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_第1页
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_第2页
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_第3页
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_第4页
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论职业环境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作者:陈艺超职业教育先进有效与否,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能强势发展。德国从二战后一个废墟中迅速堀起并长期保持世界经济强国行列,就是其拥有一套完善有效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保证了其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高素质、高效率生产劳动者的输送。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先进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无不失为该国经济繁荣的高效武器。回过头来,看一看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第一: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两大块块,一种是建国初期模仿前苏联模式的技校模式;一种是改革开放后学习世界各国形成的职业学校模式。瞻其未来,技校模式最终要划归职业学校模式。我国的职业学校模式的产生是由普通高中转型为职业技术学校而成的,自然是摆脱不了传统的“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的教学环境,许多专家也十分认可这种教学环境。但是笔者认为:“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的教学环境不可否认地是适应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但不一定十分地适应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菁菁校园”里培养出来的职业学子们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汽车修理专业,当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时候,就会抱怨工作车间有油污灰尘,修理的车辆太脏,甚至事故车上残留着车祸遇难者的血迹更让他们望而却步。他们在职校里实训的时候,环境是干净的,供拆装实训的车辆是干净的,他们已经适应了那种环境。而真正的汽车修理厂就不一定是那样了,而且也没有人会洗干净了车辆再拉去给你维修。这种环境的巨大落差,使学生出现了不愿工作、不敢工作、想逃离工作的“不适应”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学习,导致学生错过了职业教育最黄金的授渔获宝期(实习期是学生将在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少量的实践经历付诸与完全的技术生产实践的重要黄金期)。这种“不适应”使应该专心在生产岗位上实践学习的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自己的“不适应”或因“不适应”多次转换实习单位。待到稳定下来,学校中学习的理论已经模糊了,实习实践学习也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学习过程,大量学生不能实现一上工作岗位就能工作,不能迅速成为高素质的高效率的社会生产劳动者,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相当一部分职教专家发经发现了这个职业教育的弊端,也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开展校企合作、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工学结合等措施。不可否认,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套职业环境培养系统,以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职业学校不能总抱着“菁菁校园”这个传统不放,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环境培训的重要性,研究形成一套“职业环境培养”的培训系统,将这套系统始终渗透在学生在校的两年理论学习期中。笔者设想:这套培训系统应该分为三大模块,具体如下:模块一。生产岗位模拟模块。地点应试设置在校内实训场或模拟教室,布置应与现实生产车间或岗位大置相同。比如:我们常见的物流模拟工作仓库、汽车维修模拟车间,使学生一进入场地就感觉是在上班。还要有相应的形式模拟,比如: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扮演厂长、车间主任等,还要有相应的制度模拟,比如:进入厂区必须换穿工作服、签到,每次模拟实训必须有下达生产任务,结束后学生必须填写工作日志等。生产岗位模拟应相当程度地高仿真真实的工作过程,甚至还模拟学生工作的工资,谁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众,模拟工资就高,谁表现不佳如出现迟到、旷工、工作失误等,模拟工资就低,最后将模拟工资折算成百分制的学习科目成绩。这种高度的防真模拟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模拟毕竟是模拟,并不是真正的职业工作环境,还需要下一个模块的支持。模块二。生产实训见习模块。见习不是真正的生产实训实习。职业学校应该每学期有一周或两周时间分批安排学生到真实的生产岗位上见习,也不等同于参观学习,而是安排学生做为真实生产者(正式职工)的副手,或是旁观,或是参与简单的不影响大局的生产行为,比如:递工具、收拾车间或办公室、整理资料等,当然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在经允许和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参与正式的生产行为。低程度的生产实训见习有大家常见的校内勤工俭学、“三自教育”等活动,高程度的是到真正生产企业中去。学生经过生产实训见习,基本上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和环境有了感观上的理解,也从正式职工身上学习到了从事生产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能从正式职工犯的错误遭到单位的批评和处理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将来工作时不应犯同样错误,也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经验,更能使学生树立了安全生产意识。要实现这个模块,职业学校必须开展稳固的校企合作,校企结合,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养活动。这样才能获得满足校内学生生产实训见习需要的工作岗位。模块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素质能力培训。通过文化课教师或班主任,由易至难地进行职业素质能力培训。笔者是一名班主任,曾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培训。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和了解观察社会上诸多工作者的工作经历,发现,作为一名工作者,有些事情是必须长年做的。比如:简单的有“填写自己的简历”、“自我鉴定”、工作会议记录等,难度大点的有写工作日志、报告、工作总结等。笔者针对学生进行了培训:首先,从简单的开始,让学生必须记得自己的简历或一篇已经写好的自我鉴定,抽个时间随机进行训练,要求他们5分钟内能正确写全自己的简历或自我鉴定。然后,再进一步训练他们写工作会议记录,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本工作日记,每次的安全课或班会课,都要求他们当做一次工作会议进行会议笔记,结束后上交,过后指出会议笔记的不足,指导他们学会规范、简明、扼要地进行会议笔记。一个学期十几次,两年四个学期就是差不多五十次的训练能使学生掌握会议笔记的方法并养成习惯。试想:一名刚进入单位的学生,第一次参加单位的会议,就能手捧着笔记本进行规范的会议记录,自然会让单位领导和老职工对这名新人刮目相看。从以前老职工看不起新职工或欺负新职工转而变成关心新职工,潜心培养新职工。这种训练使大部分学生从事职业生涯伊始就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尽量避免了“新鸡入笼多被啄”的现象,使学生尽可能地减少其他麻烦而专心进行生产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迅速在生产岗位上实现经济效益,真正地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最后,就学生进行写工作日志或工作总结的训练。虽然在职校的课程中有《应用文写作》课程,但这属于语文教学,有时并不实用,且没有形成长期效应。笔者认为:工作日志和工作总结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语句,也不需要什么虚张的口号,只要能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问题即可:1、你做了什么工作。2、这项工作产生了什么效果。3、工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4、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结合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和生产模拟或生产见习等事件训练学生根据上述四个问题写工作日志或总结,只要把问题说清楚,不要求字数的多少。通过上述的训练,即锻炼了学生的文笔,也使学生在未来的企业中轻车熟路地应对这些非生产劳动的常规工作。对职业教育学生进行“职业环境培养”三个模块的训练,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尽可能地减少由学生转变成职业生产劳动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使学生迅速在生产岗位上“适应”并产生经济效益,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用人单位的真实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职业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出本校、本专业、本地区职业环境培养的方法,开展职业环境训练。以上便是笔者的拙见,如有补充和斧正,敬请指导,共同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贡献。2021年10月29日第二篇:论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浅析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新其实是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不创新,则死亡: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时代赋予了创业中心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秉承“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思想,拓展新思路,开辟新境界,时刻高举创新的大旗,紧跟发展跳动的脉搏。熊彼特(j·a·schumpeter)曾经说过“企业家精神的真谛就是创新,创新是一种管理职能。”职业发展可以是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全新的定义,是一种在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中所应该涉及到得东西。而要想对这些东西有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的规划。并且这个规划又能够使得自己在未知的将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创新。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职业发展的真谛即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发展的原动力,是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一、创新的本质特征1.创新与环境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2.创新的时期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系统的组建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项创新活动。系统的创建者在一张白纸上绘制系统的目标、结构、运行规划等蓝图,这本身就要求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创造一个全然不同于现有社会(经济组织)的新系统,寻找最满意的方案,取得最优秀的要素,并以最合理方式组合,使系统进行活动。但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动荡的环境中“守业”,必然要求积极的以攻为守,要求不断地创新。创新活动更大量地存在于系统组建完毕开始运转以后。系统的管理者要不断地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寻找、发现和利用新的创业机会,更新系统的活动内容,调整系统的结构,扩展系统的规模。3.创新的意义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对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或造成了某种不利的威胁。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因此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更何况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任何一次突发性的变化都有可能打破组织内部创新的程序。所以,作为一个创新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二、创新的方式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有-1-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自己感觉到在组织中无立身之处,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组织聘用自己的目的,不是要自己简单地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也许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希望自己去探索新的方法,找出新的程序,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才有继续留在组织中的资格。1、思维创新对何谓创新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理应有个比较严谨的定义,不过,在理论界目前对这方面的定义又难求一致。但当人们谈到创新思维时,大致都把它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活动,而这种过程、方式、活动又有别于一般重复性、通常性的思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新其实是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不创新,则死亡: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_______认为,创新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其对创新的思想先导、创新主体的精神要素和创新活动的系统结构等的科学规定和系统阐发上。综观_______的创新思想、创新实践以及支配其创新行为的思维方式.我们清晰地看到:解放思想是创新的思想先导;胆识和勇气、策略和方法是创新主体所必须具备的精神要素。2、环境创新环境是职业发展的土壤,同时也制约着职业发展。职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单纯地去适应,而是在适应的同时去改造、去引导、甚至去创造。环境创新不是指职业发展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方向变化。例如,通过公关活动,影响政策的制定;通过技术创新,影响技术进步的方向等等。3、技术创新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技术创新就是要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三、职业发展的定义对职业生涯的定义是。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显然人们的职业发展和许多因素相关,如体力、脑力状况、个人兴趣、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所处的大环境、就业市场、能力、技能、教育以及性别等等。但个性在职业发展确实提供了不同个性类型的人擅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个性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的工作氛围使他们的工作富有成效,并且开心愉快。对于不同的人有着决定不同职业发展的因素,对于组织也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在个人和组织中也有着对职业发展的相应阐述。1.组织单元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设置多条职业发展系列并搭建职业发展阶梯;然后,通过岗位能级映射,探测岗位间的关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如行政序列、技术序列、销售序列、管理发展序列等。2.个人单元职业发展就是在自己选定的领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成为最好的专家。所谓专家并不一定是研究开发人员或技术顾问。专家是在某一领域有深入和广泛的经验,对该领域有深刻而独到的认知的人。至于行政管理能力、员工培养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规划和沟通能力等,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培养的能力要素,它们是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但不是职业发展的目标。职业发展管理是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条件之一,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设置多条职业发展系列并搭建职业发展阶梯;然后,通过岗位能级映射,探测岗位间的关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如行政序列、技术序列、销售序列、管理发展序列等。四、职业发展的必要性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的优势何在。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就会呆呆地看着你,或文不对题地大谈自己的具体知识。事实证明,即使在德鲁克如此断言的几十年后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仍然很茫然。1.组织单元从组织的观点看,职业发展能降低员工流动带来的成本。如果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与组织密切相连,因此,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热心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同样能鼓舞士气,提高生产率,并帮助组织变得更有效率。事实上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感兴趣对员工也有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认为企业把它们看作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些数字。通过职业道路引导,为员工带来一系列包括正式与非正式教育、培训及工作体验的开发活动,这些开发活动有助于员工能够从事更高一级的职位。职业道路引导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组织内每一个员工可能沿着本组织的职业道路变换工作岗位。重视职业发展对员工看待他们的工作和雇主的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2.个人单元因为人们的职业发展和许多因素相关,如体力、脑力状况、个人兴趣、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所处的大环境、就业市场、能力、技能、教育以及性别等等。所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并且符合自身的性格的职业发展计划就变得更加的必不可少。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式可以使得自己对于自己不再茫然,对于自身从事的职业也不茫然,并且可以提高自身能力以及在这个行业中的待遇等。五、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全新的定义,是一种在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中所应该涉及到得东西。而要想对这些东西有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的规划。并且这个规划又能够使得自己在未知的将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创新。1.案例:小天鹅的“末日管理”无锡小天鹅公司是一个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几年来,在企业内部推行“末日管理”,以建立全球性“横向比较”的信息体系手段,以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为支柱,以强有力的人才开发机制为保证,从追求卓越到追求完善,小天鹅人的危机意识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识。1.竞争就是争取消费者。小天鹅运用特殊的比较法参与竞争,将传统的“纵比’’改为“横比”,比出了“危机”:其一,与国际名牌比,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其二,与国内同行比,学习兄弟企业的长处,保持国内领先;其三,与市场的需求比,目光紧紧瞄准用户,把握市场命脉;其四,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努力避免一得自矜,警钟长鸣。2.参与竞争就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既是企业成功的条件,又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占有了市场就是争取了消费者。小天鹅认为,企业出产不仅仅是产品,是质量和信誉,而且是广大消费者给我们发了工资和奖金。今天的小天鹅不仅完成了这个观念上的转变,而且已经实现按订单生产,成了“无仓库企业”。小天鹅又提出“24小时,365天运行才是正真经营”的经营理念。实行双班制生产,推行24小时热线服务,进一步提高小天鹅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效率,确保了市场占有率。3.建立面对市场的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全员化就是多让职工参与营销。立体化就是企业内部在生产、科技、营销、人事等方面面对市场发扬团队精神,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化就是把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制度化,这包括:(1)小天鹅的企业精神:“为国贡献,团结拼搏,进取敬业,全心服务,文明礼貌。”(2)小天鹅的规范管理:人事管理推行《职工就业规则》,对职工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财务管理实行《裁决顺序和签字原则》,明确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长的权限,对公司日常事项的决定作了详细的规定。(3)实行成品零库存的制度,如果产品三天卖不掉,宁可停产。4.注重服务。小天鹅在服务上推出了“金奖产品信誉卡”的承诺,将服务监督权交给用户,把服务公约公布于众,坚持做到“1,2,3,4,5”的特色服务,即“上门服务带一双鞋,进门二句话,带好三块布(一块修机布,一块垫机布,一块擦机布),做到四不准(不准抽用户一根烟,不准喝水,不准乱收费,不拿用户礼品),五年保修,随叫随到,如有逾期甘愿受罚”,并为用户办理了责任保险。并坚持“名品进名店”,与全国经联会、贸联会、新联会、华联和交电系统的一百多家商界台柱子商场建立正常友好的业务往来。5.实施名牌战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经营只是今天,创新才是明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末日管理又有了新的拓展,推行战略联盟,壮大销售同盟军,也壮大了小天鹅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旭日目标”,小天鹅的做法是:(1)与同行联盟。小天鹅只有波轮全自动,没有滚筒,也没有双缸,从这点看,小天鹅要抢占市场份额,确有难度,偏偏上海惠而浦、长春罗兰、宁波新乐有设备,有产品也乐于接受定牌,扩大批量,小天鹅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与他们成功地进行战略联盟,达到了双赢。(2)与相关产品联盟。洗衣机和洗衣粉休戚相关,小天鹅与广州宝洁公司建立了伙伴式的营销联盟。宝洁公司在他们生产的“碧浪”洗衣粉包装袋上印上了“一流产品推荐”的字样,并标明了小天鹅的商标。小天鹅洗衣机在他们的产品为宝洁公司分发碧浪洗衣粉试用样品。(3)与国外大公司联盟。小天鹅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双方投资,组建了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生产滚筒洗衣机,又与松下公司合资生产绿色冰箱,与motoroia、nec分别结盟成立实验室,使小天鹅的产品始终与世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2.分析:a.对于企业和个人在思维上的创新小天鹅公司是一个国有资产企业,前世始建于1958年,作为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企业“大锅饭”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难真正的使员工将自身和企业进行有效地联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一,从“小天鹅人的危机意识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识。”不难看出小天鹅的“末日管理”是从思维上的创新推动员工的对企业的重视,树立危机意识,使得员工知道企业对于自己和自已对于企业同样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认为企业把它们看作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些数字。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员工自身热爱企业,那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就会想着企业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建立属于自己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职业发展通道。其二,小天鹅的企业精神。“为国贡献,团结拼搏,进取敬业,全心服务,文明礼貌。”通过建立全新的企业精神,改变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思想上得以发展,也使员工的思想产生一定的转变。建立全员化的的体系让员工参与营销,让员工觉得企业重视自己,也是自己忠实于企业和产品。同时,无形中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指出了一个方向,通过职业道路引导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热心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同样能鼓舞士气,提高生产率,并帮助组织变得更有效率。b.对于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上的创新“小天鹅运用特殊的比较法参与竞争,将传统的“纵比“改为“横比”,比出了“危机”,与国际名牌比,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从观念上改变了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改变了在职业发展中企业所提供的环境,改变了员工对于自身在企业环境中的定位,使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受拘束者,使员工自己的工作成果都有着与国际名牌竞争舞台。提高员工对于自身的定位,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其一,将企业置于可与国际名牌相比的环境,在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同时,让企业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将企业深化改革,国家改革开放将要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正式提上日程。为企业以后的发展中,所要面临国际化这个大的市场环境时一些可能的危机敲响警钟。为企业将来的职业规划做提前的安排,提高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力。其二,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表示着企业内部体系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内部环境完成一次更新,使内部环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员工在新的环境中去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抬高员工的视野。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员工认识到,自身职业发展与新的环境的互斥性。弥补自身的缺陷性,修正职业发展规划,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生命形式。c.对于企业和个人在技术上的创新“建立面对市场的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并且与同行结盟开辟新的市场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充分利用新旧技术不连续发展的机会,创造条件,集中力量对一些重点领域的先导技术进行模仿创新,实现跳跃性发展。,改变了单一企业的垄断形式,以联盟的方式进军国内或国际上的市场。注重服务和事实名牌战略都是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注重服务,提出全新的服务模式等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并用这种产品来拉拢消费者。就好像如今的一些国际化的大型企业,产品质量虽好但是却并不是值得支付昂贵的费用,然而却有许多消费者购买,就是因为卖的是服务。通过名牌效应,可以去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即使这种效应并不能真正的建立一个垄断地位,但是确实可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以员工的角度来说,做好职业发展的计划,并且这个计划是以企业为中心,创新为灵魂的,那么一个企业的提高也就是员工自身的提高也就是在职业发展中的目标的实现。3.总结:创造积极的声音和形象。是企业摧毁“消极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积极的鼓励去代替它。要想向“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个判断挑战。建立创新的思维,建立创新的环境,建立创新的技术。企业培养创造性,消除头脑中消极的声音,很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这意味着要发现或营造有益于创新表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此外,企业也应该充分地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与组织密切相连,因此,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降低员工流动带来的成本。同时使员工能“看”到自己在工作中干得很出色,与他人相处得很融洽,在自己参与或主持的活动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果企业努力地去创造这些积极的声音和形象,员工就会将企业变为自己思考中自然的组成部分。既然积极的思考会导致积极的结果,那么,上述努力将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宣告书。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职业发展的真谛即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发展的原动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参考文献】1.杨爱梅模仿创新与民营企业创新战略选择【革与战略】no.10.20212.李东芝_______创新思想研究3.德鲁克mbti对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的意义4.孙锐薪酬、授权、培训、职业发展与组织创新关系研究【科研管理】2021年02期5.张锐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如何挖到人生第一桶金第三篇: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养.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养张建荣/王建初【内容提要】职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职教师资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和在教学实践中把职业分析、技术应用、教育手段融为一体的能力,这需要通过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专门化培养才能实现。为此,建议设立“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开展职教师资的专业化职前培养。【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硕士学位一、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的必要性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与构成的分析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我国现有8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另外还有32所高校的二级学院开设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但8所技术师范院校大部分是非技术师范类专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去职业院校工作。32所大学下属的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或被关停并转,或时招时停,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我国每年新增的职教师资中只有极少部分教师接受过专业化教育。大部分师资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普通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具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但缺乏与职业劳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非师范类专业(主要是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他们是按照传统的工程师模式培养出来的,未接受过教师技能的专业训练,而和工程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教师资的操作技能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人虽然了解职业教育的现状,掌握职业教育的理论,并且在某些方面对职业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其知识和能力结构尚不能满足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要求;四是由其他行业招聘、调动或兼职担任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尚不能完全胜任职教师资的职责。我国尚未设立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能力标准。职业院校招聘专业教师一般只能看其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学校尚无法根据职业教育师资教学能力的要求,直接...招聘到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学校对新招聘的教师需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是教师基本能力的培训;二是职业操作能力的培训。这实际上是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职后培训,给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专业化培养过程的缺失影响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制订。如浙江省东部某县经济发展较好,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较高,教师工作有较大吸引力。为保证师资队伍质量,当地政府规定必须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才有应聘教师岗位的资格。对职教系统来说,这一规定限制了普通工科专业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因为全国职教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极少。其结果是造成了职业学校无法招聘到所需的专业教师,有的学校便只好招聘师范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生担任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师。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中文、数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没有经过专业化培养的师资无法从制度上保障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二、职教师资应接受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专业化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是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一个职业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该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的标志。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表现在从业人员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事实上,职教师资这种不可替代的能力是存在的,只是以前未被充分认识。这种不可替代的能力就是把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形成于教育学科与某一专业学科相交叉的领域。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某一专业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其次,作为教师,又必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知识,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1]具有把教学法与专业内容结合起来的能力,即专业教学能力。这么多内容的学习,而且是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大学本科期间无法完成。...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德国各州可以制订并实施不同的教育政策,但职业培训政策却是由联邦政府制订的,这也包括建立全德统一的职教师资培养框架。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有两个重要特征。[2]第一个特征是“两阶段培养”,即要成为职教师资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并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第一阶段是专业学习,学制为四年,其中包括至少一年的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时须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第二阶段是在职业学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教学见习,一方面在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指导下在职业学校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高校或教师进修学院参加一些教育教学研讨课程。在完成一份报告(论文)并通过答辩后,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培养并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方可取得职业教师资格。第二个特征是“双专业学习”,有志从事职教师资的学生要学习两个专业。一般第一个为主专业,即具有特定行业或工程背景的专业;第二个可选普通教育方向的专业,如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等。教师在教学工作安排中也可以教两类不同的课程,避免了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相分离的问题。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上述两个特征值得我国借鉴,特别是两阶段培养模式符合职教师资“双师型”的要求,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及我国现行的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体系。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采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职教师资队伍。我国也正在开发中职师资培训包,以提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职后培训可以补充或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但限于时间、精力、经费和培训机构的认识水平、质量意识、负责态度,职后培训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职教师资所需要的“双师型”素质是基于某一专门技能、教育科学和职业科学的复合体,包含了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课程结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养成需要集中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潜心探索和实践反思,因此要求教师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调查分析手段。这些能力目标无法通过四年本科教育达到,需要通过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专门化培养才能实现。三、设立专门学位开展职教师资专业化的职前培养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学历提高的途径有攻读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或接受中职教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但上述学位教育难以实现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目标。工程硕士的目标是培养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这类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性质都与职教师资有较大差距,其培养目标、研究方向、教学内容、考核标准不符合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要求。尽管目前有许多职业院校教师为了追求学历达标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但作为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专业教学能力并没有随其学历的提升而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教育需要的高层次教育、管理人才。它是根据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设立的,其内容及内涵与职教师资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差异。基础教育的课程大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的课程研究是与学科结合起来的,教学研究围绕基础理论展开,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懂不懂”的问题。而职业教育课程是以技能为中心的,其类型、模式多样,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建立在“行动即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学研究通常要与职业劳动、生产组织、专业技术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懂不懂”,更要关注学生“会不会”;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涉及“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等内容,关注的是“怎样学”的经验和“怎样干更好”的策略,而不是“是什么”的概念、原理和“科学”的论证、推导等。因此,即使单纯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育学与职业教育学也是完全不同的两门学科。另一方面,从学科所涵盖的范畴看,职业教育学必定包含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教育学则不可能涵盖职业科学的内容、方法和领域。因此,“教育硕士”学位无法涵盖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师资必须具备把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专业教学能力,与工程师或技师的能力不同,与普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不同,它不是“教师”能力和“工程师或技师”能力的简单叠加,不是教育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的总和。在职教师资的培养中应当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过程中,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化学合成”而不是“物理组合”。这一培养目标不是现有的“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所能实现的,其内容也不是“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的教学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有必要专门设立“职业教育硕士”这一新的学位,而不能把它作为工程硕士或教育硕士的附属品,以“工程硕士(职教师资)”或“教育硕士(职教师资)”的形式出现。我国自2021年开始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既是提高中职教师学历水平的举措,又是提高中职教师教学水平的良机。但由于学位制度设计上的错位,其效果并不理想。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的是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术研究型学位,导致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研究路线必须按照学术研究型学位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难以达到要求。另外,这个目标与学员的工作内容相脱节,学员不愿学。其结果是生源萎缩、招生下滑,学员取得硕士学位后不愿再回原单位工作。[3]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无法实现职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目标。因此,有必要根据职业教育师资的教育背景、岗位标准和发展需求,建立一种专门的学位——职业教育硕士。这是一个职业型的学位,其基本目标岗位是职业院校教师;这是一个硕士层次的学位,学生入学前必须掌握某一工程学科或专业领域完整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法,并须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这是一个交叉学科的学位,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均位于教育科学、技术科学、职业科学之交汇点上,[4]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教育核心能力的教师。四、开设“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行性...2021年以来,我国开展中职学校教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形成了一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大部分教师既有工程技术或某一行业领域的教育背景和研究经历,又有职业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成果。[5]这为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和开展“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开展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开发80个中职师资培训包。通过实施中职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个把工程技术科学、职业科学、教育科学结合起来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术研究平台,造就了一支复合型的科研队伍。80个中职师资培训包的开发工作将于2021年结束,其主要成果将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教师培训方案、教师培训核心课程教材、专业教学法教材、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这些成果不仅将有效地提高职教师资培训质量,大部分内容也可以直接用于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校长,他们既是学校管理的行家,更是具有丰富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专家。许多高职院校还设立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开展职业教育专题研究。这些职业院校一线的专家、校长是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中坚,他们既可作为“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实习的指导教师,也可被研究生培养单位聘请为导师或副导师。这既有利于“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更好地符合职业学校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也利于研究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学校的实际,实现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职业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具体地讲是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及企业培训机构师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学生应掌握某一专业或学科完整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该专业或学科相应的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和生产组织,具有相关工种的上岗操作能力,拥有至少一、..个该行业中级或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教学工作的能力、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当然,要真正建设好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是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不应仅仅为了增加硕士点而临时凑班子、借牌子、做表面文章,而应该从学科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扎实开展工作,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导师队伍组成、实训基地建设、实验设施配备、专业建设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和保障,为尽快造就一支合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发挥高等学校应有的作用。【参考文献】[1]颜明忠,张建荣,王建初.从国际比较角度看“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21,(19).[2]ruetzelj.,fasshaueru..lehrerbildungfüfessionalisierungundreformvarianten[j].berufsbildung,53.jg.(1999),heft58.[3]姜大源.职业科学:一门新学科的创立与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21,(3).[4]zhangjianrong,blemsandperspectivesofmastereducationforin-servicetvetteachers:acasestudyattongjiuniversity[a].frankbuenninng,zhi-qunzhao:tvetteachereducationonthethresholdofinternationalization[c].august2021.[5]张建荣,陈祝林,王建初.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点建设的思考[j].教育改革与管理,2021,(1).【作者简介】张建荣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建初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上海202192)。(转自《教育发展研究》(沪)2021年1期)发布时间:2021-12-2713:39:06..第四篇: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h浅析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系别:工程技术系班级:电信0702班姓名:陈春光学号:0700040227日期:2021/5/17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已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同。世界各国都在以创新为中心,构建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个高科技行业,技术创新在产业增长中的作用变得日益凸显,在电子信息工程及其相关行业中,技术和知识的密集度非常的高,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要有很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地位,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今后获得职业成功和实现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创新的认识:要讨论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就先要对创新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对创新有了一个明确和清醒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才能有职业发展的成功。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的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后,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创新的说法几乎无处不在。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创新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这时请厨娘给他一口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如果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一定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才能成功。很多人都奇怪郭德钢的红,认为他的运气太好了,笔者曾去听过他的相声,领略了他功底,唱戏的功底、绕口令的功底„„笔者也听到了他曾经经历的落魄、艰辛,郭德钢的成功是必然的,是他多年付出、执著、努力的结果。所以,认准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放弃,同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其实,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能够像故事中的穷人一样,特立独行,坚持不懈,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就可能再今后的择业、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中拥有意象不到的收获。二、对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在社会发展中,任何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古城,创新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这种状况与二十一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才使得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突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登记注册的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人类知识总量的倍增周期和知识物化的周期大大缩短,这是一个从知识大爆炸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任何不进行知识创新和创造力开发的民族或国家都要落伍,都要被淘汰,都要挨打。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非常有必要。国家教育部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十分的重视。为贯彻落实党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意见》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意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理顺领导体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在经费、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而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是怎样呢。当然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建国以来创新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诸如,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卫星上天,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等等。但是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的短处: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长,应试教育实行的是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的模式,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和创建。尤其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及考分定高低的情况下,学生思维局限于教材和老师的标准答案而不敢有任何突破。因为只有与标准答案,老师,教材保持一致才能的高分,而对于统一问题的求异思维及另类表达则会惨遭扣分厄运。这种统一化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无情的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此同时,怎样来克服种种困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心理素质更显得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来探索。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又是青少年自我成才的内在需要。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随便的盲目的,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四条基本原则。即:1、遵循实践性原则,也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衡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2、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现实存在,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确立教育的个性化原则。3、协作性,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只是跟他们的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造性地发挥。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一生中涉足科学的每一方面。因此,只有科学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促进文明的进步。4、系统性,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某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包括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只有在实践中遵循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能力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并为以后的生活及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创新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开拓创新,勇于竞争。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每个从业人员只有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创新,敢于冲破各种束缚,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竞争,才能使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体现,才能对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才能使职业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从业人员中都要把自己锻炼成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开拓型的职业劳动者,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发展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社会的竞争也不再是知识经济的竞争,而是创造力的竞争,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创新能力的开发,可以激发人的无限的潜能,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拥有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也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拥有一个发挥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我们的建设者可以自如的应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可以进一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创新将成为决定国家和各个部门竞争力的关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关系到我国在经济时代持续发展、增强竞争能力的战略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科技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代里,需要大量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来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大学生作为强国兴国的主力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的首要职责。在人头汹涌的人才市场,很多人带着茫然、彷徨的心情,在频繁求职中不断碰壁,焦灼的等待心仪公司的面试结果,他们经常在脑海里闪现这样一个念头:“什么时候才能由我来选择公司呢。”其实,每个人从一开始踏入职场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升职业竞争能力。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作为一个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机遇与平台也在变化,如何在不变与变化之间把握平衡点,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光明大道呢。我认为,除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外,还应该注重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当今社会已经发展为一个创新型的年代,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创新能力是职业人士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构成了职业人士的核心竞争优势。保持创新发展路线的不动摇,才能由浅入深,厚积薄发,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人在三十岁之前就要确定好自己的发展路径,在既定发展路径上,一如既往的用数年时间去积累与磨练自己的创造力,终究会形成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