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 阅读,传习文化;重视阅读_第1页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 阅读,传习文化;重视阅读_第2页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 阅读,传习文化;重视阅读_第3页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 阅读,传习文化;重视阅读_第4页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 阅读,传习文化;重视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一一阅读经典,传习优秀文化;重视阅读经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红楼梦》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

彻观察和深刻思考。它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当你

逐渐有所领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摘自语文高中教材《红楼梦》导读)

2.当代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

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主要在于修养身心,

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

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摘自《光明日报》对李景林教授的访谈)

3.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就文字而言,文言文和白话文有相当

的距离,就内容而言,《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权

术心机,《西游记》主讲佛法,《红楼梦》深奥的“色、空、幻、灭”

主题,孩子心智不甚成熟,都无法充分理解。人当然应该阅读经典,

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摘自秦春华《“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学校计划举办“传习经典”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

嘉宾有:朱女士(学生家长),张先生(文史专栏记者),何老师(高

中语文教师),黎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高中学生、家长和其

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

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

1.传习文学经典,修养身心。

2.“传习经典”,要有选择性。

3.传习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4.阅读经典,传习优秀文化。

5.传习文学经典,领悟社会人生。

偏题立意:

1.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偷换概念,跑题)

2.传习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同上)

3.阅读练就不一样的自我。(扩大范围,偏题)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方超老师

各位嘉宾、各位观众:

大家好!我叫黎明,是振华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很高兴在此与

诸位交流思想。我发言的题目是《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我想谈谈我对经典传习的认识。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其上卷

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

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这个

道理特别适用于我们的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

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则主要在于修

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

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就是说要学会在阅读中观察社会、思

考人生。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引领

我们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社会人生。读《红楼梦》,如果只关注知识,

那就是本末倒置。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曹雪芹这个人,在读

这个人的才学、眼光、识见乃至胸襟气度,深入到这个人的灵魂深处

去体悟他生命的大悲哀;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一段历史,

那就是钟鸣鼎食之家,在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中,呼啦啦似大厦倾,落

得个茫茫白雪真干净……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两个方面结

合起来。

经典,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大学》是立

本,示人为学之规模;《论语》是亲切,指示功夫在日用家庭之间;

《孟子》是养气,一生坚守其志;《中庸》是究其精微。所以儒家经典

的“不刊之鸿教”意义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事、读书、做人。也就是说,

既要修为己之学,也要成己、成人、成物。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在阅读中增强文化自信。

各位嘉宾,经典不仅是一部部典籍,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它

流淌着华夏儿女的思想与情怀,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与智慧。经典

著作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符号,其中体现出来的是自强不息、爱国

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出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诗词文化……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这厚重的文化更是被书写在了一部部经典著作

中。阅读这样的经典,自会有一份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在心中。

传习经典是否有年龄区分,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说,只要有阅

读的渴求,早些传习经典著作也无妨。古人云:开卷有益,更何况经

典。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早在初中时期,我就在老师的带领下

阅读完了四大名著。当时,我对有些内容不甚理解。随着我阅历的增

加、学识的增长,之前不理解的逐渐理解,认识肤浅的也变得深刻。

此外,常读常新,还让我有了新收获。

各位嘉宾,开卷有益,从阅读走向传习,传习经典从我开始、从

现在开始!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写作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经典,被称为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不论是《周易》《诗经》还

是《论语》《史记》,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四大名著,都自有它们产生

的背景。有位作家感叹:时代的变迁和原典背景的消失,使人们越来

越远离经典。

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要重视对经典作品

的阅读和思考?请任选一部经典,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信息审题立

意。材料呈现的写作背

写作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阅读经典文化作品,可以提振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抵抗外来文

化入侵;

2.阅读经典文化,就可以守住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

3.阅读经典文化作品,就是与智者对话,与高手切磋,增添国人

的智慧;

4.阅读经典文化作品,就是提升全民族的素养的不二法宝。

5.阅读经典文化作品,就是重构我们的民族性格,做一个大写的

中国人!

【优秀范文】

探本溯源,承义兴邦

屈子行吟汨罗江头,文公呕心零丁洋畔;杜工部位卑仍念忧国,

陆放翁将死不忘其忠。岁月如江,浪花淘尽英雄。可是,先贤目光却

穿越历史洪波,至今仍熠熠生辉。

经典须再读,因为它能告诉我,身为炎黄子孙,如何才能站直自

己的脊梁,活出自己的骨气。

于是,拂去尘埃,取下这部《楚辞》慢慢读……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群小奸佞,君王受谗,

远遭放逐,流落江头。

重读经典,领悟到的是坚守自己的那一份执着。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一一谁说书生不勇武,

心带吴钩向匈奴!一首《国魂》里,惊心动魄的古战场的刀光血影的

背景下,闪烁的是诗人慷慨赴国难的决心。即使是战马已殁,战车已

毁,自己也仍然要敲响那铿锵的战鼓,向敌人展示那不可征服的国威。

心神荡漾之际,仿佛能够看到怒发冲冠,目眦尽裂的勇士向践踏

国土的异族强敌释放出的凛然之威。“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

青山。”没有了这样舍身赴难的精神护持,有何来今日的岁月静好?

重读经典,激荡内心的是为国献身的那一份豪壮。

经典不应尘封,因为岁月无法冲蚀那深植沃土的民族之根;

经典不应尘封,因为时代无法改变那融入血液的民族之魂;

经典不应尘封,因为环境无法消解那兴国图强的民族之梦!

【写作点评】

本篇作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是上乘之作。文章语

势有排山倒海之风采,文从字顺,字里行间激荡着一种豪气。结构上,

层次清晰,多次出现关键句和点题句子。尤其是结尾,用排比句子呼

应了题目和开头。首尾圆合,结构工稳。就写作文采上来说,本文也

可圈可点,文章不同于一般的空洞说教,而是直接援引文章的名句,

厚重典雅,颇富文化气息。

【高考经典回放】

[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

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

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

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

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们只要来

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

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命题解读】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延续”,

是书店的独特职责所在,也是书店工作人员的工作意义的一部分。从

个人发展来看,“学会包容,一视同仁,对他人的人文关怀”是工作

意义组成的另一部分。

【优秀例文一】

卑微者的高尚与高尚者的博爱

“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

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在座椅上安然入睡。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过

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离家出走的人和在自习

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当我一口气读到这则高考作文材料最后一个句号时,我的脑海里

本能地浮现出一个结论:卑微者的高尚与高尚者的博爱。这家24小

时营业的书店给卑微者与高尚者在人性最温暖的部位提供了同床与

共眠的机会。

无疑,这家书店的作为是高尚的,相对于拾荒者、无家可归的流

浪者和离家出走的人来说,书店的高尚是强者的高尚,它的高尚赋予

了博爱的内容。它之所以博爱,是因为在它义务范围内容之外给需要

帮助的人提供了服务。而且这样的服务与金钱无关,只与博爱血脉相

连。

书店,是集中汇集精神财富的场所,每一本书,文学的、历史的、

教科类的、工具类的等等,无一不是使人长知识、长能力,无一不是

使心灵得以净化。每一个漆黑的文字就像每一粒种子,深入心灵的土

壤,使生命蓬勃葱郁。

拾荒者、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离家出走的人,他们来到书店不看

书,是来休息的,他们躺在深夜的座椅上,这个貌似不和谐的场景其

背后有着深刻的禅意。书店,这个宗教般神圣的地方容纳了他们,书

店这种博爱与宽容的态度是与其宗旨相一致的

其实,他们躺下或坐着都像一本书,他们是有生命活动的书,拾

荒者也好,无家可归的人也好,流浪者也好,从他们身上可以阅读到

书本里没有的东西。他们为什么深夜里来,大部分顾客走了他们再来,

悄悄地来。深夜之前他们在哪里?或许,冬日的雪花知道,酷夏的蚊

虫知道,春天的桥洞知道,秋天的树林知道

他们悄悄地来,他们深夜来,他们等大部分顾客走了以后再来,

他们小心地来,他们怕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读书的人,他们想到了

别人,他们的这种谨慎为人的行为难道不可以说高尚吗?有家的人,

谁还愿意来这里呢?他们没有在书店读书,可是,他们在书店学到了

什么是善良和博爱。一个社会如果多一些卑微者的高尚和高尚者的博

爱,这该有多么美好啊!

【写作点评】

本篇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技高一筹,全方位把控写作全局,写出

了“卑微者的高尚”一一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同时,也写出了“高尚者的博爱”一一对弱者的心灵关爱,用知识温

暖求知者的心灵。用包容之心和一视同仁的眼光真正关怀他人,彰显

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高洁之心灵。

结构上双线交叉,有条不紊,作者是一个写作高手,有着极强的

语言文字驾驭功底。

【优秀例文二】

彻夜亮一盏“文化”的灯

读书会改变人。在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看来,人们只要来看

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他们的读者。我们将一勺盐倒入

水杯中,盐一会儿就不见了,你虽然找不到盐,可盐早已无处不在,

你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读书也是如此,朗读会在潜移默化中浸润

你的心灵,提升人的见识与素养。读书还能解惑,作家厉彦林说:“每

个人都会遇到岔路,有时往往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犹豫徘徊,深感

迷茫……”相信这里的书会给他们答案,这家书店彻夜的灯火会带给

他们温暖。

环境会影响人。夜深之时,这些喜欢夜读的市民、自习的大学生、

追逐美好的外来务工者走进书店形成了一个小的群落,你怎么知道他

们不会影响到那些流浪者和拾荒者?最近有报道,北大保安20年竟有

500余人考学深造,成群逆袭,有的甚至考上研究生,之后当上大学

老师。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试想,这样的书店不是一

个,而是每座大城市里夜晚的一道风景线,有更多的书店在深夜里亮

着知识的灯火。如果真能这样,试想想,有一天,我们的国家里连流

浪者和拾荒者都彬彬有礼,今天这家愿意在深夜里孤独地为别人亮起

知识的灯火的书店是多么的可爱!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杜维明说,有

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便没有人做,做了也

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但做和不做,就不一样。

人们常会无奈地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所谓在商

言商,书店虽然卖的是书,

这个书店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书,书的名字叫“文化”。言及此,

我想起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

【写作点评】

本文最可贵的地方立意高远,文章条分缕析之后,将写作指向“文

化可以立国”,思想境界不同于一般的文章。

本文的写作思路很明晰,从读书对人的影响这个角度切入,接着

谈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时援引了逆袭的保安这些实例,增强了文

章的可信力度。最后,从书店抛却商店的利益,为渴求知识的人们点

燃一盏文化的灯盏,最后谈到文化可以立国。

本文好几处引用名言,洋溢着文化和时代气息。

时评文萃

【时评一】

“佳人”武亦姝“才子”赵雷为啥火了?

近段时间,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

人物。前者是赵雷,一位民谣歌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

目《歌手》中甫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

一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

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背后或有着相似

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

撇开《成都》的曲调不说,它的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歌。“让我掉

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分别

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抑扬顿挫的韵律、画面十足的文字,

比起声嘶力竭的无端发泄,赵雷的笔触就像冬日的一缕阳光,给我们

带来温暖而沉静的安抚。也无怪乎有人在安静听完这首歌后,感慨:

“成都因为赵雷的《成都》更加成都。”话虽绕,却点出了《成都》火

的缘由:共鸣。

同样,武亦姝的火,也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表、

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从

《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

愁”;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武亦姝用舞台上的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

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尘的追逐中,

早已经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些纯洁心灵、净化

灵魂的传统文化,就隐藏在心灵深处。这样的集体记忆,怎能不令人

泪奔?怎能不令人感动?

其实,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

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古典诗词,自不用说。不少民谣,也

正是因为其历经打磨后,刻画出人生的百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增厚

人心的土壤,由此才成为“爆款”。叶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

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

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

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

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言持久。更别说,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

怨之外,对于心灵成长,又有何益可言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

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

当然,俗和雅,并非截然对立。雅,并不意味着追求“小众化”,

不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雅,更不意味着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恰恰

相反,所谓的“雅”,是要以“意义”驯服“庸俗”,用朴素纯粹的美

打动人心。那些传唱久远的歌曲,那些广为流传的诗歌,不管是让人

感动也好,引人深思也罢,不都因其有着独特的美才被人们传唱么?

可以说,“雅”的品质,有时同样需要有“俗”的演绎,只不过,这种

“俗”并非庸俗、烂俗,而是通俗。

赵雷、武亦姝有两句话,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人生需

要不断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另一句是,“文化在我

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始终干净的东西”“文

化的烙印”,表述虽有不同,但无疑,都是对雅文化的一种呼唤。拒

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这,或许是是赵

雷、武亦姝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文化启示。

【时评二】

碎片化时代,我怎样读书?

其一,知,采用主题式读书法。仔细想想,靠色情图片吸引眼球

的,或者起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来哗众取宠的,这类文章根本没有必

要点开,因为,真正高水平的作者从来不是靠这些来取悦读者的。实

际上,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分享的文章,除了一部分的原创作品,

大部分文章你根本没有必要马上打开,如果感兴趣,可以先收藏起来,

用下面的主题式读书法阅读。

把其中最好的一本,拿出来精读,可以坐在咖啡馆里,全身心投

入地看书。实际上,一本200页左右的管理方面话题的书籍,我最多

两天就可以完成逐字逐句的精读,而且还做些笔记。剩下的同类型话

题的书,就可以用“查漏补缺”的方法进行泛读了。泛读一本200页

左右的书需要多少时间?上2小时即可。顺便,还可以把平时在微信

收藏起来的相关主题的文章一起读完。这,就是综合的统领式的潜心

阅读法。

其二,审,即本着质疑的态度读书。也就是说,本着批判性思维、

淘金思维的态度审视书中的观点,作者说话有理有据我们才能采信。

如果仅仅是拍脑袋、靠猜谜得出的结论,一笑置之即可。合理质疑,

举证证实,是读书不可或缺的正确态度。

其三,行,即为输出而读书。

读书只是输入的过程,最终目标是为了输出,也就是说你研究这

个主题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或者更好地指导实践。一个

简单的尺度,就是你争取自己认知或是修炼的水平超越你读过的每一

本书,乃至自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成一家之言。有人说,互联网

时代,原创知识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淡。我不同意。我觉得恰恰相反,

原创知识越来越重要。当人人转发、抄袭的时候,你的原创和坚持就

离成事不远了。

【时评三】

重拾遗落的厚重

中国的圣贤先哲大都强调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认为做学问就要

把它弄明白,搞透彻,不能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韦编三绝

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时,商业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

我们往往手足无措,我们确实失去了什么,也许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浅阅读”同样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

我们也许根本就无法空出时间来一次真正的阅读,更不用说研习经典

了。但反思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我们不一定快乐,同时

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难道生活本身就这样吗?

古代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截然不同。古人专心做学问,对于贫

困饥饿当真能安之若素。孔子有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矣。而今人则更多追求商业利益,一切以钱

为主,这就引发一系列的商业炒作以及学术丑闻,争论与批评过后,

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很难立足于世界。正如四大文

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它三国

文化快餐只能作为一种尝试,一种体验,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

遗落的厚重,沉潜宁静,到知识的海洋中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

遗落的厚重,让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