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_第1页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_第2页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_第3页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_第4页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25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第一部分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概述 2第二部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5第三部分兽医、农业、环境等多学科联合 7第四部分疫病预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 9第五部分疫苗免疫、药物治疗、隔离检疫 12第六部分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生物安全 14第七部分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应急联动 16第八部分加强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18第九部分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监督管理 20第十部分健全国际合作、交流互鉴、共同应对 23

第一部分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概述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概述

动物疫病是危害动物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物疫病的跨境传播风险日益增加,这对世界各国的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针对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根除措施,以实现动物疫病的有效控制和最终根除的防治体系。其特点是:

1.跨学科性。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兽医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需要这些学科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综合防治策略。

2.综合性。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涵盖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根除等多个环节,包括疫病监测、诊断、治疗、疫苗研制、检疫、消毒等,需要这些环节紧密配合,才能有效控制和根除疫病。

3.系统性。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传播规律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评估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治策略,以确保防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根除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健康和生产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它还可以为人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借鉴,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

1.缺乏有效的跨学科合作机制。由于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知识体系、方法和语言,因此在跨学科合作中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理解分歧,从而影响防治体系的有效运行。

2.缺乏对动物疫病的全面认识。目前,对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使得防治体系难以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3.缺乏有效的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现有的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动物疫病的发生,从而导致防治措施的延误。

4.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目前,针对许多动物疫病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这使得防治体系难以有效地控制和根除疫病。

5.缺乏有效的检疫和消毒措施。现有的检疫和消毒措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有效地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6.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有效地支持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有效的跨学科合作机制。制定和实施跨学科合作政策,建立和完善跨学科合作平台,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策略。

2.加强对动物疫病的全面认识。开展动物疫病的系统研究,深入分析和评估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治策略。

3.建立有效的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建立和完善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预警动物疫病的发生,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加快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制。加强对动物疫病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制,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经济的疫苗和治疗药物,以提高防治体系的有效性。

5.加强检疫和消毒措施。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检疫和消毒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确保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有效运行。

6.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面临的各种挑战,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地控制和根除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健康和生产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一、概述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理念,也是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体现了对动物疫病的科学认识和综合防治的整体思路,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同时兼顾了治疗和控制措施的必要性。

二、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核心,包括:

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最有效和经济的手段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动物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和发病的风险。

2.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指采取措施来防止病原体进入动物群体,包括:

*严格控制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入,防止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或产品进入;

*加强消毒措施,对动物、动物产品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加强检疫措施,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检疫,以发现和隔离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或产品。

3.动物健康监测:动物健康监测是指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包括:

*定期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观察动物是否有异常症状;

*定期对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测动物是否感染病原体;

*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和分析动物疫病信息,以便早期发现和控制疫情。

三、治疗和控制措施

治疗和控制措施是指在动物感染疫病后采取的措施,以控制疫情的传播并减轻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包括:

1.隔离措施:隔离措施是指将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分开,以防止疫情的传播,包括:

*将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单独饲养,并与健康动物保持一定距离;

*对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对与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接触过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疫情的传播。

2.治疗措施:治疗措施是指对患病动物进行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包括: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

*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感染;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寄生虫感染。

3.扑杀措施:扑杀措施是指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将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扑杀,以控制疫情的传播,包括:

*将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扑杀,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与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接触过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疫情的传播。

四、综合防治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强调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即综合运用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和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决策:综合防治应该基于科学决策,充分考虑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病原体特点、动物健康状况、环境因素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

2.协同合作:综合防治应该由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参与防治工作。

3.信息共享:综合防治应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收集和分析动物疫病信息,以便早期发现和控制疫情。

4.持续改进:综合防治应该不断改进,根据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防治策略,以提高防治效果。第三部分兽医、农业、环境等多学科联合兽医、农业、环境等多学科联合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要求兽医、农业、环境等多学科紧密合作,共同防治动物疫病。

兽医

兽医是动物疫病防治的主力军。兽医负责动物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兽医需要掌握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治疗学、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兽医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农业

农业与动物疫病防治密切相关。农业活动可以影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农业部门需要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农业部门还需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环境

环境是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可以导致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环境部门需要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保护环境。环境部门还需加强对动物疫病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为动物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多学科联合

兽医、农业、环境等多学科联合是动物疫病防治的有效途径。多学科联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效率。

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是实现动物疫病有效防控的关键。该体系应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兽医协会、畜牧业协会、环保组织等多个部门和单位。

*加强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的基础。各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共享有关动物疫病的信息,包括疫情信息、防控措施、科研成果等。

*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是解决动物疫病防治难题的有效途径。各部门和单位应联合攻关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治疗学、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制定统一的防控策略。制定统一的防控策略,是实现动物疫病有效防控的前提。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控需要,制定统一的防控策略,并严格执行。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动物疫病防范意识的关键。各部门和单位应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物疫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知识,提高公众的动物疫病防范意识。

结语

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是实现动物疫病有效防控的有效途径。各部门和单位应紧密合作,共同构建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共同防治动物疫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第四部分疫病预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一、疫病预警

疫病预警是指通过监测、分析、评估和预测等手段,提前发现和识别可能发生的动物疫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一种策略。

1.预警机制

1.1常规预警:通过对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气候变化、动物迁徙、贸易往来等因素的监测,评估潜在的疫病风险,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2突发预警:当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布突发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快速有效的控制措施。

2.预警手段

2.1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动物疫病监测数据,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疫情分布等信息,识别疫病高风险区域和重点疫病。

2.2气候数据:监测气候变化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评估气候变化对疫病传播的影响。

2.3动物迁徙数据:监测动物迁徙行为,识别可能携带疫病的动物种群及其迁徙路线,评估疫病传播风险。

2.4贸易往来数据:监测动物及其产品贸易往来的情况,识别潜在的疫病输入风险。

3.预警评估

综合分析以上监测数据,评估可能发生的疫病风险,包括疫病类型、传播途径、影响范围、经济损失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发布预警信息。

4.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短信服务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告知相关部门、人员和公众潜在的疫病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疫病监测

1.常规监测

1.1临床监测: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可疑症状立即报告。

1.2血清监测:定期采集动物血液样品,检测特定疫病抗体水平,评估疫病流行情况。

1.3病原监测:采集疫病病原体样品,进行病原体分离、鉴定和检测,确定疫病类型和毒力。

2.突发监测

当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监测计划,对疫区进行全面监测,包括:

2.1疫情调查:调查疫病的发生、发展、传播情况,识别疫病来源和传播途径。

2.2采样检测:采集疫情相关的样品,包括动物组织、血液、粪便等,进行病原体检测和鉴定。

2.3环境监测:监测疫区环境中病原体的存在情况,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3.监测数据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和保存监测数据,以便及时发现疫病趋势和变化,为疫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三、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指通过对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传播和影响等因素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以确定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流行规律和影响程度,并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

1.1疫情发生情况:调查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发病率、死亡率等基本情况。

1.2病原学检测:采集疫病病原体样品,进行病原体分离、鉴定和检测,确定疫病类型和毒力。

1.3易感动物调查:调查易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健康状况等信息,评估易感动物的感染风险。

1.4传播途径调查:调查疫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包括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1.5环境调查:调查疫区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因素,评估环境对疫病传播的影响。

2.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2.1确定疫病病因和传播途径,为疫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2评估疫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程度,为疫病风险评估和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2.3识别疫病高风险区域和重点疫病,为疫病预警和监测提供依据。第五部分疫苗免疫、药物治疗、隔离检疫#《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中介绍'疫苗免疫、药物治疗、隔离检疫'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原理是通过接种疫苗,使动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或减轻特定疫病的发生。疫苗免疫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高。疫苗通常由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或其抗原制成,对动物无致病性,接种后不会引起疾病。

*2、有效性强。疫苗接种后,动物体内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对特定疫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3、经济性好。疫苗接种成本较低,且可有效预防或减轻疫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中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其原理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杀灭或抑制病原体,从而治疗或控制疫病的发生。药物治疗具有以下优点:

*1、快速性。药物治疗可以直接针对病原体,因此起效快,可迅速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2、针对性强。药物治疗可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不同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灵活性。药物治疗可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隔离检疫

隔离检疫是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中的基础性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隔离检疫包括以下内容:

*1、疫区封锁。在疫病发生后,立即对疫区进行封锁,禁止人员、动物和车辆出入,以防止疫病的传播。

*2、疫病动物隔离。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以防止其与健康动物接触,从而减少疫病的传播。

*3、疫区消毒。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病原体,防止疫病的传播。

综合防治

疫苗免疫、药物治疗和隔离检疫是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中的三个主要措施,这三个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可有效控制和预防疫病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疫病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防治措施。第六部分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生物安全饲养管理

1.饲料把关:

-严格控制饲料质量,禁止喂养劣质、霉变、过期饲料。

-建立饲料贮存制度,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无污染。

-实行饲料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去除有害物质。

2.科学饲喂:

-根据动物种类、年龄、生理状态和生产性能,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案。

-定时定量饲喂,避免过量或不足。

-提供充足的饮水,保证水质清洁。

3.圈舍管理: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清扫粪便和污物。

-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保持圈舍通风良好,避免潮湿闷热。

-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4.动物健康检查:

-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动物。

-建立动物免疫程序,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动物免疫力。

-对新引进动物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病传入。

环境卫生

1.粪便和污物管理:

-定期收集和处理粪便和污物,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建立粪便和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防止环境污染。

2.水源管理:

-保证饮水清洁无污染,定期检测水质,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建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污染源进入水源。

3.消毒隔离:

-定期对畜禽场、养殖区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对患病动物和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4.动物尸体处理:

-对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对死亡动物的尸体进行焚烧或深埋,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生物安全

1.人员出入管理:

-限制人员出入畜禽场,尤其是疫区和高风险地区。

-对进入畜禽场的的人员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动物引进管理:

-对引进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病传入。

-对引进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

3.动物运输管理:

-对动物运输工具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对动物运输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防止疫病传播。

4.疫病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疫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疫病的发生情况。

-对疫病疫情进行调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第七部分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应急联动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应急联动

#统筹协调

1.建立国家级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由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兽医机构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明确各部门职责:明确各部门在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中的职责分工,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3.制定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规划: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4.加强跨学科合作:鼓励和支持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促进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信息共享

1.建立动物疫病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国家级动物疫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国动物疫病疫情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快速查询。

2.加强信息收集和报告:建立健全动物疫病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动物疫病疫情动态,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信息分析和预警:加强动物疫病信息分析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预报疫病风险,为疫情防控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4.加强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动物疫病防控组织的合作,共享动物疫病疫情信息,共同应对国际疫情防控挑战。

#应急联动

1.建立动物疫病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国家级动物疫病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分工,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高效地开展应对工作。

2.制定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级和地方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程序、步骤和措施,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3.加强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动物疫病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疫情防控人员的应对能力。

4.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必要的应急物资,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第八部分加强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一、科研攻关

1.加强基础研究

(1)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疫苗学、诊断学等基础研究,为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研究动物疫病的致病机制、传播途径、宿主反应、免疫保护机制等,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应用研究

(1)研制新的疫苗、诊断试剂、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的水平。

(2)开发新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扑灭技术,提高疫情防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开展前沿研究

(1)研究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环境安全的关系,为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动物疫病与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二、技术创新

1.引进先进技术

(1)引进国外先进的动物疫病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技术,提高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2)引进国外先进的动物疫病研究技术,为我国的动物疫病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2.自主研发技术

(1)研发新的动物疫病诊断技术,提高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

(2)研发新的动物疫病治疗技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研发新的动物疫病预防技术,提高预防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三、人才培养

1.加强基础人才教育

(1)开设动物疫病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动物疫病防治专业人才。

(2)建立动物疫病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继续教育

(1)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培训班,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2)组织动物疫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为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动物疫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3.加强人才引进

(1)引进国外优秀动物疫病防治专家学者,为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治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引进国内外优秀动物疫病防治研究生,为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治事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第九部分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监督管理《动物疫病跨学科综合防治体系》中关于“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监督管理”的介绍

#一、完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是动物疫病防治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动物疫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措施,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条例》

*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条例》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细化和补充,对动物疫病防治的具体措施、责任划分、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3.《国务院关于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

*2017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动物疫病防控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4.《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对动物疫病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疫情报告、应急响应、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防疫、检疫查验、信息发布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保障体系

1.财政保障

*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动物疫病防控专项资金30亿元,地方财政安排动物疫病防治专项资金200多亿元。

2.人力资源保障

*农业农村部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了专门的动物疫病防治队伍。

*2018年,全国共有动物卫生监督员16万人,兽医技术人员30万人。

3.科研保障

*建立了动物疫病防治科研体系,包括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兽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科研机构。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动物疫病防治科研项目。

4.国际合作保障

*加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积极参与国际动物疫病防治合作。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开展疫情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和联合演习。

#三、监督管理

1.动物疫病报告制度

*兽医人员、动物饲养者、屠宰场、动物产品加工企业等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发生疑似疫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2.动物疫病疫情监测制度

*农业农村部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了动物疫病疫情监测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