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说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说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说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说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说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说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民田猎以讲武,教

之以进退坐作之方,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

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够其民安于

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盹,痿蹑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

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

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

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

卷鼓蹇暑不熊为之母。今王公贵人,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

如意,则搴号入之矣。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

之人骄惰脆弱,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

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淅不可长。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

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

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

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

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

寒暑不能为之毒

B.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

寒暑/不能为之毒

C.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

寒暑不能为之毒

D.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

第1页共9页

/寒暑不能为之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意为招引、招来;与“然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的“致”意思不

同。

B.惟,意为只、只是;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的“惟”意思不同。

C.寒暑,指四季气候的冷暖变化,又指中医学上的病因“寒邪和暑邪”,文中取前义。

D.渐,意为征兆、苗头,做名词;与成语“防微杜渐”中“渐”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苏轼就称许先王重视战备、农闲时教练人民武事的做法,并批评后代君

主轻信腐儒的错误认知。

B.苏轼拿开元、天宝年间国家安定而生乱的例子,正面论述了和平时代也需要备战以

维护国家安定的必要性。

C.“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与“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都道出弱国向强国

献媚而致祸的因由。

D.苏轼认为纵使天下不会发生战争,也不能够只知安逸而不知危险,只图逸乐不行劳

作练兵,否则必有大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2)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

5.请简要解析苏轼如何用人之身体,阐述天下之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子先生晨入冬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唆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

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可之不明;行患

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目:“先生欺余哉!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才事首第,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

反教人为?”

先生目:“吁,子来前!夫大木为亲,细木为楠,樽护、侏儒,棍、居、楔,各得

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渡、马勃,败鼓之皮,俱收

第2页共9页

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野馀为初,卓荤为杰,校短量长,

惟器是道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

于楚度比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

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

月费俸钱,岁靡膜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观陈编

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

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库,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

之不以枝为楹,而誓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稀茶也。”

(选自韩愈《进学解》)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B.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D.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7.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

场所。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的"太学”相同。

B.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赵''中的“有司”就是这种用法。

C.头童齿豁,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残缺。秃了头顶,缺了牙齿。形

容衰老的样子。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

D.“惟器是适者”中的“适”是“适当的”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并序)》“处分适兄意”

中的"适''意思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先生教导学生们,当今圣上选拔人才,既注重才艺,又注重德行,只要德才兼

备,就一定会被提拔,不要担心主管部门不公正。

B.当初,学生们并不接受国子先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

并拿国子先生仕途的坎坷以及生活的困顿来反驳。

C.国子先生循序善诱,通过比喻、类比,并援引孟轲、荀况等典型论据教育学生,从

朝廷大局出发,对学生们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第3页共9页

D.国子先生用工匠和医生自比,批评了学生不从自身才德方面提高自我,反而误会甚

至责怪先生“先生欺余哉”的错误,效果甚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欺余哉!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2)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第4页共9页

答案

1.C2.C3.A4.(1)(一旦)突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谣言,不战就逃跑

了。(2)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难道不是很周全吗?而他们平日常常由于病多而苦

恼。5.①将天下的形势比作人的身体。②拿农夫小民辛劳终日,身体强健,比喻国家平常

注重军备,有战斗力。③拿贵族士大夫养尊处优,身体虚弱,比喻国家耽于安逸,无战斗力。

④以此阐述国家强(健)于备战,弱(衰)于弃兵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农夫平民,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

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被风雨霜雪所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所以寒冬炎暑

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

“穷”修饰“冬”,作其定语,“穷冬”指极寒冷的冬天,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D。

根据“轻霜露'’与"狎风雨'’的句式特点可知,“风雨”作“狎”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

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致民田猎以讲武”的“致”,招引、招来。句意: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

“然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的“致”,达到。句意: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

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两字意思不同。

B.“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的“惟”,只、只是。句意: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

乐。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的“惟“,思考、想。句意: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

下的。两字意思不同。

C.”寒暑……文中取前义”说法错误。“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的意思是“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

给他们造成病害”,应是指后者,即指中医学上的病因“寒邪和暑邪

D.“渐不可长”的“渐”,征兆、苗头。句意:露了苗头不可以让它再发展。

“防微杜渐”中“渐”,征兆、苗头。句意: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

使其发展。两字意思相同。

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5页共9页

B.“正面论述了和平时代也需要备战以维护国家安定的必要性”分析错误。安禄山的例子是从

反面来起论证作用。

C.”……都道出弱国向强国献媚而致祸的因由”说法错误。苏轼写作本文主要是针对宋朝与西

夏战争的现实,所以本文是大国(宋)向西北小国奉送财物。

D.”苏轼认为纵使天下不会发生战争”说法错误。从文中“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

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可知,苏轼认

为天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卒”,通“猝”,突然;“相与”,互相,彼此;“讹言”,动词,传布谣言;“走”,逃跑。

(2)“所以",用来……;"养其身者”,名词短语,保养身体的措施;“至”,周到、周全;“平

居“,平时。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色的分析能力。

从文中“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可知,作者将天下的形势比作人的身体。

从文中“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

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

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可知,作者拿农夫小民辛劳终日,身体强健,比喻国家平

常注重军备,有战斗力。

从文中“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今王公贵人,凡所以虑

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可知,作者拿贵族士大

夫养尊处优,身体虚弱,比喻国家耽于安逸,无战斗力。

从文中“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

事扰民,渐不可长”可知,作者以此阐述国家强(健)于备战,弱(衰)于弃兵的道理。

参考译文:

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也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

时候,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教他们学习前进、后退、跪下、起立的方法,因此即使

有盗贼的事件发生,而人民也不会惊恐溃乱。等到后代,采用迂腐的儒生建议,把解除军备

当做君王的英明措施,天下已经安定了,就把装备武器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

败坏了,人民一天一天地习惯于安乐生活;(一旦)突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

第6页共9页

谣言,不战就逃跑了。唐开元、天宝年间,天下难道不是很安定吗?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

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在酒食游戏里面,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减少以至于衰颓,

筋肉萎缩僵化而振作不起来。因此小小的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奔窜一

样,求作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国家分裂,而唐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

我曾试着论述这个问题: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身体。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

施,难道不是很周全吗?而他们平日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至于农夫平民,终年勤劳辛苦却

未曾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这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农夫平民,在夏天

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

被风雨霜雪所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

现在王公贵人,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无不应有尽有。畏惧风雨寒暑有些太严重了,保养

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太过分了,稍不注意,寒邪和暑邪就侵入身体了。因此,会保养身体的人,

使自己身体能够安逸又能劳动。人民也是如此。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的人骄气懒惰脆

弱,谈论起打仗的事情,就吓得缩着脖子大腿发抖;听说盗贼的名字,就掩住耳朵不愿意听。

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经说起战争,认为这是生事干扰人民的生活,露了苗头不可以让它再发展。

再说天下本来就有意想不到的祸患。愚昧的人看到四面八方太平无事,就认为变故无从

发生,这也是不对的。现在国家用来奉送给西夏的财物,每年以百万来计算。奉送的财物是

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满足的,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战争。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从

我方开始,便从敌方开始;不发生在西方,便发生在北方。所不知道的,只是战争的发生有

早有迟有远有近。总之,(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国家如果免不了用兵,而用兵不凭着逐步

训练,却使人民从安乐太平的环境中,一下子投身军队走向生死决斗的战场,那他们的祸患

必定有不可估计的危险。所以说:天下的人民,只知道安乐而不知道危险,能够安逸而不能

劳累吃苦,这是臣所认为的最大的祸患。

6.B7.D8.D9.(1)先生在欺骗我们吧!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

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

(2)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岂不是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

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最后)丢官而死在兰陵。

“好”的宾语为“辩”,所以应在“辩''后面断开,排除AD;

第7页共9页

“守”的宾语为“正”,“大论”的宾语为“是弘”,应分别在“正”和“弘”后面断开,排除C;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相同。“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解释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

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句意: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

B.相同。”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中“有司”解释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句意: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D.不同。“惟器是适者”中“适”解释为“适当的”;句意: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

“处分适兄意"中"适"解释为"顺从”;句意: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批评了学生不从自身才德方面提高自我,反而误会甚至责怪先生,先生欺余哉'的错误''错

误。以工匠、医师为喻的慕斯是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U)“余”,我们;“遂窜南夷”,被动句,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博士”,古今异义词,官

名;“见”,通“现”,表现。

(2)“宰臣不见斥”,被动句,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兹”,这;"其”,语气词,表示反

问的语气。

参考译文:

国子博士先生早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台阶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的

精进由于勤奋努力,学业荒废由于嬉戏游荡;德行的完善,由于自我反省,德行败坏,由于

苟且随便。在今天,圣君得到贤臣辅佐,法令制度完全建立起来。拔除官吏中凶恶奸邪,晋

升英俊善良。具有微小优点的都已录取,称有一技之长的无不任用。搜罗人材,加以甄别、

教育、培养,对他们刮去污垢,磨炼得闪闪发光。大概只有侥幸而得选上的,谁说多才多艺

而不被高举呢?诸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只怕德行不能成

就,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

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敌仇打交道,不时遭受失

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已为缺衣少穿而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

第8页共9页

人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