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

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4大题型:炼字(品味关键词)、赏

析诗眼、炼句(赏析关键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考点分解训练】

一、诗歌语言鉴赏的"四大题型"

题型一:炼字(品味关键词)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

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一一作者主观的

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

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教材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考点对接】

①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答:...........................................................................

②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答:...........................................................................

③通过这首诗,诗人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参考答案①准确。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

源之感。

②王诗的“空”,是一种空旷;常诗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相同之处,都反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

空明的境界。

③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

恬静幽美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寂、空明的意境。

【答题步骤】

步骤一:确定关键词

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的,此步骤可以省略。

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了关键词在某联(句)中;从词性上看,应重点关

注动词、形容词(包括色彩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这些词都是诗人炼字的重点。

步骤二:指出字面义

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

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角度:①从“描物”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

方面的作用;②从“造境”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③从“写人”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④从“抒情”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注意]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

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I即学即练]

(一)动词

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

境中的“动态之美”。

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朝住‘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鸣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翰,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1)①“湿”,“打湿”。(析本义)②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描

情景)③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描物”角度说效果)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抒情”角度

说效果)

(2)①“迷”,迷失。(析本义)②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描情景)③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

(“造境”角度说效果)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抒情”角度说效果)

(二)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

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

答案①“荒”是荒凉、冷落,“瘦”指瘦瘠。(析本义)②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

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描情景)③“荒”“瘦”二字,乃寻常字

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艺术”角度说效果)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

全诗的情感内涵。(“抒情”角度说效果)

(三)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

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

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鹘鹑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

答案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析本义)②“常”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

“偏”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描情景)③“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

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艺术”角度说效果)

(四)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数量词,

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

辞手法。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

夸张

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

对比

宠爱在一身”,将杨贵妃的风姿、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到对比的数字中。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

比拟

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面写活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舍弟宗一母]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

史。

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答:...........................................................................

答案①“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是颔联中诗人所用的数量词。②“一身”指孤身一人,(析

本义)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描情景)“万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描

情景)“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析本义)高度概括了诗人被贬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艺术”

角度说效果)③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艺术”角度说效果)

(五)叠词

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

有音乐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

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

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

靡靡江芜卬湿。

雨过晓开帘,

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①“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密。(析本义)“葱

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描情景)②通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看到浓重

春色后的欣喜之情。(“抒情”角度说效果)③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艺术”角度说效

果)

题型二:赏析诗眼

赏析“诗眼”类题型从归类上看,从属于“题型一”,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题型一”有区别,

故单列题型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

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

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

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

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答题步骤】

步骤一: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个角度。

步骤二: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比如:“XX”是这首诗的线索,“XX”为全诗奠定了XXX

的感情基调,“XX”承上启下等。

步骤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I即学即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上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整体点明地位)②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

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

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强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

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

的心灵震撼。(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

题型三:炼句(赏析关键句)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

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

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

较大。

【教材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才啬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考点对接】

①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

答:...........................................................................

②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答:...........................................................................

③诗的颈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④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颔联描写了一幅星星垂在天边、原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的宏大画面。动

静结合,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

无靠的凄怆心情。

②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写诗

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

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

情的手法。

③运用反语,立意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不是他的心愿,他的

休官也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达因政治失意而悲愤的情感,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

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④采用了比喻和衬托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

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答题步骤】

步骤一: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

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本身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

步骤二:多角度赏析,全方位把握句子的精妙之处

①从语言特点出发,把握句法。把握句法主要是指了解诗句中倒装和省略的特点,句子倒装,有错位的

美;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句子互文,有开合的美;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

②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

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③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明确诗歌中的句子在结构与情感方面的作用。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

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首句: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

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中间句:或承前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尾句: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什么情感;或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

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I即学即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丽I,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M答y:...............................................................................

答案①“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两句视听结合,(表现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

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作用)②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

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表现手法)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作用)

题型四: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

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

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

ra77!

|明特色|一:常用术语:平淡、工丽、绚丽、真率、婉约、明快、

自然、清幽、雄奇、豪放、悲慨、凝练、沉郁。

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

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①可指出绮含其中的感情;

一:@可点明这•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一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流丽坦畅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晴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璨

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幽静谐和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朴素平淡陈师道雄劲幽邃苏舜卿轩昂奔放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范成大清新妩媚杨万里活泼晓畅

周邦彦富丽精工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文天祥沉郁悲壮

元明清

萨都剌清丽俊爽王冕纯朴自然马致远清隽流畅关汉卿泼辣清新

张养浩警辟深远睢景臣新奇辛辣于谦朴直浅近顾炎武苍劲沉郁

王士祯含蓄清远袁枚空灵浮坦朱彝尊清新疏淡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龚自珍清奇瑰丽郑燮刚劲清新黄遵宪浅俗新颖

[即学即练]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英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

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效果)

【限时训练】

诗歌语言的鉴赏

(时间:90分钟分值:94分)

题组一对点练

14炼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南定楼遇急雨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①逢炯雄②,棹歌软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②恫燎: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争”和“乱”。“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江山重重叠叠地争相奔涌

进入眼帘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紧扣标题“急雨”,更

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也表达了羁旅奔波之苦。

2」炼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

返,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感慨)。

3」诗眼]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重阳日再到共城'百源故居

邵雍

故国逢佳节,登临但可悲。

山川一梦外,风月十年期。

白发飘新鬓,黄花绕旧篱。

乡人应笑我,昼锦®是男儿。

【注】①共城:今河南辉县。邵雍曾在共城居住,故称故居。②昼锦:衣锦还乡。据《汉书•项籍传》载,

秦末项羽入关屠城,有人劝其留居关中。项羽见秦宫已毁,思归江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遂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省作“昼锦”。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悲”字。“悲”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诗歌首联直言登临之悲,后三联具体写

悲的内容:颔联写多年漂泊,故乡的山川风月只能在梦中相见,是身世飘零之悲;颈联写故乡风物依旧而自

己华发早生,是人生短暂之悲;尾联写自己落魄还乡,徒惹嘲笑,是老大无成之悲。

4」炼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

衡,有辩才,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点题:“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切合标题中的“送归”。

②情感内涵丰富:“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

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意思相近即可)

5」语言风格]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J大德歌•夏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雄画?瘦岩岩羞带石

榴花。

简析本曲的语言特色。

答:...............................................................................

答案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等

语通俗自然,较口语化。“偏”“羞”等字精练传神,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题组二综合练

6.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英上关。

(选自《全唐诗》)

★(1)[炼字I”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

★(2)[炼句]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

★(3)[炼字]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题在解答时可从诗歌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在具体作答时可先选择“望”或者“空”中的一个,然后再作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要知道“颔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颔联写了“落日”“鸟”“秋原”,有动

有静,动静结合。而“秋原”的空荡辽阔则表现出诗人的闲适。(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其次可以借助诗歌的意象特点,去感受诗人的情怀。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

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

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产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

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1)这首诗首联写了一个意象,其特点是。(2分)

★(2)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

答:...........................................................................

答案(1)孤亭突兀、挺拔(“插飞流”)、气势凌人

(2)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

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

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

妆楼项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形象,深刻地抒写了词人思乡怀人、异乡漂泊以及之情。(2分)

★(2)上片“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笔墨平淡,却极有表现力,连一向鄙视柳永的苏轼也

称赞“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请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1)从词中所写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来判断其人物形象,从词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推测所抒之情。(2)

可以从这三句词的用词、意象、绘景、抒情以及所用的手法、达到的效果等角度来赏析。

答案(1)游子功业无成的苦闷(或怀才不遇)

(2)一个,,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的悲秋之气。接着以关河、夕阳之冷落,展现骤雨冲洗

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这三句情景交融,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点染了游子孤独、

凄凉的愁绪。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笔力苍劲,可与唐诗媲美,在柳词中不多见。

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2)题。(8分)

偶见

[唐]韩健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②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注】①醍醐:代指美酒。②袜划: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1)韩诗和李词在刻画女子形象时都主要运用了和的手法。(2分)

★(2)清人贺裳曾言:“‘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请结合具体词句,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谈谈二者的不同。(6分)

答:...........................................................................

解析(1)要求找出两首诗词在刻画女子形象时所使用的手法的相同之处。其共同点是不着色彩,抓住细节,

写出神态,反映心理。(2)在相同之中找到不同,看细节中反映的心理状态的不同。

答案(1)白描细节描写

(2)李词“袜划金钗溜”写出了女子的惊慌;韩诗“和笑走”显轻薄,李词“和羞走”显矜持;韩诗“手搓梅

子”只能表现不安,李词“却把青梅嗅”则表现的是刻意掩饰;韩诗“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李词“倚门”

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多情少女窥人之态更是宛在眼前)。李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

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较韩诗更加真实可感。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宿龙宫滩

韩愈Iil:,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

【注】韩愈被贬任阳山(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唐初置县)令后,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顺宗即位,二月大

赦天下,七八月间38岁的韩愈得以离开阳山到较为富庶的江陵府任法曹司法参军事。这首诗是韩愈坐船去江

陵赴任时写下的。

(1)诗的首联描绘出了流水、的景象。(2分)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的版本是“一半是思乡”,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1)水势浩大水声昂扬

(2)“只是说家乡”更好。“说家乡”是描写,用生活场景含蓄地表达出了对家乡的思念;“思乡”是叙述,

太过直白。“只是”,表专一,意味着整夜的话题都在谈论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更加深切;“一半”,说

明谈论的话题还有除了家乡之外的其他内容,思乡之情便淡了许多。(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