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文化认同:文化层面的身份认同,也是人类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它体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也体现在各个区域文化特征的识别中,是人类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进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目的:求生存谋发展人口迁移原因和动力文化交融文化重构文化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区转移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农业社会(区域文明)→工业社会(整体世界)→信息社会(全球化)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古代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古代历史上印欧人、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难点:古代历史上的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印欧人(游牧民)亚欧游牧民族游牧文明VS农耕文明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早期农业主要在黄线以南,黄线以北主要为游牧经济。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北纬45度—北纬50度农耕世界:从亚洲东端开始,经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东南亚、南亚,到西亚和小亚细亚,连接东南欧、东欧、中欧、西欧和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这是一个偏南的弧形地带,这一地带属大河流域,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宜于种植,便形成了农耕世界。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几乎平行的偏北地区,是水草丰茂的草原地带。这一地带东起西伯利亚、蒙古草原,经中亚、里海、咸海和高加索,直到欧洲黑海北岸和喀尔巴阡山麓。这一地带适合放牧牲畜,便形成了游牧世界。第一次: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印欧人的早期迁徙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三次:13C蒙古西征,蒙古、突厥人迁徙

本课内容第11课第2子目录

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民族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三次入侵表面上看是游牧世界取得胜利,但最终的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到1500年之后,游牧民族再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冲击。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印欧人:印度欧罗巴人的简称,是印欧语系诸民族的总称,并非一个统一的族群。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包括赫梯人、波斯人、雅利安人、希腊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等,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与牛、驴等动物相比,马高大壮硕,奔跑速度快,受到印欧人的喜爱。印欧人在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依靠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是他们迁徙的主要条件。(一)印欧人的起源:1、起源:2、生活方式: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二)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材料一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印欧人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食物匮乏且来源不固定,使得印欧人无法进行定居生活。所以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的显著特征。对马的驯化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迁徙过程。

——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赵琳材料三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麟剑《人类源流史》材料四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游牧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仓粮、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①游牧民族从事畜牧业,具有流动性;⑤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军事:制造了马拉战车);⑥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吸引;②印欧人食物匮乏且不固定;③对马的驯化和利用。④游牧民族性格:骁勇强悍、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①游牧民族从事畜牧业,具有流动性;⑤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军事:制造了马拉战车);⑥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吸引;②印欧人食物匮乏且不固定;③对马的驯化和利用;④游牧民族性格:骁勇强悍、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二)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材料五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地球小冰河期,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变得天寒地冻,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古印欧人,由于缺乏农业种植技术,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为了生存,他们开始了漫长的大迁徙。⑦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根本原因:生产力低下,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三)印欧人迁徙的概况:1、时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2、范围: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3、优势:4、路线:约BC2000欧洲北部日耳曼人约BC2000西欧北部凯尔特人约BC2200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约BC1900小亚细亚赫梯人约BC2000伊朗高原波斯人约BC1500印度恒河雅利安人形成希腊文明建立赫梯帝国建立波斯帝国进入列国时代①前2000年,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希腊人;②前17世纪,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赫梯人;③前6世纪,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

④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雅利安人;⑤占领了西欧和欧洲北部的广大地区,被称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三)印欧人迁徙的概况:5、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武力征服为主;④形成多个新民族;⑤对区域文化影响深远;⑥实质:落后对先进入侵;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四)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1、小亚细亚的赫梯人③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技术随之传播开来。①建立: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②鼎盛: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推动了西亚与北非文明的交流融合】;(1)发展概况:印欧人赫梯人古埃及公元前1285年,赫梯人与埃及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爆发了卡迭石战役。赫梯王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2)文明成就:①赫梯人使用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②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的民族,传播了马车和铁器。(两河流域亚述帝国宫殿中出土大量铁器。)赫梯人战车想象图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四)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2、伊朗高原的波斯人波斯人(1)发展概况:(2)文明贡献:①建立波斯帝国(大食):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②灭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继承和发展了印欧人马拉战车和骑兵制度;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四)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3、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1)发展概况:(2)文明贡献:印欧人希腊人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希腊人。a.希腊人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b.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希腊文明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四)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4、印度河、恒河流域的雅利安人(1)发展概况:(2)文明成果: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印欧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东南亚佛教寺院◎佛教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五)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的影响:材料2: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在公元前500年,欧亚大陆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部落大迁徙浪潮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草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他们将迁徙到的地方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国度,如希腊、罗马、波斯、印度文明以及后续西欧诸国的前身。至此整个欧亚大陆真正地走出了蒙昧的时代。——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材料1:游牧民凭借马和铁质武器,掀起了两次席卷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最终结果,除中东外,各地文明均被摧毁。其他地方的帝国都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崛起和崩溃。随着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的频频入侵,希腊坠入“黑暗时代”。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雅利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斯塔夫理阿罗斯《全球通史》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第一次)(五)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的影响:材料2: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在公元前500年,欧亚大陆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部落大迁徙浪潮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草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他们将迁徙到的地方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国度,如希腊、罗马、波斯、印度文明以及后续西欧诸国的前身。至此整个欧亚大陆真正地走出了蒙昧的时代。——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材料1:游牧民凭借马和铁质武器,掀起了两次席卷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最终结果,除中东外,各地文明均被摧毁。其他地方的帝国都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崛起和崩溃。随着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的频频入侵,希腊坠入“黑暗时代”。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雅利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斯塔夫理阿罗斯《全球通史》①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摧毁了旧的文明。如克里特文明、西亚的巴比伦文明;赫梯人灭掉古巴比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腊。②通过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③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如冶铁技术传播、马拉战车和骑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波斯首次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域统一起来;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其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④整体上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历史纵横海上民族

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埃及文献称这些移民为“海上国家的人”,现代学者称他们为“海上民族”。他们或来自小亚细亚,或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成分相当复杂。他们带着家眷,寻找新的定居地,有时也会受雇于埃及和赫梯,充当雇佣兵。虽然他们并未建立统一国家,也无文字传世,但他们的行动大大改变了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赫梯帝国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海上民族也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岛等地定居下来。阅读教材P35“历史纵横”,思考:海上民族的特点有哪些?提示:①民族成分复杂。②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③对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次)第一轮大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两汉时期)

西汉前202——9;东汉25——220;第二轮大迁徙:3——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轮迁徙:7世纪——8世纪中期(隋唐盛世)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次)1、第一轮大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两汉)(一)迁徙的概况:东汉安息罗马(1)中国北方:大月氏(dàròuzhī)西迁①原因:②建国:公元前2世纪,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击败月氏人,大月氏被迫西迁。公元1世纪建立贵霜帝国,公元2世纪是贵霜帝国巅峰时期。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2)欧洲:日耳曼人大迁徙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匈奴扩张大月氏人西迁贵霜日耳曼南迁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和打猎为生。3世纪以后,部分日耳曼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份移居罗马帝国。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次)2、第二轮大迁徙:3—6世纪(魏晋南北朝)(一)迁徙的概况:①背景:②概况:A.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B.北方流民南迁:(1)中国:“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和“北方流民南迁”魏晋南北朝中原局势动荡。匈奴人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汉人南迁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次)2、第二轮大迁徙:3—6世纪(魏晋南北朝)(一)迁徙的概况:(2)欧洲:日耳曼民族的迁徙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日渐衰败,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5世纪后期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居住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地带的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4世纪末,匈奴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向西罗马帝国境内迁徙。410年,西哥特人(日耳曼人一支)攻陷罗马城。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随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境内。476年,日耳曼雇佣军废除了西罗马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学思之窗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摘译自《反并教徒历史七书》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原因:①罗马帝国的制度、法律、文化相对先进;②意图笼络人心、巩固统

治;③经济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转变:否定,用哥特风俗取代罗马制度→

接受罗马文化,以复兴罗马自居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次)(一)迁徙的概况:3、第三轮大迁徙:7世纪—8世纪中期(隋唐盛世)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势力范围逐渐扩大。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起: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西亚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西亚:阿拉伯人的扩张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次)(二)迁徙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欧游牧民迁徙的原因?材料1: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材料2: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据2世纪下半期到三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吴兴勇《匈奴与世界民族大迁徙》材料3: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叶洵灶《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①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可乘之机;③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④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②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次)(三)迁徙的影响: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一般认为:“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世界通史教程》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3、政治格局: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1、区域文化:①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如:魏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和汉族人南迁,各族之间杂居相处,相互学习,丰富了中华文化,造就了盛唐气象。2、经济发展:传播了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地区的开发。

如赫梯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被征服地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北方民众因游牧民族内迁造成战乱而南迁,从而开发了南方地区。4、社会转型: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欧亚大陆上的主要文明纷纷进入到封建社会。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次)(三)迁徙的影响:温故知新:纲要上第11课三、经济重心南移④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②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1、过程③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完成。永嘉南渡(永嘉南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的衣冠南渡:中原文化和人口的最大规模向南方迁移)靖康之变(建炎南渡)P37学习拓展:在古代,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进行迁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古代农耕民族迁徙的原因有哪些?对移入地产生哪些影响?自然:气候变迁;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经济:土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等。政治:战乱和社会动荡;赋役沉重;政府政策等原因影响经济:促进了迁入地的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自然:加剧迁入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认识:人口的迁徙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互鉴,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课堂小结课后练习1.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挈家寓武陵……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又据庄绰的《鸡肋篇》载:“建炎之后,江浙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南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社会环境影响人口分布【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炎是南宋第一个皇帝年号,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说明社会环境影响人口分布,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分布的变化,并未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人口分布,与土地兼并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