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成语汇总_第1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成语汇总_第2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成语汇总_第3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成语汇总_第4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成语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成语汇总

筑室道谋(zhushidaomou)

筑:建造。室:房屋。道:路人。谋:商议。自己要造房子,却在路上和过路

人商量。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或毫无计划,东问西问,结果人多言杂,不能成事。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伯填仲康(boxunzhongchi)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填:陶土烧制的乐器;旗:

竹制的乐器。意思是指填鹿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填,仲氏吹鹿。”

匪夷所思(f否yisudsT)

匪:非;不。夷:平常。

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见贤思齐(jianxiansTqi)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招摇过市(zhAoyAoguOshi)

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故意在公众场合张大声势,引

人注意。

造句:那些招摇过市的人,往往都会招来祸患。

《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

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韦编三绝(weibiansanjue)

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

几次。成语“韦编三绝”的典故由此而来。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

《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数典忘祖(shudianwangzii)

数:数着说。典:典籍,指礼制、掌故、历史故事等。祖:祖先。泛指忘掉自

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左传•昭公十五年》:“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

其祖。

尾大不掉(wfiidabudiao)

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

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掉:摇动)。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高山流水(gaoshanliushui)

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造句:这首曲子,堪称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大相径庭(daxiangjingting)

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邯郸学步(handanxuebu)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

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分庭抗礼(&ntingkangII)

原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现在用来指

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路不拾遗biishiyi)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毛遂自荐(m6osuiziji^n)

指自己推荐自己。毛遂:人名,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荐:介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日:’遂闻君将

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鸡鸣狗盗(jimingg6ud»o)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泛指小偷小摸的行为。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作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

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

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史记・孟尝君列传》:“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

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

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己后孟尝君出,乃还。”

白头如新(baitouruxTn)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

一样。

《史记・邹阳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孺子可教(ruzikejiao)

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

去里所,复返,日:孺子可教矣。”

指鹿为马(zhlluweima)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破釜沉舟(pdfiichenzhou)

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不再回来。比喻下决

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

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约法三章(yuefasanzhang)

原指刘邦进入咸阳,废除秦法之后制定出三条简单法令。后泛指约好或提出凡

条规定,大家共同遵守。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

除去秦法。”

暗度陈仓(Andiichencang)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区)。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

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

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所向披靡(su6xiangpTml)

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军

队)溃散。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四面楚歌(simianchuge)

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

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己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血

楚汉交战末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刘邦的汉军和诸侯的军

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四面汉军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

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九牛一毛(jiuniuyimao)。

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蟋蚁何以异?”

夜郎自大(y^langzida)

夜郎:汉代时西南部的一个王国。比喻妄自尊大。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

主,不知汉广大。

东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传》

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

后来居上(houlaijushang)

居:处在。原表示用人不当,不满于资历浅的人反居资格老的人之上。现多用

来称赞后来的人或物超过了先前的。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千钧一发(qianjunyTfa)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

于三十斤)。也说一发千钧。

造句:在千钧一发之际,能够挺身而出的就是英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

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有志者事竟成(youzhizheshijingcheng)

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后汉书・耿算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

竟成也。”

得陇望蜀(d616ngwAngshS)

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叫他平定陇

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

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画虎类狗(huahuleigou)

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也作画虎类犬。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也。”

乐此不疲(Ieclbiipi)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

倦。注意:不能说“乐此不彼”。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造句:对于科学研究,我乐此不疲。

梁上君子(liangshangjunzi)

汉代陈富的家里,夜间来了一个窃贼,躲在屋梁上,陈富把他叫做梁上君子

(见于《后汉书・陈蹇传》),后来就用“梁上君子”做窃贼的代称。

《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塞阴见,乃起

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日:‘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

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不胫而走(bujingerzou)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髀肉复生(biroufusheng)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

为。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

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

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求田问舍(qiutianwenshe)

田:田地。舍:房屋。指只知道买田置房经营而没有远大的志向。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

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间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鱼得水(ruyudeshui)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乘车戴笠(chengchedaili)

乘车:比喻富贵。戴笠:比喻贫贱。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

后日相逢卿当下。”

乌鸟私情(wuniaosTqing)

乌鸟:即乌鸦;人类很看重其反哺生母之情,故有“乌鸦反哺”一词,喻传于民

问。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释义: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吴牛喘月(wuniuchuWnyue)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

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

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枕戈待旦(zh6ngedaidan)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中流击楫(zhongliujTjf)

击:击打;楫:桨。中流,指长江中央。祖逖率军北伐,船行至长江中央时,

祖逖击桨立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人遂以中流击楫比喻比喻

立志进取,不成不罢,也用以比喻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昂壮志。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江。“,

闻鸡起舞(wenjiqiwii)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常常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用来指志士

及时奋发。

(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东山再起(dongshanzaiql)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

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来用“东山再起''指失势之

后重新恢复地位。

不求甚解(biiqiushenjie)

晋代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

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

解。

乘风破浪(chengfengpdlang)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办事一帆风顺,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

往直前。

《宋书・宗愚传》:“港年少时,炳问其志,港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才高八斗(caigaobadou)

才:指文才、才华;斗:器具名。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造句:我们的老师不仅才高八斗,而且品德高尚。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

共分一斗。”

一衣带水(yTyid4ishui)

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日:'我为百姓父母,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梦笔生花(m©ngbishenghua)

传说李白年少时曾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形容文笔好,善

于写作。也说笔底生花、妙笔生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

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一视同仁(yTshit6ngr^n)

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异曲同工(yiqutonggong)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

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说同工异曲。

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泰山北斗(taishanbeidou)

泰山为五岳之首,北斗星为众星中最明亮之星。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

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司空见惯(sikongjianguan)

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司空:古代官名。

唐•孟梁《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刘禹锡喝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刘禹锡有所感而作诗一

首,其中有这样一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之乎者也(zhlhuzh6yj)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常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北宋•文莹《湘山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