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梳理_第1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梳理_第2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梳理_第3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梳理_第4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改版五下最新改版五下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全册彩色精编最新改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1)准备两个玻璃皿。(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无土壤无土壤有土壤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不是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说明土壤是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4.在实验中,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项目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常温组18162低温组18117(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低温组常温组有光组无光组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项目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有光组24240无光组24240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3)实验记录项目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豆苗短而直茎是暗红色、叶是翠绿色粗壮黑暗处的绿豆苗长而弯茎是白色,叶是黄色很细(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场所:绿叶场所:绿叶养料+氧气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香蕉树松鼠仙人掌荷花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4.植物具有向阳性、向水性等特性。绿豆苗向有光的一侧倾斜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第4课蚯蚓的选择1.在“了解蚯蚓是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的实验中,我发现大部分蚯蚓爬向了黑暗的一端,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2.在“了解蚯蚓是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实验中,我发现大部分蚯蚓爬向了湿润的一端,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3.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4.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5.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动物生活环境适应环境的特征(身体结构)天鹅湖泊、沼泽喙坚硬,利于捕食青蛙池塘、稻田保护色,不易被发现企鹅南极翅膀特化为鳍,善于游泳;有大量脂肪,能御寒狼草原、森林等换毛,适应季节的温度变化蜥蜴草原、森林等保护色,不易被发现第5课当环境改变了1.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蝌蚪青蛙捕食青蛙挖洞青蛙冬眠2.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春:孵化夏:捕食秋:挖洞冬:冬眠3.四季的田野季节气候草木蝴蝶青蛙春温暖发芽由卵孵化成幼虫由卵孵化成蝌蚪夏炎热茂盛幼虫→蛹→成虫蝌蚪→青蛙秋凉爽枯落产卵、死亡挖洞冬寒冷凋零以卵的形式越冬冬眠4.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会冬眠。5.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燕子等也会迁徙。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2.食物链: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4.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那么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以“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为例,假如蛇灭绝了,那么以蛇为食的老鹰会大量减少,而田鼠因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田鼠过多又会导致水稻大量减少,最终导致生态失衡。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片树林、一个海洋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3.群落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4.制作生态瓶剪开桶放入沙和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1)放人顺序:沙子→水→植物→动物。(2)生态瓶中的生物:植物(水草、浮萍等)、动物(小鱼、小虾、田螺等)。(3)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水、沙、阳光、空气。5.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生态瓶会发生变化。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两条小鱼都会导致小鱼缺氧而浮到水面。7.制作生态瓶的材料要透明,保证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放入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氧气和养料;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桶底的淤泥还可以是些动物的栖身之所。6.生态瓶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种类都不能随意改变。水、动物、植物等发生改变时,都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1)水量减少时,水中氧气不足,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增多,不利于小鱼的生存。浮到水面次数少倒出水浮到水面次数多(2)水草多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少;水草少时,导致水中含氧量减少,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浮到水面次数少取出水草浮到水面次数多(3)小鱼少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少;小鱼多时,耗氧量增多,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浮到水面次数少放入小鱼浮到水面次数多4.生态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才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1课船的历史1.船的发展历史独木舟(人力)→摇橹木船(人力)→帆船(风力)→蒸汽船(蒸汽机)→轮船(柴油机)→潜艇(柴油机或核动力)。2.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等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增宽船体等方法使其保持稳定。4.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船首采用流线型(尖形),可以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第2课用浮的材料造船1.制作并研究竹筏或木排(1)用几根竹竿或木条,做竹筏或木排模型。要求:画出设计图,模型能稳定地浮在水面,模型牢固、不散架。(2)用螺母测试它们的载重量,注意不能让水浸湿螺母。为了防止侧翻,应将螺母均匀地摆放。2.比较独木舟和竹筏项目独木舟竹筏体积小较大载重量小较大稳定性差较好竹筏通过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比独木舟更稳定、载重量更大竹筏通过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比独木舟更稳定、载重量更大3.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4.竹筏的不足之处:容易浸水、不牢固。5.摇橹木船和宝船解决了容易浸水的问题,而且出现了“摇橹”“风帆”等动力系统。6.生产生活的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第3课用沉的材料造船1.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浮力。3.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4.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增加船的宽度、使船体均匀不偏沉。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6.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可以提高船的稳定性。7.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船,这样做的优点是提高船的稳定性。第4课增加船的载重量1.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船的发展。2.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3.实验:比较不同底面积的船的载重量(1)实验方法:①设计: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设计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②制作:根据设计,制作3艘铝箔船,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③测试:用垫圈模拟货物,比较哪一艘船的载重量大。(2)实验现象:体积大的船装载的垫圈多。(3)实验结论: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4.比较船的载重量时用弹珠模拟货物的缺点:弹珠滚动易沉船,测量的载重量不一定准确。而用垫圈模拟货物测量的载重量更准确。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浸人水中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载重量就越大。6.弹珠会滚动,导致船容易侧翻,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7.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不偏沉、不滚动)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第5课给船装上动力1.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2.给小船装上动力:给小船装上风帆、给小船装上风力推进装置、给小船装上蒸汽推进装置。(1)用卡纸制作风帆,用风扇吹风帆模拟自然界的风。(2)用电池带动扇叶转动,风力推进装置向后吹风时,小船向前运动。(3)点燃蜡烛加热金属管内的水,水沸腾后向后喷出蒸汽,小船向前运动。(4)给小船装动力时,要合理放置,防止小船侧翻。3.船可以通过船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4.认识潜艇项目特点减小阻力控制沉浮动力潜艇的特征水下航行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调节自身重力的大小柴油动力和核动力5.船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重力、浮力、水的阻力等。6.要想使船保持动力必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第6课设计我们的小船1.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2.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过程。3.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的要求(明确任务):①控制小船的制作成本;②载重量达到200克;③有自己的动力;④能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4.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先做好设计。(1)画出船的设计图,标注材料和结构。(2)讨论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3)列出所需的材料,计算所需的费用。5.交流我们的设计,相互提出改进建议。要敢于对小船的设计方案质疑,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6.在设计小船的活动中,要建立质量和成本的意识,要力争用最少的经费制造出理想的小船。第7课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1.制作(1)制作时要分工合作,先分工,再制作。(2)制作时要按照设计图进行。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需要改进设计,可以及时在设计图和经费预算上做出调整。(3)具体制作时,应先分装,再组装。(4)调试。如果船身不稳,可以检查船身是否平衡。2.测试标准:(1)载重量达到200克。(2)有自己的动力系统。(3)能行驶一段距离。3.评估与改进(1)从多个角度评价小船的制作过程。(2)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小船。4.科学阅读(1)现代轮船有骨架、船舱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地利用空间。船舱还可以预防沉船。(2)船底的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3)“蛟龙”号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4)我国船舶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分别位于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和环渤海地区(以大连为中心)。(5)我国已经建造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山东号航空母舰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千米。(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4)大陆地壳厚约15-80千米,大洋地壳厚约2-11千米。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水、合适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如果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生存条件:水、空气、食物适宜的温度等。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2)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万种。(3)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核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石油泄漏等。3.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第3课珍惜水资源1.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淡水湖与河流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我们担忧水资源问题的原因(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3)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珍惜。(4)水被污染。喷灌5.水资源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喷灌(1)水污染防治。(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6.我们能为水资源问题做些什么(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滴灌(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滴灌(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7.滴灌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第4课解决垃圾问题1.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1)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2)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3)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垃圾分类分类标准举例可回收物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有害垃圾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过期药品、充电电池、杀虫喷雾剂罐等厨余垃圾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可用来做堆肥箱剩菜剩饭、过期食品、枯枝落叶、瓜果皮壳、鱼刺鱼骨等其他垃圾不能归类于以上三类的生活垃圾陶瓷碎片、食品袋、普通干电池、大棒骨、卫生纸等3.生活中减少垃圾的方法:减少食物浪费、少买不必要的衣服、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第5课合理利用能源1.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2.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火电(煤燃烧发出的电)。3.温室效应:人类过度消耗化石能源增加的二氧化碳,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被称作温室效应。4.模拟温室效应实验(1)实验方法: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相同的温度计并排同时放置在阳光下。(2)实验现象:塑料袋内的空气温度比塑料袋外的高。(3)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像塑料袋那样,既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温室中,又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导致气温升高。5.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就是1度电。6.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7.不可再生能源如最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终有用尽的一天。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8.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第6课让资源再生1.地球上的有些资源被消耗就不可再生,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塑料、玻璃和纸。2.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蒸煮→舂捣→制浆→抄纸→晾纸→揭纸3.做一张再生纸: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4.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卫生纸等。5.使用1张再生纸可以节约1.8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4.7克。6.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7.除了废纸再生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也能回收再利用,例如塑料、金属和玻璃等。8.节约用纸的行为:(1)爱护并重复使用教科书。(2)纸张双面打印、复印和使用。(3)使用再生纸。(4)用手帕代替纸巾。第7课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2.人们的行为可能破坏环境,也能够通过努力改善环地。3.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依据人们居住的地域和所从事工.作的不同,在看待某个污染问题时,人们会持有不同的态度。为了达成可行的解决办法,需要学会协调和放弃。4.不同角色对城中湖造成污染的行为角色污染行为普通市民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等湖区渔业养殖户生活污水,倾倒垃圾,投放饲料,放置网箱,水产品死亡等湖景区游船船主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燃油游船产生废气、废液,游客乱扔垃圾等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生活污水,倾倒垃圾,围湖造田,小区排污口架设到湖里5.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城中湖的环境问题,然后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方案。6.模拟角色治理湖区环境时,既要从“自身角色”角度提出方案,也要换位思考,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第四单元热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1.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3.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实验注意事项①戴护目镜。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等仪器,防止烫伤。实验注意事项①戴护目镜。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等仪器,防止烫伤。(1)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沸腾,水的温度会降低。(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会持续沸腾,水的温度不变。(3)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5.水结冰时的温度,叫水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1.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形态变化。2.水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放出热量。3.水的蒸发:湿衣服变干、水洼变干。4.水蒸气凝结成水:浴室镜面上形成的水滴、水烧开时冒的白气(小水滴)、清晨草叶上的露珠。5.水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1)水的温度: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2)水的表面积:水的表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3)水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水面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6.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发现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因为玻璃杯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2)若再加入食盐,玻璃杯内温度更低,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更多。7.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这是水的物态变化。他们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云雾霜雪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1.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要使它变成热的,我们会把它浸在热水中。热会从热水转移到牛奶。2.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1)实验现象:凉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度相同。凉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下降。(2)实验结论: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3)实验中用试管控制凉水的水量,使用大烧杯让热水尽量多一些的目的是让凉水的温度尽快上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在实验中,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通常使用温度计,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感知温度的方法,比如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末4.在实验中,我们不能用手指来感知物体的温度,因为手指容易被烫伤,而且手指的感觉不准确,误差较大。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1.喝汤时,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也热起来了。热从热汤传到了勺口,然后又传到了勺柄。2.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支架上。用火加热金属条的中部,金属条上的蜡从中部受热部分开始熔化,然后向两端依次熔化。3.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从加热点(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4.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或从一个高温物体传递给一个低温物体。热传递的方向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无关。5.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在固体中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1.加热试管中的水(1)水不能太多,控制在试管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加热时,试管口不可朝着人。(3)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温粉末,搅拌均匀,有利于观察水的流动及水温的变化。(4)加热时,水变热后体积膨胀,热水比同体积的冷水轻,所以热水向上运动。这与我们曾经学过的“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相似。2.从一侧加热烧杯中的水(1)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2滴红墨水。滴加红墨水的目的是方便观察水的流动。(2)加热后的热水向上流动,冷水向下流动,形成对流。使整杯水的温度趋于相同。(3)热对流是热由高温流体转移到低温流体的现象。3.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热对流。4.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第6课哪个传热快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导热导热性能热的良导性热的不良导性导热性能好的物质铜、铝、铁等金属材料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塑料、木头、陶瓷、空气等材料2.冬天时,我们触摸金属感觉很凉,而触摸木板感觉不是很凉,这是因为,木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3.比较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哪个传热快。(1)在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和金属勺的勺中段涂上蜡,然后将它们的勺部同时浸入热水中。(2)金属勺上的蜡最先熔化,然后是塑料勺上的蜡熔化,木勺上的蜡最后熔化。(3)三种勺子中,金属勺传热最快,塑料勺传热慢一些,木勺传热最慢。4.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时,三种材料的粗细、长度要相同。5.铜、铝、铁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排序:铜>铝>铁。第7课做个保温杯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2)过几分钟后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发现不锈钢杯保温效果最差,塑料杯的保温效果不佳,陶瓷杯的保温效果最好。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3)热的良导体散热快,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制作保温杯时,应选择热的不良导体。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的方法(1)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2)用热的不良导体将杯子包起来。(1)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2)用热的不良导体将杯子包起来。3.保温瓶内胆原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知道银河系是由超过1000亿颗恒星组成的,了解银河系的概况。[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学会寻找星空中的北极星。[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参与夜晚观察星空活动,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星座特征。[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学会观察银河系,感受到环境污染对星空观察造成的影响。【教学重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观察星空,认识典型星座。【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难点问题。利用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视频,观察星空记录单、星座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小组]纸杯、铅笔、锥子(或铁钉)、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认识星座1.观察这幅图,初步体会夜晚天空中明亮的繁星,学生看一看星空图上画出的三角形星座和房屋星座。2.提出要求:在这张星空图上选择几颗明亮的星星组成一个图形,建立一个“我的星座”。3.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星空图中选择明亮的星星,组成一个图形并且命名,建立“我的星座”。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建立的“我的星座”,并交流星座的命名。4.教师引导:其实在我们的夜空中,天文学家已经命名了很多星座,那么什么是星座呢?预设:星座是一个天文学的专有名词,指的是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5.天文学家为什么要建立星座?又建立了哪些星座?预设: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建立的星座有天鹅座、大熊座、猎户座等。6.出示课本39页天鹅座、大熊座、猎户座三个星座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观察这些星座,了解星座名称和星座形状之间的联系。预设:天鹅座为北天星座之一。天鹅座的主星排列成十字形,十字的一竖是天鹅长长的脖子和躯干,一横为天鹅展开的双翼。夏秋季节是观测天鹅座的最佳时节。大熊座是北天星座之一。在中国古代,把大熊座中的七颗亮星看作斗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组成大熊的尾巴。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大熊座。春季,大熊座正在北天的高空,是观看它全貌的最好时节。猎户座是赤道带星座之一。星座主体由四颗亮星组成一个大四边形,三颗小一点且排成一排的亮星组成猎户的腰带。最佳观测月份为1月,民间有“三星正南,就要过年”的俗语。7.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其他的星座,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星座以及名称。初步体会夜晚天空中明亮的繁星,学生建立的“我的星座”,体会天文学家命名星座的过程,知道什么是星座,了解常见星座名称和星座形状之间的联系。二、创设活动 看星座,寻找北极星1.教师引导:天空中的星星不可计数,在众多的星星当中,有一颗非常特殊的星星叫北极星。2.出示北极星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北极星。3.出示有关北极星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北极星的有关知识。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4.出示课本40页上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北极星的位置,想一想怎样寻找北极星的位置。5.全班交流在这幅图上有哪些星座?有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北极星在哪个星座上?北极星在小熊星座上。6.我们怎样才能快速的找到北极星的位置呢?学生读一读这张图片下面的文字,初步了解寻找北极星的方法。预设:方法1:先找到小熊座,小熊座尾部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方法2: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7.除了书本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之外,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的找到北极星呢?可以利用仙后座找北极星。仙后座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英文字母W,在秋冬季节的星空中很明显。把W的外侧两边向南延长后的交点与中央的γ星相连,再把连线向北处长约5倍距离,此处的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8.教师出示仙后星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利用上面所说的方法寻找北极星。根据有关北极星的资料,了解北极星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寻找北极星的方法。三、游戏活动,验证猜想做星座放映器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了解了星座,下面我们动手来做一个星座放映器。2.出示课本40页做星座放映器的活动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及方法。全班交流3.所需材料:纸杯、黑色签字笔、手电筒、锥子、白墙等。4.活动方法:①参照某一星座图,在纸杯底部画出它的形状。②用锥子扎出这个星座。③将手电筒伸进纸杯,把“星座”放映到白墙上。5.教师提示:在做星座放映器之前,我们先要确定自己动手制作的星座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步骤制作一个星座放映器。6.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星座放映器。将自己的星座放映到白墙上,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想一想,猜一猜做的是什么星座,看看猜的对不对。请放映的小组成员相机介绍本小组所放映星座的有关知识。认识银河1.教师引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又处于太阳系中,而太阳系又处在银河系之中。银河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银河系的有关知识。2.出示银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银河系,初步了解银河系的大概形状,了解银河系的正面侧面的样子。3.出示课本41页有关银河的文字资料,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资料,初步了解有关银河系的知识。4.全班交流银河系的位置:天空斜向西南的方向。银河系的大小: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恒星,银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河系中有超过1,0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极其普通的一颗恒星。人类观测银河的成果: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5.关于银河系,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有关银河系的知识。预设:银河系的形状:呈现椭圆盘型,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银河系的大小:银河系的银盘直径为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2,000光年。太阳围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50,000亿倍。银河系的年龄:大约在100亿岁左右。初步了解了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知道太阳系有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的,还了解了八颗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的远近,八颗行星的发现过程以及其他的一些概况。了解更多的太阳系的有关知识。动手制作一个星座放映器,进一步掌握有关星座的知识。四、拓展延伸,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体会夜晚天空中明亮的繁星,学生建立的"我的星座”,体会天文学家命名星座的过程,知道什么是星座,了解常见星座名称和星座形状之间的联系。根据有关北极星的资料。了解北极星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银河系,并补充资料,了解的有关银河系的知识。初步认识了星座,知道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制作了星座放映器,了解了有关银河系的知识。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星座的知识和银河系的知识。 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了解太空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体验技术对航天工程的重要性。2.知道人类冲出地球的探索历程,简单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3.通过体验地球引力的活动,认识物体冲出地球需要一定的速度。[科学思维]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探究实践]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态度责任]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人类冲出地球的历程。认识人类冲出地球的历程。【教学难点】了解物体冲出地球需要足够大的速度。了解物体冲出地球需要足够大的速度。【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和视频。[学生小组]沙袋、小球、羽毛;纸火箭、橡皮筋、纸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1.教师引导:人类一直尝试把眼睛看向太空,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太空,后来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那么望远镜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呢?2.出示课本42页下面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4幅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初步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二、创设活动 图片1,伽利略望远镜是指物镜是凸透镜(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凹透镜(发散透镜)的望远镜,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利用它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2,射电望远镜是接收和测量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望远镜,由天线和接收机组成。射电望远镜使天文观测突破了可见光的界限,摆脱了地球大气及气候的影响,帮助人类获取更多的宇宙信息。3,哈勃空间望远镜是安装在人造地球卫星上的一台望远镜,由于其避开了大气层的干扰,对太空的观测效果更好。4,中国天眼的正式名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为FAST,它是利用中国贵州南部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造的。4.望远镜的不断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有哪些作用?预设: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不断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动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程。人类冲出地球的实践1.教师引导:人们不仅把目光投向了宇宙,不断改进技术,使用天文望远镜不断观察宇宙的深处。并且还进行了一系列冲出地球的实践活动。2.出示课本43页万户和他的飞行器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我国明朝的万户以及他的光辉事迹。预设:我国明朝的万户是第1个尝试利用火箭克服地球引力飞天的人,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第一幅图描述的就是明朝的万户把多枚火箭绑在自己坐的椅子上作为动力装置,双手各拿一只大风筝控制方向,结果点燃火箭后,他和飞行器灰飞烟灭。为了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命名为万户山。虽然明朝的万户为了冲出地球的实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终于实现了冲出地球的梦想。3.出示课本43页中国古代火箭模型和现代火箭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懂得人类利用火箭实现了冲出地球的梦想。预设:第二幅图介绍的是后来的火龙出水火箭,它是一种二级火箭,第一级火箭是绑在火龙身下的四支火箭,点燃后可推动火龙飞行,待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藏在火龙腹内的火箭自动引燃,这是第二级火箭,此时从火龙口里射出数支火箭,直达目标。第三幅图介绍现代火箭,它依靠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4.出示各种火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些火箭图片,懂得火箭在人类实现冲出地球的梦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5.讨论交流:明朝的万户尝试冲出地球,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今人们只有利用运载火箭才能实现冲出地球的梦想。请同学们想一想,冲出地球主要有哪些困难呢?[设计意图]循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了解人类冲出地球的实践,冲出地球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