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3-大明湖公园_第1页
情景3-大明湖公园_第2页
情景3-大明湖公园_第3页
情景3-大明湖公园_第4页
情景3-大明湖公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景3大明湖公园情景3-大明湖公园1情景3-大明湖公园2情景3-大明湖公园3大明湖南门牌坊,为明代建筑。大明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大明湖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隋唐时名莲子湖、历水波,宋时曾名西湖,到金元时始称大明湖(因湖边曾有大明寺)。大明湖南门牌坊,为明代建筑。大明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大4大明湖水水质清冽,游鱼可见,水源充足,排水便利,经年水位恒定,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说法。湖水深平均两米左右,最深处约四米。大明湖还有一独特之处,就是“蛇不见,蛙不鸣”。大明湖水水质清冽,游鱼可见,水源充足,排水便利,经年水位恒定5济南第一庭院—遐园,位于湖南岸。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其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济南第一庭院—遐园,位于湖南岸。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6稼轩祠,位于湖南岸。这里原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的李鸿章生祠,民国初年改作他用,1961年改建为稼轩祠,以纪念南宋抗金英雄、豪放派词人、济南人辛弃疾。大门悬匾额“辛稼轩纪念祠”,为陈毅元帅题写稼轩祠,位于湖南岸。这里原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的李7稼轩祠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三进院落,面积约1400平方米。正厅门楣上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楹柱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均为郭沫若撰书稼轩祠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三进院落,面积约1400平方米。正厅8七曲石桥,位于稼轩祠之北,蜿蜒湖中。石桥末端,有九曲亭,又名藕亭,六角攒尖,方亭临水,垂柳弄影,芙蕖送香七曲石桥,位于稼轩祠之北,蜿蜒湖中。石桥末端,有九曲亭,又名9南岸石拱桥南岸石拱桥10铁公祠,位于湖北岸。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纪念明兵部尚书铁铉而建。铁公祠,位于湖北岸。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纪念明兵部11铁铉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任都督府断事。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登基,任铁弦为山东参政。燕王朱棣为与侄子争夺帝王,从北京发兵南下“靖难”,兵至济南时,铁铉率军抵抗燕军,朱棣久攻不下,只好绕过济南。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明成祖,然后发兵复取济南,铁铉兵败被俘。朱棣亲审铁铉,铁铉大骂朱棣叛逆,被朱棣残忍地处死,全家惨遭诛杀铁铉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任都督府断事。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12小沧浪,位于铁公祠南。小沧浪是清乾隆年间山东运盐使阿林保重修铁公祠时,参照苏州沧浪亭建造的,是大明湖公园最为秀丽的所在。小沧浪,位于铁公祠南。小沧浪是清乾隆年间山东运盐使阿林保重修13晚清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绘在此看到的景色:“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此即旧时济南八景之一“佛山倒影”。晚清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绘在此看到的景色:“到了铁公14铁公祠西廊壁圆形洞门两侧镶嵌着一幅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其准确概括了古城济南柳绿荷香、湖山掩映的独特风貌,成为千古名句和济南的骄傲。此对联由清嘉庆年间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撰,山东巡抚、书法家铁保书。铁公祠西廊壁圆形洞门两侧镶嵌着一幅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15历下亭,位于大明湖的湖心岛上。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四年(745年)与书法家李邕在此把酒欢宴,杜甫即席赋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历下亭以此而名播天下。“历下亭”匾额为清乾隆皇帝所书。历下亭,位于大明湖的湖心岛上。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四年(74516雨荷厅,位于南丰祠院内南侧。雨荷厅红柱雕窗,青瓦飞檐,四周环廊,东西北三面环水,内植荷莲。据说,这儿就是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所说的乾隆皇帝与民女夏雨荷相见相爱之处雨荷厅,位于南丰祠院内南侧。雨荷厅红柱雕窗,青瓦飞檐,四周环17北极阁,始建于元初。北极阁又称真武庙,也叫北庙,是济南市现存最大的道教庙宇,祀道教北方神祇真武大帝,至今已历700余年风雨沧桑北极阁,始建于元初。北极阁又称真武庙,也叫北庙,是济南市现存18南丰祠,位于湖东北岸。南丰祠为宋代所建,以纪念宋代文学家曾巩。南丰祠,位于湖东北岸。南丰祠为宋代所建,以纪念宋代文学家曾巩19汇波楼。元代初年在北水门之上修建了汇波楼,为歇山重檐七间城楼式建筑,位于7米高的北城门之上,楼高13.6米,巍峨壮观。整个建筑由88根红柱承托,飞檐斗拱,绿瓦明甍,翘角挑梁上悬挂风铃。楼南二层檐下,悬“汇波楼”金字匾额,为当代书画家黎雄才题写。楼西二层檐下,另悬“汇波晚照”匾额,为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汇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