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二十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二十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二十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二十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二十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单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第一次世界大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017课标Ⅱ,46,15分一战后的国家关系——“欧洲联邦”设想的提出历史解释★★☆2016课标Ⅲ,46,15分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历史解释2016课标Ⅱ,47,15分罗曼·罗兰的反战活动历史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2)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018课标Ⅱ,46,15分英法对德经济封锁的措施和作用历史解释★★★2018课标Ⅲ,46,15分新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的活动历史解释2018课标Ⅰ,45,15分中国共产党对二战性质的认识历史解释分析解读“反思战争、维护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本单元的核心价值观。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多集中在一战后的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反战运动等知识点上。试题命制多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侧重于对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考。备考建议:(1)注意和必修1相关知识相联系,如二战和中国反法西斯斗争的联系等。(2)注意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如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局势、阿富汗战争等重大国际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考点集训】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2017课标Ⅱ,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2.(2018广东广州调研,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直到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凡尔赛体系封锁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和职能彻底破产。——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9分)答案(1)政治上不承认;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武装干涉。(2)苏联经济实力增强;西方爆发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3.(2018清华大学能力测试,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战后赔款义务为由,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一方面,鲁尔危机严重摧残了德国经济,导致德国通货膨胀日甚一日,国内政局剧烈动荡;另一方面,法、比出兵又激怒了德意志民族,遭到全德国的普遍反抗和愤恨。英、美等国对法、比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指责。美国曾告诫法国,如果法国出兵鲁尔,英、美将在国际金融市场抛售法郎,促使法郎贬值。法国为维持占领鲁尔的军事行动背负了巨大的国际压力和财政负担。最终法国普恩加莱政府被迫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道威斯计划”。从此,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所拥有的优势渐渐丧失,美国则取而代之。——摘编自冯春龙《论一战后的德国赔款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被迫同意“道威斯计划”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威斯计划”对“凡尔赛体系”及相关各国的影响。(9分)答案(1)原因:法国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与国际压力;德国国内政局动荡及德国的反抗;英、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2)影响:由用赔款削弱德国的政策变为复兴德国经济的方针;德国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法国削弱德国的计划受挫,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美国为欧洲提供资本,使欧洲经济整体趋于稳定。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1.(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二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的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敦促美国政府对华提供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的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提供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提供贷款500万英镑。——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6分)答案(1)日本侵华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扩大对华贸易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抵制战后苏联在中国的影响;确保战后美国的全球利益。(2)增强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勇气;激化了美日矛盾,刺激日本进一步铤而走险;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2.(2018安徽皖南八校二联,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回望过去,美国人发动的那场战争给阿富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安全局势恶化始终是困扰阿富汗发展的最大问题。美国等国以“反恐”为名,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军事打击,致使塔利班政权垮台。但时至今日,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依然没有明显改善。塔利班和其他武装组织的活动相当猖獗,一些地区时常发生爆炸和自杀式袭击事件。根据联合国数据,大量平民在各类恐怖暴力袭击中伤亡。大批农民抛下耕地逃离家园。政府推动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进行。根据阿富汗政府的数据,该国的失业率已达到40%,有接近40%的人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该国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被迫严重依赖国际援助。——摘编自《阿富汗战争爆发15周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9分)答案(1)背景: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影响: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塔利班势力,但恶化了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严重破坏了阿富汗经济,增加了国际社会的负担;美国增强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使地区矛盾更加错综复杂,也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削弱了美国的实力。3.(2017河南开封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关于中国出兵抗美援朝问题表明了苏联政府的态度。他在电报中说:“当然,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关于美国在朝鲜应采取什么政策问题的听证会上指出:“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摘编自齐德学《中苏同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材料二“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正进攻我们的大陆,那就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战争问题,我们和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打起来,就是全面性的打。”“我们今天不是孤立的,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和联合国都晓得,它要发动战争,那就意味着这是世界大战。”——《周恩来军事文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不敢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原因。(9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积极影响。(6分)答案(1)原因:中苏同盟建立,美国担心苏联参战;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可能在亚洲投入更多兵力;美军在战场处于被动的局面,扩大战争难以扭转战局;新中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2)积极影响: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对新中国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4.(2017湖北重点中学适应性考试,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实行“封锁”,禁止舰船将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并要求苏联撤走战略性导弹。但是,他没有要求取消卡斯特罗政权,也没有要求拆除古巴的防御性导弹。当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改变航线时,当美国确信苏联油船未带进攻性武器而允许它继续前进时,很明显,这两个国家都不想打仗。最后,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他已下令将苏联导弹撒出古巴。材料二1963年8月5日,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这一条约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它们也都签署了这一条约。1968年初夏,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核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这一条约于1970年3月5日开始生效,到这时已有47个国家签署。——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国际背景,概括美苏两国应对该危机的共同之处。(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应对危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1)背景:美苏争霸;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战后国际政治意识形态的对立。共同之处:双方均不以战争作为推进国策的工具;双方均积极借鉴妥协的方式解决危机。(2)促使美苏双方为缓和世界紧张局势而重新作出努力;促使两国重视避免核危机的解决机制。过单元【5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8课标Ⅲ,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分)答案(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2.(2018课标Ⅰ,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3.(2018课标Ⅱ,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答案(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4.(2017课标Ⅲ,45,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8分)答案(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5.(2017课标Ⅰ,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分)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6.(2016课标Ⅲ,47,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7分)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8分)(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7分)7.(2016课标Ⅱ,47,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10分)答案(1)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2)总结一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民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形势变化:一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8.(2016课标Ⅰ,47,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答案(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9.(2015课标Ⅰ,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8分)答案(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7分)(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8分)10.(2015课标Ⅱ,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5分)(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5分)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5分)11.(2014课标Ⅱ,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6分)(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9分)12.(2014课标Ⅰ,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答案(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2018天津文综,14,6分)(节选)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6分)答案(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2017天津文综,7,4分)“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太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A.五四运动期间 B.巴黎和会期间C.华盛顿会议期间 D.开罗会议期间答案C2.(2016天津文综,6,4分)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答案B3.(2015天津文综,11,4分)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B4.(2014重庆文综,13,10分)(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4分)答案(2)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1.(2015浙江文综,22,4分)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苏联南方。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答案A2.(2014浙江文综,22,4分)纳赛尔被誉为“中东雄狮”。如果要给他写传记,下列史实中不能作为其生平事迹的是()A.签署“戴维营协议”B.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C.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D.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答案A3.(2015山东文综,49,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图1图2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10分)答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4.(2014天津文综,1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5分)材料二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帕尔默《现代世界史》(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材料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帕尔默《现代世界史》(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6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4分)答案(1)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2)和平主义思潮。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4)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3年模拟】非选择题(共120分)1.(2019届五省优创名校联考,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随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国际形势日益紧张,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除在议会内部进行斗争,拒绝投票通过军事法案和军事预算,拒绝用于侵略殖民地的一切费用之外,还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传,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1907年召开海牙和平会议,着重讨论战争法规问题并缔结了多项公约,在国际法上构成了若干限制战争的手段。据统计,一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首都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一战的爆发及扩大沉重打击了战前和平运动。——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的主要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步履艰难的原因。(9分)答案参考答案:(1)主要表现:工人阶级是反战运动的主力军;有关限制战争的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平运动初具世界规模,波及国家多。(每点2分,共6分)(2)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峙,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一些欧洲民众狭隘的爱国主义表现严重制约和平运动的进展;资产阶级政府及实权人物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世界和平运动组织涣散,难以保证各国的协调统一。(每点2分,4点9分)2.(2019届湖北名校大联考一测,2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55年9月,苏联分别承认了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并与之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但美、英、法三国占领军仍以“保卫自由世界”为名,驻扎在西柏林。1958年3月,联邦德国议会决定以原子弹武装军队,遭到民主德国反对。1958年11月,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准备把当时仍由苏联机构执行的管理柏林的职权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正式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声称苏联将与民主德国签订和平条约,从而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西方国家坚决反对苏联的要求,形势一度紧张。东西方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展一系列频繁外交活动,但举步维艰。赫鲁晓夫于1961年6月重新就柏林问题发布强硬声明,并采取措施:暂停实施裁军计划,增加国防预算。肯尼迪政府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应:加强驻德美军的作战能力,特别增加导弹力量。此时大量民主德国人进入西柏林,紧张局面加剧。8月13日,民主德国部队封锁西柏林四周并修建了柏林墙。9月,美、苏外长会谈,10月,赫鲁晓夫放弃了对德和约,使第二次柏林危机不了了之。——摘编自李世安《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影响。(7分)答案(1)冷战局面形成;德国一分为二;美苏争霸;意识形态的对立;苏、美、英、法四国对柏林的长期分区占领。(8分,答出四点即可)(2)体现了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造成了德国的长期分裂;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外交谈判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手段。(7分,答出三点即可)3.(2019届广东惠州二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73年5月,美苏首脑会谈后,为维持中东“不战不和”局面,苏联决定取消向埃及提供武器的计划。随即,埃及决定结束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在埃及的使命,限期离境。同月,在埃及的推动下,非洲首脑会议作出了谴责以色列的决议并统一了反击以色列的战略,许多国家还同以色列断绝了外交关系。埃及国内的群众要求“抗战雪耻”的情绪日益高涨,同时,还派遣大使去欧洲以争取欧洲国家的支持。——据陈玉国《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及其影响》材料二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1973年10月6日—25日),所有阿拉伯产油国都对美国实行了禁运,引发了战后严重经济危机。迫使美国回归联合国的解决框架之内,对以色列施加压力。由于阿拉伯产油国的区别对待政策,欧共体绝大多数国家不仅拒绝参与美国极力策划的共同抵制石油危机的计划,而且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政策也给予拒绝合作,纷纷宣布禁止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军火的船只在本国港口停靠,不再支持以色列。日本面对石油危机,也改变了打着“联合中心主义”旗号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阿拉伯国家以资源为突破口,证实了石油武器的有效性并构成阿拉伯解放进程中的一个新因素。——摘编自程凌雷《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斗争与世界多极化》(1)根据材料一,概述埃及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所做的准备。(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斗争的历史意义。(9分)答案(1)摆脱苏联控制,突破“不战不和”局面;推动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外交上孤立以色列;动员国内战争的舆论氛围;争取欧洲国家的支持。(任答三点得6分)(2)打击和削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石油斗争促进了西欧、日本对美的离心倾向,促进多极化趋势增长;石油斗争促进了阿拉伯世界的团结,推动民族解放运动。(9分)4.(2019届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11月测试,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是自“二战”结束以后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两伊战争之初,美国的表态是“保持中立”。1982年4月,伊朗大举反攻,收复大部分领土,美国坚定了支持伊拉克的政策。1984年4月到战争结束,两伊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美国继续执行其“弱势均衡”政策,1985—1986年,伊朗从美国得到大批导弹及其零部件以及有关伊拉克防御的军事情报。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拉克军队已扩充至100万人,并拥有大批新式武器,成为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军事大国,加速了伊拉克社会的整合,产生了一种伊拉克民族国家认同模式,伊朗则巩固了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战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联系得到加强,且借两伊战争之机获取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基地的目的。战争中曾向伊拉克出资100多亿美元的科威特,战后开始向伊拉克索要借款,而且在有争议的地区开采石油,这成为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世界两个产油大国之间的战争对中东和世界石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双方竭力摧毁对方的石油设施,导致石油供应紧缺,油价飞涨,演变成了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触发了西方世界新的经济危机。——摘编自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及美国政策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7分)答案(1)原因:“冷战”背景下大国的干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争夺石油资源。(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变化:中立——支持伊拉克——支持伊朗(弱势均衡政策)。(2分)(2)为海湾战争埋下伏笔;增强了伊拉克民族国家认同;巩固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导致中东地区力量分化和重组,加强了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军事联系(加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对世界经济造成破坏。(每点2分,任答四点7分)5.(2018广东惠州二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战的爆发,推动世界和平运动大大发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有些官员在支持本国进行战争的同时,也间接支持建立国际联盟的想法。这就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有效的原动力和动机。建立国际联盟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维持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二是管理前奥斯曼帝国领地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三是在卫生、劳工等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国联不论在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但是,国际联盟作为由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条约的组成部分而建立,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缺陷和弱点。——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8分)答案(1)背景: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维也纳体系的破产;战胜国的支持;一战惨烈带来的教训及反思。(2)评价:国际联盟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