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9讲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9讲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9讲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9讲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_第4页
高中化学:2023年高考总复习第9讲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培优提升)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共45分)

1.(本题3分)(2021.安徽滁州.高一期中)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Na2O,FeO、AI2O3均为碱性氧化物

B.烧碱、纯碱、熟石灰均为碱

C.空气、碘酒、浓盐酸均为混合物

D.稀豆浆、氢氧化铁胶体、硫酸铜溶液均为胶体

【答案】C

【详解】

A.AI2O3为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

B.纯碱是Na2cCh的俗称,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是碱,B错误;

C.空气、碘酒、浓盐酸中都含有多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因此均为混合物,C正确;

D.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本题3分)(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将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的袋子中,

放入蒸储水中,一段时间后,Na+和通过半透膜进入蒸储水中,重复几次,可以得到纯净的淀粉胶体,

该方法称为渗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淀粉胶体和

食盐溶液

-半透膜

一蒸镭水

A.粒子直径小于1nm(l(y9m)的分子和离子能通过半透膜

B.淀粉分子的直径在lnm~100nm之间

C.渗析法可以用来提纯胶体

D.用滤纸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

【答案】D

【分析】

由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Na+和C1-能通过半透膜,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直径小于Inm的分子或

离子能通过半透膜,直径在lnm~100nm之间的粒子(即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详解】

A.溶液中粒子能透过半透膜,粒子直径小于lnm(l(?9m)的分子和离子能通过半透膜,故A正确;

B.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直径在lnm~100nm之间,故B正确;

C.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用半透膜能将小分子或离子与胶体分离,可以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故C正确;

D.滤纸的空隙较大,当粒子直径大于lOOnm时,不能通过滤纸,胶体和溶液的粒子都能通过滤纸,故D

错误。

选D。

3.(本题3分)(2021.沙坪坝.重庆南开中学)下列实验操作与微粒直径大小无关的是

A.渗析B.升华C.过滤D.验证丁达尔效应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进行分离的,故A不选;

B.升华是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直接变为气体,一般而言,熔点大于沸点的物质只能升华,熔点、沸

点很接近的物质也会升华,升华与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有关,与微粒直径大小无关,故B选;

C.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故C不选;

D.胶体微粒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

和粒子直径大小有关,故D不选;

故选B。

4.(本题3分)(2020•石家庄市第十中学)下烈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就属于非电解质

B.SO3溶于水可导电,S03属于电解质

C.NaCl属于电解质,所以NaCl晶体可导电

D.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

【答案】D

【详解】

A.某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若是混合物,则该物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而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

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因此某物质若不属于电解质,也不一定就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

B.S03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H2so4,H2sO4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可导电,所以离子不是S03电离

产生的,因此化合物S03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NaCl是盐,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会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但在NaCl

晶体中存在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可导电,C错误;

D.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而能导电,因此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本题3分)(2020•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离子方程式都可表示同一类型反应

B.H++OH-=H2O可表示所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C.凡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可以写成离子形式

D.单质和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D

【详解】

A.离子方程式不一定表示同一类型反应,如Zn+2cH3coOH=Zn2++2CH3coO+H2T仅表示Zn与醋酸之间

的反应,A错误;

B.H++OH=Hq仅表示可溶性强酸和可溶性强碱反应产生可溶性盐和水的中和反应,B错误;

C.易溶性非电解质及加入的可溶性固体化合物,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仍然用化学式表示,不能拆写为离

子形式,c错误;

D.单质和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要保留化学式,不用离子符号表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6.(本题3分)(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测试新化学试题)如图所示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

“一”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达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EH1

丙——►T

选项甲乙丙丁

A

H2O02CaOCa(OH)2

BH2SO4HC1MgCLMg(OH)2

CHC1CO2CaCOsH2O

DFeSO4FeChCuCuO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钙

能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硫酸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和盐酸,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和硫酸不反应,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镁不能转化为盐酸,不符合题意,B项不选;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

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合题意,c项选;

D.硫酸亚铁和氯化钏反应生成硫酸钢和氯化亚铁,氧化铜和氯化亚铁不反应,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

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氯化亚铁不能转化为铜,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答案选C。

7.(本题3分)(2020•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1

B.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Ag++Cr=AgCl;

C.氢氧化专贝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OFr+H++SO:=BaSO41+H2O

D.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2H++CO;=H2O+CO2T

【答案】B

【详解】

A.NH3H2O为弱碱,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为CU2++2NH3-H2O=CU(OH)"+2NH:A错误;

B.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Ag+和C1-反应生成AgCl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AgCl],

B正确;

C.氢氧化专贝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BaS(M+2H2O,C错误;

+

D.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HCO3=H2O+CO2T,D错误。

答案选B。

8.(本题3分)(2020•沙坪坝•重庆八中高一期中)反应物之间的用量不同,往往导致离子反应的书写也不相同,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正确表示反应的是

A.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2OH^COt+H2O

B.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CO2+H2O=2HCO-

C.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少量盐酸:CO;+2H+=H2O+CO2f

D.向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NaHSCh溶液:2H++SO:+Ba2++2OH-=BaSO41+2H2。

【答案】B

【详解】

A.二氧化碳过量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故A错误;

B.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CO2+H2O=2HCO,,故B正确;

C.稀盐酸少量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CO;+H+=HCO,,故C错误;

D.硫酸氢钠少量时,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钢、水和NaOH,离子方程式为:H++SO:+Ba2++OH=BaSO4I+H2O,

故D错误;

答案选B。

9.(本题3分)(2021•吉林延边二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V7的溶液:Cu2+、Na+、Mg2\NO,

B.滴加酚酸溶液显红色的溶液:Ba2+、NH:、Cl->NO,

C.取少量某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b溶液,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证明该溶液中

是否含有so:

D.H++0H-=H2。可描述所有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答案】A

【详解】

A.pHV7的溶液:Cu2+、Na+、Mg2\N0?相互间不会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滴加酚献溶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NH:不可以大量共存,B错误;

C.氯化银,硫酸钢等白色沉淀不溶于酸。加入盐酸酸化的BaCb溶液,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该溶液中是否可能含有SO:,Ag+等,C错误;

D.H++0H-=H20不可描述所有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描述强酸和强碱之间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反应,

D错误;

答案选A。

10.(本题3分)(2019•罗平县第二中学高一期中)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j、OH•三种阴离子,如果

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的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Ch溶液④滴加Ba(NCh)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③②①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①②③

【答案】D

【分析】

检验氯离子选择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选择硝酸镁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选择硝酸钢溶液,用三

种试剂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每加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此时要注意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与一种

离子结合,来选择加入试剂顺序及操作步骤。

【详解】

C1-用含有AgNCh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CO;用Ba(NC>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

色沉淀BaCCh;OH-用Mg(NCh)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OH"Cl\CO;、OH-都和AgNCh

溶液反应,CO;、OH-都和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只有CO;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

淀,为了防止干扰,应该先检验Ba(NO3)2、再检验OH,故加入试剂顺序是④②①②③,故合理选项是B。

11.(本题3分)(2020•浙江)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

部分的是()

A.Cu+2AgNCh=Cu(NO3)2+2Ag

点燃

B.S+O2-SO2

C.2FeCh4-Cu=2FeC12+CuC12

A

D.2NaHCCh=Na2CO3+H2O+CO2T

【答案】c

【分析】

阴影部分表示的是不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是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

A.Cu+2AgNCh=Cu(NO3)2+2Ag是置换反应,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占燃

B.S+O20SO2是化合反应,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2FeC13+Cu=2FeCL+CuC1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A

D.2NaHCO3=Na2CCh+H2O+CO2T是分解反应,也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本题3分)(2021•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高一月考)一定条件下硝酸钱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为

NH4NO3=HNO3+N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平后H2O的系数为8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4只是还原产物

D.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

【答案】D

【分析】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钱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硝酸根离子中化合价部分降低被还原,氮气

即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可知,硝酸钱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A

5NH4NO3=2HNO3+4N2T+9H2O0

【详解】

A.由分析可知,配平后水的系数为9,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氮气即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

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反应中氮气即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故D正确;

故选D。

13.(本题3分)(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且还原性:

2+2+

r>Fe>cr>Coo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12+6FeI,=2FeCl,+4FeI3B_3Cl2+2FeI2=2FeCI,+2I,

3+2+

C.CO2O3+6HC1=2COC12+CI2T+3H2OD.2Fe+2E=2Fe+I2

【答案】A

【详解】

A.根据氧化性是:C12>FeCb>l2,因此氯气可以氧化Fe2+,也可以氧化1-,但是碘离子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

2+

碘离子会先被氯气氧化,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C12不足时,Cl2+2r=2Cl-+I2,C12过量时,3Ch+2Fe+4r=

6C1+2L+2Fe3+,所以A不可能发生,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3Cl2+2FeI2=2FeCl,+2I2,得出氧化性是:C12>I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B不

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CO2O,+6HC1=2COC12+C12T+3H2O,得出氧化性是:CO2O3>C1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

能发生,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2Fe3++2r=2Fe2++k,得出氧化性是:FeCl3>I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D不符合

题意;

故选A«

14.(本题3分)(2019•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高一月考)检验加碘盐含“KICh”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碘

化钾溶液和淀粉来实现。反应原理如下:KICh+KI+HCI—I2+KCI+H2CK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I是氧化剂B.KICh被氧化

C.该反应配平后系数为:1,5,6,3,6,3D.每生成3个12分子,转移6个电子

【答案】C

【分析】

KIOj+KI+HCl—I2+KCI+H2O反应中,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KI中I元素的化合价从

-1价升高到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KIO3+5KI+6HC1=3L+6KC1+3H20。

【详解】

A.KI中I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反应中KI为还原剂,故A错误;

B.KICh中I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反应中KICh被还原,故B错误;

C.该反应配平后系数为:1,5,6,3,6,3,故C正确;

D.反应中生成3个h转移5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5.(本题3分)(2021.浙江高三开学考试)某种制备H?。?的反应机理如图。下列说法不巧碰的是

B.该过程中Pd的化合价有0和+2两种

C.HC1和C「可循环利用

D.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详解】

A.由反应过程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PdC14]2-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反应方程式为:

[PdClJ;

H2+O2A项正确;

B.Pd元素在[PdCLP、[PdCLChF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Pd单质是0价,B项正确;

C.依据过程图可知,HC1和C「可循环利用,C项正确;

D.①、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③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5分)

16.(本题10分)(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下列三组

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zO、CO2、CuO

②HC1、H2O、H2so八HNO3

③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①_______;②;③。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C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HC1③CaCCh固体④熔融KC1⑤蔗糖⑥铜⑦CCh

⑧H2sCh⑨KOH溶液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填序号)

(2)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

【答案】C02H20Na2c03CCh+IW+Na2co3=2NaHCC)3不是NaHCO3=Na+HCOy

④⑥⑨⑤⑦

【分析】

I.(1)依据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判断解答;

(2)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3)NaHCCh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Na+、HCOr;

II.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能完全电离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

物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电子或者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详解】

(1)①MgO、Na2O,CuO,是金属氧化物,CCh是非金属氧化物,故答案是CCh;

②HC1、H2sohHNO3都是含氧酸,FhO是氧化物,故答案是HzO;

③NaOH、KOH,Cu(0H)2都是碱,Na2co3是盐,故答案是Na2co3;

(2)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CCh+PhO+Na2co3=2NaHCC>3,在这个反应

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因此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⑶NaHCCh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Na+、HCO3-,则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H.(1)④熔融KC1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K+、C1-,能导电;⑥铜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其余物质无自

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故能导电的物质序号为:④⑥;

⑴①NaCI晶体,②液态HC1③CaCCh固体④熔融KC1⑧H2SO4⑨K0H固体,在水溶液或者熔融

状态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⑤蔗糖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是非电解质;⑦CO2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

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

所以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④⑥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⑦。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导电的原

因,熟悉物质电离产生的离子是解题关键,注意物质导电条件。

17.(本题10分)(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

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I.下列物质:①铜②纯碱③Ba(OH)2固体④Cu2(OH)2co3⑤盐酸溶液⑥酒精⑦熔融的NaCI⑧二氧化碳

(1)属于盐类的是。

(2)属于非电解质是o

(3)属于电解质的是。

H.将两种化合物一起溶于水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溶液,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某些离子:K+、Mg2+、Fe3+、

Ba2\SO:、OH-、CO:和Ch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I.取少量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II.取少许溶液滴入BaCh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III.取少许溶液先滴加硝酸再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M再取少许原溶液滴入少量H2sCM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根据以上现象判断,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②写出实验HI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如溶液中各种离子数相等,确定溶液中(填有或无)K+。判断依据是o

Mg2+、Fe3\SO:、CO;-++

【答案】②④⑦⑥⑧②③④⑦H+OH-H2OCl+Ag=AgCli

无溶液中一定有Ba2+、Ch0H-,数目相等时电荷守恒,所以无K+

【分析】

I.①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②纯碱是碳酸钠,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

盐,水溶液能导电,碳酸钠属于电解质;③Ba(OH”固体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水溶

液能导电,Ba(OH)2属于电解质;④Cu2(OH)2cCh由金属阳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⑤盐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⑥酒精是有机物,

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⑦熔融的NaCl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⑧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1)②纯碱、④CU2(OH)2co3、⑦熔融的NaCl都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

类的是②④⑦;

(2)⑥酒精是自身不能电离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⑧二氧化碳是自身不能电离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

属于非电解质是⑥⑧;

(3)②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水溶液能导电,碳酸钠属于电解质;③Ba(0H)2的水溶液能导电,Ba(OH”属

于电解质;④Cu2(0H)2co3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⑦熔融的NaCl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属于电解

质的是②③④⑦;

II.将两种化合物一起溶于水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Fe3+;

I.取少量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说明一定含有0",一定不含Mg2+;

II.取少许溶液滴入BaCL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一定不含SO;或CO:;

III.取少许溶液先滴加硝酸再加AgN0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cr;

IV.再取少许原溶液滴入少量H2s0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一定含有Ba2+;

①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含有Ba?+、Cl\0H-,一定不含Mg2+、Fe3+,SO:',CO;;

②实验HI中硝酸和OH-反应生成水,离子方程式是H++0H=H20;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Ag+=AgCH;

③溶液中一定有Ba2+、Cl,OH-,离子数目相等时,正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无K+。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和离子推断,明确物质分类的依据、离子共存的条件是解题关键,熟悉电解质、非电解

质的定义,掌握常见的离子的性质和反应,会根据电荷守恒判断离子是否存在。

18.(本题10分)(2020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正确书写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⑴将少量NaHSCU溶液滴加到Ba(OH)2溶液中,当恰好完全沉淀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一。

(2)在酸性条件下,向含铭废水中加入FeSCM,可将er2。手还原为CN,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一。

(3)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离子方程式为一。

⑷MnOz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5)已知酸性环境下,CIO可将Md,氧化成MnCh,自身被还原成Cl,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一。

2+13r

【答案】Ba2'+H'+OH+SO:=BaSO4I+H2OCr2O^'+6Fe+14H=2Cr+6Fe+7H2OCIO+2F+H2O=

A

22

I2+CI+2OHMnO2+4H+2C1=Mn'+C12t+2H2OH2O+CIO+Mn'=MnO2+2H+C1

【详解】

⑴将少量NaHSCU溶液滴加到Ba(OH)2溶液中,当恰好完全沉淀时生成硫酸钢、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Ba2+H+OH+SO;'=BaSChI+H2O。

⑵在酸性条件下,向含铝废水中加入FeSO-可将er2。于还原为C产,其中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

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0于+6Fe2'+14H'=2Cr,+6Fe3-+7H2O。

(3)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碘离子被氧化为单质碘,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IO+21+H2O=I2+C1+2OH。

A

(4)MnO2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t+2比0。

(5)已知酸性环境下,CIO可将Mn,氧化成MnCh,自身被还原成C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该过程的离

子反应方程式为H2O+CIO+Mn2+=MnO2+2H'+Cl。

19.(本题12分)(2020•河北石家庄二十三中高一月考)回答下列问题:

_A

⑴①H2+C11O=C11+H2O

②CaCO3+2HCl=CaCb+CO2T+H2O

③3s+6NaOH=2Na2S+Na2so3+3H2O

④NH4NCh+Zn=ZnO+N2T+2H2O

⑤Cu2O+4HCl=2HCuCb+H2。。

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

A

(2)用双线桥法表示下述反应电了转移的方向和数目=Mn€)2+4HC1(浓)=MnC12+CLT+2H2。

(3)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成来制备单质碘,其化学方程式为

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

①反应中元素被氧化,是氧化剂;

②用单线桥标法出电了转移方向和数目。

【答案】

⑴①③④

失去2xe-

⑵MnChTHCl(浓)=MnCh4hT+2H:0

I________________1

得到2e-

2X5e-

(3)SNalO?加•Ekm邳。心皿出+民。

【分析】

(i)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在上述反应中,反应①③④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这几

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序号是①③④。

(2)

A

在反应MnCh+4HCl(浓广MnC12+CbT+2H2O中,MnCh-MnCb,Mn元素化合价降低2价,得至电子2b;

HCl-Cb,Cl元素化合价升高1x2=2价,失去电子2xe;由于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2等于反应过程中

电子转移总数,所以用双线桥法表示下述反应电了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失去2xe-

MnOZHCl(浓)=MnChehT+2H10。

I________________1

得到2e-

(3)

①在反应2NalO3+5NaHSCh=3NaHSO4+2Na2so4+I2+H2O中,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HSCh中的+4价变为

反应后NaHSO*Na2s04中的+6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S元素被氧化;I元素化合价由

反应前NalCh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L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NalCh为氧化剂;

②在反应2NaICh+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中,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HSCh中的+4价变为

反应后NaHSCU、Na2sCh中的+6价,化合价升高2x5=10价,失去电子2x5-I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lCh

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I2中的。价,化合价降低5x2=10价,得到电子5x2-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

2X5e-

2Naf63+5NaHSO3=3NaHSO4+2Na2SO4+l2+H2O

20.(本题13分)(2020•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一月考)1.实验室可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

应原理如下:2KMnO4+16HC1(浓)=2KCl+2MnC12+5ChT+8H2O

(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情况。

⑵由此反应可以推断氧化性强弱KMnChCb(填

(3)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填序号)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4)若参加反应的HC1是73g,则被氧化的HC1有g(保留一位小数点)。

II.(5)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H2O2的性质:

序号实验实验现象

a.溶液紫色褪去

i向5%出。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b.有大量气泡产生

ii向5%比。2溶液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C.溶液变蓝

①从掌诊上看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

②能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是(填序号)。可作为证据的实验现象是(填字母序号)。

111.(6)先将下述反应配平,再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OH-+C1O+Fe3+=FeO;"+C1+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