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原复习考试修订版_第1页
西南大学马原复习考试修订版_第2页
西南大学马原复习考试修订版_第3页
西南大学马原复习考试修订版_第4页
西南大学马原复习考试修订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马原复习制作人:西南大学张文品内部资料,仅供参考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2、多项选择题(共10题,2分/题,共20分)3、判断分析题(判断题目正误,说明理由,共 4题,6分/题,共24分)4、简答题(共4题,6分/题,共24分)5、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2分)二、考试范围:.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不考. 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丕逝,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11). 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不考. 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第七章考 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三、课程主线(复习

2、思路) 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论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新变化)(主要内容)结论 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四、重点问题:绪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 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

3、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 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总+4分,P10-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哲学的基本问题(P22)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一,(思维和存在何着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关于物质的世界性的基本问题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

4、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 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运动过 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3)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否认静止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社会生活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社会生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6、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

5、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7、联系及其特征(P34-35).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具有条件性8、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跟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 范畴的中心线索。对立统一规律提延7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法。9、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1).同一性是事物存

6、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 展为条件。.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 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0、辩证否定观的内容(P44)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7、、新旧事物是通 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 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1、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 (P53五点,多选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根本的认识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2、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2-6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

8、3、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要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需要什么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同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同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14、关于真理与价值: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 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作为检

9、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达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的绝对性及相对性:(P75-78)1)真理是一个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的确定性和发展的 无限性。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包含。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 两种属性。1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价佰的特性(P85

10、-86)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它有三个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认识性认识。(3)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 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 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 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6、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P124-127)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

11、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 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形式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 ( 2)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社

12、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 存在和发展。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 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17、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3.2 , P124-13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详见16(3)题);.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

13、会的科学方法;(4)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阶级斗争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社会革命则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 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 杠杆,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思 维方式的变革。(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1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辨析题: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14、,是错误的)(P141-14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 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阶级、 阶层,最稳定的主体 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P155-157).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 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15、进行。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货币具有5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 货币.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2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0、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矛盾)统一体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 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

16、和价值的矛盾表现在二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1)使用价佰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佰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所共有的属性(3)使用价值由商品自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佰和价佰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具体劳动反 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

17、属性。(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 力的消耗。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存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 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包括3部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

18、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2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P176-177).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 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导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

19、其趋势24、全球化及其表现和原因(P216-219).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 活动越来越超出已过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表现:(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2)贸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4)企 业生产经营全球化。.原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3)各国 经济体制的变革。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2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P204)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

20、但是,垄断并不 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这是因为:.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社会发展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卜来。26、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5.2, P221-228).表现:(P221-225)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 变化;(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 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原因:(P226-227)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 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

21、争,是推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 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 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P228-229)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 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 质发生了变化。. 与封建主义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迅速

22、发展。(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自给 自足的小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5、资本主义的局限性: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c.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27、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之一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a.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 本矛盾。b.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d.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23、级两大阶级的斗争。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某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佰学说 )28、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P253-257).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 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牛产讲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灯亮产品的按劳分配 原则。.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 家为目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 导。.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 现人的全

24、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不能违背,不能僵化。29、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第五、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 充分的估计。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3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P273-275).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5、.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3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P276-28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类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五、习题练习:(要答案私聊我)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CA.唯物史观 B.剩余价值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重要的方面是BA.思维和存在的能动作用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6、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A.唯物辩证法B.辩证思维方法C.矛盾分析方法D.现代科学思维方法.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 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B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对事物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C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1978 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7、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D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的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 ,又有“血肉” 。人

28、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A. 社会基本矛盾B. 阶级斗争 C. 杰出人物 D. 人民群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句话在价值评价观点上的错误是否认价值评价 AA. 具有客观标准B.评价主体的差异性C.结果的多样性D.社会历史性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D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

29、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 “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D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马克思指出: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实践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 CA.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

30、.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C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所有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A. 工业资本B. 银行资本C. 金融资本D. 商业资本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TOC o 1-5 h z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

31、容是C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C.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 社会革命和改革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B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C.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BA. 资产阶级学者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 法D. 唯心主义者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取得政治权利问题国家政权问题C. 唯物主义者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DA. 获得经济地位问题 B.C. 国家主权问题 D.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题, 2 分/ 题,共 20

32、 分)1.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BCD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对价值评价理解正确的是ABD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常常存在着矛盾D.价值评价对实践活动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

33、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发展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B. 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 BCDA.客观联系与主观联系B.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D.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 交换为生产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34、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 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两个条件是BDA.剩余产品的出现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资本家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提高剥削程度,是 BD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C.直接延长必要劳动时间D.变相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 体表现在AB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C.个别部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

35、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A.阶级斗争学说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测未来的方法是ABC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D.在洞察资本主义旧世界劳动异化的基础上说明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本质观三、判断分析题(请先判断题目正误,再说明理由,共4题,6分/题,共24分)1、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具体参照重点问题 18)(1)观点错误(2 人需众是由史

36、的以为产 这励反唯物1支M 一个工本.原二 人三疗人化创造 社会的物质时富、精神财富而口是社仔变革的由定力量(3 6是旧.;响隆孑 天能招英雄人物力为父昨用L: 籽众创造用门”提:井诒. 盲场“共同创选历山”论 木质上是鼓吹英雄里观的培误是形式上的“一元诒”实质二的历 史唯心论。(4 :英雄人物史发展卜行言要作用 ”汕建人物的切正作小队金丁:屋制于二人工群辽 的作用。2、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 全一样。(1)观点正确(2)列宁早就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

37、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 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观点正确(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跟本上回答 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 线索。(4)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法。4.马克思在不同场合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存在着矛盾。(了解即可,不要求背诵)(1)观点错误(2)所谓“两个必然”,指的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 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指的是“无论哪一个社 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