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形象-《纽约时报》视角下的清末中国形象(1900-1905)_第1页
他者形象-《纽约时报》视角下的清末中国形象(1900-1905)_第2页
他者形象-《纽约时报》视角下的清末中国形象(1900-1905)_第3页
他者形象-《纽约时报》视角下的清末中国形象(1900-1905)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者形象—《纽约时报》视角下的清末中国形象(1900-1905)本文以《纽约时报》为研究材料,选取中美交流过程中影响清末中国形象建构的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2年排华法案的修订、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和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纽约时报》对这四个事件的相关报道,考察美国对1900-1905年期间中国形象的建构建构过程和变迁轨迹。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为解析背景,考察《纽约时报》视角下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义和团处理过程中美国人清皇室和官绅的看法;以及“梅威良劫掠”事件中,美国人对“野蛮与文明”的大讨论,从中分析这一时期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形象。第二部分以1902年排华法案出台前后的舆论为线索,解析在“排华是否合理”、“排华是否可以在菲律宾、夏威夷实施”两个问题讨论中的中国形象。第三部分以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上中国的表现为考察事件,通过《纽约时报》对博览会上中国馆和中国展品的评价,解析这种特殊背景下的中国文明样态;同时陈述美国对中国参赛官员和参赛华工区别对待的事实,揭示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性,进而呈现“世界博览会”这种西方话语下的中国形象。第四部分以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为分析背景,通过《纽约时报》对抵制美货运动前后美国公众和美国政府态度的报道,解读美国人对这一时期中国形象的看法。通过这四个议题的讨论,旨在分析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对华实施“门户开放”和“排华”的双重政策下,在中国对内推行新政改革、对外积极修好与列强关系、民众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现实中,美国人眼中的清末中国形象的建构过程和变迁轨迹,以期对1900-1905年转型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