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q\a\vs4\al(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1.了解西汉建立的过程,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通过史料探究的方式,掌握王国问题对西汉中央集权的危害。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实施“推恩令”与尊崇儒术的作用和影响,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汉武帝开疆拓土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3.了解西汉的文化成就,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时空坐标]知识点1西汉的兴亡[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政治制度:“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3.“文景之治”(1)“与民休息”①原因: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②表现: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③结果: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2)七国之乱①由来: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②结果: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概念阐释]黄老之学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汉初以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黄老之学的特点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适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二、西汉的强盛1.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4)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经济上(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思想上:尊崇儒术(1)概况: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2)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4.民族和对外关系(1)北击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2)张骞出使西域①目的: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②影响: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3)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误区警示]秦汉与匈奴的战争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秦汉时期匈奴与汉族政权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之间的战争,不存在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秦汉与匈奴的战争是由匈奴对中原的抢掠引起的,匈奴对中原的抢掠是非正义的,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具有反掠夺、反奴役的性质。三、后期的衰亡1.衰落(1)政治:日趋黑暗。(2)经济: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3)社会: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2.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四、王莽改制1.目的:试图挽救社会危机。2.时间:公元9~23年。3.结果: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政权被推翻。[思维点拨]正确认识王莽改制(1)王莽改制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王莽试图解决土地问题与奴婢问题,看到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根源所在。这也说明王莽是当时统治阶级中有真知灼见的人。(2)王莽看到了问题,却没有解决的方法。他没有针对当时尖锐的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而是一味地攀附古制,从而脱离了实际,加上用人不当,特别是触及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导致了改制的失败。[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西汉政治体制的发展史料一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之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成为汉初政府之两大信念。因乱后社会经济破产,人心厌乱,战国晚年黄老一派消极思想,遂最先在农民政府里得势。无为之实则为“因循”。——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探究]黄老思想为何在汉初“农民政府里得势”?你如何理解史料一中“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提示]得势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黄老思想主张无为,注重民生;黄老思想既符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也与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的政策相切合。理解:汉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又不完全承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且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与秦的残暴苛政全然不同。史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匈奴绝和亲,袭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探究]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了怎样的历史遗产?[提示]汉初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也导致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等民生问题严重,有待汉武帝解决。[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汉承秦制,颇有损益(1)“汉承秦制”①承袭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执掌军政。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④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2)“颇有损益”①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②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③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尊崇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④汉朝施行了分封,出现了诸侯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时,大体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朝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体系。[活学活用·针对训练]1.“汉承秦制”是指西汉王朝大体承袭秦王朝的官僚制度而又“有所损益”。西汉王朝直接承袭自秦朝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 B.内外朝制度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解析:选C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内外朝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形成的,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始创,汉朝继承,故C项正确;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故D项错误。2.汉承秦制,但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实行的是()A.置三公,权归台阁 B.推恩令C.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D.告缗令解析:选C依所学可知,汉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刘氏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C项;“置三公,权归台阁”指东汉时期,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排除A项;西汉中期,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减王国势力,排除B项;汉武帝为加强经济控制,实行告缗令,排除D项。

知识点2东汉的兴衰和两汉的文化[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东汉的兴衰1.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前期:光武中兴(1)政治: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2)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3)思想:重视儒学。3.中期:社会动荡(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①原因:皇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②影响:政治腐朽黑暗。(2)“清议”和“党锢之祸”①“清议”: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②“党锢之祸”:“清议”之士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3)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4.后期:军阀割据(1)张角起义: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2)军阀割据: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构图解史]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二、两汉的文化1.史学(1)《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1)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乐府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3)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3.科技(1)医学①《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②《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2)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3)造纸术①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意义: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辨析比较]《史记》与《汉书》的比较(1)相同点:都具有史家的实录精神和正义感;都具有批判精神。(2)不同点①体例不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②思想上的不同:《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史记》浓;《史记》有较强烈的反天道的思想,而《汉书》则有宣扬天道的内容。③风格上的不同:《史记》的爱憎或情,主观色彩相当明显,而《汉书》常常变成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史记》与《汉书》的语言风格也大不相同,《史记》语言感情浓烈、气势奔放、简练畅达、生动形象,完全是文学家的语言;《汉书》简洁整饬、典雅规范、准确严密、韵味深长,堪称史家语言的典范。[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跨越时空,气势恢宏——两汉文化的特征史料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探究]根据史料,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其历史价值。[提示]精神:“大一统”。历史价值: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两汉文化的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两汉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稳定的大一统的秩序,形成了文化的趋同与统一;两汉又是多民族的、疆域辽阔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文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两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达,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文化广泛外传,不仅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还向西传到西域以至欧洲。(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九章算术》的问世,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中医、中药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医药学独特的辩证理论体系,这都表明那时的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4)气势恢宏。两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如史学辉煌巨著《史记》,气势恢宏的汉赋等。这些成就都表现了汉人充满自信、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宏气势。这些成就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活学活用·针对训练]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A.经济的凋敝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 D.宏阔广大的人文精神解析:选C汉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为特征,表现出了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故C项正确。A项与时代背景不符;B、D两项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均排除。4.《九章算术》开创了中国古代数学中数形结合的独特研究方法,用数的计算来解决形的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周髀算经》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据此可知汉代()A.数学理论探究浅尝辄止 B.数学研究领先世界C.科技注重构建理论体系 D.科技注重实际运用解析:选D据材料“用数的计算来解决形的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周髀算经》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可知,这些数学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故选D项;材料主要在于说明科技的应用而非理论探究,排除A项;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而轻理论,排除C项。[学史明智·展情怀][材料展示]“一带一路”——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繁荣之路材料2019年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思维升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1)经济的进步和繁荣既是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也是丝绸之路持久兴旺的动力源泉。(2)政府支持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作用,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二者缺一不可。(3)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4)开放包容是沿线各国人民之所以能共同创造古代丝绸之路辉煌的核心理念。(5)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针对训练]1.2014年,得益于前人“凿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总规划开始实施,促进了国际合作。开启“凿空”之旅的是()A.周穆王 B.张骞C.王昭君 D.班超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凿空”是指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而开通丝绸之路,故选B项。2.“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唯一通道B.西域都护府是管理丝绸之路的重要机构C.张骞通西域发生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D.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解析:选D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故选D项;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排除A项;丝绸之路是一条民间贸易通道,西域都护府是官方行政机构,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后兴起了丝绸之路,排除C项。[教材问题·再思辨]1.读教材P21“史料阅读”:[设问](1)史料阐述的是西汉政府的哪一重大决定?(2)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和目的。(3)这一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认识这一主张所产生的影响?[提示](1)“尊崇儒术”。(2)原因:各种学说盛行,扰乱人们的思想,妨碍了“大一统”的实现。目的:统一思想,巩固统治。(3)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4)这一主张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的长远发展。2.读教材P22“东汉画像砖中描绘的集市”:[设问]画像砖反映了东汉经济的什么现象?汉代的“市”有何特点?[提示]现象:生动地反映了东汉集市交易繁忙的景象。特点:汉代“市”的管理相当严格。3.读教材P23“学思之窗”:[设问]《上林赋》有何文学特色?其体现了两汉时期怎样的时代精神?汉赋兴盛于两汉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文学特色: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时代精神:气势恢宏;蓬勃向上,昂扬进取。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思维脑图要旨聚焦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与民休息”,促使汉初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2.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形成了封建国家“大一统”的强盛局面。3.尊崇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两汉后期的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现象,导致了两汉政治腐朽,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促使两汉逐步走向衰亡。[课程延伸]——关注学习的广度汉武帝的治边方略推动了国家发展汉武帝初期,西汉的边防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北部匈奴的威胁。为破解安全困境,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经营边疆的活动,采取了下举措:以战止战,维护边境稳定;凿通西域,完善统一格局;因险制塞,修筑防御工事;开发边疆,增强守御之备。因汉武帝治理边疆有方,取得了巨大成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增进了民族交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西汉王朝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还促进了亚欧非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课程新解]——拓展学习的维度董仲舒思想对儒学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董仲舒是中国儒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儒学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而多重的意义,对汉代后儒学的特征和命运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及其相关思想一方面促使儒学官学化经学化,确立了儒学独尊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另一方面使儒学极大地依附和受控于政治,进而僵化、教条化和庸俗化。董仲舒根据时代需要吸取了各种思想成分,一方面锻造了儒学的兼容能力和应变能力,但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儒学的根本性变化和发展。一方面董仲舒为儒学建立了宇宙论体系,同时另一方面也赋予了儒学较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由此可见,董仲舒思想对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