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八年级阶段性训练语文 2024.3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班级拟召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语准备的部分材料,请帮他完善。【展民风民俗】1.下面是小语在讲解民风民俗相关传统文化时的发言稿,有些字词不太确定,请你帮他判断。(共4分)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第一单元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传统文化。那片古老而厚重的黄土地传来的磅①______(礴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我”童年时随母亲去外祖母家省亲,当时令“我”昏昏欲睡,成年时却感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社戏;贺敬之重返延安时“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写下充满浓郁陕北色彩的“信天游”;浸润着吴伯箫长幼情笃、人情②______(事世)故、历史沧桑、家国情怀的灯笼……这些世代传承的珍贵民俗风情画卷,都是祖国的文化瑰宝。(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hànshěngkuàng B.gǎnxǐngkuāngC.gǎnshěngkuāng D.hànxǐngkuàng(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①______ ②______【赏古今诗文】2.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语想在幻灯片中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展示诗文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请帮他补写。(8分)少年相约游,春色美如画。行走在湖边,看到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成群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忍不住吟诵《小石潭记》中的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湖畔草色嫩绿,桃花盛开,微风轻拂,花瓣纷飞,不由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①______,②______”;不远处,一群孩童在嬉闹玩耍,老人们在阳光下散步聊天,不由感叹道:“③______,④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正是靖节先生心中老幼和乐的理想社会;放眼望去,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房屋,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此情此景又想到陶渊明笔下那个“⑤______,⑥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如此美好的景色,让春游的少年们欢喜雀跃,纷纷吟诵起贺敬之先生《回延安》中的诗句:“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⑦______……手抓黄土我不放,⑧______。”【传豫剧文化】3.在“豫剧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环节,小语准备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分条概括弘扬豫剧文化的重要意义。(4分)材料一方寸传国粹,豫剧更出彩。10月18日上午,由河南豫剧院三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联合主办的《豫剧》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登封市朝阳沟村举行,共同见证豫剧艺术发展史和中原集邮史这一重要时刻。随着《豫剧》邮票的发行,“银环栓宝”将带着邮戳走出朝阳沟,进一步传播豫剧文化、繁荣豫剧艺术,让“河南豫剧”成为“中国豫剧”。材料二豫剧主要流传于河南,以唱腔大气、韵味优美著称,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已在演出剧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乐唱腔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河南地方风格,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了中原人民普遍的文化认同,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4.下图是关于本校学生“学习与传承豫剧文化”的统计图。请你观察图表,帮助小语完成以下任务。(共4分)哪些因素阻碍了你学习与传承豫剧文化?(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至少两点)(2分)(2)针对图表反映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至少两点)(2分)【忆传统节日】5.回忆中华传统节日活动环节,小语想用一组排比句为此次活动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帮他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4分)同学们,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传统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的情感:端午,片片粽叶的清香如线,牵引我们的怀念一年又一年;中秋,______,引来我们的思念一年又一年;春节,______,激起我们的期盼一年又一年。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和内涵,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传统文化是一座庄严而壮丽的宫殿,它凝聚了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是一首动人的乐曲,它以悠扬的旋律唱出了民族的历史和情感;传统文化是______,______。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它继续发光发热。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9题。(共16分)门缝里看戏卞毓方①那年头,我五岁半。②此前不久,祖父带我看过一出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才知道,演的是《三国演义》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当时却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③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④很想再看一次。平日瞅那些看过戏的,逢人就得意洋洋地炫耀,似乎打剧场坐一坐,自己也成了舞台人物。祖父啥时再看戏呢,天晓得。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⑤戏票分三等,我记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钱。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不清楚。我也不觉得我们家特别穷,左邻右舍,看上去都差不多。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着磨:“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平日里最疼我的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等洗完衣服,头也不回地径自走了。我仍不死心。⑥午后,又一个人跑去剧场。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瞅着眼热,但学不来。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⑦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身后是处土院,堆着柴禾,码得整整齐齐,我不敢随便搬动柴禾。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⑧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担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演的是《西厢记》。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好无奈。⑨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⑩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观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是说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更聚焦,更诡秘。往小了说,有点像把两掌并拢,从掌缝里瞧风景:往大了说,仿佛从两壁夹峙的缝隙觑探蓝天。干扰也有,中途有一位观众,大概是后排的,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门里的人听到我的话,回头瞟了一下,立马移开了。⑪《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打从抱在母亲怀里起,到蹒跚学步听邻家妇女拉呱,到夏夜乘凉听大人讲故事。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扶老携幼,到京城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⑫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⑬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⑭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挨个看完:如果钱有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⑮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看戏时我热泪盈眶——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24日,有删改)6.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讲述的故事和情感变化。(4分)①此前不久祖父带我看京戏《失空斩》,我感觉玄妙神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转到西南门从木门缝隙里等着看戏却被挡住了,我很无奈。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半个世纪后我再次去老剧场看戏,我热泪盈眶。7.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4分)(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我站在后面哼着磨:“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的划线句。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第⑮段画线句“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的理解。(4分)9.文章第⑪段看似啰嗦实则颇具匠心,请你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4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0-12题。(共12分)正月游龙舞查晶芳①正月舞龙,是皖南一带的习俗。在我的老家泾县桃花潭,舞龙一般是从初八晚上开始的。小时候,每到那天,我吃了早饭就开始盼天黑,心里的激动实在是磅礴广大,感觉就像怀里揣了只小兔子,必须得不停地蹦来蹿去,一秒钟都无法静下来。终于,明月初上,锣声遥闻,渐行渐近渐清晰,蜿蜒的灯火也闪闪烁烁而来。②近了,近了,呐喊喝彩阵阵清晰,威武的长龙已经煊赫而来。它头颅高昂,龙嘴大张,双眼圆睁,龙身绵延足足两百米。龙是竹制的,节节相连,每节底部正中装钉子一颗,上插一支蜡烛。蜡烛全部点亮后,整条龙便通体透亮,红光四溢。彼时,那龙正昂首挺胸,在大批粉丝的热情簇拥下,朝着我家阔步而来。③那时我家住在中学里,父亲是校长,正月接龙是学校每年的盛事。每年父亲都会放很多鞭炮,会在龙头披上长长的红绸带,还会给舞龙队包上大红包。一路上乡亲们也会参与接龙,但街巷中毕竟施展不开,龙只能象征性地昂昂头,张张嘴,舞龙队憋足了劲,要在学校的广场上大展拳脚。乡亲们一路尾随而来,欲一睹舞龙风采。如此,场地既大,观众亦多,舞龙队的表演便更卖力了。④龙最初是雍容踱步,很快便开始腾挪闪跃。只见那龙头忽而低垂,忽而高昂,有时跃至半空,龙身也随之蜿蜒翻腾,翩跹起落。舞至酣处,龙还会踩着密集的鼓点,身子急速地左扭右转,瞬间就给你来个潇洒的“螺丝旋顶”;又或是猛然回头,龙须猎猎飞扬,观者无不惊呼雀跃。劲舞中的龙,表情也非常丰富。它一会儿龙口大张,利齿外露,鲜红的长舌翻卷着,龙须直摆,似欲择人而噬,吓得我们大惊失色,连忙后退;一会儿,又嘴巴紧闭,双眼炯炯,昂首向上,头顶两边的龙角直指天际,不怒自威。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稍稍离远点看,更是震撼。那通体闪着金光的长龙精神抖擞,盘旋翻飞,似在腾云驾雾,其态恣意酣畅,真真如飞龙在天。⑤龙舞的过程很长,会中场休息一下,这时就有许多观众绕着龙头钻到龙身下面,有的还一直钻到龙尾,这寓意得到了龙的庇佑,自此福寿绵延。这美事谁不想?我们小孩子更是闹得起劲,一边往下钻,一边沿着龙头龙尾一路摸过去,有时还会偷偷地拔几根龙须揣口袋里。我们常常钻过一遍,又来一遍,直到龙再次飞舞,才恋恋不舍地退后。⑥一番热舞后,龙就要离开了,它会张开嘴巴,对着主家连连点头,同时轻摇龙尾,那意思是拜年,是祝福,也是告别。待鞭炮再次响起,在密集的鼓点中,龙施施然出了院门,后面跟着乌泱泱一堆人,我们这些孩子就像一群小鱼穿梭在人群的海洋里,不停地嬉笑打闹……⑦一场精彩的舞龙,其实就是一支规模浩大而配合默契的集体舞。舞者都是青壮年男子,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他们都穿着统一的服装。领舞的那个尤其健硕,因为龙头分量最重,舞起来格外不易,所以动作得利落,刚劲。他们边舞边应着鼓点喊号子,脚下虎虎生风,双手托举出矫健的飞龙……那火光,那呐喊,那欢呼,将深浓的夜色熏染得红亮亮暖融融,更将乡村的寂寥清冷驱逐得一干二净。新年的喜悦与盛大便成了一幅绚丽的画,牢牢地刻在了我心灵的底版上。此后经年,风尘雨雪不侵不蚀,不论何时展卷,那画面总是簇新如初。⑧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舞龙文化已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唯江南,很多地方都有正月舞龙的习俗。人们以此祈福消灾,盼望新的一年雨顺风调、吉祥安康,也寓意着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正振奋腾飞,翱翔万里,而这一切寄寓与祈盼,已经变为现实。中华龙,正在慢慢腾飞,必将风云激荡,直达云霄。10.本文以“正月游龙舞”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11.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1)龙是竹制的,节节相连,每节底部正中装钉子一颗,上插一支蜡烛。(2)只见那龙头忽而低垂,忽而高昂,有时跃至半空,龙身也随之蜿蜒翻腾,翩跹起落。12.选文与《安塞腰鼓》都展现了群舞的全过程,结合下面句子分析各自的写法特点。(4分)那火光,那呐喊,那欢呼,将深浓的夜色熏染得红亮亮暖融融,更将乡村的寂寥清冷驱逐得一干二净。——《正月游龙舞》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安塞腰鼓》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7小题。(共14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③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⑦,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节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①黄茅岭:在今湖南零陵区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境”,城墙上有孔的矮墙。④梁欐(lì):屋的正梁。⑤堡坞(pù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⑥洞然:深深的样子。⑦箭:小竹子。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皆若空游无所依词语推断法:若无其事(1)若:______日光下澈语境推断法(2)澈:______乃记之而去课内迁移法:见渔人,乃大惊(3)乃:______良久乃已查阅词典法:①已经;②停止;③随即,不久就。(摘自《古代汉语词典》)(4)已:______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5.《经典常谈》中《文第十三》这一章评价柳宗元“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请从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两个角度任选其一,结合甲文第2段具体语句进行赏析。(2分)16.甲文第4段突出表现了“小石潭”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7.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是柳宗元游记中常用的方法,两个文段各是怎样体现这种写作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四、名著阅读(共4分)18.八一班举行《经典常谈》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提到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在甲骨文中,“山”字形似山,“尊”字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大酒杯或酒瓶(见下图),据此你推测“山”采用的是______造字法,“尊”采用的是______造字法。(2分)(山) (尊)(2)下面是小语阅读《经典常谈》后的收获,请你帮他续写两句。(2分)阅读《<说文解字>第一》,了解到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阅读有关《战国策》内容,了解到策士文风既有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阅读______,了解到______;阅读______,了解到______。(要求:阅读篇目不重复)五、作文(50分)19.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1)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内心。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翻开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一课,我们会有感于鲁迅笔下的那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日子,那里有宁静幽美的平桥村,有自由自在的乡间生活,有聪明能干的小伙伴,还有一场并不精彩的好戏和乌油油的罗汉豆。请打开你的记忆宝库,把你珍藏已久的那段生活晒一晒。请以“那一段______的日子”为题,仿照《社戏》的某一角度写一篇文章(例如仿语言风格、仿叙述方式、仿文章结构、仿写作方式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

2024年春八年级月考答案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共4分)(1)D(2分) (2)①礴 ②世(2分)2.(8分)①芳草鲜美 ②落英缤纷 ③黄发垂髫 ④并怡然自乐 ⑤土地平旷⑥屋舍俨然 ⑦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⑧紧紧儿贴在心窝上3.(4分)示例:①让更多人了解豫剧、喜爱豫剧,让“河南豫剧”成为“中国豫剧”。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文明多姿多彩。(或: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每点2分,共4分)4.(4分)(1)示例: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阻碍自己学习与传承豫剧文化的因素是没有好的学习平台;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个人没有时间是阻碍自己学习与传承豫剧文化的因素;少数学生认为对豫剧文化缺乏兴趣是阻碍自己学习与传承豫剧文化的因素。(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2)示例: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等平台搜索豫剧教程来进行豫剧学习,还可以去剧院现场观看豫剧表演,感受豫剧独特的美;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广播介绍宣传豫剧,课后开展豫剧兴趣小课堂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可以采用综艺、游戏式宣传等鲜活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豫剧的兴趣。(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5.(4分)示例:块块月饼的美味如丝 家家团聚的喜悦如火一幅精美的画卷/一本厚重的史书 它以绚丽的色彩展示了民族的风土人情/它记载了民族的兴衰荣辱(符合要求即可,每空1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6.(4分)五岁半时想再看一次戏磨母亲要钱买票未果,我仍然不死心。中秋节我又从门缝里看了完整的淮戏《秦香莲》,我尽兴而归(心花怒放)。7.(4分)(1)“磨”是消耗时间、拖延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我想看戏而粘着母亲想让她答应的样子。表现了我对看戏的渴望和迫切之情。(2)运用了动作描写,先后运用“垫”“站”“闭”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我透过门缝看戏的不易,表达了我对看戏的渴望、迫切,和结果什么都没看到时的失望、无奈心理。8.(4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还乡探望那座老剧场引发对童年看戏生活的眷恋和怀念,再次感受到淮剧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精髓,以及看戏经历丰富激励了我的人生。运用了比喻,表达了我对儿时看戏经历的回忆怀念,以及淮剧和看戏经历对我人生的影响。(言之成理即可)9.(4分)第11段写了听过若干遍《秦香莲》戏剧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在缝隙中看完整部剧,介绍了所看戏剧的内容,承上启下。突出表现了我看完戏后的心花怒放,表达了我对看戏的无比满足和喜悦心情。(意思对即可)(二)10.(4分)①总括全文,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了传统民俗游龙舞的时间;②“游龙舞”作为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③“游龙舞”三个字富有画面感和灵动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标题奠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