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32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32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32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32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安达市吉星岗镇第一中学开学摸底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60分)1.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C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能反映的是半坡人的生活状况,排除A项;干栏式建筑和骨耜反映的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排除BD两项。故选C项。2.根据《楚雄日报》的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地区C.已会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这是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A项正确;生活在元谋县并不是其独特性,排除B项;元谋人还不会种植水稻,排除C项;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没有体现“唯一性和独特性”,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3.若要了解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状况,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A.打制石器 B.彩色陶器 C.灰烬烧骨 D.炭化稻谷【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要了解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状况,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灰烬烧骨。C符合题意;打制石器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制造彩色陶器,B不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D不符合题意;故选C。4.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为尊奉的华夏族祖先是()A.炎帝、尧 B.炎帝、黄帝C.黄帝、尧 D.尧、舜【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B项正确;尧和舜是炎黄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排除ACD项。故选B项。5.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材料中“他”是A.尧 B.舜 C.禹 D.李冰【答案】C【解析】【详解】传说中,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洪水成功。故C符合题意;尧、舜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李冰修筑了都江堰,排除D。故选C。6.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司母戊鼎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都江堰 D.汉、胡服俑【答案】A【解析】【详解】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已知的最重的青铜器,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故A符合题意;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彩陶,排除B;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排除C;汉、胡服俑是民族融合的体现,不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排除D。故选A。7.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是()A.商朝建立 B.西周建立 C.夏朝建立 D.东周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A项正确;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排除B项;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排除C项;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排除D项。故选A项。8.欣赏中国古代钱币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观察下列钱币图,哪一项是秦朝统一为全国通行的货币AB.C.D.【答案】C【解析】【详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经济往来,废除六国的旧币以原秦币为基础,铸造圆形方孔铜钱,上刻有“半两”,为法定货币,全国通用,称为“半两”钱,后人称“秦半两”,C项正确;A是刀币,B是布比,D是蚁币,排除ABD项。故选C项。9.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A.郡县制 B.封建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自己的亲属、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较小的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平时向周天子纳贡,战时派兵出战。题干材料“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与大陆历史教材的分封制意思相符,D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开始实行的制度,排除A;封建制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形态,排除B;商周时期,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有限,地方一直保持较大独立性,这并不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要求,排除C。故选D。10.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 B.老马识途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里的“晋楚争霸”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争霸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战场上,决战前,进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故选A;BCD选项与晋楚争霸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11.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商周时期三星堆文化的相关知识,成都平原孕育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典型代表有青铜立人象、青铜神树等,所以答案是B。12.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社会动荡 D.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至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因此,百家争鸣不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故选D项;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因此,ABC项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13.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答案】B【解析】【详解】准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②临淄是齐国的范围之内,③咸阳是秦国的范围之内,另外燕是在南方,楚是在北方,据此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燕、齐、秦、楚,故选B。14.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威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可知是秦始皇在交通方面的措施。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为了加强北疆与内地的交往,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A项符合题意;交通方面的措施,巩固秦朝的统治,加强了地区交流。B项不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交通方面的措施,CD两项不能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15.“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描述的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命令,并负责监察百官。西汉沿袭秦朝的制度设置御史大夫。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6.“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引文大意为李斯建议焚书坑儒,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7.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是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C符合题意,故选C。18.下表是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的。表中现象最可能与汉武帝的哪一措施有关《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110761220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A.实行“推恩令”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盐铁专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作品篇数最多,这种现象最可能与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符合题意;实行“推恩令”是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故A不合题意;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故B不合题意;实行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9.如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D正确;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推崇诸子百家学说,排除A;汉武帝时期把儒家学说定位正统思想,不是奉行“无为而治”政策,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授经讲学,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无关,排除C。故选D。20.山东临沂灿烂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被称为“书圣”的人是A.屈原B.司马迁C.王羲之D顾恺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书圣”可知是王羲之。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C符合题意;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顾恺之是东晋杰出画家,他们都与“书圣”称号无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1.《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是指张骞出使A.西域 B.西藏 C.西非 D.西欧【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凿空”是指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22.政治上“王与马,共天下”,经济上“荆扬晏安,户口般实”是对下列哪个政权的描述A.东汉 B.西晋 C.北魏 D.东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据此分析可知,东晋在政治上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经济上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般实”的繁荣景象,故选D项;ABC项均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23.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口中的朝代应是A.秦、隋 B.西晋、唐 C.秦、西晋 D.秦、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成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三国后期,魏国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因此,题干中方框处分别应该填写的是“秦”“西晋”。故C选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4.下列组合错误的一项是()A.蔡伦——“蔡侯纸” B.张衡——地动仪C.祖冲之——“五禽戏” D.顾恺之——《女史箴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下列组合错误的一项是”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C组合错误,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A组合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了一种仪器,能够检验地震的发生,叫做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B组合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女史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D组合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5.空格框中按顺序填写,正确的是()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朝代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框中顺序正确的是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C项正确;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都对应错误,排除A项;南北朝、东汉对应错误,排除B项;南北朝、西晋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6.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题干分析,“云冈石窟”、“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可知这是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和艺术,材料中佛像出现汉族服饰风格说明民族融合,C符合题意。A张骞通西域,西汉时期,与题意不符。B玄奘西行,唐朝时期,与题意不符。D辽宋和战,北宋时期,与题意不符。故选择C项。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少数民族有①氐族②羌族③鲜卑族④匈奴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世纪后期,氐族符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由此①③选项正确符合题意,②④选项建立的政权没有统一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答案选C。28.历史上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下列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A.刻有文字的甲骨 B.龙门石窟C.医圣祠 D.兵马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因此,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龙门石窟,B项符合题意;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的特点,排除A项;医圣祠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中华“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因此,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的特点,排除C项;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因此,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29.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③元朝回族的形成④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个不复合体感,这个是中国与外国的民族关系。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和同为一家。30.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徐光启——《农政全书》C.贾思勰——《天工开物》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著作,贾思勰的著作是《齐民要术》。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40分)31.阅读材料后判断。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秦亡汉兴后,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各种制度,并统治中国300多年,秦汉统一的政治格局为中国文化的大一统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使中国文化的基本类型得到确定……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王新婷等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正确的后面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没有涉及的填未涉及。(1)汉朝开创了中国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2)中国文化大一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的统一。(3)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北击细奴,修筑长城。(4)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于秦朝。(5)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上作出了贡献。【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秦亡汉兴后,继承和发展了秦制的各种制度,并统治中国300多年”可知,是秦朝开创了中国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汉朝开创了中国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是错误的。(2)依据材料“秦汉统一的政治格局为中国文化的大一统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使中国文化的基本类型得到确定”可知,中国文化大一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的统一的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是正确的。(3)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文化上采取了统一-文字的措施,是从材料“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得出的,是正确的。(4)依据材料“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可知,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于秦朝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是错误的。(5)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上作出了贡献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是正确的。32.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他曾经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摘自韩复智《钱穆先生学术年谱》(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长城的起止点。(2)材料二图片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的结果如何?文字资料所反映的事件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3)材料三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为了“使其整体的汉化”,“孝文”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的这些措施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交往的主流是什么。【答案】(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交流,加深了民族间的融合,为以后的大一统的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原因: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为了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4)和平友好或民族融合;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秦始皇。他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片反映了西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大胜而归,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