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复习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年读标要求上J卿稗k

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

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了解休养生息政

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了解汉

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了解西

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

的变化及原因。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

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考点精讲£合辍琴就s兵警”「你”第因一

秦统一全国与秦末农民起义

一、秦统一全国

(一)秦灭六国

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原因: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②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③战国以

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

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文

化上);焚书坑儒(思想上)。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

*O

★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他是一

位功过都很鲜明的历史人物。

(1)功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秦朝。②创立"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

深远。③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④修长

城,御匈奴。

(2)过主要表现在:①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徭役、兵役、赋税沉重,刑法严酷。②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表现:赋税沉重(三分之二);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夏,大泽乡

2.原因

(1)直接原因:去渔阳戍守长城的农民在大泽乡遇雨无法按期到达,按秦律当斩。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3.建立政权: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试卷第2页,共12页

4.结果: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5.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刘邦趁机攻取咸

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

2.目的:争夺帝位,战争性质由农民起义变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的

斗争。

3.刘邦获胜而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

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例1】(2022•牡丹江)

1.”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下图是哪个王朝在经济上巩固

统一的措施()

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

【变1】

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评述-“此后,各诸侯国的旧

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

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文中的这次“货币改革''对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C.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D.使国家的财政状况获得改善

小・技法提炼

历史照片,如文物、遗址图等都是纪实照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所造成的结果。

解答题时,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

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统王朝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3.建立者:刘邦,即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休养生息的政策。

3.措施

(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2)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耕织。

(3)轻徭薄赋(实行“什五税一”),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

4.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1.原因: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

(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减轻刑罚: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节俭: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

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

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

治”。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大

一统''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

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试卷第4页,共12页

1.政治上:采纳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设立刺史。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3.经济上:把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

盛时期。

★如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

格任用贤良之人,进行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巩固了大一统,使

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后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奢侈浪费,重用

酷吏,导致社会动荡,农民暴动。汉武帝颁布罪已诏,知错就改,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社

会危机。汉武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例2】(2022•镇江)

3.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

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

A.坚信班固的旧观点B.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

C.赞同司马光的认识D.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

【变2】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在强化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

化控制、抗击匈奴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关于二者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B.都通过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

C.都通过强化儒学加强思想控制D.都曾经开通沟通东西方的商路

囹•技法提炼

在解答本题时注意评价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围绕他的政治主张和措施进行分析,看他对当

时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

的影响;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

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东汉的兴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与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一、东汉的兴衰

(一)建立:刘秀称帝

西汉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兴盛;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

①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四)打击:黄巾起义

不同

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184年

领导

陈胜、吴广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

特点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相同

都属于农民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黑暗统治,但结果都失败了。

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试卷第6页,共12页

3.张器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

西汉前期,匈奴残酷压迫和掠夺西域各族,匈奴

背景对匈奴的战争获得重大胜利

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汉王朝十分被动。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出发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时间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

意义

的愿望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

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

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

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时间: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

(2)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

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

三、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领域时代人物成就

西汉/发明造纸术

造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医学东汉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针灸、外科手术

《史记》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是中国

史学西汉司马迁

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佛教传入中原

宗教

东汉张陵、张角五斗米教、太平道教

【例3】(2022•成都)

5.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

锦护臂(图)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

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

结合。该舞剧()

A.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B.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试卷第8页,共12页

C.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D.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

【变3】

6.张骞的“凿空”之旅是汉帝国为了回应北方草原民族(匈奴)的挑战而有意识地进行

的对外交往,但汉武帝始料未及的是,佛教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艺术形式从而传入中国,

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艺术生活。这段话表明张骞通西域()

A.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B.标志着西域归属中央

C.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开创了西汉盛世局面

小・技法提炼

这种命题的图片一部分来源于教材,也有一部分图片来源于其他资料,但和教材上的图

片有神似之处,所以让学生感到并不陌生。这样的问题只要知识点记忆清楚,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就很容易做出答案。

0链接中考▲真题模扳、一时演练建仪用时:20min

(2022•西城区模拟)

7.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秦朝几方印章。根据下列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秦朝()

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卸史丞印南郡侯印

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D.“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2022•海南模拟)

8.春秋战国时期,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存在着区域差异,这一差异妨碍了各

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为改变这种状况,秦始

皇()

A.焚书坑儒B.建立皇帝制度C.统一文字D.设立郡县制

(2022.信阳二模)

9.据史籍记载,秦朝营造宫室征用劳力为七十万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万人;对

匈奴用兵为三十万人;北筑长城四十万人:戍守岭南五十万人。仅此几项,累计达二百

六十万人,占秦代全国总人口的13%。这说明秦朝()

A.重视国家建设B.徭役繁重C.赋税沉重D.重视军事发展

(2022•合肥二模)

10.对比如两幅图片,陶俑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

A.汉高祖无为而治B.西汉王朝的鼎盛C.文景之治下的富足D.汉朝阶级矛盾

消除

(2022•中山市模拟)

11.如表是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据,据此可知

皇帝年号公元纪年郡级行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郡国与朝廷矛盾在激化B.推恩令使郡国数量增多

C.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D.郡国控制区域日益扩大

(2022•乳源二模)

1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

不如倚市门''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为此,汉武帝()

A.重农抑商,发展农业生产B.强化监察,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盐铁官营,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2018•莱城区模拟)

13.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

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

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

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

(2022•广东二模)

14.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四月,汉成帝因异常的黄雾天气而忧心,大臣认为上天

试卷第10页,共12页

是因“阴盛侵阳”而示警,最终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A.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B.宦官把持朝政拉拢大臣

C.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D.皇帝重用外戚牵制丞相

(2022•沂南一模)

15.《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

是信之。''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于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

出使西域理解正确的是()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B.张骞因第二次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

C.建立了对新疆有效的管辖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

解与往来

(2022.重庆一模)

16.《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之《史记》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中,撒贝宁作为“当

代读书人'’的代表,向书写青史并名留青史的司马迁献上“千年一拜”,现场观众热泪盈

眶。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

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

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

著史

(2022・六盘水模拟)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箧。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

日:“……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材料三: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

于礼义。(又)口:“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

今年田租之半。”(景帝)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出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是怎

样造成的?

(2)材料二中的“上”是谁?他采取的措施被称为什么政策?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这两则材料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

(2022•西城区模拟)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

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

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地巩固,

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阅读材料一,汉武帝继位以后曾经面临“守业之难”,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化解了难题,

守业成功。守业难之一诸侯国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守业

难之二思想不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

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及意义。

材料三:汉武帝以前,汉朝与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后世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

空”。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张骞“凿空”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他的哪些精神和品质给你留

下了深刻印象?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

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巩固统一的措施,A项正确;西晋、隋朝和元朝与题干内容无

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

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结合所学知识,货币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定,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和发展,B项正确;AC两项材料并没有说明,排除AC两项;

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

者无几矣''可得出古代对汉武帝有不同的评价,今天我们应该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一分为

二地看待,D项正确;ABC项的看法都不足取,都太片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

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汉武帝促进大一统,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

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因此秦始皇和汉武帝二者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都通过统一货币

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与秦始皇相关,排除A项;汉武帝

强化儒学加强思想控制,排除C项;汉武帝曾经开通沟通东西方的商路,排除D项。故选

B项。

5.D

【详解】根据“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

厚情谊的动人故事”可知,该舞剧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D项正确:材料没有宣

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排除B项;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佛教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艺术形式从而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

答案第1页,共5页

人的精神世界及艺术生活”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文化的交流,c项正

确;题干未提及匈奴威胁、西域归属中央问题,排除A、B项;题干信息主旨是张骞出使西

域对中国人精神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影响,与开创了西汉盛世局面无关,排除D项。故选C

项。

7.B

【详解】图一是皇帝的玉玺,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图二、三分别是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印,

也就是三公九卿的一部分。图四是郡的官员的印,反映了郡县制。这组图,可以看作是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的象征,B项正确;题干材料所给的信息与文字、货币、度量衡没有关系,排

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随葬品,排除C项;题干材料所示的印信,与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存在着区域差异,这一差

异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文化,

排除A项;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了皇权,排除B项;设立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秦朝营造宫室征用劳力为七十万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万人;对匈

奴用兵为三十万人;北筑长城四十万人;戍守岭南五十万人。仅此几项,累计达二百六十万

人,占秦代全国总人口的13%”可得出秦王暴政,徭役繁重,B项正确;重视国家建设、赋

税沉重、重视军事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表情严肃,说明秦朝统治残暴;阳陵陶俑面含微

笑,说明文景之治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C项正确;汉高祖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

项;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汉朝阶级矛盾消除不符合史实,

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据”,可知汉高帝十二年到汉武

帝元封五年10郡、国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答案第2页,共5页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大大加强。C项正确;郡国与朝廷矛盾在激化、推恩令使郡国数量增多,题干内容没有体现,

排除AB项;郡国控制区域日益扩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商业最容易使人致富,所以农民纷纷弃农经商。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重农抑商,发展农业生产。A项正确;“强化监察,建立刺史制度”

是政治方面的举措,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方面的举措,排除C项:“盐

铁官营,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控制”是经济方面的举措,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对匈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

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匈奴受到重创,再也不能与西汉抗

衡。故答案选择C。

14.C

【详解】西汉后期出现外戚干政现象,材料中大臣的警告导致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

说明当时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C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政治现象,不是农业生产遭受严重

破坏,排除A项;材料中可以推断出是外戚专权,不是宦官专权,排除B项;材料中不能

看出皇帝重用外戚牵制丞相,排除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