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校本作业7:地理过程类_第1页
尤溪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校本作业7:地理过程类_第2页
尤溪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校本作业7:地理过程类_第3页
尤溪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校本作业7:地理过程类_第4页
尤溪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校本作业7:地理过程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尤溪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校本作业7

地理过程类专题

地理过程的含义?

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可分为自然

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对地理事物“动态变化过程'’的考查是高考的重难点。

考查特点:

1、自然地理演变过程考查权重大;

2、一般不直接考查地理原理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分析某具体地理事象,考查学

生运用材料演绎推理能力;

3、隐形设问增加难度(问题呈现无“过程”,实质问的是地理事象的形成过程。“分析(说明、解释、

简述、推测等)……的形成原因",“……,试分析(说明、解释、简述、推测等)形成原因”);

4、还考查学生阐释和描述的能力。

一、地理过程类综合题考查方向:

1.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

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

2.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3.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

上。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二、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设问形式

说明……变化的主要过程;描述……形成的地质过程;推测……的原因:分析……的演变过程等

等。

(高考综合题的每小题之间几乎都体现了探究地理事物的过程,设问形式灵活性较大)

三、地理过程类涉及的高中地理主要知识

(一)自然地理部分:

1.大气受热过程

2.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6.(内力作用)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

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7.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地上河等)的过程

8.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9.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

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10.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

11.生物种类、规模变化过程:生物入侵、多样性改变

(二)人文地理部分:

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

2.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4.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四、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区域位置:经纬度、海陆、半球、相对位置等

第二步,调用相关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确定与哪些地理要素(要素变化)有关,明确要素间的因

果关系,构建逻辑关系分析图

1.大气运动规律;

2.水循环运动规律和水量平衡原理

3.地质作用原理。

4.板块构造运动原理。

5.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6.人文地理事象的运动与变化规律。

类型呈现的标志性特征实例

循环过程初始位置一系列运动环节一返回原来位置水循环、大气环流

演变过程初始状态一系列新旧变化一新的状态岩石物理风化过程、湖泊演变过程

波动过程地理事物数量在一定时间持续变化的过程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

(极值)

扩散过程扩散中心一扩散路径污染物扩散、地震波的传播

百点3♦4节点新的状态

思维方法1:正推法

通过地理过程解释(或预测)地理分布(状态),问题来自环节,从环节入手,使用演绎思维解决

问题。

预测变化婚和成因解徉成因

预测变化

思维方法2:逆向思维法

通过地理分布(状态)反演形成过程。使用正确知识和逻辑,正确解读终点。

运用逆向思徘

正向描述

思维方法3:地理整体性原则

运用整体思维,要关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已知哪引起喝

>-个要索---**些要索

的变化的变化空

有•些要素体

初绐状态是什么可想引起唯变

个化

的笠要素

的娈化

第三步,结合具体情境,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

五、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答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时间性:

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

成d-cT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注意因果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

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三)注意完整性: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

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

其中的过程。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

(四)注意精细化:

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

就概括完毕。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言,不能把简单题写成小作文。

六'常见的过程类问题归纳

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形成过程、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形成过程

1.灰霾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霾和雾都是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小于10km,相对湿度

小于等于80%为干霾;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为湿霾;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5%,为轻雾或雾。

5o

4O

图示天气过程()

A.是一次雾天气过程B.主要由大气环流引起

C.是一次干、湿霾天气过程D.是一次干霾天气过程

解析:C根据题干的提示“能见度小于10km,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为干霾;相对湿度在80%—95%之

间为湿霾;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5%,为轻雾或雾”,再对比图中数据,相对湿度一直低于95%,有一些时

段低于80%,能见度都低于10km,可知图示天气过程是一次干、湿霾天气过程。

2.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

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结合材料,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

【答案】冷锋在往东南移动过程中,受山地阻挡,前进

受阻,并被迫停留在山前地带,转变为准静止锋。同时气流

遇山地抬升,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因而多云雾。

3.材料:关于台风的形成机理,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当低纬地

区海水表面温度超过27.5℃的时候,空气的扰动(如局部雷电等)就会导致热带气旋在该类海域诞生。热

带气旋在低纬海区移动过程中,可能逐步加强发育成强热带风暴,直到台风、强台风,给人类生命财产造

成巨大危害。

根据材料,试说明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加强的大体过程。(6分)

【答案】从途经的表面温度超过27.5℃的表层海水获得能量、水蒸气;(2分)所获得的能量和水蒸气大

于消耗量;(2分)其中心的气压逐渐下降,周围的气压梯度随之加大,强度得到加强。(2分)

2.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

岩浆岩: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即火

山喷发),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变成砾石、沙子和

砾石层砂石、地震引发漏石避

震前地震地震震后

泥土。这些碎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经压紧固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

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

砾岩楔是地震形成的地质构造,它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示砾岩楔()

A.形成环境以堆积作用为主B.形成早期的裂隙因受挤压作用而形成

C.中部砂石粒径下小上大D.可用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

5.关于砾岩楔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过程只与地质条件相关B.形成过程中变质作用使裂隙变宽加深

C.形成过程中同时形成断层构造D.形成过程中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解析:4.A读图结合材料砾岩楔其形成受固结成岩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为主,根据所学知识沉积岩形

成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故A正确;读图砾岩楔形成早期的裂隙因地震影响受张力作用而形成的,B错;读

图砾岩楔形成时受重力分异作用,卜面的砂石颗粒大,上面的颗粒小,C错:砾岩楔是地震后形成的,不

能预测地震的发生,D错。

5.D读图结合材料砾岩楔形成有内力张裂作用和外力风化固结成岩作用,A错,D正确;形成过程中张

力作用使其裂隙变宽变深,B错;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砾岩楔仅受张力作用,

没有明显上下位移,C错。

3.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地形倒置示意

(向斜成巾背斜成谷)

背耕发育成沟谷向斜发育成山岭.

(A.C为背斜,B.D为向斜)

广东肇庆七星岩主体是由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下图为七星岩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七星岩景区地质构造是()

A.断层B.喀斯特C.背斜D.向斜

7.下列关于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壳发生挤压变形形成褶皱②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③七星岩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外力作用④七星岩形成过程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6.C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向上弯曲,应为背斜结构,C正确。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A错。喀

斯特地貌,不是地质构造,B错。向斜岩层向下凹,D错。

7.A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地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挤压变形形成褶皱,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

外力侵蚀,①②对。

8.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地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

构造带:内带、泰勒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新生代时期构造带的地质

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

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图1为阿尔及利亚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图,图2为沿AB线所作的

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图。

简述阿特拉斯造山带形成的地质过程。

【答案】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

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隆起带

上;泰勒隆起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小型突起构造带共同构成阿特拉斯造

山带。

4.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河谷

沟下蚀

谷溯源侵饨

9.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

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

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

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结合材

料及所学知

识,说明图中

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答案】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

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

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也是岸坡演化过程,山地滑坡崩塌则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下图示意迁

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丙乙甲丁B.乙丁丙甲

C.甲乙丙丁D.丁甲乙丙

11.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

A.内力作用占主导B.河谷海拔升高C.河流堆积作用导致岸坡发生变化D.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

解析:10.A完好的河谷应是河床底部相对平滑对称的丙图结构,山地滑坡崩塌侵入河床,导致受侵蚀河

床一侧发生地貌演替,在流水进一步差异侵蚀及下滑的崩塌物影响下,河谷宽度变化且河谷位置发生横向

变化,最终形成如丁所示的地貌,选A。

11.D结合上题可知,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均起作用,最终导致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选D。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

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

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FT段。

12.亚人形城的伞下足()甲水流方向

---------

A.春季B.夏季/厂\

7//\枯水期水位线________________////

//Z:壶穴分布区:乙水流方向

C.秋季D.冬季7/f■

/

//—JL____/

13.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____/)/

/7//y

/

A.甲、乙、丙B.丙、乙、甲)r~,))//」一丙水流方向

//)///-L—

C.乙、甲、丙D.乙、丙、甲

14.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

是()

A.气温B.降水量C.地势D.基岩性质

解析:12.B13.C14.A第12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

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

第13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Q”型、"锅"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

断C正确。第14题,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

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

5.三角洲形成过程

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

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避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谨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15.长江口是一个丰水、多沙、中等潮汐强度的河口湾,在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崇明等一系

列岛屿。右图是长江河口示意图,图中的涨

落潮优势转换界是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动力

的平衡地带,在近底层涨落潮流相抵后净流

速等于零的地方。

(1)指出九段沙在长江口中的位置特点,说

明其成因。(6分)

(2)推断长江河口崇明等岛屿形成的先后顺

序,并说明理由。(6分)

(3)长江河口涨、落潮流主通道不一致,分析其涨潮通道偏向长江北岸的原因。(6分)

【答案】(1)位置特点:位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2分)。原因:长江携带泥沙(2分),在涨落潮优势

转换界,水流(底层)流速为零,泥沙堆积(2分)。

(2)形成的先后顺序: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九段沙(2分)。

理由:九段沙现处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上,是最新形成的岛屿(2分);长江三角洲从海洋向陆地演

变过程中,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不断向海洋推进,崇明岛形成最早、年代最老,其后依次形成

长兴、横沙和九段沙(2分)。

(3)东海涨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主流偏北(2分);同理,长江入海水流受地转偏力作

用,主流偏南(2分)。因此,在地转偏向力、潮流与径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北支河流势力较弱,涨潮潮

流势力较强,形成了东海涨潮流以北支为主(崇明岛以北)(2

分)。(注:地转偏向力因素可给3分)

6.辫状水系形成过程

r

宽阔的河段

地形以平坦

辫状水系的形成

幽径流量影褫

气候丰水期,因河®捌添改道

降水的季节变化(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楙期沙洲。显,分就胡生水流分汉

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

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

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

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

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7.爬升沙丘形成过程

外力(主要是流水)搬运、沉积——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及低阶地

出露——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河漫滩及低阶地上沙丘随迎风坡抬升并在顶部附近堆

积,后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在背风坡滑落,形成陡峭的滑落面。

16.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该段河流

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140mm,冬季盛行偏北风。

图例

;\(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

山地

蠡主要影响因素。

舔I(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沙丘(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答案】(1)PQ为峡谷,QR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

(2)QR段上游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雨季挟带泥沙量大;QR段河床平坦开阔,流速

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3)(甲处上风向河谷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时,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

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8.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

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

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

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

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一冲积平原

17.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T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在冲积扇上

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又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

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嘴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DK地貌类型为,简述其形成过程。

(2)推测滨浅湖水位上涨在图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冲(洪)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

该地岩层断裂陷落,相邻山地抬升,断层两侧落差增大。流经山地的河流洪水期水流流速快,携带大量泥

沙和砾石,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

形成扇状堆积地貌一一冲(洪)秘扇(多个冲(洪)积扇连接在一起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

(2)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

一平水也…赫位

舲辆图

平原落差减小,流速减慢;辫状河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得弯曲,辫状河转

变为曲流河。

9.河漫滩的形成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在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

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

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随着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

水面,形成河漫滩。

10.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

河曲的形成:

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

而形成的河曲

河流……沙坝

嵌入式河曲:宽广、开阔的地区,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弯

曲河道——地壳快速隆升——河水下蚀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最终,隆

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

故当河弯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

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

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下图为迂回扇形成过程示意图。

18.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②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

③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减少顺序④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

A.匀速坍塌B.加速坍塌C.减速坍塌D.间歇坍塌

解析:18.C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①对。河道弯曲,流速减缓,泥沙

堆积,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②对。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增大顺序,③错。河道变长,

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量变慢,④对,故选C。

装大深度线早期点坝沉积

II19.D根据材料提示:若侧蚀再度减缓,

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

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

形成完整的迂回扇,可知侧向运动是脉动式

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迂回扇形成过程

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间歇坍

塌,D对。

20.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

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

腊字母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

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

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

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左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

【答案】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

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11.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形成

过程

丹霞地貌形成过程

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

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

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

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12.花岗岩峰林

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

发生间歇抬升随着地壳的强烈隆升,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剥

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13.石蛋和石环形成

石蛋:花岗岩"石蛋”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一般认为花岗岩在抬升过程中先产生节理(花

岗岩体中存在着一定走向的裂隙,地质学上称节理),当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阳光、空气、冰楔、

生物、水等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

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为球

状风化或石蛋化。

21.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简图。钦查群岛位于秘鲁的西南部,主要由3个花岗岩岛屿组成,

地表植被稀少,表层部分岩石近似圆球状,呈现由表及里、层层剥离的现象。

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钦查群岛圆球状岩石的形成过程。

【答案】(1)钦查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

花岗岩;之后地壳隆起,花岗岩出露地表;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出现由表及里、

层层剥离的现象,因而呈圆球状。

石环: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

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移动,最终使粗的

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就是冻融分选作用,它就像筛子一样将不同的物质分离。在

平缓而又粗细混杂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

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围成一圈,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石

环形成的条件:有充足的水分、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14、溶洞形成:石灰岩—溶洞(如果有上下洞的话,一般先形成上层洞穴,后形成下层洞穴)

22.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2,是云贵高

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

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

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

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为

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

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O

345

图a

0o.

8o

6o.

4o

2o

0o.

8o

6o

4o

2o

O1口

6789101112月份

图b

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表分布的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岩石多裂隙发育;该地夏季炎热多雨,雨水沿裂隙侵

蚀、溶蚀,长时间作用形成峰丛地貌。

15.高山流石滩形成过程

解释一: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

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此处写到冰劈、冻融风化作用也可以);

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流石滩

解释二: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

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

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

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23.下图示意新疆地形、轮廓、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在

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

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流

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流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16.河流袭夺过程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袭夺

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

合,出现倒淌河、断头河、袭夺湾等地貌形态。

24.材料一:一般正常水系支流与主流交接关系应为顺交,雅鲁藏布江中游主要支流共37条,

其中顺交支流4条,直交或近于直交支流12条,逆交支流21条(占总支流的56.8%),这一特征

说明古雅鲁藏布江流向可能和现在不同。甲图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河网构成图和雅鲁藏布江部分河段

河谷平面图。

。雅鲁藏布江流域河M构成;(1>)雅鲁藏布江部分河段河谷平面图(阳影代表河谷宽度)

材料二: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乙图是河流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

1

量存薪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个长期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大峡谷是先成河(一条

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壳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大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

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由于该河的发育早于隆起构造,故称先成河),而近

年来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大峡谷是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造成的。

(2)根据材料推断雅鲁藏布江可能是一条“袭夺河”的证据,并推测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

能的流向。

(3)若雅鲁藏布江是一条“袭夺河”,试描述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的过程。

【答案】(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一个巨大的拐弯,可能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袭夺湾;古雅

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自东向西流。

(3)古雅鲁藏布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属两条不同的水系。布拉马普特拉河位于喜马拉雅山

南侧,地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又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

用强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古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先切断山脊,使古雅鲁藏布江改

道,流向布拉马普特拉河。

17.河流阶地的形成

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

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

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

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下切侵蚀到最低点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为主,局部地区以湖泊、河流

汇水口、堤坝等基面为准。)

地壳抬升

会对河流阶地的形成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让已经发育的阶地面高出洪水位,成为新的河流阶

地;二是使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制造出阶地坡,让阶地高度上升,也通过堆积作用促进新

的阶地面发育。

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如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不同

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5.图中形成最晚的一级阶地是

A.aB.bC.cD.d

26.在任意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方向是

A.垂直上升B.垂直下沉C.水平张裂D.保持稳定

18.冰川作用

峡湾形成过程:冰川侵蚀成谷—后流水发育,受流水侵蚀,河谷继续发育一气候变暖,冰川后退——海水

倒灌,形成峡湾。

峡湾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冰川运动时(冰进),冰川包裹或推着碎屑一同前进。当冰川部分消融后(冰退),消失冰体中的

碎屑就地沉积,最前端的推移物称为终碱,原冰体底部的包裹物称为底磕。后退硬是由于冰川在后

退的过程中,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产生的冰植物。冰川每消融一部分,这部分冰川体所包裹的物

质就会沉积下来,当冰川完全消失后,就会形成一系列环状的沉积地貌。下图是大陆地区冰川作用

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底硬

冰川向前运动时冰川部分融化退缩时冰川消失后

27.冰川消失后,对图示区域的地貌特征表述最为贴切的是()

A.阶梯状B.波状起伏C.平坦开阔D.崎岖不平

28.图示地区经历的大规模冰进、冰退次数是()

A.一次冰进,一次冰退B.一次冰进,两次冰退

C.两次冰进,一次冰退D.两次冰进,两次冰退

解析:27.B28.B第27题,读图可知,在冰川作用之下,冰川消失后,图示地区地貌

会呈现波状起伏的特征,故B正确。第28题,冰进是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的前进过程,冰川前端会

出现较多的冰碱物,在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冰植物堆积。图示地区第一次冰进到达终破处,而后冰

川消融退缩,短暂停留后又继续后退,所以是一次冰进、两次冰退,故选B。

19.泉水、温泉形成过程

断裂和垂直节理发育;雨量充沛,地表水下渗为地浅层岩溶水

下水与炽热的岩体接触,转变成地下热水;地下热

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

大气降水经森林涵养渗入地下,经玄武岩层、火山

碎屑岩的长期融滤、矿化,源源不断地生成矿泉水,

沿断裂带上涌出露地表

29.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

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

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

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

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

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

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

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图M(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

Ma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

I-I水曲

多雨年水不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