并不是有过人才华的人,只不过是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罢了。”他平生治学律己非常严谨,而用来应付世事时,既不拘泥于古人古理,也不流于庸俗浮滑。他隐居在金华山。那时候四面八方的读书人,都不远百里来跟随他学习。他教育弟子时,诚恳至极、详细至极,把他内在的思想学识与外在的处世方法全都教给了学生,只是不教人们怎样作应付科举考试的文章。他说:“这正是义与利的分界线啊!”他有将近四十年没有离开乡间,可是当时中外著名的大臣都罗列他的美德佳行,奏章有几十次上到皇帝跟前,郡守把他当作在野的贤才举荐给朝廷,有关官府请他去掌管评价文章取舍人才的事务,但都没能把他请出来。世人称他白云先生。他死后被谥为文懿。从前,何基、王柏、金履祥死后,他们的学术还没有十分显赫,到许谦时,才使他们的思想、学识日益显著。同时还有休宁的陈栎、婺源的胡一桂,也都以讲解、通晓道学而被时人推重。巙巙担任给顺帝讲解经书的经筵官,每天劝皇帝致力于经学。皇帝想以师礼相待,巙巙认为万万不行。皇帝想欣赏画,巙巙拿了比干图来进献给他。有一天皇帝想看宋徽宗的画,并连连说好。巙巙乘机说道:“宋徽宗多才多艺,只有一件事他不会。”皇帝问他是哪一件事。巙巙回答说:“他只是不会当君主罢了。自身受到侮辱,国家被灭亡,都是因他不会当国君导致的。国君最可贵的是会当国君,其它的事情不必去追求。”他就像这样,经常根据事情来规劝进谏皇帝。他曾经对人说:“天下大事都应当由宰相来进言,宰相不能说就由台谏来说,台谏不敢说就由经筵来说。我能够担任经筵官,可以在天子面前说人们所不敢说的事,平生志愿已经满足了。”因此在当时对于时事政治的得失,又应该匡正补救的,他从来没有沉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蟾宫曲郑光祖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竟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15.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曲的开头,便写出了一位天涯羁客在萧索落寞的秋景中的凄凉与孤独。B.“千点万点”与“三行两行”形成密与疏的对比,但都构成愁的意境。C.作者写出渔具钓船而不见其主人,意在表明时辰已暮,人们各自归家。D.结句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样,都在写景之末点明“人在天涯”。16.这首曲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典雅清丽:如“弊裘”“征鞍”“钓艖”等书面词语的使用,“禾黍”“兼葭”等具有典故色彩、易让人产生联想的词语的使用。②口语化:“千点万点”句、“断桥东下”句等用语浅近直白,通俗易懂,有意使用带衬字的长句,如“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等。(答“文白兼美”等也可酌情给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意在表明时辰已暮,人们各自归家”错误,是暗示时辰已暮,人们各自归家,意在表现游子浪迹天涯、无家可归的孤独愁苦。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语言风格看,一方面是写景、抒情清新流畅、婉丽典雅。不用“破衫”“马鞍”“钓鱼船”等口语化词语,而是用如“弊裘”“征鞍”“钓艖”等书面词语,利于塑造游子形象,表现征人长途跋涉的经历。“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化用“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诗经·王风·黍离》)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秦风·蒹葭》)。西风里的禾黍使人感到衰凉,秋水边的蒹葭使人感到寒凛,对征人来说,这一切就是“动羁怀”,这三字决定了他审视秋景的黯淡心理。另一方面是口语化。大量运用浅近直白的词语写景状物,如“千点万点”与“三行两行”在视觉上形成了密与疏的对比,但触发的愁意却没有数量上的差别。这样的秋景连读者也感到凄凉,征人惹动客愁,不堪忍受。“曲岸西边”“断桥东下”等俚语,交代地点,使普通读者在阅读上没有障碍。“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有意使用带衬字的长句,节奏快,表现了大雁急飞。衬字可以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衬字用得恰当,可使句法灵活多样,增强了曲文的口语化和形象化特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自己的诗作中经常用香草美人做比喻,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两句对此做出了解释。(2)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以“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3)小刚临摹了一幅山水画,画上有莲、有船,他想在上面题两句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就不错。【答案】①.其志洁②.故其称物芳③.所守或匪亲④.化为狼与豺⑤.金桨木兰船⑥.戏采江南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洁”“匪”“豺”“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去彩票站曾是中年人的休闲之地,如今①。午休时,下班后,成群结队,去商场的彩票店买上十块钱,一起开开心心刮开,有奖则兑,无奖则高高兴兴离开。甚至,有人把刮刮乐包装成花束和礼盒,彩票就是能出现在任何一种最佳场景下的礼物,它寄寓着最诚挚的祝福,也解决了当代年轻人最拿捏不准的社交分寸感。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关于彩票的分享受众广泛、不限圈层,既有“中奖后如何安全领钱”的幻想,也有“200元刮刮乐能否回本”的好奇,还有一些云围观和“接好运”的路人,在观看刮刮乐直播……年轻人买彩票有个大的价值判断——购买彩票是普通公民支持公益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大前提下,年轻人不再觉得买彩票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方式,而是觉得花费几十元或几百元购买彩票,与吃饭、看电影等休闲消费没有本质区别。放在大学毕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问题严峻、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大环境下,年轻人②,似乎有了更加合理的解释。现实中的不如意、甚至是无解的难题太多,“买彩票不是为了中多大的奖,而是给自己找点盼头”。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代理服务合同定制
- 工业气体订购协议详解
- 互联网广告发布合同
- 肉禽购销协议格式
- 房屋买卖合同签订法律咨询
- 物资采购合同评审表
- 动画制作招标文件
- 房屋宅基地买卖合同纠纷处理
- 2024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 农业科研成果与农民知识产权保护考核试卷
- 农业合作社全套报表(已设公式)-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 高速公路施工交通组织专项方案
- 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范例)
- GMP质量体系洁净度检测报告书
- YS/T 755-2011亚硝酰基硝酸钌
- LS 8010-2014植物油库设计规范
- GB/T 9119-2000平面、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 GB/T 4955-1997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 GB/T 33143-2016锂离子电池用铝及铝合金箔
- GB/T 26316-2010市场、民意和社会调查服务要求
- GB/T 22427.7-2008淀粉粘度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