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手法赏析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描写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虚到实、由实到虚。③正侧面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④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⑤褒贬结合(正话反说、反话正说)。⑥衬托、烘托、渲染、用典、比兴、想象、联想、象征、对比、白描、细节描写。(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这里的手法比较多,背记时先理解每种艺术手法,会有较大的帮助。TIPSTIPS习题演练(2022九上·云南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这首词以“”为线索,运用了和的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在反复品味与自嘲自讽之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2.这首词以“却道‘天凉好个秋’”作结,有何用意?(2022九上·遵义期中)古诗词阅读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二)①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释】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3.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A.菜花稀蝶来多B.蛱蝶飞花落尽C.菜花稀花落尽D.蛱蝶飞蝶来多4.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5.(2022九上·龙岗月考)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镜子艾青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该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6.阅读诗歌《下雪的早晨》,回答问题。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想起夏天的树林,树林里的早晨,到处都是露水,太阳刚刚上升,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那儿早已铺满了落叶,也不会有什么人影;但我一直都记着那个小孩,和他的很轻很轻的歌声,此刻,他不知在哪间小屋里。看着不停地飘飞着的雪花,或许想到树林里去抛雪球,或许想到湖上去滑冰,他决不会知道有一个人想着他,就在这个下雪的早晨。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七目(1)这首诗歌包含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3)结合诗歌,简要说明本诗的写作手法。(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22·苏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题《云山图》二首沈周①(一)(二)看云疑是青山动,侵晓溪山半是云,谁道云忙山自闲。草堂亦许白云分。我看云山亦忘我,故人到此云相接,闲来洗砚写云山。欲去还须云送君。【注释】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7.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8.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9.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2022·徐州模拟)阅读古代诗歌,完成问题。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苏轼东武①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堕泪羊公③却姓杨。【注释】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②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宋时为繁荣之区。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觇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10.“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以东武、余杭两地之间的烘托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情感。11.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2022·历下模拟)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各题。临江仙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①,予客济源②,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释】①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济源:地名,今属河南。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荷叶荷花何处好”这一设问开篇,引出昔日与友人畅游大明湖的回忆。B.上阕将荷花、荷叶喻为“红妆”“翠盖”,抓住了“新秋”的景物特征。C.下阕“千里”极言相距之远,“三年”则点出了与李辅之分别时间之长。D.这首词上下两阕所记出游,既不同时也不同地,但都表现了词人的欢欣、愉悦之情。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一句的妙处。(2022·济宁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太白岭[宋]王安石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注释】①巃嵷(lóng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15.本诗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在写景手法上的妙处。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021九下·定陶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7.说说诗人笔下白梅的特征。18.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前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21·宁津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①岳飞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③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④。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释】①此词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寒蛩:秋天的蟋蟀。③旧山:家乡的山。④瑶琴:饰以美玉的琴。19.这首词的“小重山”是,“昨夜寒蛩不住鸣”是,从词的字数来看,本词属于。20.结合诗词内容,说说“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哪些。21.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22.(2020九上·温州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入若耶溪[南朝梁]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乙)入若耶溪[唐]崔颢轻舟去何疾,已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到云林境。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1)乙诗的第三联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乙诗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3.(2020九上·仪征期中)欣赏艾青的诗《盼望》,从下列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任务一:简析《盼望》这首诗中的两个象征性意象,海员们的两种“盼望”表达了什么?任务二:请以“雪花”为题,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小诗,不超过四句(不含题目)。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1979年3月,上海24.(2020·泸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首诗在形式上可称为(体裁)诗,从内容上是(题材)诗。(2)诗的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6.(2020·奉化模拟)诗歌鉴赏钱塘怀古赵孟頫①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莺花非旧游。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②去朝周。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注】①赵孟頻:宋皇室后裔,十四岁即以父荫补官。宋亡家居,三十三岁时应征出仕于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受到蒙古统治者很高的礼遇。②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1)“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此联用了手法来体现怀古主题。(2)我们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字词,往往能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请抓住本诗的诗眼“愁”,结合具体诗句解读诗中作者的愁情。27.(2020·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两小题。题木兰院二首(其一)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1)“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句中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风中的景象,反衬了作者的愁情。(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28.(2020九上·岐山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眼眉儿(南宋)左誉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注释):①绮窗人:想象中站在花格窗前的离人。②秋水,指眼睛;下句中“春山”,指眼眉。(1)“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具体分析这首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2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0.(2020九上·邛崃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1)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全诗。(2)“锦城丝管日纷纷”和下面哪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试作简要分析。A.干戈寥落四周星B.千树万树梨花开C.我寄愁心与明月参考答案【答案】1.愁;对比;反复2.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文章线索;对比【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线索及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⑵本题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文中的句子根据位置在结构上通常有如下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中间——,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结尾扣题,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等。内容上的作用根据所写内容加以总结即可。1.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时所作的一首词,渲染了一个“愁”字,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可见,“愁”贯串全篇的线索。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少年”和“而今”的对比,“不识愁滋味”和"识尽愁滋味’的对比。另外,这首词连用两个“爱上层楼”,两个“欲说还休”这是反复的手法。
故答案为:愁对比反复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写少年时代苏轼不谙世事,喜欢登高,为写“新词”,没有愁苦,勉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写成年之后,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这句结尾十分含蓄,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故答案为: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答案】3.C4.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衬托【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3.《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意思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诗句中“梅子金黄”“杏子肥”“菜花稀““麦花雪白”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特点;
《春暮西园》中“春色都从雨里过(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诗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中的“花落尽”则进一步表明春花争妍斗艳的时节已过,所以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故答案为:C4.《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中“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意思是: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联系【注】中“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可知,正午时,村落里却没有人烟,显得静谧,此时有蜻蜓蝴蝶正飞舞着,静中有动,以动衬静,侧面反映出初夏农民农事正忙,早出晚归的情况,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春暮西园》中“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意思是: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可知,暮春时节花飘落殆尽,却看到菜畦蝴蝶飞舞,一片生机,以“花落尽”“蝶来多”衬菜畦里生机犹存,生机盎然之景,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故答案为: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5.【答案】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主题:本诗含蓄地赞扬了像镜子一样正直的人,讽刺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知识点】象征;《艾青诗选》【解析】常考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答题格式是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句子分析手法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最后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一般出现事物,要想到是对比、象征或者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这里的镜子,其实是暗示像镜子一样的正直的人,在讽刺一些恶毒的人,丑陋的人。故答案为: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主题:本诗含蓄地赞扬了像镜子一样正直的人,讽刺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点评】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常考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答题格式是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句子分析手法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最后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一般出现事物,要想到是对比、象征或者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6.【答案】(1)包含了雪、树林、露水、鲜花、狗尾草、蚂炸、蜻蜓等意象。这些意象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2)"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隐喻"我"很久没有回忆童年了,长大的“我”发现自己和那个小孩,时过境迁,再也回不到过去了。(3)虚实结合。把现实中的冬天与回忆中的夏天写在一首诗里,达到了互相映衬的效果。(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虚实结合【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解答此题要了解背景,理解诗意。由诗歌”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想起夏天的树林/树林里的早晨/到处都是露水/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等诗句可概括作答。由"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作者以这些特有童年景象,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
(2)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结合诗句“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是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我"很久没有回忆童年了,长大的我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把握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这些是实写。“或许想到树林里去抛雪球,或许想到湖上去滑冰,”是作者的联想,属于虚写,这首诗虚实结合。把现实中的冬天与回忆中的夏天写在一首诗里,达到了互相映衬的效果。更充分地表现这个孩子的活泼、开朗,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欢乐。
(4)考查了短文主旨,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读诗歌第三小节,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儿童时代的羡慕与向往之情,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1)包含了雪、树林、露水、鲜花、狗尾草、蚂炸、蜻蜓等意象。这些意象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
(2)"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隐喻"我"很久没有回忆童年了,长大的我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3)虚实结合。把现实中的冬天与回忆中的夏天写在一首诗里,达到了互相映衬的效果。
(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
【点评】(1)考查诗歌意象及其作用: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其在诗词表达上常有以下作用:①渲染气氛,营造意境;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借景抒情,为情铺垫;④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2)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3)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实写与虚写在诗句中很常遇到。实写是对眼前真实事物的描写,一般是眼睛能直接看到的事物或景物,都是身边的实物。虚写则刚好相反,它所描写的事物要么是由眼前的事物联想或想象得到,要么是已经发生了的。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答案】7.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8.B9.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寄情山水;衬托;拟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意象的理解与掌握。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要找出意象,然后加以想象,紧扣诗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描绘,可适当添加细节。(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与理解。诗歌内容的把握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逐句读懂,然后通读,整体理解。如果仅从字面理解无法解题时,需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心路历程。(3)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做这类题,看清题目设问至关重要。如果题干没有规定赏析角度,要求直接赏析的,可根据句子特点,从修辞、抒情方式、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蕴含哲理、作者情感等角度,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内容,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二是形式,看清楚是写景句还是抒情句、哲理句或修辞句。写景句则从运用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角度赏析,若是抒情句,则从抒情方式、情感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若是哲理句,则从理与趣的融合,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若是修辞句,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最后结合诗句和具体内容做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从景、情、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品析。7.“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诗句中的意象有“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故答案为: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雾缭绕,朦朦胧胧,草堂在朦胧云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仿佛白云和草堂主人各占了草堂的一半。8.第一首诗,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第二句点出真相,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第三句的“云山”,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备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画出来,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己。石田到山里来,由“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另外此联中“空”与首联中的“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该选项的诗句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最接近;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辽阔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
故答案为:B9.“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忙”和“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与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静止与云移动时的画面,诗人误认为山在移动,事实上是云在移动,山作为云的陪衬,衬托出白云的变化的动态美,故而也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物我合一的情趣。
故答案为: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答案】10.辽远阻隔、迷蒙苍茫;惆帐11.借景抒情。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之情。或用典,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友情。【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1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表达别后思念之情。起句便写他日密州杭州相隔天涯,相望渺茫,颇有黯然别情。接下来两句却让人看尽世人的悲哀。为什么有思念,为什么有无可奈何,为什么有离殇有堕泪,原来只为心中还存了一点功名的热望,总想现在的劳累奔波,或许有个指望,可能有些许盼头。1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题干中给出手法和情感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手法,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注释分析情感,“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句中从手法看“灯火冷,河塘”借景抒情,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之情;“堕泪羊公”用典,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之情。【答案】12.D13.【示例1】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示例2】作者运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离愁化为有形的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希望桥下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虚实结合;拟人【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表现手法。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词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表达了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惆怅。
故答案为:D。1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表现手法。
解答时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一尊白酒寄离愁”的意思是:醇酒千钟求一醉,忘却一切世间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的意思是:真希望桥下的流水殷勤地把我的愁绪带走。作者借酒消愁,“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表达离愁。作者将抽象的离愁形象化,用具体可感的载体来表现离愁。词句“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中的”殷勤”与”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态与动作,又以”桥下水”比喻”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借”几日到东州”的发问,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答案】14.B15.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拟人。将“鸟”、“鱼”等人格化,写明媚的春天到来,鸟儿欢快的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缓慢,写出太白岭宜人美景,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动静相衬;拟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再细细品味,准确把握文章重点,再认真审题,找出试题对应的文段,筛选有效信息,作答。(2)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的理解与掌握。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伏笔铺垫、照应、托物言志、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悬念、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等,平时学习是要积累,要分类掌握。14.A:驰和披是动词,将山的高耸与山色的青翠写动了,故正确;B:颔联说山上厚的薄的云都让人喜爱,树木和石头疏密相间,故错误;C:尾联点明主题,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B15.颈联的意思是温暖的春天已过去但鸟说的话是快乐的,溪水平静不动但鱼行走的速度是慢的。这里,鸟语是动的,溪水不动是静的,故是动静结合,鸟有语言,鱼有行动,也可说是拟人手法,鸟语是听到的,鱼、溪水是看到的,从感觉感受说也可以。
故答案为: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拟人。将“鸟”、“鱼”等人格化,写明媚的春天到来,鸟儿欢快的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缓慢,写出太白岭宜人美景,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喜悦之情。16.【答案】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虚实结合【解析】“醉里挑灯看剑”是实写,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虚写。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故答案为: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点评】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答案】17.耐寒(或坚强、坚韧),从“冰雪林中著此身”可以看出;清高(或冰清玉洁、高洁),从“不同桃李混芳尘”可以看出;清香(或有香味),从“忽然一夜清香发”可以看出;报春,从“散作乾坤万里春”可以看出。(答出关键词即可)18.前两句诗运用了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赞扬了白梅冰清玉洁,傲雪斗霜,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比;托物言志【解析】【点评】古诗词鉴赏要把握以下的几个考点。1.把握诗歌的意向意境。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诗歌的语言。4.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本题考查对景物特征的概括能力、对诗句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
(1)本题考查对景物特征的把握能力,难度较低。仔细分析诗句就可以得出“白梅”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辨别能力以及对诗歌整体思想情感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表现手法要牢记,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对比、衬托、联想、虚实相生、想象等。这首诗是咏物诗,情感态度不难猜测,对白梅的赞赏与喜爱之情。17.本题考查对景物特征的概括能力。从“冰雪林中著此身”可以看出白梅具有耐寒的特点,从“不同桃李混芳尘”可以看出白梅具有清高的特点,从“忽然一夜清香发”可以看出白梅具有特别的清香,从“散作乾坤万里春”可以看出白梅还具有报春的作用。以上的答案都可以从诗句中分析得出。18.本题考查对诗句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把白梅于桃李进行对比,衬托出白梅与众不同的高尚气质。用托物言志或者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赞扬白梅傲雪风霜,冰清玉洁的品格。【答案】19.词牌;题目;小令20.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21.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用典,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暗喻,“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知识点】词;把握诗歌内容;借景抒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小重山”为词牌名,“昨夜寒蛩不住鸣”是题目。全词共五十八字,而小令一般会把字数控制在五十八字或以内,所以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3)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小重山”为词牌名,“昨夜寒蛩不住鸣”是题目。全词共五十八字,而小令一般会把字数控制在五十八字或以内,所以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令。2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联系全词内容和写作背景,上片“千里梦”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起来独自绕阶行”,已是深夜,作者仍难以入睡,只好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行走,可见作者的愁苦无奈之情。“白首为功名”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表现了作者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阻归程”,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写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寒蛩的鸣叫,蒙胧的月色;梦回三更,独绕阶行。时间、景色、环境、行动。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绕阶独行,以及隔帘望空中朦胧月色,可以看出他壮志难伸的孤愤之情。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阻归程”写投降派的求和主张阻挡了收复中原,回归故乡的进程,隐含了词人的痛心。“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钟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愤懑和无处言说的沉痛,来表达苦闷的心情,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弦,可是却没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弹断了也没有人来听。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不禁担忧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心情沉重。22.【答案】(1)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②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幽谷中传来清晰的回声;在清溪里说话的声音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环境越发显得寂静清幽。(2)王藉诗:诗人由景生情,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崔颢诗:诗人留恋这清静幽美的环境,与大自然契合无间,表达了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知识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动静相衬【解析】(1)“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以动写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的期待山岩中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在这里清溪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宁静,但话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净。(2)《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寓含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入若耶溪》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诗,诗人用幽静的情趣,轻灵简净的笔触,素淡、匀润的色调,刻划若耶溪的山水幽境,表现自己处在这清净幽美环境中的愉悦、宁静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故答案为:(1)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②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幽谷中传来清晰的回声;在清溪里说话的声音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环境越发显得寂静清幽。(2)王藉诗:诗人由景生情,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崔颢诗:诗人留恋这清静幽美的环境,与大自然契合无间,表达了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对诗句语言特点的把握,要按照要求来作答。
(2)本题考查考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意,注意结合诗句或词语,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等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3.【答案】任务一:两个象征性意象:洁白的浪花,铁链的喧哗。“盼望出发”就是企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表达了对战斗渴望(对航海事业的热情和奉献);“盼望到达”就是期待与向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或答:表达了海员们的不同追求,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言之有理即可)任务二:选择写诗,符合象征性、四行格式要求,可发挥想象,借助意象,表达情思,语言简洁、凝练。
雪花一片一片,似柳絮飞旋。你天使般款款而落,只为送来一个丰年。【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语言简明;象征【解析】任务一:“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提炼“洁白的浪花”;“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提炼“铁链的喧哗”。
两种“盼望”指“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联系诗歌内容理解其深刻内涵。起锚和抛锚,是海员生活的两个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起锚,意味着一次新的航行开始了,抛锚,意味着一次航行结束了。“起锚时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有声有色,形象地把海员们的欢悦心情写出来了,这欢悦心情中又含有深刻蕴意:对航海事业的热情和奉献,对胜利的渴望,作为海员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任务二:写诗,符合象征性、四行格式要求,可发挥想象,借助意象,表达情思,语言简洁、凝练。“雪花”象征着纯洁、美好、快乐、完美等。创作时发挥想象,抓住意象“雪花”的特点,表情达意。注意符合象征性。示例:雪花一片一片,似柳絮飞旋。你天使般款款而落,只为送来一个丰年。故答案为:任务一:两个象征性意象:洁白的浪花,铁链的喧哗。“盼望出发”就是企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表达了对战斗渴望(对航海事业的热情和奉献);“盼望到达”就是期待与向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或答:表达了海员们的不同追求,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任务二雪花一片一片,似柳絮飞旋。你天使般款款而落,只为送来一个丰年。【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象征意义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意象”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写作诗歌的时候,要主要运用象征手法,发挥想象,借助意象,表达情思,语言简洁、凝练。24.【答案】(1)①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景;②“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楼”是静景;③以“归鸟”和“僧语”衬托出“云壑”和“楼”的静;④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动静相衬【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意思是:飞鸟归巢云气遮覆的山谷变得安静,僧人的说话声从空旷的石楼传出。其中“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楼”是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其作用。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意思是:走在其中满心喜爱,让人回想起家乡的情形。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⑴①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景;②“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楼”是静景;③以“归鸟”和“僧语”衬托出“云壑”和“楼”的静;④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
⑵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25.【答案】(1)七绝/七言绝句/绝句;咏史诗/怀古诗(2)①以小见大②感叹时势造英雄(机遇的难得),为自己生不逢时鸣不平,渴望机遇的垂青,对前途充满希望的豪爽胸襟。【知识点】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小见大【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文化常识的掌握。从体裁上诗歌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本诗共包含四句,第二、四句韵脚-致,符合绝句特点,属于绝句。诗歌按题材可分为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诗、闺怨诗、送别诗、咏史怀古等类型。从内容上分析,诗歌借凭吊赤壁之战一事抒发情怀,属于咏史诗。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写法和情感的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以方便,桥峤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诗人用大乔小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说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离不开某种机遇,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故答案为:⑴1、七绝/七言绝句/绝句2、咏史诗/怀古诗
⑵①以小见大②感叹时势造英雄(机遇的难得),为自己生不逢时鸣不平,渴望机遇的垂青,对前途充满希望的豪爽胸襟。【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或词语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解答此题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26.【答案】(1)对比(2)①“故国”一句,借十二铜人辞汉的典故,表达悲凉缠绵的故国之思②“当年玉马去朝周”,流露出称臣于新主的无奈和苦闷:③“非旧游”“今犹在”“只自流”抒发了自然永恒兴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比【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金人辞汉”是汉魏故事。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仙人,手托承露盘以储甘露,然后取之以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到魏明帝景初元年,乃下令拆移铜人,自长安运往洛阳。相传铜人被拆时,曾目中流泪。后人常用此,以表达眷恋故国的哀思。“玉马朝周”中“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纣王昏乱,启数谏不听,启乃去殷而朝周,比喻贤臣另事明主。“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国家已亡,此时的诗人在三月草长莺飞之时,重回江南,再到钱塘一游,他对故国是怀着眷恋之情的,对于臣服于新朝是充满无奈的。而当年微子启离开腐败的殷商,另择贤主,则心甘情愿接受了周朝的封赏。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怀古,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首联“非旧游”三个字,表面上只写时光流逝,今游已非昔游。实质上暗指星移斗换,国祚已移,暗藏着无限感伤情绪。颔联明写亡国的哀痛,借“金人辞汉”来表达自己眷恋故国的哀思;“玉马朝周”中“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纣王昏乱,启数谏不听,启于是离开殷商而朝周,这是贤臣另择明主,良禽择木而栖。可诗人与他不一样,他对于臣服于新主是充满无奈与苦闷的。颈联结合首联,“犹在”“自流”,是说一切依旧;“非旧游”,是说一切都变了。二者表面上似乎矛盾,实际上却准确地表达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悲哀。综合以上三联,尾联自然而然地导出了全诗的题旨,引出了本诗的诗眼“愁”。
故答案为:⑴对比;
⑵①“故国”一句,借十二铜人辞汉的典故,表达悲凉缠绵的故国之思②“当年玉马去朝周”,流露出称臣于新主的无奈和苦闷:③“非旧游”“今犹在”“只自流”抒发了自然永恒兴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27.【答案】(1)笑;桃花盛开(2)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王诗将木兰花、庙宇的三十年间由盛而衰的变化来突出人、事沧桑之感;崔诗将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对比【解析】(1)“笑”本来是人的表情,这里描写的是桃花,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在春风中绽放,宛如少女含笑一样。(2)《题木兰院二首(其一)》中前两句写三十年前来木兰院游览的情景,后两句写如今在木兰院游览的情景。三十年前木兰花发院新修,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而如今呢,树老无花僧白头,木兰院的由盛而衰的变化让作者感叹人事的沧桑变化。《题都城南庄》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整首诗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⑴1、笑;2、桃花盛开
⑵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王诗将木兰花、庙宇的三十年间由盛而衰的变化来突出人、事沧桑之感;崔诗将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拟人修辞手法的分析理解的能力。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⑵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对比,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28.【答案】(1)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雪白的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2)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是实景,写作者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下片想象联想的虚景,想象此刻在家乡闺中人对作考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东风眺望,对这春景洒泪生闲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石油化工产品购销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报废车辆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安装与检测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海运出口运输代理合同货物跟踪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网络安全项目反担保合同规定3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买卖合同贷款流程解析3篇
- 二零二五年数字电影后期制作聘用合同2篇
- 2025年度国际承包工程合同安全责任及防护措施规定3篇
- 二零二五版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综合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地劳务人员临时住宿及伙食合同3篇
- 2025寒假散学典礼(休业式)上校长精彩讲话:以董宇辉的创新、罗振宇的坚持、马龙的热爱启迪未来
-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综合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酸碱罐区设计规范》编制说明
- PMC主管年终总结报告
- 售楼部保安管理培训
- 仓储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讲水循环与洋流自主练含解析
- GB/T 44914-2024和田玉分级
- 2024年度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合作协议3篇
-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