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形成性练习地理试题-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1/wKhkGGYLFoaALOnuAAF7CoYQ6Ao953.jpg)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形成性练习地理试题-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1/wKhkGGYLFoaALOnuAAF7CoYQ6Ao9532.jpg)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形成性练习地理试题-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1/wKhkGGYLFoaALOnuAAF7CoYQ6Ao9533.jpg)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形成性练习地理试题-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1/wKhkGGYLFoaALOnuAAF7CoYQ6Ao9534.jpg)
![天津市武清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形成性练习地理试题-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1/wKhkGGYLFoaALOnuAAF7CoYQ6Ao95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形成性练习(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2*30=60分)
图示为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00170°60°40°20°
1.图中①地位于()
A.东半球、北温带B.东半球、北寒带C.西半球、北温带D.西半球、北寒带
2.一架飞机由②地起飞,途经③地后抵达④地,其飞行方向为()
A.一直向西B.先向东南,后向东北C.一直向东D.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答案】1.C2.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示区域为北半球,经线相交于极点,图中逆时针方向为向东,可知①点的经度为170o∖V,位
于160。E以东,属于西半球;纬度为6(TN,在北极圈以南,属于北温带。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可知,飞机由②地经③地到达④地,由东西方向看,飞机向西飞行;从南北方向看,飞机先向北飞又
往南飞;综上判断可知,飞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故选D。
【点睛】球面上大致位于同一纬度的两点的最短航线大致相当于沿纬线折向高纬的一段弧。
3.下图为“莱索托和安道尔两个袖珍国领土范围示意图”,莱索托是典型的国中国。读图,图中两国()
莱索托安道尔
A.所在的半球不同,温度带相同B.所在的半球相同,温度带不同
C.图中安道尔的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较小D.图中安道尔的比例尺较小,表示范围较大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上的经纬度可知:莱索托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亚热带,安道尔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北
温带,A、B错误;两图图幅相同,莱索托经纬度跨度大,实际范围大,比例尺小,C正确,D错误。故选
Co
【点睛】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
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读某地等高线图,其中数值为海拔,单位:米(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陡崖的最大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8mB.21mC.39mD.43m
5.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P为山坡上的洼地②Q为山坡上的洼地③P为山坡上的小丘④Q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4.C5.B
【解析】
【4题详解】
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XdW^H<(n+l)x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图中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3),
d表示等高距(图中为10米),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故可得20WzλH<40,故18m、21m、39m、43m
中,图中陡崖的最大的相对高度可能是39m,故选C。
【5题详解】
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可知40<P<50,P为洼地,60<Q<70,Q为小丘,①④正确,故B正确,ACD
错误,故选B。
【点睛】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为(n-l)XdWZ∖H<(n+l)x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AH
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62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一等高线
A580山峰、高程/m
0河流、湖泊、瀑布
6.Q地的最高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7.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答案】6.D7.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山峰高度580米,等高距为100米,则山峰外等高线数值为500米,山峰向右侧
河流一侧依次是500米、400米、300米;从河流再向右侧等高线关于河流对称分布,依次是300米、400
米。则Q点的海拔为400米vQ<500米,所以Q地的海拔最高可能为420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判断可知,图中河流干流两侧等高线数值为300米,等高距为100米,不考虑瀑布因素,干流河
谷的海拔高度为200米至300米之间。湖泊下游的瀑布落差为62米,则瀑布下端海拔最高不超过238米,
图中桥梁位于瀑布下游,其最高也不会超过238米,因此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高度应在200米至238米之
间,山峰海拔为580米,则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约为342米至380米之间,360米最接近,C符合题
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两地均不在等高线上,计算两地相对高度范围,可先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
规律读出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用较高地点的低界值减去较低地点的高界值得出相对高度的低界值,用较
高地点的高界值减去较低地点的低界值得出相对高度的高界值。
8.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使人类难以生存。为了自救,提出一个名
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本片中地球人类难以生存的最直接原因是()
A.小行星的碰撞B.地球大气逐渐不适于呼吸
C.液态水逐渐减少D.光照不稳定,温度不适宜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题干信息,太阳急速衰老膨胀,意味着太阳光照不稳定,地球温度产生变化,D正确;题干
信息并未提到小行星的碰撞,A错误;地球大气、液态水属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Be错误。故选D。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
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
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五大连池
9.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
10.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
1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B.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12.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一岩石圈一水圈、生物圈B.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D.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答案】9.B10.C11.A12.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圈层是地壳,②圈层是地幔,③圈层是外核,④圈层是内核。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
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对应的是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五大连池景观图中出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4个圈层,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题详解】
据第1小题可知,③圈层是外核,最可能为液态,A正确;④圈层是内核,其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B
错误;②圈层是地幔,横波可以通过,C错误;①圈层是地壳,其厚度海洋较陆地小,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而是从大气圈开始的,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
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
的顺序是大气圈T水圈、生物圈T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和地
壳合称岩石圈;软流层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发源地。
13.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古生代时,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B.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C.植物界经历了海生藻类植物一陆上抱子植物一被子植物一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一鱼类一两栖动物一哺乳动物的演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新生代时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而不是古生代,A错误;地质历史上
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另一个是中生代,都是森林茂密时期,B正确;植物界的演化经
历了海生藻类植物T蕨类植物T裸子植物T被子植物的演化,被子植物出现在裸子植物之后,C错误;动
物界经历了由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的演化,爬行动物出现在两栖动物
之后,D错误。故选B。
如图是安徽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
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6月日照时数少于8月,主要原因是因为6月()
A.白昼短B.阴雨天多
C.副高影响D.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15.假设太阳光线一天之中在地表转动的速度是匀速的,速度为15°/小时。则该地房屋朝向和该日昼长约
为()
A.朝向南偏西13小时B.朝向南偏东14小时
C.朝向南偏西14小时D.朝向南偏东13小时
【答案】14.B15.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6月太阳直射点位置较8月更偏北,所以安徽6月的太阳高度角更大,且昼长大于8月,A、D错;6月恰
逢梅雨,多阴雨天气,B正确;8月正值伏旱,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晴天,故日照时数8月更多,C错
误。所以选B0
【15题详解】
假设太阳光线在地表转动的速度均为15。/小时,读图可知日出太阳光线在正东偏北15°,则上午太阳光线转
动约105。,时长则为7小时,上午时间与下午时间对称相等,则白昼长约为14小时,AD错误。安徽正午
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位,图中显示,访地房屋朝向为正午进太阳光线偏东15。,故为朝向南偏东,B正确,
C错误。所以选B。
【点睛】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1、地形阻挡,地形阻挡会减少日照时数;2、天气状况,阴雨天气日照时
数少;3、昼夜长短,昼长越长日照时数越大;4、大气状况,大气透明度越高日照时数越大;5、海拔高低,
海拔越高日照时数越大。
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04812162024北京时间
16.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AGB.②C.③D.®
17.该地最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华北平原C.松嫩平原D.钓鱼岛
【答案】16.B17.A
【解析】
【16题详解】
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点,日落时间晚于地方时18点,
我国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辐射量应为零,而不是大于零或小于零,随着日出,太
阳辐射量逐渐增大,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值之后,太阳辐射量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到,③④曲线始终大于0,
不符合题意,CD错误。②曲线先等于0,后上升至最高点下降,之后又再次等于0,符合我国太阳辐射变
化规律,B正确。①曲线有小于0的时刻,不符合题意,A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太阳辐射应在当地地方时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当②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在13:00〜14:00之间,
从中可以判断当地应在120。E以西,相差一到两个小时之间,所以当地的经度大约位于90任~105。E之间。
河西走廊位于100。E附近,符合题意,A正确。松嫩平原位于125。E附近,C错误。华北平原位于115。E
附近,B错误。钓鱼岛位于120。E以东地区,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在一天内中午前后最大,夜间为0,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太阳辐射
的因素有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以及白昼长度、天气等。
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
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合称二十四节气。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
运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春
惊狙
谷雨雨水
立夏立春
小满大寒
芒种A-.-A小寒
熨至T太阳仁冬至
小暑∖-*^''''/大雪
小雪
大暑
立冬
立秋
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
二十四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
18.“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曾一夜刷爆了朋友圈,朋友圈的一张张红包截图,一杯杯奶茶照片,包含着亲情、
友情、爱情。下列反应黄山立秋后的地理景象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B,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C.日落时间越来越晚D.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19.对我国北方的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小寒、小雪B.立夏、立秋C.雨水、清明D.雨水、处暑
【答案】18.D19.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黄山地处北温带,立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正午旗杆影子变长,A错误,D正确;
太阳直射点南移,昼长变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CB错误,所以选D。
【19题详解】
对我国北方的城市来说,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时间,太阳最接近直射在同一纬度。
小寒与大雪跟冬至对称,昼长最接近,A错误;立夏与立秋跟夏至成对称的两个节气,昼长最接近,B正确;
雨水与霜降跟冬至对称,昼长最接近,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ABB.②C.③D.(4)
21.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20.B21.A
【解析】
【20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
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
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
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
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
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
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
【点睛】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后来这些生物遗体中的
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
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
就称为化石。由于遗体是被沉积物掩埋,所以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例
石灰岩
页岩
7Tj砂岩
■古河床沉枳物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22.依据如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23.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答案】22.D23.A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综合应用。通过图例读出地貌岩石的差异,图示显示出河流阶地的
特征和组成物的不同,推知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所学分析出图示地貌的
形成过程是解答关键。
【22题详解】
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
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属
于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选D。
[23题详解】
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
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
形成的。
24.下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180,150*
A亚欧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示海沟为阿留申海沟,该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由太平洋板块俯冲到
美洲板块下形成的。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巨大山系、海沟一岛弧、大洋中脊(海岭)、地震、火山的形成原因:板块运动。板块交界处,地
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地震、火山;板块挤压碰撞形成褶皱山系、海岸山脉、海沟一岛弧;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大洋中脊(海岭)。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小题。
④
25.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
A.甲类岩石B.乙类岩石C.丙类岩石D.丁类岩石
26.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答案】25.B26.A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类岩石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应为喷出岩浆岩,乙类岩石由岩浆另一种形式的冷凝形成,应
为侵入岩浆岩,丁类岩石由沉积物直接转变而来,应为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
岩属于侵入岩浆岩,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6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丙、丁类岩石分别为喷出岩浆岩、侵入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喷出岩浆岩
由于冷凝速度快,其中气体排出往往形成明显的气孔构造,A正确;侵入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形成,不可
能找到化石,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B错误;变质岩在变质过程中,矿物重新结晶,一般很难保存层理构
造,C错误;沉积岩的典型代表是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而大理岩为变质岩,D错误。故选A。
【点睛】当熔岩喷出时,由于压力降低,气体从熔岩中逸出而形成各种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气
孔,个别呈管状,以浮岩和火山渣的气孔构造最为发育。在玄武岩中经常见到。某些次火山岩、超浅成侵
入岩中也具气孔构造。
在对流层中,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称为逆温。
A.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B.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
C.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D.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
28.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答案】27.A28.B
【解析】
[27题详解】
据图可知,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故A正确;②
层处于2千米〜5千米之间,位于对流层,平流层中有臭氧,②层不受臭氧影响,故B错;③层处于5千米〜
10千米之间,位于对流层,电离层处于高层大气,故C错:③层位于对流层,有云雨现象,故D错。故选
A»
[28题详解】
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与逆温有关,不是因为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A错误;读图可知,当逆温现象出现时,
②层空气温度上热下冷,大气层结构稳定,抑制了①层空气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B
正确;近地面污染物主要在①层,②层出现逆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大,③层空气运动对污染物扩散影响不
大,C错误;逆温主要是阻挡了空气对流运动,不会阻挡空气水平运动,D错误。故选B。
【点睛】逆温影响:
1、不利影响:逆温现象会使晴朗天气出现多雾状况,而多雾的天气会影响交通,不仅影响汽车出行,也会
影响飞机的起降,给我们出行带来不便;逆温也会加剧大气污染,逆温时会阻碍空气对流,近地面污染物
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有利影响: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逆温会影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
发生;高空逆温有利于飞机航行,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等。
“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
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
地面和底层大气温度降低,完成下面小题。
29.“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年太阳辐射总量逐渐减少B.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烈
C.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D.大气中的烟尘遮挡阳光
30.“阳伞效应”可能会造成()
①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②降水量增多③影响城市交通④沙尘暴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29.C30.A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某个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是不会变化的,A错误;“阳伞效应”会使地面和底层大气的温度降低,而不
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烈,B错误;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能,使地面和底层大气温度降低,C正确。烟尘只是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是遮挡阳光,D错
误;故选:Co
[30题详解】
根据材料,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会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大气中的烟尘增多,凝结核增多,使降雨量增
加,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使能见度减低,会影响城市交通,降雨量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沙尘暴,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o
【点睛】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
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相比,前者大于后者,
因此总的效应是使气温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阳伞效应。大气中的颗粒物来自于大自然和人为原因,如土壤、
岩石粉屑、火山喷出物、林火灰烬、海盐微粒等自然之物;人为颗粒物有化石燃料燃烧、露天采矿、建筑
尘土、耕种作业等•也有来自二次污染物、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在大气中进行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
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
90,E
30*N
A7162
山峰及
城市高程/m
A9
河流等育线/m
(2)与纬度较低的海南省相比,说明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的原因。
(3)分别从地理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I)①.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②.纬度位置
(2)与海南省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阴天少;污染轻,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
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
(3)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
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
人类生产: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能量等。
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我们使用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
响因素,气温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
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穿越大气路径短,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大;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
角小,穿越大气路径长,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总量小,所以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位置。
【小问2详解】
太阳辐射强的原因为,与海南省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阴天少;污染轻,大气透
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由于海拔
升高,空气变得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因而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
【小问3详解】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水,大气,动植物等角度分析,太阳辐射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
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
物的能量来源等。人类生产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
能量;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等。生活角度从太阳能电器思考,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我们
使用:太阳能路灯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中部和北部为陡峭的阿特拉斯山脉,夏季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
素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之称。下图为摩洛哥区域图。
描述摩洛哥的地理位置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河南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 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
- 2025年高性能覆铜箔板原纸项目建议书
- 项目落地执行综合解决方案手册
- 大学生夏季安全教育
- 影视行业拍摄安全须知
- 格林童话中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分析
- 课本里的历史人物读后感
- 景观仿木护栏安装施工方案
- 山东畜牧养殖温室施工方案
- 产品结构设计概述课件
- 八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 word 公章 模板
- Python程序设计ppt课件完整版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2016
- 《腹膜透析》ppt课件
- 甲醇催化剂说明书
- 北京课改版(2021年春修订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汽车标准法规(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