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下载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B/1C/wKhkGGYLCHWAIb9IAAAq5z3QEss767.jpg)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下载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B/1C/wKhkGGYLCHWAIb9IAAAq5z3QEss7672.jpg)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下载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B/1C/wKhkGGYLCHWAIb9IAAAq5z3QEss7673.jpg)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下载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B/1C/wKhkGGYLCHWAIb9IAAAq5z3QEss7674.jpg)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下载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B/1C/wKhkGGYLCHWAIb9IAAAq5z3QEss76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
(全国版)专题九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
(全国版)专题九文言文阅读一、(2020重庆A卷,9—12,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A组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一、(2020重庆A卷,9—12,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
(3)神弗福也
(4)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彼竭我盈,故克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
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链接材料]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一、1.答案(1)参与(2)诉讼事件(或:案件)(3)赐福,保佑(4)倒下(每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间”意思是“参与”。“狱”属于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指
“诉讼事件(或:案件)”。“福”属于词类活用,在这里是“赐福,保佑”的意思。“靡”的意思是“倒
下”。2.答案(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分)(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要抓关键词语。注意(1)句中的“属”译为“类”,
“可以”译为“可以凭借”;(2)句中的“竭”译为“穷尽”,“盈”译为“士气正旺盛”。还要注意翻译
成现代汉语后要做到流畅无语病。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一、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3.答案
A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A项中“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错误,应
该是“由此可以看出其见识的浅陋”。4.答案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1分)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1分)烛之武不是
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1分)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课外文言文的对比理解能力。选文中“曹刿请见”的背景是“十年春,齐师伐
我”,由“乡人”和曹刿的对话可以看出,曹刿关心自己的国家,且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积极主动
出谋划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由“链接材料”中“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武辞焉”以及
郑文公劝说烛之武的话可以看出,烛之武是被动救国,把私利看得很重,超过国家大义。参考译文[链接材料]
晋国、秦国围攻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推辞了。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重用
您,现在因为情况危急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于是答应了这件事。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3.答案
A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A二、(2020内蒙古包头,8—11,10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论语》八章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二、(2020内蒙古包头,8—11,10分)阅读下文,完成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2分)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2分)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二、1.答案(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
字、古今异义。如第(2)题“即”可联系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来理解。2.答案(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题,要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特
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两个“而”均表转折,可译为但、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
惑。(2)讷,说话谨慎,寡言;而,表转折,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3.答案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二、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
思相近的是第③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惭愧自己没有才能,不怨恨别人不知
道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4.答案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从第⑦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
利益。从第⑧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这些便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为政》)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
了。”(《子张》)③孔子说:“君子惭愧自己没有才能,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
苟。”(《子张》)⑤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里仁》)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
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坚守道义,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参考译文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三、(2020吉林,8—12,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三、(2020吉林,8—12,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1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2)佳木秀而繁阴()(3)负者歌于途()(4)树林阴翳()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此图依文意勾画,非实际地图)(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1分)(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1分)4.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2分)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3.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2分)5.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3分)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 3.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2分)5.文中写景、写滁人与三、1.答案宋或北宋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共1分,每空0.5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完成本题需要熟知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目的作者及其基本情况。2.答案(1)意趣,情趣(2)茂盛(3)道路或路途(4)遮盖或遮蔽(共2分,每空0.5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1)文中的“意”可以结合修饰语“醉翁”来理解,解释为
“意趣,情趣”。(2)“秀”这里用来形容树木,可理解为“茂盛”。(3)“途”结合文意可知在文中用作名
词,“于”是“在”的意思,因而“途”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道路或路途”。(4)“翳”,这里用来形容枝叶
茂密成荫,因而理解为“遮盖”。3.答案(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
于山地中央”。(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蔚然深秀(1分)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三、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1)首先要理解“环”“皆”的意思。“环”的意思是“环
绕”,“皆”的意思是“都,全部”。然后结合原句“环滁皆山也”的意思来作答即可。(2)首先要根据题
干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然后结合题干中的
“远望”找到对应的内容“蔚然而深秀者”,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四字短语”的要求。4.答案(示例1)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示例2)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示例3)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示例4)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示例5)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1)首先要理解“环”(示例6)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
之亭”(或“欢乐之亭”)。(示例7)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共2分,结合1分,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本题可结合文章
内容,找到与亭子相关的语句进行作答。例如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句可以看出
醉翁亭造型精巧;也可以结合在亭子里发生的事件进行作答,例如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可以看出太
守经常在亭子里宴请宾客;还可以结合作者的情感进行作答,例如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座表达作者对山水喜爱之情的亭子。需要注意的是要言之有理。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示例6)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5.答案
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共3分,意思
对即可)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能力。完成本题,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太守之乐其乐也”来作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5.答案
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四、(2020吉林,13—15,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大铁椎传[清]魏禧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①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
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②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注]
①觱篥(bìlì):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②栗:发抖,哆嗦。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四、(2020吉林,13—15,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1分)
()A.负荆请罪B.负箧曳屣C.负势竞上D.负重致远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2分)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3.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现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一点即可)(2分)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1.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1四、1.答案
C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的意思是
“背”,A、C、D三项中的“负”与此义同。A项,“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
误,请求责罚。B项,“负箧曳屣”指背着书箱,拖着鞋子。D项,“负重致远”指背着沉重的东西走远路,比
喻肩负重任。C选项中“负”的意思是“凭借”,“负势竞上”指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2.答案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共2分,每处1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画线句有三个主语,分别为“客”“贼”“马”,可据此断句。完成本题先
要认真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3.答案①通过对大铁椎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直接)表现出大铁椎的勇敢;②通过贼的数量之多,衬托
(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③通过描写贼的凶狠,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④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四、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通过宋将军的神态、动作描写,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
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题干,从“勇敢”的角度进行
作答。可以从文中找到对大铁椎进行描写的语句展开分析,例如文中描写大铁椎“勇敢”的句子有“客
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这里是直接描写大铁椎的勇敢;
也可以从文中找到间接描写的语句展开分析,例如“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通过贼
人的数量多,武器多,侧面表现大铁椎的勇敢。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通过宋将军的神态、动作描写,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参考译文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
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
冲向侠客,侠客大喊一声,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
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
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了!”尘灰滚滚,侠客朝着东方飞奔
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参考译文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五、(2020甘肃兰州A卷,8—11,17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题目。[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
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
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
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
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五、(2020甘肃兰州A卷,8—11,17分)阅读[甲][乙[乙]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
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
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节选自《宋史》)[注]
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
宋名臣,以敢言著称。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乙]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1)徒以有先生也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
(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于秦
(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查阅词典法:①理解,明白;②比
喻;③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
(4)卿何执耶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
其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1)徒以有先生也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4.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4分)(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2五、1.答案(1)只,仅仅(2)出使(3)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或:③)(4)固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1)“徒”为课内词语,用联想成语法来解释,“家徒四壁”指家里
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徒:只,仅仅。(2)“使”课内解释为“出使”,灵活迁移到课外即可。(3)运
用代入法,一一检验,不难选出答案。(4)联系语境,“三问,三以其人对”及“臣非执……以害国事”可看
出吕蒙正固执己见,所以推断“执”为固执的意思。2.答案
A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A项,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表承接/表转折。C项,把/因为。D项,代词,这/表示加强诘问语气。3.答案(1)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词“逆”“轻”各给1分)(2)不久,(宋太宗)最终任用了吕蒙正推荐的人(做使节),(那人)果然很称职。(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词五、“既而”“卒”各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
“逆”是“违背”的意思,“轻”是“轻视”的意思;第(2)句中“既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译为“不
久”,“卒”是“最终”的意思。4.答案“乎”表示反问语气,有追问、责问的意味,表现出唐雎面对秦王的恐吓毫无畏惧、敢于斗争的
气魄和胆识;“尔”表示陈述语气,有“仅此而已(罢了)”的意味,表现出吕蒙正面对皇上的责难毫不退让,
敢于坚持己见的气魄和胆识。(能分析出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气量”过人的具体表现,给2分;能结合语气词“乎”“尔”合
理分析,给2分)“既而”“卒”各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审题,可知要结合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的人物形象,这两个词都出自语言描写的句子。解答此类题,首先分析加点词的意思,再概括这句话所反映的人物的形象特
点。第(1)句是唐雎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恐吓,毫不畏惧,用“布衣之怒”进行反击,表现了唐雎敢
于同强大的秦国进行斗争,有勇气、有胆识、有气魄。这句话中表示反问的语气词“乎”,加强了对秦王
的责问语气。第(2)句是吕蒙正面对皇上质问时的回答,“尔”意为“罢了”,表示陈述语气,在这里表现了
吕蒙正面对皇上的责难,坚持不改变人选,毫不退让,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胆识、有气魄。参考译文[乙]
皇上曾经想派人出使朔方,告诉中书省选择有才能而可以担负重任的人,蒙正退朝后把人选名字呈
给了皇上,皇上不同意。后来,皇上多次问到此事,蒙正都推荐原来那个人来答复皇上。皇上说:“你怎么
这样固执呢?”蒙正说:“我不是固执,是陛下不肯信任罢了。”坚持说:“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都比不
上。我不想谄媚而随便附和皇上的意思,最后妨害国事。”同僚屏住呼吸不敢动。退朝后皇上对身边的
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比不上。”不久,(宋太宗)果然任用了吕蒙正推荐的人(做使节),(那人)果然很称职。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审题,可知要结合加点词六、(2020陕西,17—2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
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
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
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
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②赍(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六、(2020陕西,17—2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3)帝大悦,爵赏有差()(4)所历凡三十余国()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策之不以其道C.全石以为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2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六、1.答案(1)显示(2)带领(3)封爵(4)总共,共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回答本题,可联系课内所学进行知识迁移,再根据具体语境分析。
如(2)“将”,可联系《陈涉世家》中“上使外将兵”中“将”的意思作答,解释为“带领”。(3)“爵”,
名词作动词,“封爵”。2.答案
B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以次遍历诸番国”中的“以”是“按照”的意
思。A项,来,表目的。B项,按照。C项,用。D项,因为。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3.答案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评分标准:大意对,得1分;关键词“修”“广”翻译正确,各得1分;句式翻译正确,得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
为“造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大舶”。造,建造;大舶,大船;修,长;广,宽。4.答案(示例)①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1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文中通过各国使臣的朝拜及后世的传颂表现郑和下西洋是
“盛事”,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就是:第1段中的“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第2段中的“自
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评分标准:大意对,得1分;关键词“修”“广”翻译正确,各得1参考译文郑和,是云南人。成祖想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他的同辈出使西洋。(郑和)带领士兵
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从苏州刘家河
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首先到达占城,以先后次序遍游诸多海外国家,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
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来,各国的使者随同郑和朝见明成祖。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进行了不同等级的
封爵、奖赏。永乐十年,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出使,(郑和等人)到达苏门答腊。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等
十九国都派遣使者来朝廷进贡。郑和经历并侍奉三个君主,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过的国家有三十多个。自从宣德以来,远方各国不时有
使者来中国。从郑和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人,没有一个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郑
和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参考译文一、(2019吉林,9—13,1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B组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一、(2019吉林,9—13,1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1分)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D.小信未孚/信手拈来3.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4.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2分)5.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3分)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一、1.答案肉食者鄙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彼竭我盈辙乱旗靡(答出任意一个即可,错字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的能力。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一些成语。有些成语的古义今义不
同,要注意区别。2.答案
BA.参与/空隙。B.倒下。C.击鼓进军/打击乐器。D.信用/随意。3.答案曹刿积极参与,挺身而出,献计献策。“乡人”置之不理,漠然视之。(围绕曹刿“积极”的态度与
“乡人”“消极”的态度回答即可。曹刿与“乡人”的态度各1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曹刿和“乡人”的态度可以从文章对其二人的语言描写中
筛选、概括出来。4.答案
紧张(紧迫)(紧急)(形势危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一、解析第二段中的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体现了曹刿说话的简短,反映出战场上战斗形势紧迫,不
允许多说话,以免误了战机。5.答案①战前要取信于民(或者得民心);②战场上要一鼓作气(或者沉住气,不能硬冲硬撞)(或者要善于蓄
士气)(战中把握战机);③要细心,胜利当前,要详察敌情再追击。(围绕“取信于民”“把握战机”“详察
敌情”回答,答出三点,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分析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可以概括要
点:战前要取信于民,战中要把握战机,战后要详察敌情。概括时应注意语言简洁,不偏不倚,切中要旨。解析第二段中的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体现了曹刿说话的二、(2019甘肃兰州A卷,9—12,17分)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
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节选自《后汉书》)二、(2019甘肃兰州A卷,9—12,17分)阅读下面选段,[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1)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①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②
之意。(2)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素:①未经
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3)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6分)(3)语境推断法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二、1.答案
(1)①完成,结束②询问,质疑(2)⑤
(3)客居解析(1)“毕”和“质”都是课内实词,运用积累灵活迁移到课外即可。(2)运用代入法,一一检验,不难
选出答案。(3)结合句意“家中贫困,客居在东莱,以耕地为生”作答。2.答案
B
A项,结构助词,的/补足音节,不译。B项,介词,把。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连词,于是/副词,才。3.答案
(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字“既”,给1分)(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字“道”,给1分)二、解析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
示成年;“道”是“学说”的意思。第(2)句中“去”是“离开”的意思;“东”,名词用作动词,“传到东方”。4.答案第一问: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2分)第二问:宋濂:①到百里外“执经叩问”;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每点1分)郑玄:①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②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每点1分)解析
第一问:“都”字说明需要回答宋濂和郑玄在求师中所遇到的共同的困难,根据[甲]文中“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及“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乙]文中“以山东无足问者”及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可知他们二人在求师中都遇到的困难一是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二是被老师怠慢。第二问:“各自”表明需要分别回答二人克服困难的方法,根据[甲]文中“尝趋百里
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及“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和[乙]文中“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及“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解析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筛选概括即可。参考译文[乙]郑玄因为在崤山以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就向西入函谷关(求学),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
风郡马融为师。马融的学徒有四百多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
负,郑玄拜在他的门下,三年都没有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才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
习,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
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长叹一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
开了,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郑玄)家中贫穷,客居在东莱以耕
地为生,跟随他学习的人已达到数百千。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三、(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7—12,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一]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三]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四]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三、(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7—12,14分)阅读下面文言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B.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C.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D.虽席地不容间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2分)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B.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翻译时必须译出“午”的姓名)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6.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2分)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三、1.答案(1)回声(2)目光短浅(3)像北斗星(4)可以解析
首先注意要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其次注意词类活用的问题,例如“斗折蛇行”的“斗”,名词作状语,
翻译成“像北斗星”。2.答案
CA.白色/未加修饰的。B.于是/终于。C.请求。D.即使/虽然。3.答案
D解狐。解析A.的。B.代词,指石像。C.代词,指县令这个官职。4.答案(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解析注意“属”“可以”“子”等关键词的翻译。三、解析注意“属”“可以”“子”等关键词的翻译。5.答案记叙、描写。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翻译、分析语句,再从常用的表达方式中选择合适的填空。6.答案祁黄羊唯才是举的品质(或精神)值得赞扬。(或:祁黄羊举贤没有私心。)解析祁黄羊根据“可为”与“不可为”正确回答了问题,而不把个人的亲疏恩怨掺进其中。他的这种
唯才是举的品质值得赞扬。参考译文[四]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谁适合担任这官职?”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
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晋)平公(称赞)
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适合担任这官职?”(祁黄羊)回答道:
“祁午合适。”(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
(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5.答案记叙、描写。参考译文四、(2017上海,11—13,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
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
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留以为梁()(2)乃尽湿之()四、(2017上海,11—13,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第一件:
。第二件: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四、1.答案(1)作为、做成(2)全、都解析(1)古文中“以为”一般译作“把……当作、作为”,是两个词。(2)“尽”,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
出“全、都”之意。2.答案答C给4分,答B给1分,答D给1分。解析选文首句说“人有馈一木者”,接下来说“木一也”,说明文章围绕这同一根木头而阐发了不同的
观点,据此,A、B选项皆不恰当。“病”可以译作“疾病”“痛恨”“嫌弃”等,联系语境,译作“疾病”,
语句不通顺;根据前文“馈”,可知“木”为别人赠送之物(应为优等、珍贵的物品),译作“痛恨”与之在
逻辑上不相符,而“余”在文中对“木”的两次评价分别为“不堪”“不宜”,故选C最正确。3.答案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四、解析第一件:针对同一根木头如何处置的问题,作者以“余”之言,直接表达了观点,即“物各有宜用”,
翻译成现代汉语即可。第二件:抓住描写炭火不同状态的文字来思考。初,“满炉”“烘人”;后,“尽
湿”“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由此可见“僮”处理事情没有把握好尺度与分寸。以此,推导出作者
的观点。参考译文有人赠送(给我)一根木头,家僮说:“留着做屋梁吧。”我说:“太小不能做屋梁。”家僮说:“留着做栋木
吧。”我说:“太大了不合适做栋木。”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一会儿嫌它大,一会儿又嫌它
小。”我说:“小孩子听着,物各有各的用处,难道只有木头是这样的吗?”另外一天,那个家僮为我生了满炉子炭火取暖。我说:“炭太多了。”于是(家僮)就全弄湿了木炭,只留下
三二火星,欲灭欲明的。我说:“炭太少了。”家僮抱怨:“同一个火炉,(你)一会儿嫌炭多,一会儿嫌炭
少。”我说:“小孩子听着,情况各有不同之处,难道只有火炉是这样的吗?”解析第一件:针对同一根木头如何处置的问题,作者以“余”之言一、(2020云南,15—18,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
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C组教师专用题组一、(2020云南,15—18,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注]
哺糟啜醨(chuòlí):吃酒糟,喝薄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3)盖竹柏影也盖:
(4)皆可以饱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3分)[注]
哺糟啜醨(chuòlí):吃酒糟,喝薄酒。庭一、1.答案
(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大概是(4)吃饱(使……饱,让……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1)—(3)来自课内,是常用的文言词语;(4)来自课外,是使动
用法。2.答案
(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2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倒装句式。第(2)题要准确翻译“苟”(如果)
和“乐”(快乐)。3.答案
(示例1)景物特点鲜明,(1分)“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1分)表达作者对月
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示例2)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
(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一、(示例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
月色的澄澈明净,(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示例4)“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2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
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赏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选取角度
对句子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关键词等方面进行赏析。4.答案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1分)(如学生引用“月色入户”或“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给1分)②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1分)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1分)(学生如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不作
解说,给1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可理解为“任
何事物都可观赏”“到哪都会感到快乐”。根据理解,可以从甲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示例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参考译文[乙]
任何事物都有可以观赏的地方。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那么都可以获得快乐,不一定非要怪
异、新奇、雄伟、瑰丽。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使人吃饱。以此类推,
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参考译文二、(2020海南,8—11,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
礼记
二则》)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选自《
论语
十二章》)二、(2020海南,8—11,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故曰:教学相长也。(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2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线上。(2分)二、1.答案(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正确的理解方式是将字词带入原句进行分析。“旨”可以结合
上句“虽有佳肴,弗食”,推出是“味美”;“学”是通假字,同“敩”,教导;“好”是动词,意思是“喜爱,
爱好”;“传”的意思是“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二、方法技巧
理解重要实词的“内记外推法”类别方法要点课内实词靠识记识记、理解、积累重点实词的意思,尤其是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四大类词语课外实词靠推测迁移推测法:根据课内所学该字的意思,在新语境中比较迁移,活学活用语法推测法:根据语法知识,判定主谓短语、定状补语,推测出该词的词性,进而推测其词义语境推测法:根据上下文相关语句的意思来推测该词的意思;在整句中,上下句对应位置的词的意思可能相近或相反成语推测法:联系与该词相关的成语,借助成语的意思推测词语的意思方法技巧
理解重要实词的“内记外推法”类别方法要点课内2.答案(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评分标准:每题2分。翻译正确,表意通顺给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要翻译
准确。第(1)题中,“故”的意思是“所以”,句尾“也”表示语气。第(2)题中,“信”的意思是“诚
信”。3.答案(示例1)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示例2)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论述”“侧重点”,答题时要答出这两2.答案(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句话所论述的具体内容。甲段画线句从论述角度来看,属于反面论述,论述了不学习的后果,即强调要自主
学习;乙段画线句是正面论述,强调向他人学习很重要,即要善于向他人学习。4.答案(示例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示例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评分标准:以上两句选择其中一句即可给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论据和观点的关系。“学会反思”是班会的主题,即观点。甲文中的“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乙文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述的主题就是“反思”,所以符合“学会反思”这个班会主题。句话所论述的具体内容。甲段画线句从论述角度来看,属于反面论述三、(2020湖北黄冈,20—24,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
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三、(2020湖北黄冈,20—24,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
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注]
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性行淑均()(2)拥大盖,策驷马()(3)身相齐国()(4)晏子怪而问之()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愚以为宫中之事晏子荐以为大夫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其夫为相御其后夫自损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5.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2分)(1)诸葛亮的标准:
(2)晏子的标准: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三、1.答案(1)善良公正(2)驾御(驾着)(3)担任相国(当国相)(4)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1)淑均,淑,善良;均,公正。(2)策,可联系《马说》中的“策之
不以其道”来理解,此处为名词活用为动词,驾御。(3)相齐国,是“相于齐国”的省略,意思是在齐国担任
相国,“相”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担任相国。(4)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2.答案
B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认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他任命为。B.两个“之”
都是助词,的。C.介词,在/介词,对。D.人称代词,她的/指示代词,这。3.答案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虚词“矣”一般在句末,在“矣”后断开;“志念深”是意思完整的主谓句,
前面要断开。三、知识拓展今者,“者”是语气词,用在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翻译时可不译。用法相同的还有
“昔者”“曩(从前)者”。4.答案(1)(2分)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低的
人)都有合适的安排。(2)(2分)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racemic-6-7-Dihydroxy-cannabichromene-生命科学试剂-MCE-9913
- 2-Isopropyl-5-methylanisole-生命科学试剂-MCE-4177
- 2025年度解除租赁合同简易协议书(体育场馆)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商业圈门市房租赁与商业资源整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租房合同附租客租赁满意度调查
- 2025年度员工离职补偿及保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社区车位使用权共有管理协议书
- 施工现场施工防火制度
- 教育机构电力供应的未来趋势-分布式变电站
- 音乐学院师资队伍的音乐教育与创新发展
- 2024-2030年中国靶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医疗行业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改进方案三篇
- JJG(交通) 192-2023 负压筛析仪
-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作业设计
- 农行网点负责人述职报告范本
-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康复流程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口算题1000道
- 急诊科管理手册
- 售后工程师的绩效考核与评估
- 新HSK一至六级词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