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_第1页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_第2页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_第3页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_第4页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本文件描述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的基本规定,以及材料、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与运输、施工与安装、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地区抗震设计的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及预制分块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5223.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7119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2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GB/T8923.3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3部分: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GB/T13788冷轧带肋钢筋GB/T14684建设用砂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7431.1-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8046-2017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2006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3439混凝土膨胀剂GB/T25176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7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39698通用硅酸盐水泥出厂确认方法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T50046-201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6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T50146-201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76-201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0497-20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1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YD51158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JGJ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8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9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11-2016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33-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5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78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80-200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22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011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66-2015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T163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398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86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561预制保温墙体用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YB/T4262-2011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桁架YD/T5151-2007光缆进线室设计规定7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3.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monlithicprecastconcreteutilitytunnel全部或部分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现场采用分块拼装或叠合工艺装配成的综合管廊。简称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3.3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assembledmonolithicprecastlaminatedutilitytunnel将预制混凝土叠合构件通过钢筋的连接并现场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的综合管廊。简称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3.4预制分块装配式综合管廊assembledmonlithicprecastlaminatedutilitytunnel将分块预制的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连接并现场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的综合管廊。简称分块式综合管廊。叠合板compositeslab由预制混凝土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以两阶段成型的整体结构板。双面叠合夹心墙prefabricatedsandwichplate将两层布置侧壁受力主筋的混凝土预制墙板通过桁架钢筋进行连接而成,现场安装就位后,在两层板中间浇筑混凝土进而形成整体、共同作用的综合管廊墙板。简称夹心墙。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concretecomponent以混凝土为基本材料预先在工厂制成的建筑构件。节点node综合管廊中,用于进行通风、人员出入、设备及材料吊装、逃生、管线分支口等需调整综合管廊断面尺寸的节段。3.9钢筋桁架reinforcedtruss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经电阻焊接成截面为倒"V"字形的钢筋焊接骨架。3.10混凝土粗糙面concreteroughsurface8预制混凝土结合面上的凸凹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4基本规定4.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4.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为依据,并应符合GB50838-2015的规4.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应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并应满足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要求。4.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应结合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的情况,在城市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同步设计。老城区更新、地下空间开发、地下主要管线改造宜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4.5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与建设应与地下空间、环境景观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合理衔接、协调考虑。4.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设计应采用便于组合的模块化构件,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并应符合GB50010-2010及JGJ1-2014的规定。注: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基本构件单元的标准化定型设计,以提高预制拼装结构的建设效率,减低工程造价。4.7当地基为软土、可液化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及其他特殊岩土时,应对地基采取可靠处理措施并应符合GB50025-2018、JGJ79-2012的规定。注:当管廊地基为软土、可液化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及其它特殊岩土时,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稳定。4.8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内可容纳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热力、电力、通信等工程管线。当容纳天然气管道时,应符合GB50028-2006的规定。4.9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应同步建设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信、给水、排水、标识等附属设施。注:附属系统电缆的敷设,宜沿预制管廊内明敷,采用桥架或导管保护。消防电缆应采用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并应符合GB50016-2014的规定。预制管廊接地形式应为TN-S制,并应形成环形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管廊预制时,应考虑接地系统的连接,并应符合GB/T50065-2011的规定,含天然气管线舱室,接地系统应符合GB50058-2014的规定。4.10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应同步设计监控中心、变电所等配套设施。4.1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应与未入廊工程管线统筹协调。4.1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设计、生产、施工宜采用BIM技术。4.13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及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设计中,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满足使用功能、模数、标准化要求;b)应满足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预制加工及施工精度等要求;C)应满足预制加工、运输、堆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注:在预制构件预制加工阶段,应将各专业、各工种所需的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一并完成,避免在施工现场进行剔凿、切割,伤及预制构件,影响质量及观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图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以便于预制构件的加工制作。预制构件合理的接缝位置、尺寸和形状的设计十分重要,对结构功能、受力状况、预制构件承载能力、工程造价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设计时应同时满足尺寸模数协调、结构和预制构件的承载能力、便于施工和质量控制等多项要求。同时应尽量减少预制构件种类,保证模板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以降低造价。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有更多的连接接口,因此,对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应选择适宜的公9差,以建立预制构件之间的协调标准。4.1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011-2010的规定。4.15不适于采用预制装配方式建造的节点可采用现浇的方式建造。5材料5.1混凝土5.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基本要求应符合GB50010-2010及GB/T50476-2019的规定。5.1.2地下部分应采用自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防水混凝土应符合GB50108-2008的规定。表1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综合管廊埋置深度H(m)设计抗渗等级<20P820≤H<30P10H≥30P125.1.3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符合JGJ/T178-2009的规定。5.1.4分块式综合管廊连接处后浇混凝土应采用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并符合JGJ/T178-2009的规定。5.1.5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要求:a)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J55-2011的规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有必要的技术说明,包括生产时的调整要求;b)非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及现浇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现浇混凝土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应符合JGJ/T283-2012的规定;C)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小用量等应符合耐久性要求,满足抗裂、抗渗、抗冻和抗侵蚀的需要;d)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含碱量(Na20当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2)采用无活性骨料时,含碱量不应超过3kg/m3;采用有活性骨料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含碱量并掺加矿物掺合料。注:综合管廊结构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的作用,为改善结构的耐久性、避免碱骨料反应,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含碱量,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5节中,有关于混凝土总碱含量的限制。《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1.14条中,对防水混凝土总碱含量予以限制。主要是由于地下混凝土工程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的作用,如果混凝土中水泥和外加剂中含碱量高,遇到混凝土中的集料具有碱活性时,即有引起碱骨料反应的危险,因此在地下工程中应对所用的水泥和外加剂的含碱量有所控制。控制的标准同GB50108-20084.1.14条和GB/T50476-2019附录B.2的有关规定。5.1.6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泥。宜采用低碱水泥且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指标应符合GB175-2007的规定。不同厂商、不同品种和不同等级的水泥不应混用。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下,应按侵蚀性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品种。b)骨料。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骨料应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3~3.3,含泥量不宜大于2%,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4684-2011的规定。2)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或碎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且不应大于钢筋净间距的3/4含泥量不宜大于1%,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4685-2011的规定。3)采用再生骨料时应符合GB/T25176-2010、GB/T25177-2010、JGJ/T240-2011的规定。C)掺合料。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粉煤灰的应用应按照GB/T1596-2017中确定的不低于Ⅱ级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粉煤灰的应用应符合GB/T50146-2014的规定;2)矿渣粉的采用应按照GB/T18046-2017中确定的不低于S95级技术要求的矿渣粉;3)轻集料应符合GB/T17431.1-2010的规定,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4)采用其他掺合料不应对混凝土和钢筋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应进行试验验证。d)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配后确定,质量应符合GB8076-2008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或其他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GB50119-2013的规定。2)拌制混凝土用纤维、膨胀剂等材料应符合JGJ/T221-2010、GB/T23439-2017的规定。e)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2006的规定。5.1.7混凝土原材料的存放、试验、标识应符合以下规定:a)水泥和掺和料应分别存放在筒仓内,专仓专用,不应混仓,存储时应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b)砂、石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并有防混料、防尘、防雨和排水措施;C)外加剂应按品种分别存放,并有防沉淀、防冻等措施;d)砂、石等骨料按照JGJ52-2006的规定进行进场检验,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e)进场水泥、外加剂、掺和料等原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照GB/T39698、GB50119-2013、JG/T486-2015的规定进行进场检验,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f)原材料贮存应设有明显标识,标识应注明材料的名称、产地(厂家)、等级、规格和检验状态等信息。5.2钢材5.2.1综合管廊受力钢筋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应符合GB50010-2010及GB50011-2010的规定。5.2.2预制混凝土构件用钢筋应符合GB/T1499.1-2017、GB/T1499.2-2018、GB/T13788-2017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受力钢筋宜使用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Mpa和500Mpa的热轧钢筋;b)钢筋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并符合设计要求;C)钢筋应按JGJ366-2015的规定进行进场检验,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d)钢筋进场应按批次、级别、品种、直径和外形分类码放,并注明产地、规格、品种和质量检验状态等。5.2.3预制构件钢筋桁架应符合YB/T4262-2011的规定。5.2.4预制构件吊装及临时支撑专用的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所用材料均应符合GB50010-2010的规定,吊环应采用Q235B圆钢制作。5.2.5钢板宜采用Q235或Q345钢,钢板的性能应符合GB/T3274-2017的规定。5.3连接材料5.3.1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时,其性能应分别符合GB/T5224-2014、GB/T5223.3-2017、GB/T20065-2016的规定。注:预制分块装配式综合管廊采用预应力筋连接或螺栓连接接头,接头应保证预制分块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5.3.2预制构件连接用螺栓应符合GB50017-2017的规定。5.3.3钢筋的连接处理应符合GB50661-2011、JGJ18-2012的规定。5.3.4钢筋连接用的灌浆套筒宜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加工或球墨铸铁制造,其性能应符合JG/T398-2019的规定。5.3.5预制构件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应符合JG/T163-2013、JGJ107-2016的规定。5.3.6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JG/T408-2019的规定。5.3.7预应力筋孔道灌浆料应符合GB/T50448-2015的规定。5.3.8钢筋锚固板应符合JGJ256-2011的规定。5.3.9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GB50010-2010的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材料应符合GB50010-201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5.3.10预制构件用焊接钢筋网片应符合GB/T1499.3-2010的规定。5.3.11预制隔墙板用连接件应符合以下要求:a)预制隔墙板安装固定用连接件宜采用不锈钢连接件,当采用其他类型连接件时,其耐久性能应符合JG/T561-201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b)连接件密度、拉伸强度、锚固力、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热膨胀系数、耐碱性、防火性能、导热系数等性能应符合JGJ133-2001的规定和设计要求。5.4防水材料5.4.1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的主要物理性能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的主要物理性能序号指标PZ-150PZ-250PZ-450PZ-600硬度*(邵氏A)(度)42±742±745±748±72拉伸强度(Mpa)≥33扯断伸长率(%)≥450≥450≥350≥3504体积膨胀倍率(%)≥150≥250≥4005反复浸水试验拉伸强度(Mpa)≥3≥3≥2≥2扯断伸长率(%)≥350≥350≥250≥250体积膨胀倍率(%)≥150≥250≥500≥500低温弯折-20℃×2h无裂纹无裂纹无裂纹无裂纹7防霉等级达到或优于2级注:硬度*为推荐项目;成品切片测试应达到标准的80%;接头部位的拉伸强度不低于上表标准性能的50%。注: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的主要物理性能符合GB50838-2015的规定。5.4.2止水带、止水条、防水涂料、防水卷材、防水砂浆、防水板、密封胶应符合GB50108-2008的规定;钢板止水带应符合GB50017-2017的规定。125.5其他材料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埋件应符合以下要求:a)预埋件应按照不同材料、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分类存放并标识;b)预埋件应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并符合GB/T50046-2018、GB/T8923.1-2011、GB/T8923.2-2008、GBT89233-2009的规定6总体设计6.1-般规定6.1.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设计应包含平面设计、竖向设计、横向设计、断面设计、节点设计、防水设计。6.1.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总体设计应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集成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建造方式进行设计。6.1.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应进行尺寸模数协调确定预制主体结构、预制构件及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6.1.4预制构件适用于标准段和常规节点,交叉口、非标准段和特殊节点处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注: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适用范围原则上包含综合管廊的全线段,遇到非标段和节点,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受到影响,可考虑采用现浇或现浇与预制装配式组合的方案。6.1.5天然气舱与周边建(构)筑物间距应符合GB50028-2006的规定。6.1.6压力管道进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时,应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设计时,应预留管道排气阀、补偿器、阀门等附件安装、运行、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6.1.7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内应设置工程管线敷设所需的支撑及预埋件。预留管线的支撑及预埋件宜为可调整式。6.2平面设计6.2.1穿越地裂缝时不宜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注:实际工程中综合管廊穿越地裂缝的现象不可避免,考虑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不如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故综合管廊若要穿越地裂缝时应进行专项研究。6.2.2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平面布置宜与地下建(构)筑物协调。6.2.3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且不应小于1.0m。综合管廊底低于建筑或管线基础底时,尚应考虑基底土体的稳定。6.2.4综合管廊内电力电缆应分层布置,并符合GB50217-2018的规定。6.2.5综合管廊内通信线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直径的15倍,并应符合《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158的规定。6.3竖向设计6.3.1综合管廊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地下设施竖向规划、行车荷载、绿化种植及设计冻深等因素综合确定。6.3.2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交叉,最小垂直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且不应小于0.5m。6.3.3综合管廊穿越河道时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的河段,最小覆土深度应满足河道整治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在I~V级航道下面敷设时,外壁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底高程2.0m以下;b)在VI、VI级航道下面敷设时,外壁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底高程1.0m以下;13C)在其他河道下面敷设时,外壁顶部高程应在河道底设计高程1.0m以下。6.3.4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线路设计纵向坡度不宜大于5%。纵向坡度大于10%时,应在人员通道部位设置防滑地坪或台阶。6.4横向设计6.4.1综合管廊横向设计应按照系统布局要求,根据道路横断面,结合平面设计,明确综合管廊横向位置尺寸。6.4.2综合管廊横向设计应与平面设计结合,按照干线和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分级,结合其他控制条件,宜在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红线范围内布置,不应侵入建筑控制线内。6.4.3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通风口等构筑物应根据综合管廊分类、横向位置选择出入地面的方式,并应参考下列内容选择:a)布置在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下的综合管廊,应通过与综合管廊舱体的连接通道出入地面。该通道应在道路分车带、人行道、路侧绿化带或设施带部位进行设置;b)布置在道路人行道、路侧绿化带下的综合管廊,当条件允许时,宜采用直出的方式。6.5断面设计6.5.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断面设计应满足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要求,并采用模数化设计和标准化设计及BIM技术。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断面设计的模数不应小于0.1m,纵向拼缝间距不宜大于3m。管廊预制构件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施工、运输、吊装等具体情况,单块预制构件重量不宜大于8t。6.5.2综合管廊横断面内部净高应根据容纳的管线种类、管线数量、运输、安全、运行、维护等要求综合确定,并符合GB50838-2015的规定。6.5.3综合管廊通道净宽应满足管道、配件及设备运输的要求,并符合GB50838-2015的规定。6.5.4电力电缆的支架间距应符合GB50217-2018的规定。6.5.5通信线缆桥架间距应符合YD/T5151-2007的规定,且桥架层间距离不宜小于200mm。6.5.6综合管廊管道安装净距应符合GB50838-2015的规定。6.5.7外墙和雨水舱两侧隔墙的施工缝处应设止水钢板。6.5.8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应符合GB50010-2010的规定。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通过局部增加抗剪附加钢筋和构造钢筋的形式来满足整体结构转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可取消断面加腋。6.6节点设计6.6.1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应设置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管线分支口等。6.6.2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等露出地面的构筑物应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并应采取防止地面水倒灌及小动物进入的措施。6.6.3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宜与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结合设置,且不应少于2个。6.6.4综合管廊逃生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敷设电力电缆、天然气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b)敷设热力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400m。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100m;C)敷设其他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d)逃生口尺寸不应小于1m×1m当为圆形时,内径不应小于1m。6.6.5综合管廊吊装口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0m。吊装口净尺寸应满足管线、设备、人员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的要求。6.6.6综合管廊进、排风口的净尺寸应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尺寸要求。146.6.7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m。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应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6.6.8综合管廊管线分支口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满足人员通行及敷设安装作业空间需求,可对综合管廊断面局部加宽、加高;b)应满足各类管线弯曲半径的要求;C)与其他方式敷设的管线连接处,应采取防水和防止差异沉降的措施;d)管线分支口可采用直埋或支沟方式,并预留竖井出线。6.6.9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连接通道宜根据综合管廊埋设条件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连接方式。连接通道和综合管廊之间应设置与综合管廊舱室同等级防火门;连接通道净宽应满足人员通行及运维要求,不应小于1.2m,且净高不应小于2.1m。综合管廊各舱室与连接通道连接处应适当加宽,且不应小于0综合管廊端部井应满足内部管线种类、数量、分支、安装敷设作业空间的要求,并宜兼顾人员逃生、进风口或排风口的功能。6.6.11综合管廊交叉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综合管廊交叉方式宜根据交叉综合管廊舱室的功能、型式及数量选择;b)交叉口空间设计应满足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连接及人员通行要求;C)不同功能舱室间不宜设置连通通道;相同功能舱室间宜连通为一个防火分区且应设置人员通行措施;d)应充分考虑道路车辆荷载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的影响。6.6.12双面叠合夹心墙竖向拼缝及变形缝两侧一定区间内应采用开口钢筋,以保证双面叠合夹心墙连接钢筋笼的现场施工。6.6.1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夹心墙与中间层板连接节点设计中,第二次现浇混凝土完成面设置在中间板面和夹心墙连接处从板面往上150mm处(图1)。标引序号说明:1板钢筋;2墙钢筋;3预制混凝土。图1夹心墙与中间层板连接节点6.6.14双面叠合夹心墙上连接现浇柱时,与现浇柱的连接节点不宜设置在夹心墙暗柱处。6.6.15双面叠合夹心墙竖向连接节点处,墙两端应设置U型钢筋搭接,侧墙和雨水舱两侧的隔墙应设15置止水钢板,二次现浇完成面设置在止水钢板的中间处(图2)。标引序号说明:1预制夹心墙;2夹心墙钢筋。图2预制夹心墙竖向连接节点6.6.16夹心墙连接节点设计根据夹心墙节点连接形式可采用L型钢筋笼或T型钢筋笼,钢筋笼宽度根据夹心厚度、成品钢筋笼与预制部分距离及现场安装施工进行设计。钢筋笼用钢筋材料应与预制夹心墙钢筋保持一致,竖向受力钢筋直径应不小于预制夹心墙同方向主要受力钢筋最小直径,间距应与预制夹心墙保持一致。箍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其连接节点见图3和图4。标引序号说明:1钢筋笼;2墙钢筋。图3预制夹心墙转角竖向连接节点标引序号说明:1钢筋笼;2墙钢筋。图4预制夹心墙与预制夹心墙连接节点6.6.17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线路直线段的出入口、吊装口、逃生口、通风口、综合管廊相交点及线路弯折(曲)段宜采用现浇结构。6.7防水设计6.7.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防水应根据结构特点、施工方法、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并应符合GB50108-2008的规定。6.7.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防水等级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a)防水等级为不低于二级,其防水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等综合确定;b)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C)主体结构防水措施的设计、使用材料、施工方法等应符合GB50108-2008的规定。6.7.3柔性防水应符合以下要求:a)综合管廊的变形缝、施工缝、预制构件接缝等部位,应采用柔性防水进行加强处理,根据需要可设附加防水层或采用其他防水措施;b)柔性防水材料及施工应符合GB50108-2008的规定。6.7.4布置在绿化带下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其防水要求应符合JGJ155-2013的规定。6.7.5底板现浇带及拼缝防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底板宜采用预制抗渗混凝土叠合板及防水卷材层相结合的构造形式进行防水处理(图5);标引序号说明:1素混凝土垫层;2防水卷材;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细砂层;175预制抗渗混凝土叠合板;6现浇混凝土层。图5底板防水节点b)外侧墙竖向拼缝宜采用泡沫背衬条、密封胶、防水卷材层相结合的构造形式进行防水处理(图6);标引序号说明1泡沫背衬条;2密封胶;3砂浆;4预制夹心墙;5现浇混凝土层;6综合管廊迎水面侧壁;7防水卷材加强层;8泡沫板保护层。图6外防水竖向拼缝防水构造C)中隔墙竖向拼缝宜采用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防水涂料宜涂抹于混凝土结构两侧,拼缝处应采用防水砂浆抹平处理(图7)。标引序号说明:1防水涂料;2预制夹心墙;183现浇混凝土层;4砂浆。图7内防水竖向拼缝防水构造6.7.6变形缝处顶板外侧宜采用密封胶及防水卷材层相结合的构造形式进行防水处理,变形缝处应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图8)。图8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B为顶板厚度)标引序号说明:1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隔离层;3防水卷材;4防水加强层;5密封胶;6泡沫板;7钢边橡胶止水带;8现浇混凝土层;9预制叠合板。6.7.7止水钢板宜设置于侧墙与底板连接底板顶标高上不少于300mm处,水平施工缝的中部,并应在迎水面一侧设置保护层及防水卷材层进行防水加强处理。止水钢板的防水构造形式见图9和图10。标引序号说明:1保护层(聚苯板);2防水卷材;3混凝土外墙;4保护层(砖砌);195防水卷材加强层;6现浇混凝土层;7预制夹心墙;8止水钢板;9钢筋混凝土结构层;1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1防水卷材;12素混凝土垫层;13细砂层;14预制叠合板。图9底板阳角防水层处理构造(底板为预制叠合板)标引序号说明:1保护层(聚苯板);2防水卷材;3混凝土外墙;4保护层(砖砌);5防水卷材加强层;6现浇混凝土层;7预制夹心墙;8止水钢板;9钢筋混凝土结构层;1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1防水卷材;12素混凝土垫层。图10底板阳角防水层处理构造(底板为现浇板)7结构设计7.1-般规定7.1.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应以可靠度20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除验算整体稳定、抗浮稳定性外,均应采用含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7.1.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应按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分别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小于或等于0.2mm,且不应贯通。7.1.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7.1.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为抗震重点设防类,应按照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7.1.5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应根据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GB/T50476-2019的规定。7.1.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结构中各类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7.1.7埋设在历史及可预见的最高水位以下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应根据设计条件计算结构的抗浮稳定性。计算时不应计入综合管廊内管线和设备的自重,其他各项作用应取标准值;当不计地层侧摩阻力时,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5;当计入地层侧摩阻力时,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注:抗浮稳定性计算时,在水位线以下,对抗浮有利的回填土,取浮重度不大于6KN/m3。7.2结构设计计算7.2.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上的作用,按性质可分为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7.2.2永久作用包括结构自重、土压力、管道及附件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荷载、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荷载等。可变作用包括人群荷载、车辆荷载、重力流管道内水重、压力管道内静水压力、真空压力、地表水、地下水压力及水浮力、温度作用、冻胀力、施工荷载等。车辆荷载可简化为与埋深有关的均布荷载,覆土较浅时应按实际情况计算。当综合管廊覆土厚度大于等于1m时,可不计入车辆荷载产生的冲击力。7.2.3结构设计时,对不同的作用采用不同的代表值。永久作用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可变作用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或准永久值。作用的标准值应为设计采用的基本代表值。7.2.4当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对可变作用应采用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7.2.5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结构主体及收容管线自重可按结构构件及管线设计尺寸计算确定。常用材料及其制作件的自重应按GB50009-2012的规定采用。7.2.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截面内力计算中,作用于结构底板的基底反力分布应根据地基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对于地层较为坚硬或经过加固处理的地基,基底反力可视为直线分布;b)未经过处理的柔软地基,基底反力应按弹性地基上的平面变形截条计算确定。7.2.7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构件截面计算、构造要求、抗震构造措施均应与现浇混凝土构件要求相同。7.2.8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应符合GB50021-2001的规定。7.2.9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埋深应根据综合管廊顶部覆土深度、设计冻深、地下设施竖向规划等因素确定,并符合GB50838-2015的规定。7.2.10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宜对构件连接节点及预制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必要时可采取试验方法对其性能进行验证。7.2.11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在静力持久设计、短暂设计状况下,连接接缝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jdjdYOYjdjd21式中:Yo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yj接缝内力增大系数,取1.1;sd接缝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Rjd静力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7.2.1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接缝受压、受拉及弯剪承载力设计值,可按GB50010-2010的规定计算,其中接缝混凝土等效抗压强度,应取构件、接缝处灌浆、后浇混凝土中的较低值。7.2.13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处的纵向钢筋可采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应符合JGJ107-2016、JG/T398-2019的规定。7.2.14建设场地地基土有显著变化的综合管廊结构,应计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其标准值应按GB50007-2011的规定计算确定。7.2.15预制构件的计算及其构造应考虑脱模、翻转、起吊、运输、安装、堆放和使用各个阶段的不同工况,并应根据相应的荷载值,按GB50010-2010、GB50666-2011的规定,进行各个阶段的承载力、变形及裂缝控制验算。7.2.16预制构件在脱模、翻转、运输、安装等各工况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脱模吸附系数或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脱模吸附系数宜取1.5,也可根据构件和模具表面状况调整;b)构件吊装、运输、构件翻转机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宜为1.5;C)当有可靠经验时,脱模吸附系数和动力系数可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和安全要求适当减小。7.2.17在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施工阶段验算时,叠合板的施工活荷载取值应考虑实际施工情况且不宜小于1.5KN/m2。7.2.18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a)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式计算:fy1≤αdfyaaft(2)式中: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参考GB50010-201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高于C40时,按C40取;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d钢筋的公称直径;α钢筋的外形系数。b)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锚固长度的0.7倍;C)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式计算:laE=1.15la(3)注:一、二级抗震等级。laE=1.05la(4)注:三级抗震等级。laE=la(5)注:四级抗震等级。7.3抗震设计22-般规定(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宜建造在密实、均匀、稳定的地基上。当处于软弱土、液化土或断层破碎带等不利地段时,应分析其对结构抗震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建筑布置应力求简单、对称、规则、平顺;横剖面的形状和构造不宜沿纵向突变。7.3.2计算要点(1)6度、7度及8度(0.20g)I类、Ⅱ类场地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应采取抗震措施。(2)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抗震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a)应能较准确的反映周围挡土结构和内部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b)周围地层分布均匀、规则且具有对称轴的纵向较长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可选择平面应变分析模型并采用反应位移法或等效水平地震加速度法、等效侧力法计算;C)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抗震计算的设计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1)地震作用的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按平面应变模型分析的综合管廊,可仅计算横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平面、竖向变化不规则的综合管廊,宜同时计算结构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体型复杂的口部、交叉点等部位,8度时尚宜计算竖向地震作用;2)地震作用的取值应随地下的深度比地面相应减少:基岩处的地震作用可取地面的一半,地面至基岩的不同深度处可按内插法确定;土层界面、基岩面或地表起伏较大时,宜采用二维或三维有限元法确定;地表、土层界面和基岩面较平坦时,也可采用一维波动法确定;3)重力荷载的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4)采用土层-结构反应加速度法或时程分析法时,土、岩石的动力特性参数可由实验确定。d)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以下要求:1)进行多遇地震下截面承载力和综合管廊横向变形的抗震验算;2)对于不规则的综合管廊及复杂的口部、交叉点部位,尚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横向抗震变形验算,弹塑性位移角限制[θp]宜取1/250;3)液化地基中的综合管廊,应验算液化时的抗浮稳定性。(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a)宜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需要设置部分装配式构件时,应使其与周围构件有可靠的连接;b)口部、交叉点等部位框架结构构件的最小尺寸应不低于同抗震等级地面结构构件的规定;C)口部、交叉点等部位的中柱纵向钢筋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2%。中柱与梁或顶板、夹层板及底板连接处的箍筋应加密,其加密区范围和构造与框架结构柱相同。(4)综合管廊周围土体和地基存在液化土层时,应采取以下措施:a)对液化土层采取注浆加固和换土等消除或减轻液化影响的措施;b)进行综合管廊液化上浮验算,必要时采取增设抗拔桩、配置压重等相应的抗浮措施;C)存在液化土薄夹层可不做地基抗液化处理,但其承载力及抗浮稳定性验算应计入土层液化引起的土压力增加及摩阻力降低等因素的影响。(5)综合管廊穿越地震时岸坡可能滑动的古河道或可能发生明显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带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在地震设计状况下,连接接缝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23注:控制区域。控制区域指口部、交叉点等梁柱箍筋加密区或标准段顶、底板与外侧壁连接部位。jjdYRE(7)注:一般区域:式中:yj接缝内力增大系数,按表3采用;sd接缝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jdE地震作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Rm被连接构件的相应承载力设计值,即被连接构件的正截面抗压、抗拉、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j接缝系数,按表4采用。表3接缝内力增大系数yj抗震等级四抗剪连接1.41.31.2其他连接表4接缝系数j抗震等级四抗剪连接1513其他连接(7)抗震设计时,结构构件及接缝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表5确定。表5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E构件及接缝类型及受力性质YRE梁受弯0.75各类构件受剪、偏拉0.85接缝受弯、受剪、偏拉0.85局部受压7.4预埋件设计7.4.1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与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不宜兼用;当兼用时,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工况要求。预制构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GB50010-2010、GB50017-2017和GB50666-2011的规定。7.4.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应结合具体的入廊管线,在设计时对各支墩、支架进行考虑。7.4.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预制构件预埋件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a)机电预留预埋1)给排水专业:预留洞口、支墩预埋、支架预埋;2)暖通、燃气专业:预留洞口或预埋套管、支墩预埋、支架预埋;3)电气专业:支架预埋、接地预埋、灯盒预留、墙体插座开关预留、配管预留、墙体底部电线连接操作口等。24b)生产预留预埋:构件脱模、起吊预埋吊件。C)吊装预留预埋:预制构件预埋吊件、墙板斜支撑预埋件、不规则墙板临时加固预埋件、角模与墙板临时固定预埋件、现浇部位模板对拉预留孔洞。d)入廊管线吊装预留预埋:预埋安装吊件。7.4.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附属机电设施宜采用明装方式,宜采用预埋件将其与主体结构连接。7.4.5连接节点应采取防腐措施,其耐久性应满足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要求。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的设计均应考虑环境类别的影响进行封锚或防腐防锈处理,有防火要求的连接件还应采取防火措施。7.4.6预制构件吊装用预埋吊件的位置应能保证构件在吊装、运输过程中平稳受力。设置预埋件、吊环、吊装孔及各种内埋式吊具时,应对构件在该处承受的吊装作用效应进行承载力的验算,并应采取构造措施避免吊点处混凝土局部破坏。7.4.7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的设计与构造,应满足起吊方便和吊装安全的要求。专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技术规程选用。7.4.8当吊环直径≤14mm时,采用HPB300钢筋制作的吊环锚入混凝土的深度应符合相关要求且不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两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大于65N/mm2;当在一个构件上设有四个吊环时,应按三个吊环进行计算。当吊环直径>14mm时,应采用Q235B圆钢,吊环应力不应大于50N/mm2。7.4.9综合管廊中各部位的金属预埋件应按GB50010-2010的规定确定。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入构件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10mm,并且采取防腐措施。a)预制侧墙及雨水舱两侧的隔墙,施工缝应预埋钢板止水带,止水钢板宽300mm,通过焊接在钢板中心的水平短钢筋锚固在预制墙中;b)综合管廊内宜设置顶部预埋吊钩及底部预埋件,设置的间距根据具体工程要求预埋u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锚固方式根据计算确定,要求较高时可采用钢板锚接。7.5构造要求7.5.1沿综合管廊纵向需设置变形缝,预制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变形缝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30m,预制分块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60m,缝宽不宜小于30mm。结构纵向刚度突变处及上覆荷载变化处或下卧土层突变处,应设置变形缝;在节点出线井、吊装口、通风口等与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的结合部位宜设变形缝。变形缝应设置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填缝材料、嵌缝材料及外贴防水层加强。可参照图11和图12设计。标引序号说明:1钢边橡胶止水带;2夹心墙预制层;3夹心墙现浇层;4预埋无缝钢管。图11止水带变形缝节点(预制夹心墙)25标引序号说明:1钢边橡胶止水带;2叠合板现浇层;3预制层。图12止水带变形缝节点(叠合板)7.5.2现浇混凝土部分水平施工缝宜设置在侧墙高出底板顶面不少于300mm处,中埋300mm宽、3mm厚折边钢板止水带。7.5.3预制构件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钢筋保护层厚度迎水面不宜小于50mm,背水面不宜小于30mm,其他部位保护层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并符合GB50010-2010的规定。注: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迎水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参照GB50108-2008第4.1.6条的规定确定。7.5.4预制叠合板构造应符合以下要求:a)预制叠合板应用于综合管廊中的顶板及节点处层板,底板可使用叠合板或者采用现浇底板;b)预制叠合板搁置在夹心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宜小于15mm;C)桁架钢筋设计时,桁架方向一般设计为叠合板搭接的受力方向,特殊情况下,当跨度不大于1500mm且纵向宽度不小于4000mm,桁架方向可设计为非叠合板搭接方向;d)桁架长度设计时宜取200mm的整数倍;桁架间距布置根据计算确定;e)桁架钢筋设计上弦筋直径不小于8mm,下弦筋直径不小于6mm,格构钢筋直径不小于4mm,格构钢筋与上弦下弦钢筋采用满焊连接(图13);图13桁架截面图f)桁架钢筋在叠合板中的设置应符合JGJ1-2014的规定。7.5.5双面叠合夹心墙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要求:a)综合管廊的侧墙及雨水舱两侧的隔墙宜选用双面叠合夹心墙;b)主要受力夹心墙侧墙的整体厚度不宜小于300mm,满足保护层及现场施工要求时可适当减少墙体厚度;C)夹心墙应符合10的模数,外侧预制板最小厚度为80mm,内侧预制板的最小厚度为60mm;d)架钢筋的构造要求参照预制叠合板中桁架钢筋的相关要求。7.5.6预制顶板、底板、叠合夹心墙内、外叶预制墙体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配筋率:受力钢筋不宜小于0.25%,构造钢筋不宜小于0.20%,裂缝控制严格、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或地质情况复杂时构造钢筋配筋率宜适当提高;叠合墙内、外叶预制墙体间应设置桁架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注:最小配筋率按叠合后的整个截面计算。267.5.7双面叠合夹心墙与底板的连接构造要求根据底板的样式进行确定:a)当与现浇底板连接时,提前浇筑垫层,夹心墙中需要设置一排长h/3(h为综合管廊净高)的竖向加强钢筋,底板钢筋下预设钢板垫块保证夹心墙安装时的稳定性(图14);标引序号说明:1预制夹心墙;2现浇底板;3底板钢筋;4垫层;5钢板垫块。图14预制夹心墙与现浇底板的连接b)夹心墙与叠合底板连接时,叠合底板需要预埋锚固U型钢筋,夹心墙中需要设置一排长h/3(h为综合管廊净高)的竖向加强钢筋(图15),布置根据计算确定。标引序号说明:1预制夹心墙;2叠合底板;3底板钢筋;4垫层;5钢板垫块。图15预制夹心墙与叠合底板的连接C)夹心墙与叠合顶板连接参照图16,竖向附加钢筋同与底板连接节点处附加钢筋,布置根据计27算确定且应满足锚固要求。标引序号说明:1预制夹心墙;2叠合顶板;3顶板钢筋。图16预制夹心墙与叠合顶板的连接7.5.8不与雨水舱接触的隔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全预制实心墙,其厚度不宜小于200mm。全预制隔墙与现浇底板、叠合底板的连接参照图17,当隔墙与现浇底板连接时,可取消U型预埋锚固钢筋,与全现浇钢筋布置相同;全预制隔墙与叠合顶板的连接参照图18。全预制隔墙的竖向连接采用现浇带或连接件连接。标引序号说明1全预制隔墙;2现浇底板;3垫层;4底板钢筋;5叠合底板。图17全预制隔墙与叠合底板连接节点28标引序号说明:1叠合顶板;2底板钢筋;3全预制隔墙。图18全预制隔墙与叠合顶板连接节点7.5.9双面叠合夹心墙的纵向拼缝采用钢筋笼连接,拼缝两侧各300mm内叠合板竖向钢筋采用开口型钢筋,可参照图19设计。图19预制夹心墙纵向连接标引序号说明:1成品钢筋笼;2定位滚轮;3侧墙钢筋;4预制夹心墙。7.5.10预制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在与现浇段连接时,应在工厂预制时预留纵向连接钢筋。7.5.11叠合板的水平拼缝连接应设置拼缝钢筋(图20),拼缝钢筋长度不应小于1.2la,拼缝钢筋按照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该方向预制板中受力钢筋的50%,配筋率不宜小于0.3%,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图20叠合板水平拼缝连接标引序号说明:1拼缝钢筋;2叠合板现浇层;293叠合板预制层。7.5.12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合面、叠合面上应做界面增强抗剪处理。结合面处现浇混凝土或水泥基灌浆料的补偿收缩率不低于1.0×104。叠合面上应采用凹凸不小于4mm、结合面上应采用凹凸不小于6mm的粗糙面,或采用双向设置的间距不大于50mm、深和宽不小于10mm的人工刻痕。7.5.13集水坑构造应符合GB50838-2015的规定,燃气舱应设置独立集水坑,集水坑与叠合底板和夹心墙的连接构造参照综合管廊节点设计布置。7.5.14预制构件间刚性连接做法应符合JGJ1-2014的规定。7.5.15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顶、底板与外侧壁连接处宜设置边宽不小于150mm的腋角,腋角内八字斜钢筋的直径宜与侧墙的竖向钢筋相同,间距可为侧墙竖向钢筋间距的2倍;未设置腋角时,应适当加大拐角处的配筋量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7.5.16中间层板、顶层板的板顶钢筋、板底钢筋在壁板内的锚固应符合以下要求:a)中间层板的板底钢筋伸入壁板至少到壁板中线,且不小于5d;板顶钢筋伸入壁板水平投影长度应不小于0.4LaE,且弯折段不小于15d。b)顶层板的板底钢筋伸入壁板至少到壁板中线,且不小于5d;板顶钢筋伸入壁板水平投影长度当板端按铰接时不小于0.35LaE,当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0.6LaEO8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与运输8.1一般规定8.1.1预制构件的生产应有保证生产质量要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生产的全过程应有健全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应的试验检测措施,并宜建立质量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8.1.2预制构件生产前,应根据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岗位培训。8.1.3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对设计文件、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构件生产单位应编制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生产方案包括生产计划、工艺流程、模具方案、质量控制、成品保护、运输方案等。8.1.4预制构件生产前,应进行深化设计,并经过原设计单位审核。深化设计应包括预制构件平面图、模板图、配筋图、安装图、预埋件及细部构造图等。8.1.5预制构件生产宜建立首件验收制度。8.1.6预制构件的各种原材料和预埋件、连接件等在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检测,其质量标准应符合GB50204-2015的规定。8.1.7预制构件的生产设施、设备应符合环保要求。8.1.8预制构件在生产、运输、存放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预制构件损坏或污染。8.1.9预制构件制作的通用工艺流程如下:模台清理→模具组装→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管线、埋件等安装→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养护一脱模→成品验收→运输存放。8.1.10预制构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建立构件标识系统,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报告、进场验收记录。8.1.11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之间、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8.1.12预制构件出厂前应对其外观、裂缝等情况进行检验,并应按设计要求及GB50204-2015的规定进行结构性能检验。8.1.13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及运输应符合GB50838-2015、GB/T51231-2016、JGJ1-2014等的规定。8.2混凝土制备308.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JGJ55-2011的规定进行设计,并在材料试验的基础上经过计算、试配、调整后确定。8.2.2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采用插入振捣浇注成型时,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宜控制在30mm~100mm;采用附着振动浇注成型时,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宜控制在120mm~200mm;采用浇注不加辅助振动成型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扩展度指标宜控制在550mm~650mm,具体落度设计值还要结合结构的尺寸及形式合理确定。8.2.3混凝土制备混凝土制备应符合以下要求:a)混凝土拌合前,根据当日环境温湿度和骨料含水率出具《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b)混凝土制备应采用自动计量系统的搅拌设备。所用计量器具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定期校准;C)混凝土制备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料。各种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水泥、水、外加剂、掺合料为±1%,粗、细骨料为±2%;d)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搅拌机应先充分润湿,并按照配合比增加5%~10%的水胶比相同的砂浆;e)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净搅拌时间不宜少于120S;f)冬期生产时,应符合JGJ/T104-2011规定。夏季生产,搅拌的混凝土拌合物温度不宜高于30℃;g)混凝土拌合物应随拌随用,在初凝前使用完毕。环境温度高于25℃时,搅拌的混凝土拌合物停放时间不宜超过45min;环境温度低于25C时,停放时间不宜超过60min。8.2.4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或坍落扩展度应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应进行开盘检测,每累计50立方进行一次,且每班至少测定一次。测定方法应符合GB/T50080-2016的规定;b)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混凝土试样制作抗压强度试块,每班至少抽样一次,每次三组。其中一组进行标准养护,用于检验评定28d强度,另两组与预制构件同条件养护,用于测定脱模强度和出厂强度。试块制作应符合GB/T50081-2019的规定;C)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混凝土试样制作抗渗试件,同一配合比每500m3混凝土制作抗渗试件一组。试块制作应符合GB/T50082-2009的规定;d)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50164-2011的规定。8.3钢筋骨架制作-般规定a)钢筋骨架的钢筋规格、型号、加工、安装等应符合GB50204-2015的规定和设计要求;b)钢筋骨架应有足够的刚度,接点牢固,不应松散、倾斜和扭曲变形;C)钢筋骨架应安装保护层支撑,其材质应为同强度混凝土垫块或采用专用保护层垫圈。8.3.2钢筋加工a)钢筋加工制作时应对下料表进行检查复核并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批量制作,加工完成31的钢筋应标注明确,堆放有序;b)钢筋的接头方式、位置应符合JGJ107-2016的规定和设计要求;C)钢筋焊接网安装应符合JGJ114-2014的规定;d)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钢筋加工的尺寸偏差尺寸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沿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箍筋内净尺寸±5注1表中所列允许偏差数值为最低要求,应注意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协调。注2:其他应符合GB50204-2015的规定。e)钢筋加工宜采用自动化生产方式,钢筋骨架可采用自动焊接或人工焊接成型。8.3.3钢筋骨架质量控制钢筋骨架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