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练素养-家国情怀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特色练素养-家国情怀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特色练素养-家国情怀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特色练素养-家国情怀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特色练素养-家国情怀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增分练

素养专练训练5特色练素养——家国情怀1.内涵阐释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4)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5)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命题视角视角要求对生命价值的尊重①知道生命的价值所在,并对某历史事物是否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做出正确判断;②明确历史事物是否尊重人的生命和生命尊严的历史依据、原则;③能准确运用判断是非的历史依据和原则,分析新情境下历史事物所体现的生命观视角要求对家乡、民族、国家、传统文化的感情①知道家国情怀的内涵,并能对家乡、民族、国家和传统文化的感情准确做出是非判断;②明确对家乡、民族、国家和传统文化的感情,准确做出是非判断的历史依据和原则;③能准确运用判断是非的历史依据和原则,分析新情境下历史事物所体现的家国情怀视角要求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①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并能对历史事物是否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做出正确判断;②明确历史事物是否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理论和实践依据;③能运用理论和实践依据分析新情境下的人类命运情怀1.考查“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家乡、民族、国家、传统文化的感情”(2023·广东高考)(14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材料二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材料三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4分)答案

动机:①思想层面: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理论武器。②组织层面: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领导力量。(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4分)答案

原因:所处革命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同。全面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6分)答案

史实依据:①创造前提: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开始征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赋予生机: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考查“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新课标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11分)答案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拉美国家通过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8分)答案对东南亚进行经济支持;政治平等互信;人文交流;互惠共赢,共同繁荣;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6分)答案美国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以美国利益、美国优先为出发点,奉行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等政策,牺牲周边国家的利益。中国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以政治平等互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文化交流为方式,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等五项基本原则。1.(2023·青岛二模)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A.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C.体现了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材料体现了清前中期对国家疆界的重视,有利于边疆稳定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故选B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华夏认同观念,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清朝的疆界观有利于边疆稳定,排除D项。2.(2023·聊城三模)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学者数百人。在课堂上,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每讲一学,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举出欧洲的例子以资证明。康有为此举力图A.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

B.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C.开启经世致用治学路径

D.增强国人民族民主意识√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并结合所以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康有为在广州创办新式学堂,不仅传授知识还宣传变法观念,这一新式学堂的创办有利于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培养新式人才,故选A项;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排除B项;经世致用在明清之际便已有人提及,故“开启”一词表述不当,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有关民族民主意识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3.(2023·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A.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B.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据材料“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小康之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三大确定了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即“三步走”战略,故选B项;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C项;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排除D项。4.(2023·湖南名校联盟调研)有学者发现,欧美列强的殖民地独立以后,其精英阶层仍然使用原宗主国语言,不仅书籍和报纸经常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这反映出A.去殖民化需要文化自信

B.列强仍操纵殖民地统治C.殖民地照搬宗主国制度

D.大众传媒强化独立意识√据材料可知,有些殖民地独立以后仍在使用原宗主国语言,这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文化自信的培养与增强,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列强仍在操纵殖民地统治,只是说他们的语言文字被主动保留使用,排除B项;殖民地照搬宗主国制度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不仅书籍和报纸经常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可知,大众传媒依然使用原宗主国的语言,独立意识不强烈,排除D项。5.(2023·日照三模)(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郑观应生平材料

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1858年,进入上海宝顺洋行任职。工作之余学习英文,对西方政治、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年后被提升为宝顺洋行买办。1868年,开始与人合伙经营茶栈、轮船公司等,并大量阅读中外书报及有关兴邦治国、议论时务得失的文章。19世纪60年代写成《救时揭要》一书,反对外国的侵略奴役,鼓励商民投资兴办民族工商业。1873年,参与创办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并成为总买办,先后投资入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等企业,得到洋务派赏识。1882年,辞去太古公司买办到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当帮办,次年升任总办。期间写成《易言》一书,提出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倡导改革变法、学习西方。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立即上书提出军事建议并自荐到广东军营,不避艰险完成使命,为清军陆战打败法军创造了条件。郑观应对清廷“不败而败”十分愤慨、失望,退隐澳门修订《易言》。1893年,再度被委任为招商局帮办,后又兼任汉阳铁厂总办、粤汉铁路总董。1894年,成书《盛世危言》,对社会诸方面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认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首次提出“立宪法”“开议会”;他提倡“商战”,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他的变革设想被时人盛赞为“良药之方”。民国以后,倾主要精力办教育,长期担任招商局公学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务中学的名誉董事。1922年,病逝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学者指出,郑观应“一只眼睛看中国,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现实,是一位对时代具有敏锐感悟的人”。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郑观应的人生历程。答案示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郑观应生活的时代,正值列强加紧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