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材料说明了()A.庶民不知礼乐 B.周天子不是天下共主 C.分封制度走向危机 D.宗法体系趋于瓦解2.西汉初年,受国力限制,不得不采用消极防御的政策,甚或以“和亲”和“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的办法,以谋求沿边郡县的安定。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对仍不断骚扰的匈奴势力,进行有效地反击,最终匈奴贵族势力退出了西域。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西汉国力增强C.匈奴对汉玉朝的不断骚扰 D.和亲政策的局限性3.北魏孝文帝极力提倡汉化,认为可以“增长见识”;金世宗却坚决反对汉化“若依国家旧风,四境可以无虞,此长久之计也”。两者在汉化问题上态度迥异,但这两朝都较快退出了中原统治。材料旨在说明少数民族政权()A.实施汉化意义不大 B.在汉化问题上态度迥异C.辩证施行汉化的重要性 D.需要全面汉化4.如表反映了北魏至唐代均田制下奴婢和耕牛受田规定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朝代奴婢耕牛北魏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30亩,限4牛北齐限60—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60亩,限4牛隋代限60—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60亩,限4牛唐代不受田不受田A.唐政府可支配田地不足 B.唐政府进行赋税改革C.唐政府打击世家大族 D.唐朝均田制遭破坏5.生活在南宋的陆游经常提到村落的乡村集市,无论是“陈让堰小市”,还是梅市、柯桥兰亭、平水等那些规模明显较大的村落,差不多都有市集。他兴致勃勃地记录集市上的人们,有卖红果的山童、卖樵柴的山客、卖冷粉的小担、卖鱼的渔夫……呈现出绵延千年的烟火气。以上现象主要得益于当时()A.政府放任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C.商品经济发达 D.人们经商意识观念的增强6.所批殊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有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原奏人知之。材料突出()A.军机处设置的意义 B.密折制度的特点C.皇帝制度的弊端 D.兴文字狱的必要性7.中法战争后,张之洞上书朝廷说:自强之本,以权操在我为先,以取用不穷为贵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由此可见张之洞主张()A.掌握权力,振兴朝廷 B.重整旗鼓,反抗侵略C.闭关锁国,抵挡侵略 D.学习西方,以图自强8.辛亥革命传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部分中国女性利用当时的新观念来实现自己的诉求,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采用离婚的手段来摆脱不幸的婚姻。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反思西方思想的负能量 B.辛亥革命引领社会习俗革命C.辛亥革命导致离婚率提高 D.辛亥革命后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9据下列如图可推知()A.该运动是在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经验B.这是一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C.该运动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该运动之后红军的战斗力空前提高10.20世纪50年代,一批胸怀爱国之志的交通大学师生,在党中央的号召之下,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铸就了“西迁精神”的丰碑。这说明了()A.西部地区开始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B.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西迁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D.西迁的交大师生践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11.近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尤其是国际法学研究十分重视和强调国际视野。然而在建立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国际视野时,我们恐怕需要注意区别国际法研究中的国际视野与西方中心主义视野。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法被高度西方化了,以至许多人认为“国际性”即“西方性”,研究国际法必谈“西方理论”和“西方经验”,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国际法实践,而这便形成了所谓的“国际视野”。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国际法研究()A.应该仅仅依赖西方理论和经验B.否定海外经历对形成国际视野的贡献C.应该放到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语境下去思考D.越来越不适应日趋多极化的新型国际发展格局12.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建于古王国时期,建造金字塔花费了大量劳力,表现了惊人的技能。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米,底边长230米。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据估计,此塔共用230万块石料,每块重达2.5吨,与建塔有关的土建工程无法估算。下列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认识正确的是()A.古埃及民主政治是金字塔建立的政治前提B.金字塔是古埃及封建文明的代表C.古埃及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D.古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的水平,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撑13.2世纪的古罗马帝国贵妇们非常喜欢中国的罗纱,并影响了中国的丝绸大量销往欧洲,然而不久后,罗马帝国统治者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中国生丝的价格。这可以看出()A.丝绸贸易动摇了罗马统治根基 B.罗马帝国统治者不喜好中国丝绸C.统治措施影响文明交流 D.中国的丝绸将持续大量销往欧洲14.16世纪初,马铃薯在欧洲并不受人们的欢迎,欧洲人认为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种族的主要食物,在苏联,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到1815年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下列事件中与材料有关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圈地运动 D.宗教改革运动15.如表反映了1947年6月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召开期间,苏联的态度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变化表明了()时间态度理由6月22日同意出席并动员东欧盟国出席希望得到美国经济援助,重提德国的赔偿问题7月8日退出会议并要求东欧盟国拒绝参加该计划会导致西方势力渗入东欧,使欧洲在经济政治上依附于美国并建立一个反对苏联的集团8月6日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组成对抗西方的利益集团,加强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巩固与东欧的经济关系A.冷战的态势正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 B.此时苏联具备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实力C.美国意图控制西欧经济 D.东欧国家积极主动迎合苏联16.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职后为特朗普退出巴黎协议致歉,当晚宣布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停止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多项行政措施。联合国方面对于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示欢迎。这表明()A.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B.世界新秩序已然建立C.国际问题需合作应对 D.联合国主导国际事务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又名沙堆峰)遗址赫然在列。根据碳十四测定等诸多证据,专家推断:沙堆烽的使用年代在公元692年至公元790年之间约100年间。在遗址旁一处背风向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被沙土掩盖千余年的物品堆,里面埋藏了大量的纸、木、纺织品等遗物,专家惊呼发现了“一座小型档案馆”。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艰苦戍边之余,唐朝将士还颇为流行看“小说”。在胡兴军看来,沙堆烽遗址考古成果最大亮点在于出土纸文书、术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如获至宝的胡兴军说:“把这些文书残片拼凑起来一点点释读,仿佛穿越了时空,与1200多年前的戍边将士对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也由此可见。——摘自《时代周刊》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沙峰堆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情况?18.观察下图,完成下列要求。根据上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王权演变的阶段趋势并说明理由。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8月14日,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派代表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共同对日作战,互相支援,不得单独与日本停战媾和;对日作战终止后两国共同采取措施,以防止日本再事侵略。蒋介石则同意外蒙古独立;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大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旅顺口海军基地由两国共同使用。——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东北问题成为中苏同盟关系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中方要求,苏联放弃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并将上述所有权利和义务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斯大林来讲,东北问题的退让,涉及苏联在远东核心利益的重大损失。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最后,斯大林还是决定作出让步。双方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有效期30年……在经济方面,双方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摘编自唐传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始末》材料三1979年4月3日中国政府照会苏联政府,明确表示不再续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不正常的中苏同盟关系,开始了中苏关系缓和并逐渐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关系随着中俄边界问题的逐步解决而不断深化,成了“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目前两国关系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两份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堪称当今世界大国、邻国和谐共处的典范。——摘编自刘显忠《中俄建交70年的历史回顾及今后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简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中苏(俄)关系的变迁及启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