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柳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柳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柳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柳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柳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柳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

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I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

诗”的说法值得注意。“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

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

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

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汉书•艺

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

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讥撰成《毛

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

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

认知。比如《秦风•莱葭》中第一句“舞葭苍苍”,陆疏云:“菜,水草也。坚

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藏,兖州、辽东通语也。葭,一名芦英,

一名前,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荏,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

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前别草也。”明人毛晋

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莱、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如此详细

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

的结论。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很显然,熟读《诗

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

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范》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

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

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

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

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

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

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

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

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o果然,太子

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

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

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摘编自谷卿《〈诗经〉里的物、事、情、理》)

【小题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既是

一部教材,又是一门课程。B•读《诗经》益处多多,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C,《毛诗故训传》对诗中

提及的动植物的注解,为人们解读《诗经》及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思考方向。D.魏

文侯赐衣给太子,并命令太子击的舍人务必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是文侯对太子

击的一次考验。

【小题2】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论证《诗经》的认知作用,进而论证《诗经》交流作用,整体是按

照逻辑顺序来推进的。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论证了《诗经》

在“识物”上的作用,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C.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

问题,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D.文章引

用“父慈子孝”的事例是要论证使用《诗经》诗句是含蓄地传递信息的途径,并

且具有保密性。

【小题3】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能够帮助贵族子弟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

出专人采集歌谣,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B.在前贤著述启发之下,陆凯撰

成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

来解读《诗经》。C.从汉至明,学人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做出了各种详

细的分辨与考证,这体现了古人求实严谨的治学精神。D.人们可用《诗经》来

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只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贵族,就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

“编码”和“解码”。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

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

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足见其是一

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孔子在谈到读《诗经》

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

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当作”不是“是"。故选B。

【小题2】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

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

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

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C项,“……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

说法错误,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只是引出话题,不是论述《诗经》

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故选C。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

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

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

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

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条件与结果倒置,相关信息

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

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B项,“作者大量引用《毛诗

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于文无据;D项,“只要……就”

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_)现代文阅读n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

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

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

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

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

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

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

兴趣。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

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

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她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皴乃”,也对。怎

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坡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

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

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

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坡,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

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

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

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

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

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

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

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

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莹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

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

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

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

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

得很有点味道。

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

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

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

就和你一■样黑。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

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

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

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

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

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

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

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

能存活,才得以延续。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

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②你会爱的。

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

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

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

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

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

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道究

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

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1984.8.5(有删改)

【小题1]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

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

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

意。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

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

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城、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

访意味。

【小题2】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

悟。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

更强烈。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

而感到飘然自在。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

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小题3】

1.“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知识点]

其他散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①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

人生要能承受生活之重;

②由有些农活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

③写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

④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B.“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错误,结合“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

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

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分析可知,父亲是想

让儿子观察人生百态,告诉儿子他们没有坏意,不是教儿子如何判断他们是否

心存善意。

故选B。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C.“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错误。结合“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

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

己”分析可知,此处的“飘”指的是不懂生活的意义而产生不切实际的生活态

度,不是“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故选C。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

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分析可知,

作者由此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

要尽力而为,要能承受生活之重;

结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分析可知,

作者由此感悟到有些农活我们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

做事要量力而行;

结合“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它们也是扔不了的”分析可知,作者由此写

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

结合“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

一顿”“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

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分析可知,作者由此感悟生活的美好和

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

二、课内知识考查(必修上)

1.下列加点词语注释正确的一组是()

A.口使之然也(弯曲)须臾(片刻)B.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

励)C.绝江河(渡)故不积度步(古代的半步)D.风雨兴焉(起)弩

马(骏马)

[知识点]

一般文言实词

[答案]

C

[解析]

A.口:用火烤使弯曲。句意:是因为经过火烤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B.疾:强。句意:声音并没有加强加大。

D.弩马:劣马。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登高而招D•顺风而呼

[知识点]

一般文言虚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表修饰。句意: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

B.表转折。句意: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很远的地方还是能看得见。

C.表修饰。句意:登到高处招呼人。

D.表修饰。句意:顺着风向呼喊。

故选

Bo

3.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常用义为:加入)B.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C.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指

动词“跪下”的“跪”)D.金就砺则利(金:黄金。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

[知识点]

古今异义,荀子(前313-前238)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能力。

D.金:古义,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句意: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

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故选D。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而耻学于师"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而耻学于师”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而耻于师学"。句意:却以向老

师学习为耻辱。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的

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

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被时俗所局限。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

蓝草当中提取的,颜色却比蓝草还要深。

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解决疑难问题的。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砺:磨砺。B.吾尝践而望矣跋:提起脚后跟。C.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彰:清楚。D.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

[知识点]

一般文言实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砺",磨刀石;句意:金属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故选A。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B.②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知识点]

古今异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句意:古

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②不齿,古今同义,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句意: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

人,君子不屑一提。

③"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大多数人"。句意:现在的一般人,他

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

④"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泛指低等教育及场所。句意:小的

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⑤"不必"古义为"不一定"。/今义为"没必要"。句意:学生不一定不如老

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

⑥"从而"在这里是两个词,意为"跟从而且"。/今义为连词,表结果、目的。

句意: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

故选Bo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贤明。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

说》以贻之。贻:赠送。C.圣人无常师常:平常的,平凡的。D.位卑则足

羞,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

[知识点]

一般文言实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常:固定的,不变的。句意: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

故选C。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圣益圣,愚益愚”中加点字活用相同的一

项是()

A.君子不齿B,而耻学于师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小学而大遗

[知识点]

词类活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句意: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A.名词作动词,并列,同列。句意:君子不屑与之并列。

B.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C.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句意: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

D.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句意: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

却放弃。

故选D。

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

字不同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

字也不同

[知识点]

一般文言虚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乎",相当于"于",在。句意:大家在船上互相枕着垫着睡。

②"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句意: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

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③"之",代词。句意: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

(4)"之",助词"的"。句意: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

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故选D。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顺流而东也C.侣鱼虾而友麋鹿D.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知识点]

词类活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句意:况且我和你在江边打鱼砍柴。

B."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句意:顺流向东行。

c."侣""友"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伙伴;以……为朋友。句意:以鱼虾

为伙伴,以麋鹿为朋友。

D."下",名词作动词,攻下。句意: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

故选C。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而二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挟飞仙以遨

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C.惟江上之清风泰山之

阳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学于余

[知识点]

一般文言虚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并列,和,句意: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而,连词,表示

假设,假如,句意: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

饰。

B.以,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翻译为:(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

以,介词,在,句意: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之,都是结构助词,的。句意:只有江上的清风。/泰山的南面。

D.于,介词,表被动,被,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于,介词,向,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故选C。

1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熊咆龙吟殷岩泉(震荡)B.水澹澹兮生烟(水波荡漾的样子)C•虎鼓瑟兮

鸾回车(使……运转)D.惟觉时之枕席(睡觉)

[知识点]

一般文言实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觉:醒。句意: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

故选

Do

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衣领)B.枉用相存(问候、探望)越

陌度阡(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C.鼓瑟吹笙(弹奏)山不厌高(满足)D.何

时可掇(拾取、摘取)沉吟至今(沉思吟味)

[知识点]

一般文言实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阡: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是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句意:穿过纵横交

错的田间小路。

故选B。

1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榆柳荫(遮蔽)后檐B,依依墟(废墟)里烟C,开荒南野际(边际)D.暧暧

(迷蒙隐约)远人村

[知识点]

一般文言实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句意: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墟",村落。

故选Bo

15.下列选项中,对于相关文本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为词人登高远眺、怀古伤今之作。词末

用典,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叹和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志。B.李清

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

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C,《诗经•米营》六

个动词“采、有、掇、捋、祐、苻旷的变化,既表现了采米营的劳动过程,又体

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D.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

是一首游仙诗。诗人描绘梦境是在逃避现实,在现实中消极颓废,给人一种消沉

的感觉。

[知识点]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鉴赏诗词语言,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D."诗人描绘梦境是在逃避现实,在现实中消极颓废,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

错误。诗人通过梦境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黑暗残酷,抒发了对光明、自由的渴

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没有表现消

极颓废的状态。

故选Do

三、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

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日:“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肥

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

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

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

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泗水。玄、琰进兵大战泗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日:"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日㈤:“前代

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

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日:

“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

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躺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

坚之类是也。"太宗日:“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

日:“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涧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

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

所致也。"太宗日:“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小题1]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夫为人①所②陷而欲胜③敌④不亦难乎⑤臣故曰无术焉⑥苻坚之类⑦是也。

A.①④⑤B,③⑤⑥C.④⑤⑥D.④⑤⑦

【小题2】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

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

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

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

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小题3】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苻坚与谢玄隔沈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泗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

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

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漉水之南,

苻坚的部队溃败。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

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李靖认

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

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小题4】

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知识点]

其他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

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

(2)古人在临阵之前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

则吗?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

苻坚这种人就是这样的。

“欲”的宾语是“胜敌”,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

问题,表示对对方的看法或态度不太肯定,故此应独立成句。所以“胜敌”后

④处应断开,“乎”后⑤处应断开。

“焉”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⑥处应断开。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错误。“金”指“铳”,是古代的军中

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而“刁斗”是古代行军之器具,白天煮饭,夜

间敲击巡逻防卫。

C.正确。“片”:形容词,微小。句意:一些有微小长处的人战胜没有长处的

人。/“片”:数量词,一片。句意: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D.正确。“果”:实现、成为事实。句意:慕容垂却没有杀。/“果”:实现、

成为事实。句意: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故选B。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错误。原文说的是唐太

宗认为“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得失事迹”指的是李靖所解说的苻坚拥

兵百万却在跳水之战中落败和吴汉与刘尚分屯、合击取得胜利的事件。因此,

是苻坚和吴汉的战例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而并非只是吴汉的战例。

故选Do

【小题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却”,后退;“周旋”,辗转、追逐;“仆”,我;“缓辔”,放松

缰绳,骑马缓行。

(2)“出奇”,出奇制胜;“不意”,意料之外;“斯”,这;“相变”,

变化。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时,不能与敌军交战于险狭之地,一定

要选择平坦开阔的地域作战场。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铤音就收兵,这样

对敌作战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

停止。”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

并临泗水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大军

长途跋涉深入我国境内,却临水列阵,这分明是不想同我速战。请你带军稍向

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

吗!”苻坚的部将都说:“应该凭借涧水阻截晋军,不让其渡河冲上岸来。我

军兵多,对方兵少,(只有这样)才是万无一失的办法。"苻坚说:“只管退

兵,让对方军队渡河,(乘其渡河之际)我们以数十万骗兵逼向河中而歼灭他

们。”苻融(苻坚之弟)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下令秦军后退,不料部队因

后撤而混乱不能控制。在这时晋将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精兵八千渡过

涧水。谢玄和谢琰挥军激战于涧水之南,苻坚部队惨遭失败。

材料二:

唐太宗问:“古人在临阵之前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也是奇

正变化的法则吗?”李靖回答说:“古代的战斗,大多是一些稍有智谋的人战

胜没有智谋的人,一些有微小长处的人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能谈得上

懂兵法呢?就像谢玄在涧水击败了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

用兵的缘故。”太宗命侍臣拣出《谢玄传》阅读后,说:“苻坚哪些地方没有

做好呢?”李靖回答:“我看《苻坚载记》说:'C肥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

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军队独能保持完整。苻坚率领千余崎投奔慕容垂,慕容

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了苻坚,慕容垂却没有杀。'从中可以看出秦军的

混乱。而唯独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可见苻坚被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已经很明

显了。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

苻坚就是这样的。”太宗说:“战争中有分合的道理,各自重视适宜的方法。

古代的事迹中,有谁擅长此道?”李靖说:“苻坚指挥百万大军却在涧水战败,

这是他能将兵力聚合而不能分散所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时,与副将刘尚分

开驻扎,相隔二十里,公孙述前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与吴汉合围,从而大败

敌军,这是兵力分散而能合击的结果。”太宗说:“是这样。这些得失的事例,

足以成为后世万代的借鉴。”

(-)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受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

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

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

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小题1]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B.“乌皮几”句,

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

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

物是人非。

【小题2】

1.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B.诗

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此诗尾

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末句化用《离

骚》典故,借黄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知识点]

杜甫(712-770),即事感怀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误。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

字写出了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

故选Do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四联皆对”错误。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

仗,“锦官城西”是偏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

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

C.“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错误。第一句是说自己在锦

官城西的生计艰难,而尾联是说渴望回到草堂隐居,没有形成呼应。

D.“借黄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错误。这里的“黄荷衣”应

指隐者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只求能安稳活着、“甘息机”的心态。

故选B。

2.阅读以下诗歌作品,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范成大①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

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

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气醐酒问蟾兔,肯去伴沧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词人。此词作于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辞官回乡,

路过武昌,受到知州刘邦翰的款待。②黑貂裘:用苏秦典。《战国策》:“苏秦

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小题1】

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数”两句,写自己十年间十处过中秋,暗指自己宦海漂泊,流露出无限

的感慨。B.“老子”是作者自称,豪情满怀,写出了作者为自己有幸登上南楼

的喜悦之情。C.“关河”句写作者由月色照耀关河南北联想到离散的友人,表

达出思念之情。D.“秦”泛指北方,“楚”泛指南方,“姮娥”即嫦娥,“沧

州”指代归隐之地。

【小题2】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笑”句用写实笔法,抒发的情感与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相

似。B.“熨”字用得神奇,写出了月下的长江安静无声,像是被月色熨平的白

练。C.“星汉”两句对比鲜明,以群星之黯淡无光,愈发烘托出月色之皎洁静

谧。D.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心境却似欣实郁,措辞欲说还休,风格飘逸

而又沉郁。

【小题3】

1.中秋吟咏少不了“月”。请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中“月”这一意象所体现出的不同意蕴。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

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水调歌头》:①以月写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照临一片

清愁。②以月为友,举杯邀明月,欲结伴归隐。《念奴娇•过洞庭》:①以月

为伴,引清光相照,孤傲高洁。②以月喻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表里如一,

心灵澄澈。

[解析]

【小题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写作者由月色照耀关河南北联想到离散的友人,表达出思念之情”错误。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意思是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

片清愁。南北山河分裂,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

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用写实笔法”错误。“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是作者想象着月中

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是“虚写”。作者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

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

故选Ao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水调歌头》:

①“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照临一片清愁。

以月写愁,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怀。

②“醐酒问蟾兔,肯去伴沧州?”,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以月为友,举杯邀明月,欲结伴归隐。

《念奴娇•过洞庭》:

①“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孤光自照,是词人说自己以孤月为伴,引清光

相照,表现了词人自己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傲高洁的情怀。

②''表里惧澄澈”,既写秋月秋水之美,又写诗人自己如秋月秋水,以月喻人,

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表里如一,心灵澄澈。

(三)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善于借典抒情,用“元嘉草草,①,

②",反对草率北伐,使词意深化了一层。

(2)《劝学》中“③,④"两句,

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3)《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

幽怨的句子是“⑤,⑥"o

[知识点]

名句名篇默写

[答案]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鸳马十驾功在不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凝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胥""皇""弩""壑""矍’。

四、语言文字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

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

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

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

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

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

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

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稍有政绩,

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

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的政

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

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

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

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

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才能炸响,才能,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丕

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小题1]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大起大落忧心如焚震耳欲聋

B,浅尝辄止喜悲交加忧心忡忡振聋发曦

C,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忧心如焚振聋发耳贵

D.浮光掠影悲喜交加忧心忡忡震耳欲聋

【小题2】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

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

烧D.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小题3】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我们不但

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

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D.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

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知识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连贯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能力。

第一处,浮光掠影:像水面上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失。比喻印象不深,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