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简介1.简介国际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国际经济学:贸易和货币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2.国际经济学研究独立国家之间发生的经济联系政府在调解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国际市场允许政府对不同公司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这是可以分析的.政府也控制货币供应.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期间还会学到其他一些经常发生的经济问题.国际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3.贸易利益很对人对于一国进口其自己可以生产的物品持怀疑的态度.当国家卖给其他国家货物和服务时,所有国家都受益.贸易与受益分配国际贸易也许会损害国内某些人的利益贸易,技术,以及高工资和低劳动技能的工人.国际贸易关于什么的学科?贸易结构(谁卖给谁什么?)气候以及资源决定了一些产品的贸易结构在工业和服务业在贸易结构上差异更加微妙.-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一方面是国家资源如资本,劳动,土地的相关供给另一方面是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对于这些劳动要素的运用.-一个大体上随机的组成部分.贸易的两种方式:产业内贸易取决于国家之间的不同.产业间贸易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并且发生在相似国家之间国际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4.保护主义?很多政府试图避免某些产业进入到国际竞争之中.这引起了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收益的讨论.发达国家的政策是参与到工业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鼓励工业化-进口替代对出口替代的工业化.国际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收支平衡一些国家具有大量贸易顺差.例如,1998年中国和南韩各自的贸易顺差达到大约400亿美元.可以说贸易顺差是件好事,贸易逆差是件坏事吗?汇率的决定浮动汇率的作用处在国际经济学的中心地位。国际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国际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国际政策的协调国际经济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不同国家的国际贸易和货币政策形成一种和谐,而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告诉每个国家需要作什么.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风险:货币贬值违约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国际经济学:
贸易与货币国际贸易主要分析国际经济中的真实的交易.这些交易涉及商品的流动或者是有关经济资源的真正的承诺.例如:美国与欧洲关于农产品的补贴的争议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国际金融分析集中在国际经济的货币方面.就是金融交易比如购买外币美元.例如:关于美元汇率应该允许自由浮动还是由政府干预以保持稳定的争论国际经济学:
贸易与货币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国际贸易问题第I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第II部分: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货币问题第III部分:汇率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第IV部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学:
贸易与货币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第二章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1.本章结构简介比较优势的概念单一要素的经济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引入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品结论12.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的两个原因:在气候,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上的不同.试图获得生产上的规模经.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这些技术不同反映到劳动生产率的不同.简介13.情人节美国对玫瑰的需求达到大约1000万在冬季美国种玫瑰是非常苦难的.需要用温室.在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成本是巨大的.用于生产玫瑰的资源可以用作生产其他产品比如电脑.比较优势的概念14.机会成本玫瑰对电脑的机会成本就是用来生产一定数量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电脑的数量.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概念15.假定美国生产100万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100000台电脑。假定南美生产100万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30000台电脑。这个例子假定南美工人不让美国工人生产效率高。比较优势的概念16.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机会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上,贸易会对双方国家都有利在南美玫瑰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在美国电脑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在玫瑰和电脑上的生产可以看到贸易使双方都受益比较优势的概念17.表2-1:生产上的假定变化比较优势的概念18.表2-1的例子说明了比较优势的原则:如果每一个国家出口他具有比较优势(低机会成本)的产品,那么所有国家都能从以这种原则进行的贸易中获益。什么决定比较优势?回答这个问题将会帮助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不同是如何决定贸易结构(一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的。比较优势的概念19.单一要素的经济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国内).在这个经济体系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20.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力来概括,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例如如果
aLW=2,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例如如果
aLW=1,那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全部劳动力供应(例如如果
L=120,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人).单一要素的经济21.生产可能性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生产某种产品(如奶酪),一定数量的资源能生产另一种产品(如葡萄酒)的最大数量,反之亦然.或者表明这种经济状况下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混和数量.下面的式子显示了我国的经济的PPF:
aLCQC+aLWQW=L (2-1)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我们得到:
QC+2QW=120单一要素的经济22.L/aLWL/aLC图2-1: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单一要素的经济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FP本国葡萄酒产量,
QW(加仑)
本国奶酪产量,QC(磅)o23.相对价格和供给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产品X(奶酪)对产品Y(葡萄酒)的相对价格是指多少Y(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奶酪).相对价格的: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那么可乐的相对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是0.5.美元对可口可乐的相对价格就是两听能换一美元单一要素的经济24.用表示PC
奶酪的美元价格,用PW
表示葡萄酒的美元价格.用wW
表示葡萄酒行业的工资用wC
表示奶酪行业的工.在单一要素的模型中是不存在利润的,在奶酪部门的单位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一个小时生产的价值PC/aLC.在葡萄酒部门的单位工资率等于PW/aLW.单一要素的经济25.上述关系说明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PC/PW)超过其机会成本(aLC/aLW),那么这个经济体系会专业化生产奶酪.或者PC/aLC>PW/aLW.如果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两种产品都被生产了,那么PC/PW=aLC/aLW.单一要素的经济26.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模型的假设:世界有两个国家(国内和国外).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和奶酪).劳动力是生产的唯一要素.劳动的供应在每个国家都是固定的.每个产品上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劳动力在两个国家之间不能流动.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所有带星号的变量指的是外国.27.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少的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假定aLC<a*LC
和aLW<a*LW这种假定暗含国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对优势。换个角度看就是国内比国外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即使国内在两种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可获利的贸易也是可能发生的.贸易结构将会被比较优势所决定.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28.比较优势假定aLC/aLW<a*LC/a*LW (2-2)这一假定暗含奶酪对葡萄酒的机会成本在国内要低于国外。换言之,在贸易的存在下,国内奶酪的相对价格比国外奶酪的相对价格低.国内在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将会出口到国外以换回葡萄酒.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29.F*P*L*/a*LWL*/a*LC外国葡萄酒产量,Q*W(加仑)外国奶酪产量,Q*C(磅)+1图2-2: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30.贸易后确定相对价格贸易后什么确定相对价格(例如.,PC/PW)?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确定奶酪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奶酪的相对供给等于在给定的相对价格下,两国奶酪的总供应量除以葡萄酒的总供应量,(QC
+Q*C
)/(QW
+Q*W).世界的奶酪相对需求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31.2RD'RD1Q'aLC/aLWa*LC/a*LWRS表2-3: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奶酪的相对价格,PC/PW奶酪的相对产量,QC+Q*C
QW+Q*WL/aLCL*/a*LW32.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首先,总供给曲线显示如果世界价格低于aLC/aLW则没有人会供应奶酪.-假定aLC/aLW<a*LC/a*LW,,本国将会只生奶酪.-只要PC/PW<aLC/aLW,或者PC/aLC<PW/aLW,本国将会只生产葡萄酒.-类似地,只要PC/PW<a*LC/a*LW外国将会只生产葡萄酒.第二,当奶酪的相对价格,PC/PW=aLC/aLW,本国工人无所谓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上。供给曲线出现了一个水平阶段。33.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第三,因为PC/PW>a*LC/a*LW,本国和外国都专业化生产奶酪。
将不会有葡萄酒的生产,这样奶酪的相对供给将会趋向无穷大。第四,如果PC/PW=a*LC/a*LW,外国工人无所谓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供给曲线又一次出现了一个水平阶段第五,aLC/aLW<PC/PW<a*LC/a*LW,奶酪的相对供给是(L/aLC)/(L*/a*LW).34.贸易所得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益。我们将会一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新方法。(那是一种新的技术)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35.另一种方法是研究贸易如何影响两国的消费可能性。消费可能性边界表现在任意给定其他商品的数量下,某种商品的消费的最大数量。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消费可能性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致的。贸易扩大了两国的消费选择的范围。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36.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图形2-4:贸易扩展了消费可能性TFPT*P*F*(a)本国(b)外国葡萄酒产量,QW奶酪产量,QC葡萄酒产量,Q*W奶酪产量,Q*C37.模型的建立假定两个国家都能生产许多种(N种)不同的产品.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贸易模式取决于本国和外国的工资比率。商品总是在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例如,如果waLi<w*a*Li
那么在国内生产I产品将会更便宜,或者换种表达方式是a*Li/aLi>w/w*.多种产品模型的比较优势38.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表2-4:本国和外国单位产品劳动投入39.哪个国家生产哪种商品?对一个国家来说,相对生产率高于相对工资率的产品具有成本优势。例如,如果w/w*=3,本国将会生产苹果、香蕉、鱼子酱,外国只会生产枣和烤饼。两国都会从这种分工中受益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40.多种产品模型中相对工资的确定要确定在多种产品经济中的相对工资,我们必须根据产品的相对需求来推知隐含的对劳动的相对需求(例如,相对派生需求)。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的工资率。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41.310苹果8香蕉4鱼子酱2枣0.75烤饼RD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表2-5:相对工资的确定RS相对工资率,w/w*相对劳动量,L/L*42.引入运输成本
和非贸易产品专业分工不是这样的极端,有三个原因:生产中多种要素的存在.有时候国家要真对外来竞争保护民族产业产品和服务的运费昂贵运费的存在会阻碍某些产品的贸易某些情况下,运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例如:理发,汽修等服务行业不可能进行国际贸易.43.结论我们研究了李嘉图模型,在所有表明国家之间的差异如何导致贸易所得的模型中,它是最简单的一个。在这个模型里,劳动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的惟一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的惟一不同点。在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有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相对)的产品。44.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说明国际贸易对国家有利:我们可以把贸易看作是一种间接生产的方法。模型还表明贸易扩大了一个国家的消费可能性。贸易所得的分配取决于各国产品的相对价格。结论45.将两种产品的单一要素模型扩展到具有多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范围说明了运输费用导致了非贸易品的产生。李嘉图模型的基本理论即国家倾向于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结论46.第三章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47.简介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小结附录:对特定要素的进一步分析本章结构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48.简介贸易对国家内部收入的分配有着很大的影响。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巨大的影响,原因有两个:资源不可能马上也不可能无成本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49.模型的假设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和土地(T)。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各自只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0.如何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呢?制造品的产出取决于在制造业部门中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的多少。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归纳。商品X生产函数表明一个公司利用各种要素投入能生产商品X的最大数量。例如,制造品(食品)的生产函数表明在资本(土地)和劳动的投入量一定时制造品(食品)的产出量。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1.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QM=QM(K,LM) (3-1)
其中:QM
表示制造品的产出K
表示资本存量LM
表示在制造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粮食的生产函数
QF=QF(T,LF) (3-2)
其中:QF
表示粮食的产出T
表示土地的供给量LF
表示在粮食生产中投入的劳动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2.充分就业要求各部门投入的劳动之和等于制造品和粮食生产的总的劳动力需求量:
LM+LF=L
(3-3)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等式来推出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3.生产可能性要分析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我们只需知道当劳动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产品的产出组合是怎样变化的。图3-1表明制造品的生产函数。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4.QM=QM(K,LM)图3-1:制造品的生产函数特定要素模型劳动投入,LM产出,
QM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5.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意味着每个工人操作的资本量减少。因此每一单位相继增加的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都比上一个要少。表3-2表明了边际劳动产出,在图上表面每增加一单位劳动产出相映的增加量。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6.MPLM表3-2:边际劳动产出特定要素模型劳动投入,LM
边际劳动产出,MPLM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7.QF=QF(K,LF)QM=QM(K,LM)L2ML2F321LLAA1'3'PP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制造品的生产函数一国的劳动资源配置(AA)粮食的生产函数Q2FQ2M2'粮食部门的劳动投入,LF(increasing)制造品的产量,QM(增加)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LM(增加)粮食产量,
QF(increasing)表3-3: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8.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来看一下劳动市场的供求情况。劳动的需求:各部门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当增加的一人小时的劳动生产的价值等于雇佣一人每小时所需的费用时,对应的劳动投入量就是各部门对劳动的需求。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59.制造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写为:
MPLM
x
PM=w (3-4)工资等于制造品部门边际产品价值。粮食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写为:
MPLF
x
PF=w (3-5)工资等于粮食部门边际产品价值。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0.因为模型假定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所以两个部门的工资率是相等的。工资率可以由劳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这一条件来确定:
LM+LF=L (3-6)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1.PMXMPLM(制造品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PFXMPLF(粮食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工资率,W工资率,WW11L1ML1F劳动总供给,L制造品部门使用的劳动,LM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LF图3-4:劳动的配置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2.在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边界一定和一条斜率等于负的制造品价格除以粮食价格的直线相切。相对价格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MPLF/MPLM=-PM/PF (3-7)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3.斜率=-(PM
/PF)11Q1FQ1M制造品产量,QM粮食产量,QFPP表3-5: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4.当粮食和制造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劳动的配置和收入的分配又会怎样呢?两种情况:价格同比率变化相对价格变化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5.W11PF
上升10%工资率,W工资率,WPF1XMPLF制造品部门使用的劳动,LM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LF工资上升10%PM
上升10%PM1XMPLMW22PF2XMPLFPM2
XMPLM图3-6:制造品和粮食的价格同比率上升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6.当两个价格同比率变化时,不会发生实际变化。工资率(w)和价格以同比率上升,所以实际工资率,即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之比,没有受任何影响。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7.PM
单独上升,劳动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部门转移,制造品的产出增加而粮食的产出减少。工资率(w)没有象PM
一样上升得那么多,因为制造业就业上升,则该部门得边际劳动产出下降。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8.PF
1
XMPLF工资率,W工资率,WPM1
XMPLM2W2粮食部门的劳动,LF制造品部门使用的劳动,LM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部门转移的劳动量工资率上升不到7%劳动需求向上移动7%PM2
XMPLM1W
1图3-7:制造品的价格上升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69.PP斜率=-(PM/PF)1制造品产量,QMOutputoffood,QF斜率=-(PM/PF)21Q1FQ1M2Q2FQ2M图3-8: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引起的产出变动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0.制造品的相对产量,QM/QF制造品的相对价格,PM/PF
RDRS图3-9:相对价格的确定1(PM/PF)1
(QM/QF)1
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1.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假定PM
上升10%,一般说来工资率上升的幅度会小于10%,假定5%。这个结果对工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分别意味着什么呢?工人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2.工人:我们还无法确认工人是受益还是受损,这取决于工人的消费偏好,即对制造品和粮食在他们的消费中哪一个更加重要。资本所有者:
毫无疑问,他们是受益者。土地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当然是受损者。特定要素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3.模型的假设假定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相对需求曲线相同。这样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是两国的相对供给的不同,
相对供给差异是因为两个国家在以下方面不同:技术生产因素(资本、土地、劳动)特定要素模型中的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4.资源和相对供给如果一个国家资本存量供应增加会对制造品和粮食的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价格一定时,拥有大量资本和少量土地的国家将倾向于生产大量土地和少量粮食,制造品对粮食的相对产出非常大。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5.PMXMPLM2PF1XMPLF工资率,W工资率,WPM
XMPLM1W
112W
2资本存量的增加,K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部门转移的劳动量制造品部门使用的劳动,LM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LFInternationalTradein特定要素模型表3-10:资本存量的变动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6.资本供应的增加会使相对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土地供应的增加会使相对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劳动力的增加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尽管产出都会增加,但是对于相对产出的作用是不确定的。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7.贸易和相对价格假定日本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大于美国,美国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大于日本。因此,贸易前制造品的相对价格在日本要比美国低。国际贸易导致各国相对价格的趋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8.制造品的相对产量,QM/QF制造品的相对价格,PM/PF(PM/PF)W(PM
/PF)A(PM
/PF)J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图3-11:贸易和相对价格RDWORLDRSARSWORLDRSJ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79.贸易模式一个国家不存在贸易,消费的价值必须等于生产出来的价值。国际贸易使得一个国家可以消费不同于制造品和食品组合。一个国家不可能支出大于消费。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0.预算约束线(斜率=-PM/PF)制造品消费量,DM
制造品生产量,QM粮食的消费量,DF粮食的产量,QF生产可能性边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图3-12:参与贸易国家的预算约束线Q1M1Q1F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1.QJFQAFDAFDJFQAMDAMQJMDJM日本粮食进口美国粮食进口日本的制造品出口美国的制造品出口制造品产量制造品产量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日本预算约束线美国预算约束线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图3-13:贸易均衡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2.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国际贸易使制造品对粮食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这是评定贸易对特定集团影响的关键。
贸易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贸易对流动要素所有者的影响不确定。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3.如果要那些从贸易中获利的人补偿那些在贸易中受损者的损失,他们是否还会觉得有利可图?如果答案使肯定的,那么贸易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潜在获益资源。国家总能从贸易中受益,其基本原因就是贸易扩大了一个国家消费品的选择范围。选择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总能找到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4.预算线(斜率=-PM/PF)PP制造品的消费量,DM制造品的产量,QM粮食的消费量,DF粮食的产量,QFQ1MQ1F12图3-14:贸易扩大了一国的消费可能性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5.贸易中有赢家也有输家。最优的贸易政策政府必须在一个人的受益和另一个人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有些集团已经相对贫困,需要特殊的关照(例如,美国的鞋子和服装的工人)。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会或多或少得赞同自由贸易。要切实理解贸易政策是怎样被指定的,就必须了解贸易政策的真正动机。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
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6.收入分配和贸易政策贸易受益者的集中程度,对情况的掌握程度,以及组织程度都不如那些贸易受损者。例如:美国制糖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
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7.小结国际贸易通常影响各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所以贸易中有得益者也有受损者。产生收入分配效应的原因有两个:生产要素不能迅速地、无成本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一个国家产品组合的变化对不同生产要素需求影响不同。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8.小结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有关收入分配效应的很有用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资源的不同使各国的相对供给曲线不同,并因而产生了国际贸易。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国家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拥有者受损。L流动要素的拥有者可能受益也可能受损。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89.小结当贸易获益者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后,获益者应然有利可图时,可以认为贸易从整体上带来了收益。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0.dLMMPLM图3A-1:总产出等于边际产出曲线下方的面积附录:对特定要素的进一步分析劳动投入,LM边际劳动产出,MPLM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1.Wagesw/PM资本所有者的收入附录:对特定要素的进一步分析表3A-2:制造品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MPLM
劳动投入,LM边际劳动产出,MPLM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2.资本所有者收入的增加(w/PM)1
(w/PM)2MPLM
劳动投入,LM边际劳动产出,MPLM图3A-3:制造品价格PM
上升使资本所有者收益附录:对特定要素的进一步分析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3.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减少(w/PF)2
(w/PF)1劳动投入,LF边际劳动产出,MPLF附录:对特定要素的进一步分析图3A-4:制造品价格PM
上升使土地所有者受损MPLF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4.第四章要素与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95.前言两要素经济模型两要素经济体间国际贸易的效应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提要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以及投入的选择
本章结构框架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6.前言在现实世界中,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可以部分地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而贸易的产生同样反映了国家间资源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强调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唯一动因表明比较优势是受下列因素影响的:相对要素充裕度(就国家而言)相对要素密集度(就产品而言)还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7.模型的假设条件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两种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两种有限供给的要素:劳动(L)和土地(T)。两个国家中,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而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两要素经济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8.//生产1卡路里粮食所有可能的投入组合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的土地aTF(英亩)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的劳动aLF(小时)两要素经济模型图4-1: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组合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99.要素密集度在两产品(棉布和粮食),两要素(劳动和土地)的世界中,如果在任何给定的实际工资率条件下,粮食生产中所使投入的土地-劳动比率都高于棉布生产的相应比率,那么粮食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TF/LF
>TC/LC比如:如果粮食的生产使用80个单位劳动力和20英亩土地,而棉布的生产使用20单位劳动和20英亩土地,那么我们就说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而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两要素经济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0.CCFF工资-地租比率,w/r土地-劳动力比率,T/L两要素模型图4-2:要素价格和投入选择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1.要素价格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效应):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提高,而其它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两要素经济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2.SS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工资-地租比率,w/r两要素经济模型图4-3: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3.FFCCSS土地-劳动比率,T/L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工资-地租比率,w/r(PC/PF)1(TC/LC)2(TC/LC)1(TF/LF)2(TF/LF)1(w/r)2(w/r)1IncreasingIncreasing两要素经济模型(PC/PF)2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4.如果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PC/PF上升,那么会:提高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的收入,w/r。在棉布和粮食的生产中,提高土地相对于劳动的投入比率,从而提高劳动相对于土地的边际产出。由于用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的提高和实际地租的减少,增强了工人的购买力而减弱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两要素经济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5.资源和产出资源的配置是如何决定的?在棉布的相对价格和土地劳动供给给定的条件下,就可以确定如何把这两种资源分配到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去。两要素经济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6.LFTFLCTC粮食生产中劳动的使用量棉布生产中劳动使用量OF增加增加增加增加棉布生产中土地使用量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两1FCOC两要素经济模型图4-5:资源的配置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7.当经济体的要素资源发生变化时,两种产品的产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雷布津斯基定理(效应):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T或L),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反之亦然。两要素经济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8.CL2FL2CT1FT1CF1L1FL1CT2FT2C1两要素经济模型图4-6:土地供给增加粮食生产中劳动使用量棉布生产中劳动土地量增加增加增加增加腹胀生产中土地使用量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F2O1FO2F2OC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09.TT1TT2粮食产出,QF棉布产出,QC切线斜率=-PC/PF切线斜率=-PC/PF2Q2FQ2C1Q1FQ1C两要素经济模型图4-7:要素和生产可能性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0.土地(劳动)供给的增加,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偏于粮食或棉布生产的方向扩张。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效应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一个国家如果生产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会更有效率。两要素经济模型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有着:相同的偏好相同的技术不同的资源禀赋本国劳动-土地比率高于外国每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有着相同的生产函数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2.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要素充裕度当且仅当本国可获得的劳动总量与土地总量的比率高于外国的对应比率时,即:L/T>L*/T*就可以说相对外国而言,本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相对本国而言,外国是一个土地充裕的国家)
例如:如果美国有8000万劳动力和2亿英亩土地,而英国有2000万劳动力和2以英亩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充裕的而美国是土地充裕的。.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外国的稀缺资源是劳动。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3.当本国与外国相互贸易时,它们的价格会趋同。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提高,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降低。在本国,棉布相对价格的提高会带来棉布生产的增加和相对消费的减少,所以本国成为棉布的出口方和粮食的进口方。相反地,外国棉布相对价格的下降会使外国成为棉布的进口方和粮食的出口方。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4.RDRSRS*123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图4-8: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棉布的相对产量,QC+Q*C
QF+Q*F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5.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6.贸易和收入分配贸易导致相对价格趋同。对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劳动和土地的相对收入会有重要影响:在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在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反的情形就会发生: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7.特定要素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收入分配效应方面存在差异:生产要素对某个产业的特定性通常是一个短期问题例如:棉布的生产商不会一夜之间成为计算机生产商,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美国经济可以使衰落产业部门的工人转移到新兴产业部门中去。相反,贸易对土地、劳动和资本收入分配的影响基本上是长期且持久的。.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8.要素价格均等化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的劳动力的收益会比国外的劳动力的收益少,而本国土地的收益会比国外土地的收益多。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会使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实现完全均等化。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的国际流动性。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19.在现实世界中,国家贸易已经使不同国家间同类要素的价格实现均等化了吗?随意考察一下就可清楚表明回答是否定的。例如:医生、工程师、技术人员、机械师以及劳动力所有者的工资在美国和德国与在韩国和墨西哥相比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国际贸易完全消除了,还不如说国际贸易减弱了国家间同类要素收益的差异来的更实际一点。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0.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表4-1:各国工资率的比较(美国=100)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1.以下三个对预期要素价格均等化至关重要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没有说明的一点是国际贸易会消除或减少单位资本收入的国际间差异。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2.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表4-2: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 (占进口国收入的百分比)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3.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美国数据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发现,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美国的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全球数据波文、利莫、斯维考斯克斯的一项研究利用大量国家的数据检验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该项研究在世界范围证实了里昂惕夫悖论。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4.表4-3:1962年美国进出口产品包含的要素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5.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表4-4:检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美国=100)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6.南北贸易的考察尽管国际贸易的整个并不能很好的由模式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来解释,但南北制造品贸易看来比较符合这一理论。丢失贸易的情况特拉夫勒199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样本国家间的技术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7.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表4-5:1992年美国与韩国之间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8.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表4-6:估计技术效率,1983(美国=1)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29.实证检验的含义通过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理论没能如人所愿成功地解释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模式。但该理论是一个分析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有效工具。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0.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一个两产品、两要素的模型,它强调了资源禀赋在贸易中起到的作用。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使收入分配急剧地向有利于劳动工人的方向转变。不论对哪种产品,即劳动的实际工资会上升而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减少。提要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1.在任何给定的产品价格下,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增加,而使其它不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减少。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预期会出现以下的贸易模式: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会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提要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2.提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会从贸易中获益,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各国之间资源禀赋、生产技术上的巨大差异以及贸易壁垒的存在,要素价格的完全均等化是不存在的。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结论不统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单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不能很好的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或世界要素价格。.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3.//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的土地,aTF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的劳动,aLF1等成本线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
以及投入选择图4A-1:选择最佳的土地-劳动比率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4.//12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
以及投入选择图4A-2:改变工资-地租比率带来的影响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的土地,aTF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的劳动,aLF斜率=-(w/r)2斜率=-(w/r)1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5.FFCC斜率=-(w/r)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
以及要素投入比率选择图4A-3:决定工资-地租比率土地投入量劳动投入量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6.FFCC1斜率=-(w/r)1CC2斜率=-(w/r)2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
以及要素投入比率选择图4A-4:棉布价格上升的影响土地投入量劳动投入量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7.Chapter4ResourcesandTrade:TheHeckscher-OhlinModel138.Introduction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EffectsofInternationalTradeBetweenTwo-FactorEconomiesEmpiricalEvidenceontheHeckscher-OhlinModelSummaryAppendix:FactorPrices,GoodsPrices,andInputChoices
ChapterOrganization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39.IntroductionIntherealworld,whiletradeispartlyexplainedbydifferencesinlaborproductivity,italsoreflectsdifferencesincountries’resources.TheHeckscher-Ohlintheory:EmphasizesresourcedifferencesastheonlysourceoftradeShowsthatcomparativeadvantageisinfluencedby:Relativefactorabundance(referstocountries)Relativefactorintensity(referstogoods)Isalsoreferredtoasthefactor-proportionstheory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0.AssumptionsoftheModelAneconomycanproducetwogoods,clothandfood.Theproductionofthesegoodsrequirestwoinputsthatareinlimitedsupply;labor(L)andland(T).Productionoffoodisland-intensiveandproductionofclothislabor-intensiveinbothcountries.Perfectcompetitionprevailsinallmarkets.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1.//InputcombinationsthatproduceonecalorieoffoodUnitlandinputaTF,inacrespercalorieUnitlandinputaLF,inhourspercalorie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Figure4-1:InputPossibilitiesinFoodProduction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2.FactorIntensityInaworldof
twogoods(clothandfood)andtwofactors(laborandland),foodproductionisland-intensive,ifatanygivenwage-rentalratiotheland-laborratiousedintheproductionoffoodisgreaterthanthatusedintheproductionofcloth: TF/LF
>TC/LCExample:Iffoodproductionuses80workersand200acres,whileclothproductionuses20workersand20acres,thenfoodproductionisland-intensiveand
clothproductionislabor-intensive.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3.CCFFWage-rentalratio,w/rLand-laborratio,T/L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Figure4-2:FactorPricesandInputChoices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4.FactorPricesandGoodsPricesStolper-SamuelsonTheorem(effect):Iftherelativepriceofagoodincreases,holdingfactorsuppliesconstant,thenthenominalandrealreturn(intermsofbothgoods)tothefactorusedintensivelyintheproductionofthatgoodincreases,whilethenominalandrealreturn(intermsofbothgoods)totheotherfactordecreases.Thereverseisalsotrue.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5.SSRelativepriceofcloth,PC/PFWage-rentalratio,w/r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Figure4-3:FactorPricesandGoodsPrices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6.FFCCSSLand-laborRatio,T/LRelativepriceofcloth,PC/PFWage-rentalratio,w/r(PC/PF)1(TC/LC)2(TC/LC)1(TF/LF)2(TF/LF)1(w/r)2(w/r)1IncreasingIncreasing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Figure4-4:FromGoodsPricestoInputChoices(PC/PF)2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7.Anincreaseinthepriceofclothrelativetothatoffood,PC/PF,will:Raisetheincomeofworkersrelativetothatoflandowners,w/r.Raisetheratiooflandtolabor,T/L,inbothclothandfoodproductionandthusraisethemarginalproductoflaborintermsofbothgoods.Raisethepurchasingpowerofworkersandlowerthepurchasingpoweroflandowners,byraisingrealwagesandloweringrealrentsintermsofbothgoods.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8.ResourcesandOutputHowistheallocationofresourcesdetermined?Giventherelativepriceofclothandthesuppliesoflandandlabor,itispossibletodeterminehowmuchofeachresourcetheeconomydevotestotheproductionofeachgood.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49.LFTFLCTCLaborusedinfoodproductionLaborusedinclothproductionOFIncreasingIncreasingIncreasingIncreasingLandusedinclothproductionLandusedinfoodproduction1FCOC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Figure4-5:TheAllocationofResources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50.Howdotheoutputsofthetwogoodschangewhentheeconomy’sresourceschange?RybczynskiTheorem(effect):Ifafactorofproduction(TorL)increases,thenthesupplyofthegoodthatusesthisfactorintensivelyincreasesandthesupplyoftheothergooddecreasesforanygivencommodityprices.Thereverseisalsotrue.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51.CL2FL2CT1FT1CF1L1FL1CT2FT2C1AModelofaTwo-FactorEconomyFigure4-6:AnIncreaseintheSupplyofLandLaborusedinfoodproductionLaborusedinclothproductionIncreasingIncreasingIncreasingIncreasingLandusedinclothproductionLandusedinfoodproductionF2O1FO2F2OCCopyright©2003PearsonEducation,Inc.152.TT1TT2Outputoffood,QFOutputofcloth,QCSlope=-PC/PFSlope=-PC/PF2Q2FQ2C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根的判别式》听评课记录2
- 生物技术数据共享合同(2篇)
- 理发协议书(2篇)
-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最苦与最乐》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评课记录《6体积和体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 吉林省七年级数学下册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2.1不等式的解集听评课记录新版华东师大版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2 维护国家安全 》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听评课记录2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医美注射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2025年广电网络公司工作计划(3篇)
- 货运车辆驾驶员服务标准化培训考核试卷
- 财务BP经营分析报告
- 三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 202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电学实验专项训练含解析
- 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2届“一本、二本临界生”动员大会(2023.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