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1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2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3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4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期六校第一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题号123456789答案DDACBCBCBA题号答案DACBBC【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遗址出土的人类遗骨已成为化石,但石器、骨器类型相对丰富,这说明该遗址应为旧石器时代遗址,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与其他地区对比,无法得出当地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结论,排除A项。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且原始农业大约1万年前出现,材料中发现的遗址中并未出现与原始农业等相关的活动痕迹,无法推断该遗址已经存在定居生活,也无法证明是河南农业的起源,排除B、C两项。【解析】由“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专业从事某些经济活动的村落”“陶器”“制盐业”可知,龙山文化时期部分村落出现专门从事某一手工业生产的现象,反映出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村落之间发生交流合作情况,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龙山文化时期村落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未体现村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内部社会分化,B、C两项错误。【解析】表格中的主张“民为贵”、“以为民也”、“以为天下”均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推动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不同程度加强了王权,排除B项。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兼并战争,以民为本的思想,有限制君权的倾向,因此既不适合时代发展需要,也不会推动君主专制思想产生,排除C、D两项。【解析】材料描述了华夏族在发展过程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问题,这有利于打破华夷文化的隔阂,故C项正确。材料仅赵武灵王改革涉及兼并战争,而南方神祇被中原文化吸收涉及文化交流,但两者之间关系不大,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华夷文化问题,对研究大一统国家的形成路径的作用较小,B项错误。南方神祇被中原文化吸收可以研究华夏族祖先的归属,但是赵武灵王改革却对此研究作用不大,D项错误。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商贸往来频繁,这种频繁为大一统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有商人从政治的史实,但是占比极少,排除A项。尽管各国商业交流密切,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渐打破,排除D项。【解析】由“制定出小篆,并将其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里耶秦简大部分是文书档室,其本都可以辨认”可得,由于秦始皇命令李断统一文字为小篆,所以导致行政文书不会出现没有人认识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政令的有效推行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故选C项。文字统一有助于消除民族间文字阅读与交流的障碍,但不是消除民族文化的地域差别,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字体,而不是文字的定型,排除B项。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了书同文,排除D项。【解析】由“卫青以侍中身份‘出入禁中’,因北伐匈奴有功,被拜为大将军,代行太尉职权”可知,卫青以内朝官的身份侵夺外朝军权;由“侍中出身的霍光被拜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统领朝政”可知内朝出身的霍光统领朝政,侵夺外朝行政权,综合得出内朝官员掌握外朝军政大权,即内朝(中朝)侵夺外朝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内朝出身的官员掌控外朝军政大权,未说明军权与政权是否融合,也未涉及外戚在朝廷中枢决策中的作用,A、C两项错误。作为外朝领袖的三公仍保留部分权力,“名存实亡”说法有误,D项错误。【解析】据材料“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从二十三岁起,照理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可知,该学者认为汉代征兵制度将男丁开始服兵役的年龄确定在23岁,既满足了国家兵役的需要,又考虑了个人的家庭负担,因此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故选C项。汉代征兵制度确实有强制性,但是义务性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该学者肯定服役年龄的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一定程度上考虑百姓的生活需要,有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排除B项。“保障了”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解析】据题干可知,土断政策有利于对侨人、土著居民进行统一管理,随着政策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侨人与土著居民的差别会逐渐消失,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故选B项。东晋政权给予南渡侨民免除税役的特权,可能会引发南北方不同籍贯民众之间因为资源矛盾而展开争夺,从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排除A项。土断政策是关于侨人的户籍管理改革,与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无关,排除C项。土断政策是东晋政府的创举,非继承于北方的中原,排除D项。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解析】从材料“自谓黄帝之后”“诏祀唐尧、虞舜、夏禹、周文”可见北魏统治者自称为华夏始祖黄帝的后裔,又祭祀先代诸圣,这表明少数民族统治者强化民族认同,目的是彰显自身政权继承正统,为合法政权,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B项错误。材料虽涉及先秦时期诸位圣贤,但并非单纯地追忆,更凸显的是政治目的,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鲜卑贵族统治特权,D项错误。【解析】材料意为,通过民族交融,游牧民族的文化为中原文化注入了野蛮精悍之血,促使了李唐的强盛,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不是外来文化的传播,排除A项。李唐通过吸收游牧民族文化,体现了李唐的多元底色,但只能反映材料前半部分民族交融的内容,不能反映后半句的“新机重启”“别创空前之世局”,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民族交融与国家强盛的关系,并非强调统一局面得到巩固发展,排除C项。【解析】据材料“各地藩镇……向朝廷邀赏”“节度使…赏赐军队……将士们”可知,唐朝中后期,地方藩镇假借战争的名义向朝廷邀赏,节度使在战争期间也常常散发钱财赏赐军队和将士,这些做法增强了地方藩镇的实力,故选A项。“消除了中央与藩镇的矛盾”与材料描述不符,实际上这种现象反而会加大中央与藩镇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君主专制,排除C项。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朝中后期随着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难以继续,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材料主旨是藩镇实力的增强,并非强调募兵制,排除D项。【解析】由“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可知,唐代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指普通百姓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现象,故C项正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指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垄断仕途,A项错误。“头白空摩八股文,何能私塾接青云”是指明清八股文下科举应试的艰难,B项错误。“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是指在科举制之下的荐举行卷之风,D项错误。【解析】据材料“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可知,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使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了相权再次集中,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唐朝中枢行政机构的调整,三省六部制正常情况下应为分权制约,而材料主旨却是出现一体化趋势,刚好与之相反,因此“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只是调整中枢行政,未表明官员数量增多而造成冗而有余的现象,排除C项。从材料看,六部的职能只是调整到政事堂,并未丧失,而且“完全”二字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解析】据题干“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反映了国家分裂影响文化发展,“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国家实现统一,儒学整合了南北之学,形成了《五经正义》,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整合,故选B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统治地位,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唐朝具有多元包容文化现象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儒学由南北各异到整合南北,并未阐述佛教、道教“合归儒”,排除D项。【解析】据题干可知,在东晋时期,带有宗教(道教、佛教)性的“之”“道”“灵”“僧”等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结合魏晋时期三教并存发展可知,之所以出现题干所述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据此可知,题中现象反映出传统儒学正统观念受到冲击,故选C项。题干主旨并非民族交融,排除A项。题干仅部分人名受到道教的影响,而“昙”、“灵”、“僧”等字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排除B项。佛教本土化是指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等,题干仅部分人名受佛教影响,并非佛教本土化,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史料价值:史料一是文献史料1分)记载了西周时期地图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1分)史料二是实物史料1分)反映了西汉时期军事地图绘制的内容。(1分)史料三是文献史料1分)记载了西晋时期的地图绘制方法“制图六体”。(1分)(2)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或具有军事、行政、外交等功能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图文结合,以文字为主;缺乏专业人员和制图知识。(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1)特点:屯垦的兴起与军事相关;屯垦的形式有军屯、民屯等;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屯垦的范围很广;屯垦延续时间较长;屯垦效果显著。(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表现:设置羁縻府州;厚赐少数民族首领;羁縻府州相关职位均可世袭;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的军事作用;实行和内地相似的制度和政策。(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简评: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宗法观念及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影响: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繁荣的经济、文化;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造成闭塞,缺少交流。(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2)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2分)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分)论题:中央集权制度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并发展。(2分)论述:夏商周时期,在频繁的往来和联系过程中,周边的民族逐渐对华夏文明产生了认同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通过郡县制、官僚政治等建立了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