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峨日朵雪峰之侧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把握象征的手法。3.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昌耀的个人经历,理解诗歌主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理解重要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内容,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2.体会诗歌传达出来的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捍卫与追寻。
教学难点:1.品鉴诗人塑造的众多审美意象,感知它们共同营造出的凝重壮美的艺术氛围。
2.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关系,理解诗人表现的饱含沧桑的情怀。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作者昌耀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他的传奇体现在哪?我们可以从陈思和的评价略窥一二。陈思和评价“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开启一场攀登之旅。作者简介王昌耀,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离开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他被人誉为“诗人的诗人”。创作背景昌耀一生命运坎坷,社会阅历丰富,诗人特别善于在历史场景与自然环境中追问人生价值,抒写苍凉悲壮的生命体验,讴歌潜在的丰盈的生命之力。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由此,他得以用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歌写的是诗人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所见所思。具体任务任务一:诵读全诗,读懂诗意1.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字词点拨:嚣:xiāo,喧哗。
揳:xiē,捶打。罅隙:xiàxì,裂缝;缝隙。但有:只有。2.听朗诵,感受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思考:作者攀登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听完朗诵后,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总体感受,这是一首写的诗。有哪些感受?分析:紧张、危险、恐惧、孤独、艰难、奋斗任务二:深入品读,感悟赏析1.诗歌首句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怎样理解“此刻”和“仅”两个词的含义?分析:“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①“此刻”强调现在,并不是未来不能达到“山顶”,暗示“我”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②“仅”暗示这高度虽不是“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并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③“仅”和“此刻”并用,传达出一种不服输的意味,塑造了一个坚毅的攀登者形象。2.“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怎样理解?分析:“我小心地探出前额”突出山峰之高。“薄壁那边”照应标题“那侧”。诗人没有选择更具力量感和积极意义的朝阳,而是选择让这位没有能力登顶的攀登者在雪峰之侧看到了落日之景。诗人早年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理想和热情,但是生活给了他严厉的答复,他不再有少年的狂热,而是多了清醒,多了对生活内涵的认识。诗人仍然渴望高度,但他同时又意识到,不管怎样的高度,都不容易,都能让人看到别样的风景。而且不管怎样的高度,都是征服,都要付出代价和牺牲。“山海”视觉上写出山的壮丽,“石砾不时滑坡”听觉上传来的来自脚下的危险。这一静一动,一远一近,两样景物形成奇妙的对比。3.如何理解“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分析:石砾滑坡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成为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的真实反映。当“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那荒谬年代的所谓理想、所谓信念、所谓追求,不过是堆砌上去而根基根本不会稳固的“石砾”,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4.“我的指关节铆钉一般揳入巨石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分析:在那样的高度,内外都有力量拉扯“我”下滑,在坚守、占据自己的高度时其艰难和痛苦可想而知。然而在这种情形下,“我”依然没有放弃,而是用指关节揳入石缝,“揳”字的力度比“按”“插”等字都要更大,手指“揳入”势必会因摩擦而损伤、而渗出血滴,“指关节如铆钉一般”象征着诗人面对千般险阻、万般苦痛依旧毫不退缩的坚定意志。表现出作者对攀登者的赞颂、对现实苦难的不妥协和永不放弃的信念。任务三:合作探究,品味主旨1.“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这里的雄鹰或雪豹有何内涵?分析:雄鹰:蓝天领主;雪豹:雪山之王。代表着强大的事物。诗歌前半部分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后半部分写攀登到一定高度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2.《峨日朵雪峰之侧》第二小节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分析:小得可怜的蜘蛛:突出小。雄鹰与雪豹凭借自身优势达到这个高度比较容易,但“我”与蜘蛛能力有限,来到山峰之侧已属不易,向上攀登更需要强大坚忍的意志。蜘蛛与“我”一样勇敢坚毅、顽强不屈,“我”看到蜘蛛,仿佛看到了自己。把蜘蛛比作诗人自己,生命渺小,依然强劲。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这么小的蜘蛛也登上了锈蚀的岩壁,说明真正强大、壮美的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在的精神、意志。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怎么理解: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为什么用“默享”?而不是高声欢呼,庆祝胜利?一可以将“默”理解为沉默:“我”和蜘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山峰之侧),但我们没有高声呼喊,没有骄傲自得,只是沉默地共同欣赏大自然的壮美。侧重体现“我”和蜘蛛作为攀登者的谦虚形象。二还可以将“默”理解为“默契”:虽然我无法与蜘蛛语言沟通,但“我”与蜘蛛一样勇敢坚毅、顽强不屈,是志同道合者,说明真正强大、壮美的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在的精神、意志。为什么“快慰”?“快慰”指痛快而感到安慰、欣慰。这是诗人居于一定心理“高度”后的感受。曾经的时代和社会赋予年轻的诗人狂热的理想、信仰与追求。然而,随着诗人跌落到底层,他开始清醒而理性地看待那个时代和社会,开始真正融入“大西北”这片热土,并从中获得精神的强力。诗人拥有了自己新的精神高度。这次获得的精神高度有着坚实的基础,是诗人一步步攀登得来的。所以,虽然身在底层,但他那高贵的灵魂仍牢牢坚守住了这个精神高度,不消沉,不颓废,能够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小结: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雪峰、落日、山海、石砾、巨石的罅隙、雄鹰、雪豹,锈蚀的岩壁一系列形象,构成雄浑、壮美、崇高、紧张的审美特征(意境),与蜘蛛弱小、可怜、默享的形象特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谦卑与坚毅,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陈思和曾探讨过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他将之总结为两种状态,“一是把自然看作人世社会的对立物,在流连于原始的非文化性的大自然中,寄寓了诗人逃避现实的苦恼。另一层是把生命投诸宇宙,通过对宇宙奥秘的无穷性来获得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诗人在攀援的过程中悟到了自然宇宙的无穷尽,又在这苍茫与渺小的对立矛盾中,体认到生命意义的无穷尽,于是诗歌充斥着一种苍雄与浑厚的原始力度。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敬意,也凭“蜘蛛”意象的安排而彰显了作者与命运相周旋与苦斗的人生快慰。五、知人论世这首诗第二次删定修改经过21年,这中间有着诗人心境的变化。1962年8月昌耀26岁时创作本诗,昌耀正在距离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诗人正处于自己人生的一段苦难经历,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外在因素影响着诗人,引发诗人的心理反应后而产生的一首短诗。诗人直到1979年平反。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当改革开放到来,让他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写作的状态,他重新删定了这部作品。诗人开始由崇尚攀登的英雄走向赞美平凡的生命,对理想和奋斗有了新的认识。像那只小得可怜蜘蛛,不管是外形、力量、与雄鹰雪豹相差巨大,也登上了高山,而且它并不宣示什么,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它的出现,它的沉默,使一切自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失去了分量,所以,奋斗固然重要,高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对奋斗和高度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难以企及的,但又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精神高度。昌耀塑造的攀登者的形象,是自我的投影,尽管身处特殊年代,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没有随石砾而堕入深渊,默默坚持,迎来光明,获得快慰。六、深读拓思全诗通过描写攀登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要守住生命的高度,需要磨练意志,砥砺思想,即使渺小如蜘蛛,也能攀上高峰,看到别样的风景,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关乎理想的诗,一首关乎攀登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的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实验室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事务所律师聘请合同
- 材料租赁简易合同范本
- 趣味头像线描课件
- 2025关于YY公司租赁合同的审计案例
- 酒店宴会怎做培训课件
- 毁伤评估报告合同范本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学真题库-33
- 国医堂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内蒙古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银行案件防控课件
- 2025年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科级试用期满工作总结(4篇)
-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蚌埠二模)试题和答案
- 2025年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报告-以产业大脑为例-浙江大学(肖俊)
-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数学试题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中国古代神话》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