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一中高2024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华蓥一中高2024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华蓥一中高2024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华蓥一中高2024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华蓥一中高2024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华蓥一中高2024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A.过氧化氢B.氨气C.过氧化钠D.氢氧化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纯净物 B.沸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C.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成分相同 D.蒸馏汽油的实验装置也可用来制取蒸馏水3、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水华 B.臭氧层空洞C.酸雨 D.白色污染4、以下烃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是A.CH3CH2CH2CH2CH3B.CH3CH2CH3C.CH3CH2CH2CH3D.C(CH3)45、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短周期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20.1040.066主要化合价+2+3+2+6、-2-2A.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T<H2R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L<Q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D.离子半径:R2-<L2+6、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B.催化剂C.温度和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7、常温下,pH均为2、体积均为V0的HA、HB、HC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溶液pH随l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常温下:Ka(HB)>Ka(HC)B.HC的电离度:a点<b点C.当lg=4时,三种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减小D.当lg=5时,HA溶液的pH为7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且向蒸馏液体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C.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先用稀硫酸洗净铂丝D.过滤、结晶、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碳正离子CH5+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B.7.8g的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AC.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约为0.1NAD.4.6gNa与100mL1.0mol/L醋酸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10、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氮氧化物,另一类是A.二氧化硫 B.氟利昂 C.一氧化碳 D.氯仿11、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下列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是()A.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B.加热煮沸C.加入足量的盐酸 D.观察是否产生丁达尔现象(效应)12、羰基硫(COS)可用于合成除草剂和杀虫剂。一定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B.H2S、CO2、COS、H2O的浓度相等C.H2S、CO2、COS、H2O的浓度不再变化D.H2S、CO2、COS、H2O在密闭容器中共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的分馏属于化学变化C.葡萄糖和麦芽糖属于同分异构体 D.甲烷分子中只含极性共价键14、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A.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C.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D.混合气体与适量氯化氢混合15、下表中: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元素I1I2I3I4X496456269129543Y5781817274511575下列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的判断,错误的是A.元素X是ⅠA族的元素B.元素Y的常见化合价是+3价C.元素X与氧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2O2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16、反应:A2(g)+B2(g)2AB(g)+Q(Q>0),当其达到平衡时,改变温度和压强,如图的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 D.①⑤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从物质A(某正盐)的水溶液出发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变化:(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鉴别物质F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ZnO在医药、石化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研究小组用某闪锌矿(主要成分ZnS,含有FeS、SiO2、MnCO3等杂质)制备氧化锌和硫单质,设计如下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1的化学式为_______,(2)沉淀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3)“转化Ⅱ”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沉淀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19、右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实验室用该硫酸配制240mL0.46mol/L的稀硫酸,则①需要该硫酸的体积为mL;②有以下仪器:A.烧杯B.100mL量筒C.250mL容量瓶D.500mL容量瓶E.玻璃棒F.托盘天平(带砝码)G.10mL量筒H.胶头滴管,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填代号);③配制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和操作如下图所示: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④该同学实际配制得到的浓度为0.45mol/L,可能的原因是A.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B.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C.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D.定容时仰视刻度20、能源、资源、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1)近日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为发展氢能源,必须制得廉价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一种制氢方法是_______(填写编号)①电解水②锌和稀硫酸反应③利用太阳能,光解海水(2)某同学用铜和硫酸做原料,设计了两种制取硫酸铜的方案:方案①: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即Cu→CuSO4方案②:铜在空气中加热再与稀硫酸反应,即Cu→CuO→CuSO4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_。(3)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步骤③中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碘离子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步骤④除了CCl4还可以选用的萃取剂是_______(填序号)。a.苯b.乙醇c.乙酸d.乙烷21、(1)为了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2)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碳棒)。A处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3)某元素的同位素ZAX,它的氯化物XCl21.11g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加入1mo1/L的AgNO3溶液20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Z的值为_____,A的值为(4)将固体NH4Br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Br(s)NH3(g)+HBr(g)2HBr(g)Br2(g)+H2(g)2min后,测知c(H2)=0.5mo/L,c(HBr)=4mol/L。若上述反应速率用v(NH3)表示,则v(NH3)=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试题分析:A、过氧化氢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共价化合物,故正确;B、氨气是只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故错误;C、过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故错误;D、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故错误。考点:化学键的类型和化合物的类型2、D【解析】

A、石油和汽油都是含多种烃的混合物,故A错误;B、石油分馏时,首先分馏出的是汽油,其次是煤油,再次是柴油、重油,说明沸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故B错误;C、直馏汽油为烷烃,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故C错误;D、蒸馏汽油、制取蒸馏水的原理相同,都是使用蒸馏装置,故D正确;答案选D。3、C【解析】

A.水华是由于大量N、P元素进入水中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表现,与二氧化硫无关,故A错误;B.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与大量使用氯氟代烷烃类化学物质有关,与二氧化硫无关,故B错误;C.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硫和氮的氧化物进入大气,与二氧化硫有关,故C正确;D.白色污染指的是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与二氧化硫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选C。4、D【解析】分析: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说明分子中含有一类氢原子,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析判断。详解:A.CH3CH2CH2CH2CH3分子中含有3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A错误;B.CH3CH2CH3分子中含有2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2种,B错误;C.CH3CH2CH2CH3分子中含有2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2种,C错误;D.C(CH3)4分子中含有1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1种,D正确;答案选D。5、C【解析】分析:由表格中原子半径及化合价可以知道,T只有-2价,则T为O元素,R有-2和+6价,则R为S元素;L、M的原子半径均大于R、T,应均为第三周期元素,则L为Mg、M为Al,Q为第二周期第IIA族元素,则Q为Be。详解:A、非金属性O大于S,则稳定性H2O>H2S,即H2T>H2R,错误;B、金属性Mg比Be强,则Mg与酸反应越剧烈,则相同条件下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为L>Q,错误;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正确;D、镁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R2->L2+,错误;故选C。.6、A【解析】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外因,不是主要因素。【点睛】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性因素,而浓度、温度、压强等是外部的影响因素。7、D【解析】

根据图知,pH=2的HA、HB、HC溶液分别稀释100倍,HA的pH变成4,说明HA是强酸,HB、HC的pH增大小于2,则HB、HC为弱酸,且HB的pH增大幅度大于HC,说明HB的酸性>HC,因此酸性HA>HB>HC,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酸性HB>HC,则Ka(HB)>Ka(HC),故A正确;B.溶液的浓度越小,弱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因此HC的电离度:a点<b点,故B正确;C.当lg=4,即稀释10000倍时,三种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而HA为强酸,电离程度不变,因此减小,故C正确;D.当lg=5时,HA电离出的c(H+)=10-7mol/L,此时,不能忽略水的电离,溶液中c(H+)略大于10-7mol/L,pH略小于7,仍显酸性,故D错误;故选D。8、D【解析】A、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A错误;B、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把剩余的液体蒸干,B错误;C、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先用稀盐酸洗净铂丝,C错误;D、过滤、结晶、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D正确。答案选D。9、A【解析】

A.1mol碳正离子CH5+所含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0mol,即电子数为10NA,A项正确;B.苯中不含碳碳双键,B项错误;C.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无法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氧原子数目,C项错误;D.4.6gNa为0.2mol,与100mL1.0mol/L醋酸溶液反应后,继续与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本题C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10、B【解析】

氟氯化合物中的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里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常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B项正确;

答案选B。11、D【解析】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是不能的,据此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所以答案选D。【点睛】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常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12、C【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详解: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A错误;B、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CO、H2S、COS、H2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故B错误;C、CO、H2S、COS、H2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只要反应发生就有CO、H2S、COS、H2在容器中共存,故D错误;故选C。13、D【解析】

A项、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项、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项、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麦芽糖为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项、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为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故选D。14、B【解析】

A.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烷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但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生成CO2,又引入新的杂质CO2,A错误;B.乙烯与溴发生反应:CH2=CH2+Br2→,生成油状液体1,2-二溴乙烷,溴水褪色,甲烷与溴水不反应,可以鉴别,并且还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B正确;C.甲烷与乙烯均难溶于水,不能鉴别,且不能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错误;D.乙烯在适当条件下才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氯乙烷,反应中HCl的量难以控制,且不能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错误;答案为B。15、D【解析】

根据电离能数据分析:X和Y都是主族元素,I是电离能,X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相差较大,则X为第IA族元素;Y元素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相差较大,则Y是第IIIA族元素,X第一电离能小于Y,说明X活泼性大于Y。【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知,X属于第IA族元素,故A选项是正确的;B.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Y为第IIIA族元素,则Y常见化合价为+3价,故B选项是正确的;C.X为第IA族元素,和O元素化合时可能形成过氧化物,如H2O2、Na2O2,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如果Y是第三周期元素,则为Al,Al和冷水不反应,能和酸和强碱溶液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位构性的知识。根据电离能数据判断X和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判断相关的性质,根据电离能的大小,判断元素的活泼性即可。16、C【解析】

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B%降低;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B%不变,结合图象AB%与温度、压强变化选择。【详解】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B%降低,由左图可知,曲线①符合变化;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B%不变,由右图可知,曲线⑤符合变化,但不符合勒沙特列原理,加压后平衡没有减弱这种改变,故不选;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图象等,易错点D,曲线⑤符合变化,但不符合勒沙特列原理,加压后平衡没有减弱这种改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H4)2SO3(NH4)2SO4SO2NH3K2SO3K2SO4K2SO3+Br2+H2O=K2SO4+2HBrF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可以加入盐酸、氯化钡溶液看是否产生沉淀来鉴别【解析】

根据框图可知,A即与酸反应生成气体C,又与碱反应生成气体D,则A为弱酸弱碱盐;C与氨水生成A,D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A,则D为NH3,A为铵盐;A的浓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B和C,则B是(NH4)2SO4,F为K2SO4;A的浓溶液与KOH溶液反应生成E和D,E和溴水反应生成K2SO4,则E为K2SO3、C为SO2、A为(NH4)2SO3。【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H4)2SO3、B为(NH4)2SO4、C为SO2、D为NH3、E为K2SO3、F为K2SO4;(2)E→F的反应为K2SO3溶液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3+Br2+H2O=K2SO4+2HBr;(3)F为K2SO4,阴离子为SO42-,可用酸化的BaCl2检验SO42-,具体操作是取少量F的溶液加入BaCl2和盐酸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SO42-的存在。18、SiO2Fe(OH)3MnO4﹣+3Fe2++7H2O=MnO2↓+3Fe(OH)3↓+5H+3Mn2++2MnO4-+2H2O=5MnO2↓+4H+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解析】分析:闪锌矿(主要成分ZnS,含有FeS、SiO2、MnCO3等杂质)用硫酸溶液溶解并过滤后,滤渣为不溶于稀硫酸的SiO2,逸出的气体为H2S,并用空气氧化H2S气体得到S,防污染空气,滤液1中含有FeSO4、ZnSO4及MnSO4等溶质,调整滤液1pH至5,并滴加KMnO4溶液,氧化溶液中的Fe2+和Mn2+,最终得到不溶物MnO2和Fe(OH)3,过滤得滤液2为ZnSO4和K2SO4溶液,在滤液2中滴加Na2CO3溶液,得ZnCO3沉淀,过滤、洗涤并干燥,最终煅烧得到ZnO,据此分析解题。详解:(1)根据分析知闪锌矿(主要成分ZnS,含有FeS、SiO2、MnCO3,不溶于稀硫酸的为SiO2,所以滤渣1为SiO2。故答案为SiO2。(2)滤液1经氧化并调节溶液PH=5后,得到不溶于水的MnO2和Fe(OH)3,则过滤所得不溶沉淀X为Fe(OH)3故答案为Fe(OH)3。(3)转化Ⅱ为用KMnO4氧化溶液中Fe2+,还原产物为Mn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4-+3Fe2++7H2O=MnO2↓+3Fe(OH)3↓+5H+,3Mn2+

+2MnO4-

+2H2O=5MnO2↓+4H+

。故答案为MnO4-+3Fe2++7H2O=MnO2↓+3Fe(OH)3↓+5H+;3Mn2+

+2MnO4-

+2H2O=5MnO2↓+4H+

(6)“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洗涤不溶物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故答案为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19、(1)1.4mol/L(2)①2.3②ACEGH(多选错选不给分,少写1或2个给1分)③CBDFAE④CD【解析】试题分析:(1)由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可知,该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质量分数为98%.所以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4mol/L故答案为1.4mol/L.(2)容量瓶没有240ml规格,选择体积相近的容量瓶,故应用250ml的容量瓶.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4mol/L=250mL×0.42mol/L,解得:x≈2.3.故答案为2.3.(3)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10mL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必须用的仪器为:烧杯、250mL容量瓶、玻璃棒、10mL量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ACEGH;(3)由(2)中操作步骤可知,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CBDFAE.故答案为CBDFAE.(4)该同学实际配制得到的浓度为0.45mol/L,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最后需要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C.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转移到容量瓶中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定容时仰视刻度,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选CD.考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20、③方案②,方案①会产生SO2污染大气2I-+H2O2+2H+=I2+2H2Oa【解析】

(1)从能源、原料的来源分析;(2)从环保、物质的利用率、能源分析判断;(3)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的氧化性,会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反应方程式;(4)萃取剂要与水互不相容,且碘单质容易溶解其中。【详解】(1)①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能耗高,不经济,①不符合题意;②锌和稀硫酸反应可以产生氢气,但冶炼锌、制备硫酸需消耗大量能量,会造成污染,不适合大量生产,②不符合题意;③利用太阳能,光解海水,原料丰富,耗能小,无污染,③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③;(2)方案①: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反应原理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不仅会消耗大量硫酸,还会由于产生SO2而造成大气污染,不环保,①不合理;方案②:铜在空气中加热产生CuO,CuO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uSO4和水,无污染,②合理;故方案②更合理;(3)步骤③中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双氧水被还原产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H2O2+2H+=I2+2H2O;I2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根据这一点可以用萃取方法分离碘水中的碘,步骤④除了CCl4还可以选用的萃取剂是与水互不相容的苯;而乙醇、乙酸能溶于水,不能使用;乙烷为气体,不能作萃取剂,故合理选项是a。【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