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政治《高考风向标》 必修3 文化生活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讲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5/0F/wKhkGGYUmimAFvWaAAHs--jY8hs719.jpg)
![(课标版)高考政治《高考风向标》 必修3 文化生活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讲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5/0F/wKhkGGYUmimAFvWaAAHs--jY8hs7192.jpg)
![(课标版)高考政治《高考风向标》 必修3 文化生活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讲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5/0F/wKhkGGYUmimAFvWaAAHs--jY8hs7193.jpg)
![(课标版)高考政治《高考风向标》 必修3 文化生活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讲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5/0F/wKhkGGYUmimAFvWaAAHs--jY8hs7194.jpg)
![(课标版)高考政治《高考风向标》 必修3 文化生活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讲 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5/0F/wKhkGGYUmimAFvWaAAHs--jY8hs71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知识清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影响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固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地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纪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重要提示】传统文化不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是相对的,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相对于文化的传承而言的。2.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文化继承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2.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重要提示】影响文化发展的不同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最根本的。(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重难点突破重难点1如何正确区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两者的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传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典例1】近几年来,“韩流”吹遍世界。在我国,也在大量的“哈韩族”。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爱等的张扬,正是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示我们()A.传统礼仪道德的精华部分应该得到继承、发展B.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文化产品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D.文化产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解析】ABC。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A、B、C三项均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重点2正确理解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含义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不是简单的文化更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2.文化继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民族世世代代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即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典例2】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A。①②③④都涉及到继承或发展,而且都是正确的,但只有①②③是讲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④表述的是怎样去继承,而不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偏离题意,应排除。高考考向探析考向1传统文化命题角度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例题1】(2008年高考政治,广东卷)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剖析】B。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材料中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言志主要是讲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只有B项最符合材料主旨;D项说法错误;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命题角度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例题2】(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取之不尽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剖析】此题以一幅漫画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文化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等能力。回答本题的前提是要注意正确理解漫画的寓意。第(1)问要就题论题,也就是要从漫画反映的文化现象出发,从漫画中可看出中国古典名著不断被翻拍,对于这种现象,要从其积极意义意义及消极意义分析。第(2)问直接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即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答案】(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名师指引】本考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但也会以漫画为命题背景,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复习时,我们要多阅读关于我国的古代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以提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运用本考点的知识分析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另外,我们还要加强漫画类的主观题的训练以提高我们抽象思维能力。解答漫画类的主观题,一方面要注意漫画的标题或注释;另一方面,从反映的现象中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题意,正确解答。【新题导练】1.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有()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剖析】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容可因时而变,不是永恒不变,也不是不断改变,更不是说扩充内涵就否定民族性,故A、B、D三项说法都错误。考向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命题角度一: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例题3】(2008年高考政治,江苏卷)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剖析】A。“古城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体现出文化继承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前提,可见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全面;C、D两不符合题意。命题角度二: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例题4】(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剖析】此题以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为考查背景,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继承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化教育功能的角度,也就是把文化对人的社会作用方面答题,然后再结合材料说明。其次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也就是从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对待文化遗址。还要注意的是,本题先要作出判断,然后对自己的判断说明理由,答题时结论和分析两者必须一致。【答案】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名师指引】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本考点常列举或引用一些至今仍被频繁使用的传统道德、格言或者经典传统故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但也会以主现题的形式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结合一些传统美德或经典格言,全面理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另外还要以“私塾热”的兴起和一些高等院校开办“国学”为例,分析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等。【新题导练】2.2008年2月赴荷兰等欧洲四国巡演的《大梦敦煌》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历史为背景,将敦煌文化与现代舞台包装手段相结合,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情感历程为线索,重现了丝绸之路的古韵。《大梦敦煌》创作过程表明()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③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④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剖析】C。博采众长有利于文化创新,但不能说只要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可见③说法错误限时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解析】C。略。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解析】A。B、D两项说法本身错误;传统建筑才是凝固的艺术,故C项说法错误。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许多,文化自身传承因素对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下列属于文化传承影响因素的有()①科学技术②百家争鸣③新文化运动④社会制度的更替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③④【解析】A。略。4.“小康社会”是在活用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包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融汇了丰富的时代色彩。党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是()A.对我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回归B.对我国传统思想的摒弃C.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对西方人文思想的借鉴【解析】CA、B两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不符题意。5.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解析】B。略。二、多项选择题6.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各国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世纪因而被称作“科学的世纪”。这表明()A.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可分B.世界文化在不断发展进步C.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先导【解析】BC。略。7.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B.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C.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D.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解析】BD。A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是爱国主义。三、简答题8.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及在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一些外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一部分国人所接受。尽管绝大多数中国人呼唤传统节日的回归,但人们对一部分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现象也能给予宽容,不再被视为数祖忘典。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作出决定,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传统节日习俗?【解析】解答本题从传统习俗的含义和作用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答案】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国人有强烈的认同感。抢分频道基础提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解析】B。从题干中的“‘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都错误。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由于不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京剧的观众越来越少。我们对京剧应该()A.顺其自然,任其衰落B.原封不动地继承C.有所保留地继承D.批判地继承【解析】D。从题干中的“不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可以看出对待京剧要批判地继承,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3.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化为乌有。为此,我们必须()A.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B.敢于否定一切传统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D.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解析】C。从关键信息“城市化步伐加快”“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化为乌有”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4.唐朝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从岑参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特点是()A.传统文化还没有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C.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D.传统文化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解析】BC。题干材料中“胡琴琵琶与羌笛”体现了B项;“唐朝诗人”和“中军置酒”体现了C项;A、D两项的观点错误。5.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妨再拿起纸、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波,而是跃然纸上,也许这更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感觉。这表明()
A.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以传承
B.科技进步不应该成为抛弃传统文化的理由C.传统文化对维系人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调和【解析】ABC。依据题干“拿起纸、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波,而是跃然纸上”,可知要继承传统文化,也要发挥传统文化对维系人们情感的作用,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可见A、B、C三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6.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但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结合材料,简要谈谈我们应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解析】此题以传统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背景,考查我们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因此,解答本题可围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展开分析。【答案】(1)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2)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能力提高训练一、多项选择题1.话剧是一种传统剧种,《万家灯火》以新的内容对其进行艺术创新而成为精品;《膏药张》《变脸》也同样是艺术创新佳作。这说明()A.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B.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承传统文化,才能推陈出新【解析】CD。A、B两项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颠倒了。2.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A.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B.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C.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D.思想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文化【解析】AB。“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文化影响的持久性特点,可见A项符合题意;岳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听评课记录
- 八年级数学上册 14.3 因式分解 14.3.1 提公因式法听评课记录 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听评课记录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1《平方差公式》听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7.4《俄罗斯》听课评课记录1
-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第八课依法治国第3-4喜中有忧我们共同的责任听课评课记录
-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巴西》听课评课记录
- 铝合金窗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
- 一年级英语听评课记录
-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空白离婚协议书
- 校长在行政会上总结讲话结合新课标精神给学校管理提出3点建议
-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快递行业无人机物流运输合同范本及法规遵循3篇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 2025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低密度聚乙烯(LDPE)行业需求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