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艺本来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的高低。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并不难,因为文化无处不在。对文艺作品来说,它的文化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既是对既有文化的开掘、整理、发现与表现,又是文艺家自己对具体文化的理解与创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内容并不复杂,题材可以说再简单不过,但是,它却深深地征服了观众,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的力量。作品通过精湛的油画语言将父亲塑造成了中国父亲的形象、中国农民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在特定的时代,罗中立将自己对父亲、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中,使一幅肖像画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期待,进入到了深沉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这类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无不说明,艺术需要文化,艺术更要表现文化,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无疑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丰富的,这丰富的形象意义常常包含了文化的内涵。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是近期文化自信相当鲜明的作品。剧中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它再现了,上世纪初中国的历史风云,重新叙述了那个时代许多重大的事件,复活了那个时代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影视剧的话语,生动而清晰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文化思潮发生演化的轨迹,晚清启蒙文化的萌芽,域外文化的涌进,传统文化的再生,等等,那是一个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从《新青年》的创刊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不仅仅是历史时序的呈现,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早期文化人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思想探索的凤凰涅槃。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了,不仅是与《觉醒年代》同题材的作品,还有许多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作品,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就在于忽视了文化的存在,没有能够把历史与现实发生的文化上的必然性表现清楚。明白了这些,也就同时明白了《觉醒年代》作为电视剧的艺术创造,从人物角色的塑造、场景的设计、情节的安排直到细节刻画与气氛的渲染,乃至隐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都无不彰显着文化的光辉。因此,说到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表现文化,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材料二: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福楼拜说,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多处讲到,作家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将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对优秀的文艺作品而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造是相辅相成的。B.文艺家们的文化追求决定了作品的水平,水平高低取决于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程度,与题材无关。C.“望尽天涯路”是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孤独与清冷,“衣带渐宽”是面对困境时的坚定。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义利关系是对文艺家的内在要求,即强调个性创新和社会效果的内在统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无论作为文学作品还是书法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王羲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与创造。B.罗中立的《父亲》作为肖像画融入了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以文化与情感的力量征服了观众。C.与同题材的作品相比,《觉醒年代》突出了文化的存在,在剧中人物冲突中融入了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D.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表明《红楼梦》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B.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其四)》)C.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D.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首》)4.根据材料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推断当前文艺创作可能存在的问题。5.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在海内外热播,“圈粉”无数,结合两则材料简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答案:1.A2.D3.A4.①过于浮躁,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②没有远大的追求,耐不住寂寞;③创新能力低下,缺少艺术个性;④唯利是图,缺少时代担当。5.①它们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创作者自己对具体文化的独特理解与创造;②这些作品精益求精,制作精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③创作者能结合时代生活和自身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④创作者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能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是的,我听见了张洁我爱上那个女人的时候,她离开这个世界差不多一百年了。不过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爱,姑且这么说吧,要不又该怎么解释?也许我还没有碰上能让我爱的那种女人。究竟哪种女人,我也说不清楚。说实在的,如今有哪个女人值得你动真格地和她恋上一把?好比电视相亲节目上的某些女人,说什么“宁肯给亿万富翁当工具,也不愿接受穷光蛋倾其所有的爱”……我恨不得一脚把她从电视上踹下去。我就是富二代,你以为富二代都是色狼怎么的?这样的女人,能和她谈情说爱?明天要是有个出价比我高的男人,她肯定就会弃我而去。顺便说一句,电视机是我花两百块钱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这事儿让我妈气不打一处来,看到他们为我这种“廉价”行为气愤的样子,我那个乐啊。我只对电视里的体育台感兴趣,特别是前些日子的国际足球赛,看得我那叫废寝忘食。只恨广告的插播,让我抓狂,那时我总会不耐烦地转台、转台、转台……就在转台那几秒钟里,我看见了她——跟老电影似的:特写。黑白镜头。一个不知哪年、哪月、哪个国家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演奏。我的心猛然为之一震,尽管是很轻的一震,但我马上明白我中枪了。是什么让我动心?她的容貌?乏善可陈。她的音乐?我对所有的音乐连“所知甚少”都谈不上,整个一个“乐盲”,不论古典还是通俗,包括当下走红的什么“快男”“快女”。她的头侧向提琴——可我怎么都觉着她的头是悬空的,也就是说她的脖子下根本就没夹着那把琴,而是将她的头、甚至整个身躯依靠在她演奏的那首乐曲上,那似乎就是她终生可以依靠的、音乐的肩膀。看来这是个聪明的女人,没有像很多女人那样,把男人的肩膀当作最坚实的依靠。尽管我是男人,但我得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说,男人的肩膀靠一时可以,打算靠一辈子的话,可得仔细掂量掂量。她的眼睛随着琴弓向右下斜去……按理说我什么也不可能看到,那双眼睛是半阖着的,而我却透过她低垂、遮蔽的眼帘,看到了一个人可以为他的所爱——我指的可不是爱情——付出多少,这样的人即便在一百年前,怕也寥若晨星。她那与当下这个世界毫无关联的眼波,只属于另一个世界——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难以达到的世界。不但我达不到,也很少有人可以达到。还有她回弓时那弯曲的手腕——不是手指,而是弯曲的手腕!我这才知道,不管你的身躯,还是你的心,都被那弯曲的手腕化作“绕指柔”了——有句诗是不是这么说的?她结过婚吗?有无子女、恋人?不过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开始收罗她的音乐,在Google上搜索有关她的资料。这个过程非常不易,就连专卖店里,也没有她的几张CD,而Google上有关她的资料,也就是那么几行。我只好放弃搜寻,找回电视上她演奏的短暂一瞬并拷贝下来。其实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无论CD还是资料,哪一项能像她的眼波那样,无穷无尽?于是我又回到巴黎。说“又”,意思是我的博士是在巴黎读的。我之所以“海归”可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腻味那个装腔作势的巴黎。当年之所以来巴黎读书,是我父母的事儿。你能指望还没有能力挣一分钱的儿子,扛得住父母的干涉吗?他们总以为巴黎是全世界最时髦的地方;以为自己是精神贵族,是懂得巴黎之妙的人;也或许他们想让我替他们打前站,指不定哪天他们就栽了。话又说回来,他们也不想想,我翅膀硬了以后,还能按照他们的意愿,在巴黎为他们建立一个根据地吗?可我现在又回到巴黎来了。心甘情愿。但我放弃了自己已然学就的专业,上了烹饪学校。周末或是假日,我就到她的墓地去。不过是坐在她的墓前抽两支烟,“想”或者叫“思索”一会儿。如果问我思索了什么,又似乎一片空白。就那么有心无心地听着在故土根本听不到的各种鸟儿的啼鸣。不明白鸟儿的啼声为什么如此婉转;不明白树们为什么如此婀娜多姿;不明白树荫下、坟墓里的这个女人究竟皈依了什么,竟能如此了断地告别了各种干扰。我的不知道是如此之多。也不久坐,就两三支烟的工夫,然后起身走人。这难道不是最惬意的生活?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更重要的是随时可以到她的墓前坐坐。有其他人到她的墓地来过吗?当然,她的亲人、情人,但有像我这样的人吗,与她什么瓜葛也没有的人?可我从来没在她的墓前遇到过其他的人,我也从来没在她的墓前,看到过鲜花,哪怕一束也没有。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难道没有一个悼念她的“粉丝”,或亲人、情人为她献上一束花?可我,不也从来没在她的墓前献上一朵玫瑰?不过有这种眼波的女人,还需要玫瑰?无论生前,更别说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再说一朵玫瑰,哪怕是一束玫瑰,能表达我对她那不清不楚、复杂而又难以名状的感觉吗?是啊,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能爱她多久,三个月?三年?一生一世?我不敢确定“永远”那个词儿,我只能确定我爱过了,然而我又的的确确不知道这算不算爱,而我又爱她的什么。世上所有的、所有的东西都会消亡,什么都不会永恒,但偶尔,有些东西可以闪回。在这个没有永恒的宇宙中,有一种东西能有一个瞬间的闪回,就不错了,还想怎么着!即便她的在天之灵也永远不会知道,她在我这里得到了闪回。墓碑上除了她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什么装饰也没有,作为一个曾经闻名世界的小提琴家,甚至连一把石雕的提琴也没有,更别说她的雕像、照片、墓志铭。只在墓碑底座上,镌刻着一行小小的文字:“你听见了吗?”是问来这里祭奠她的人,还是她生命中某个特别的人?又听见什么?琴声?话语?心语?似乎都不是。可我却听见自己说:是的,我听见了。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是一个高知青年,在叛逆的表象下,实则拥有对爱、人生及世相的独立思考。B.“我”对小提琴家的动心源于她的聪明、自立和对音乐的追求,与容貌、气质无关。C.“我”没在小提琴家墓前献玫瑰的原因之一是用玫瑰也无法表达对“她”的复杂情感。D.世上所有东西都会消亡,但可能会在他人的生命中瞬间闪回,如小提琴家之于“我”。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我”机智俏皮的内心独白展开叙述,仿如行云流水,将时空的辗转跳跃连接得天衣无缝。B.“眼波”在文中多次出现,情节前后勾连,反复强调了小提琴家执着于追求音乐造诣的人生境界。C.“我”当年不得不听从父母去巴黎与后来心甘情愿前往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音乐的痴迷。D.结尾“是的,我听见了”,回应墓碑底座上的文字,并呼应标题,一问一答间,使小说结构圆融。8.小说结尾“是的,我听见了”意蕴丰富,这是对前文的回应,更是对自己人生困惑地回答,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有人认为,张洁的小说表现的是一种“评价性的现实”,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时穿插叙述者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请简要分析“我”的评价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6.B7.C8.①“我”听见了小提琴家的心声,沉醉于音乐而不顾世俗;②听见了自己的心声,不在意物质而执着于精神追求;③听见了自己对父母与世俗的反抗,坚持独立意志,坚定走自己选择的路;④听见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回答,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答出三点即可)9.①“我”对重物质、轻精神社会环境评价,为下文纯精神的爱恋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②表现了“我”对轻物质、重精神的情感追求和对自主自在人生的向往,丰富人物形象;③作者借“我”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深刻认识,使小说具有警醒世人的深层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谢君名翱,字皋父,延平人。早事科举学,有志当世。中遭兵火,室家散亡,购得一子军伍中,相与竭力生产,仅自给。属徭役繁兴,不堪迫辱,日益愤懑成疾。以子初达时务,委而出游,过严陵故旧馆焉,因娶某氏。其地与婺接,故常往来两州间,积十四五年,指授馆下,生粲然进于文学。性耿介,不以贫累人,所居产薪若炭,率秋暮载至杭易米,卒岁,少裕则资游江海,访前代故实,著家史,补唐诗人无传者三十余篇,传近世隐逸数篇。岁甲午,与杭人邓牧相遇会稽,结为方外友。牧罕读古人著述,谓文章当出胸臆,自成一家;而君记问优赡,必欲中古人绳墨乃已。所见不合,日夜论辩,互相诋。及见牧所为文,乃起谢曰:“君不肯区区有所模拟,然法度高古,殆天才也。”牧因为言,杭大都会,文士辈出,余知若干人,盍往见之?旬日别去,逮牧归杭,君巳挈家钱塘江上。问所从游,皆前所闻者。其笃信好学也已!乙未秋,牧薄游山水间;君病笃,望牧不至,怀以诗曰:“谢豹花开桑叶齐,戴胜芊生药草肥,九锁山人归未归?”盖绝笔于此。故同姓善之,新与君交最厚,哭其含累日,为著哀辞。东西州故人门生不远数百里来吊咸哭尽哀奉丧去先是君买地钓台下将葬朋友无归者至是君葬焉。君生不得志,闲居常有忧色,语声甚微,郁积不平之气壹宣于文,读之使人凄怆,知其弗寿也。妇茕然无依,子远在二千里外,存亡不相闻,可谓穷已!严陵士风厚,有集君遗稿以传后者,志且不没。牧归,悲惋不已,诔之曰:上世之士以文取显耀,而君穷于文。痛哉皋父!痛哉皋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东西州故人门生不远数百里来吊/咸哭尽哀/奉丧去/先是/君买地钓台下/将葬朋友无归者/至是/君葬焉B.东西州故人门生不远数百里/来吊咸哭尽哀/奉丧去/先是/君买地钓台下/将葬朋友无归者/至是君葬焉C.东西州故人门生不远数百里来吊/咸哭尽哀/奉丧去/先是君/买地钓台下/将葬朋友无归者/至是/君葬焉D.东西州故人门生不远数百里/来吊咸哭尽哀/奉丧去/先是君/买地钓台下/将葬朋友无归者/至是/君葬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午”“乙未”都是干支纪年,前后仅隔三年,极言两人相识之短。B.“绳墨”原意是指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此处是指古人作文的规矩法度。C.“方外”即世俗之外,文中指摆脱世俗羁绊,无须守礼法,不问世事。D.“诔”是一种以叙述死者生平事迹表示哀悼的文体,此处活用作动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皋父中年遭逢战乱,家破人亡,后在军伍中购得一子,相互依靠,竭尽全力从事生产,但生活上也只能自给而已。B.谢皋父性格耿直,虽客居他处,却不会因为贫穷拖累别人,将居住地出产的柴薪在深秋时节运到杭州,换取大米。C.谢皋父与作者因志趣相投结为好友,但两人对为文之道,所见不合,日夜辩论,互相指驳,始终不服对方的见解。D.谢皋父的愤懑不平之气大都体现在他的文章里。他死后,严陵士人将他的遗稿集结付印,使他的思想不致于被埋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牧因为言,杭大都会,文士辈出,余知若干人,盍往见之?(2)妇茕然无依,子远在二千里外,存亡不相闻,可谓穷已!14.谢皋父和作者邓牧对为文之道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A11.A12.C13.(1)邓牧于是对他说,杭州是大城市,杰出的文士层出不穷,我知道好几个人,你为什么不去见见他们?(2)他的妻子孤零零的没有依靠,他的儿子远在两千里之外,(他们的)生死也没有听闻,可以说是处境艰难了。14.谢皋父学问渊博丰富,“必欲中古人绳墨”即一定要符合古人的准则才作罢;而邓牧主张“文章当出胸臆,自成一家”,不能只模拟古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舟①忆永和兄弟[宋]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诗人乘船离家前往吴地;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字突出了诗人刚启程,故乡之思、前路茫茫之,忧便涌上了心头。B.颔联“云犹冻”运用比喻,云似冻住一般,阴沉天色也是诗人情感的外化。C.颈联“数点”表明家乡渐行渐远,诗人却仍不愿收回视线,写出乡愁难遣。D.尾联“南来鲤”无理而有情,无端认为鱼是从家乡游来的,却显至深之情。16.除诗题外,全诗无一字提及手足之情,而手足之情甚浓。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首联极写路途遥远,单调乏味,暗写对兄弟的思念之深;②颔联借景抒情,天气阴冷、无风起浪的环境表现诗人离乡后的黯淡心境,不由加深了思念之情;③颈联借“数点家山”表现了对家乡兄弟的依依不舍之情,大雁的叫声牵动了诗人满怀的愁绪;④尾联烹煮鲤鱼,用鲤鱼传书的典故写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士兵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视死如归,并非是为了封赏。(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在饮食起居方面都无所求,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看作是“好学”了。(3)由斗、牛、参、井、翼、轸等星宿组成的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之中,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相看白刃血纷纷②.死节从来岂顾勋③.敏于事而慎于言④.就有道而正焉⑤.月出于东山之上⑥.徘徊于斗牛之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云南昭通一语文老师看到窗外七彩祥云氤氲成景,立刻暂停了晚读课,鼓励同学们走出教室看云。美丽的霞光与少男少女眼中的光①,“听课看云”的报道迅速引发网友的关注。②,80多年前,战火纷飞的旧中国见证着类似的故事。茅屋铁皮顶,盛夏雨如注,伏案苦读人,西南联大师生在艰苦条件下仍砺学报国。雨声盖过了授课声,时任经济学教授陈岱孙用粉笔刷刷写下“静坐听雨”四个大字,并笑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从“静坐听雨”到“听课看云”,教育条件发生了③的变化,教育的本质却没有改变。教育是围绕人的工作,是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不囿于一书一室内;教育是体验式活动,是一个向善向美的过程,毋困于一分一题间。因一阵风雨,失了安稳的课桌,家事国事却系在心头;奔赴一场云霞,误了一次晚读,但获得了美的体验。无论在哪个年代,这样一种心灵的触碰和感悟,都是最难得最宝贵的。“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今日之教育应回归本心,不能因考分而忽略对学生品性见识的建立,若仅用知识点将学生束缚在案头,则难免丧失学习热情;“听课看云”,鼓励学生的美好志趣,方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