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_第1页
第九章-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_第2页
第九章-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_第3页
第九章-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_第4页
第九章-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

---人际交往一、亲子交往二、师幼交往三、同伴交往一、亲子交往

(一)亲子交往的作用(二)亲子交往的途径(三)亲子交往的引导:如何有效地亲子交往(一)亲子交往的作用

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社会交往就是亲子交往。心理学界早有定论:亲子交往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表现:1、是儿童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许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童年早期只有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才能形成很好的安全感。安全感测试:两个实验研究:“母爱剥夺”实验印刻实验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洛用恒河猴做的“母爱剥夺”实验是心理学界的经典实验。他们将刚出生的“婴猴”脱离母亲的哺养,单独关在笼子里。笼子里装有两个“代理妈妈”:一个用铁丝编成,身上装有奶瓶;另一个用绒布做成,身上不设奶瓶。小猴饥饿时在铁丝妈妈身上吃奶,但当小猴歇息或恐惧时便趴到绒布妈妈身上去。研究发现,小猴不仅需要食物,还有一种先天的需要便是与母亲亲密的身体接触。哈洛称之为“接触安慰”。从这个实验推断人类婴儿也具有接触安慰的先天需要

恒河猴实验印刻现象实验澳大利亚动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1937)曾用鸭子做实验,证实动物有“母亲印刻”现象。劳伦兹发现在刚孵化出的小鸭面前,象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鸭子象爱母鸭那样地爱他,在幼小时跟在他身后走,到了性成熟期,则向人类而不是自己的同类求爱。印刻现象和一般的反应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小鸡“母亲印刻”的发生是在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则是在出生后的3-7周。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作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形成的印刻行为作为动物的习性保存下来,并且是不可逆的,即一旦形成就不能修正和还原。倘若幼小动物的印刻过程遭到阻碍和中断,母亲与幼小动物就不会相互认识。人类的孩子如果没有母亲印刻会怎样?有人观察过孤儿院的孩子,出生后一年半就开始对人冷漠,面部表情呆板,长大后攻击性行为严重,爱发脾气,爱破坏东西。2、儿童自信心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儿童社会化的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对其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加以抑制,倘若父母不在其身边,这种本能的生理需求,就不能给予及时的满足,也不能给孩子给予及时的引导。而父母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3、良好的亲子交往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良好的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4、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外部信息刺激的量二、是亲子交往过程中父母对学前儿童认知行为的态度。5、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人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典型的、持久的各项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品德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形成不同个性特征有直接的作用。感受一下缺失亲子交往的孩子生活:视频:杨六斤总之:亲子交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一、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二、亲子交往的途径1、哺乳亲子交往是从哺乳开始的。2、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亲子交往的基本途径。“随时发生”:吃饭、睡觉、游戏等3、保育活动中的亲子交往

3岁前的保育工作(洗澡、抚摸、预防接种),对而儿童的成长发育来说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4、教养活动中的亲子交往:亲子游戏视频:华尔兹三、亲子交往的引导1、家长必须了解亲子交往的重要性父母的爱不能替代祖辈的爱和教师的爱分离时间过长会给其成年以后的身心健康埋巨大的隐患(田震)2、父母应该了解亲子交往的技巧(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土壤”。家庭是亲子交往的最佳场所。家庭氛围是这样的好吗?单亲家庭的孩子怎么办?家长应充当起父母两种角色,多个孩子鼓励,积极支持孩子同其他同学交往,以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家长要求自己以健康的心态来影响孩子,帮助孩子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使孩子逐渐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2、父母应该了解亲子交往的技巧

(2)家长角色的科学合理定位,是提高亲子交往效能的关键。家长应该做孩子的交往的对象、导师、朋友、支持者、指导者。亲子交往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人的需要而进行亲子交往,是最初级的交往二是单方面的主动、应答式的交往,属于中等层次三是亲子双方主动的交往,属于高级交往3、克服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发现,不同的家庭教养类型与儿童的性格、情感、人际关系形成、处事能力等均有明显的关系。通常把家庭教养方式分成: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权威型

专制型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孩子的一切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放任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棍棒教育酿惨剧

浙江一个年轻母亲赵红,8岁女儿汪欣欣学习成绩差。03年5月,女儿放学后在外面玩却说在学校里做作业,赵红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操起了身边的木棍殴打女儿的臀部和大腿,由于汪欣欣一直没有主动认错,在下午的4个小时之内遭到了母亲赵红的多次殴打。晚上7点,当丈夫上楼叫女儿吃饭时,发现孩子已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由于伤势过重,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法院最终判处赵红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赵红经常给孩子补习功课。她甚至把工作都辞掉了,坐在汪欣欣旁边看她写作业,有时到深夜12点。作业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她就另外抄写一份,让欣欣重新再做,直到做对了为止。老师给汪欣欣所有的评语几乎都是批评的,没有表扬的,在作业本上、考试卷上批语通常都是“作业不认真“。这让赵红十分伤心。虽然她也尝试过别的方法教育孩子,但似乎并不可行。汪欣欣只有在母亲的严厉拷打下才会认真做作业。根据调查,30%的家长采用打骂的办法管教。50%的孩子害怕老师和家长见面。二、师幼交往

大鱼、小鱼视频一、师幼交往概述是指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由于教育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交往活动。2001年国家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内容:学习二、师幼如何交往: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发展1.教师要充分关爱和宽容幼儿,创造良好的师幼交往范围。2.师幼之间平等互动。“蹲下来”3.注重师幼互动中的技巧。与幼儿加强交流;与幼儿说悄悄话;在游戏中与幼儿交流;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

三、同伴交往一、同伴交往的意义1、独生子女缺乏同伴:能力弱化,或早熟2、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儿童与同龄伙伴交往,能够促进其身心全方位的发展。3、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共鸣二、同伴交往的方式

1.游戏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游戏可分为六种类型:①随心所欲的行为②单独游戏③旁观④平行游戏⑤联合游戏⑥合作游戏二、同伴交往方式:2.共同活动:学习、劳动、体育活动等3.随机交往:自由活动时间的交往。三、幼儿同伴关系的类型①受欢迎型②被拒绝型③被忽视型④一般型补充: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庞丽娟的研究

研究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主要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向每一幼儿提问:“你最喜欢班上哪三个小朋友?”(正提名)和“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三个小朋友”(负提名),详细记录幼儿的提名情况。如果某一幼儿被提名为“最喜欢的小朋友”,他就被在正提名上记1分;相反,如果被提名为“最不喜欢的小朋友”,则就在负提名上记1分。综合全班幼儿的回答,便可以得出每个幼儿的正、负提名总分。据此便可以判断某个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其同伴社交地位的类型。同伴交往的类型

采用上述的方法对幼儿的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上述四种同伴交往类型,在幼儿群体中的分布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受欢迎型幼儿约占13.33%,被拒绝型约占14.31%,被忽视幼儿占19.41%,一般型幼儿占52.94%。从发展的角度看,在4~6岁范围内,随幼儿年龄增长,受欢迎幼儿人数呈增多趋势,而被拒绝幼儿、被忽视幼儿呈减少趋势。在性别维度上,以上四种类型的分布也是很有意思的。在受欢迎幼儿中,女孩明显多于男孩;在被拒绝幼儿中,男孩显著地多于女孩;而在被忽视幼儿中,女孩多于男孩,但男孩也有一定的比例。第四节学前儿童品德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品德的概述

1.定义: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社会道德在人身上的具体化。

2.社会性与品德的关系:品德是个人社会品质的核心。二、学前儿童品德的发展

1.儿童早期道德行为萌发:亲社会行为。

2.幼儿期品德的发展:小班:单方面尊重成人、服从成人意愿中大班:能根据成人标准,也能根据自己标准判断行为。练习:一、填空题1、社会性的特点:

。2、亲子交往的途径有:、

。3、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

、和学前儿童与幼儿园保教人员的关系。4、同伴交往的方式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