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新版教材03709马克思高频考点串讲_第1页
备考2020新版教材03709马克思高频考点串讲_第2页
备考2020新版教材03709马克思高频考点串讲_第3页
备考2020新版教材03709马克思高频考点串讲_第4页
备考2020新版教材03709马克思高频考点串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历年真题答案及复习资料关注淘宝店铺:名称:题多多考试资料中心QQ/微信:28106986自考历年真题答案及复习资料关注淘宝店铺:名称:题多多考试资料中心QQ/微信:28106986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一节认识的本质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三节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第二节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下面是对笔记中涉及的标注说明:1、 蓝色下划线斜体表示此处内容考试中多以单选题形式出现。2、 黑色下划线:表示此处内容较多,为了方便记忆,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分点内容进行标注。3、 红色字体:表示内容较重要,一定要背诵。4、 黄色背景红色字体:表示此处内容为重点内容,必须背诵,是考试中易出题的知识点。5、 橙色字体:表示此处内容为难点,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考试中容易出现此类题型,所以要理解性记忆,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进行背诵。6、 蓝色背景:表示颜色可以区分不同知识点,内容可理解性掌握。红色字体下划线:表示此处内容为教材新増内容,需着重掌握,重点考点。最后,笔记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时间和精力整理而成,每年都会进行知识点的更新,但鉴于笔记是我们一字一句手动输入的,可能会存在缺点和不足,敬请各位学弟学妹的指正。祝每一位自考人自学成功,早日取证。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三大工人运动:(1)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2)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3)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易出单选题二、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注意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 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也是难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3、马克中义的科学件和革命件都是以实践件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做行动的指南,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注意掌握,易出单选题、 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新增内容,考试重点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般了解(1)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3)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4)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5)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2、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3、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4、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5、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6、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 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件的统一。8、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10、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1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12、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13、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此处知识点较多,要结合图表记忆区分,常以选择题出现哲学的基本问題: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识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世界存在状态(世界是如何存在的)辩证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事物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元论(代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此处知识点易出选择题主要哲学流派及其观点 观点关键词代表人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种或几种实物火,水,气 赫拉克利特,王夫之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原子牛顿辩证唯物主义一切客观实在客观实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贝克莱,陆九渊,王守仁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黑格尔,朱熹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常出简答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者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常考,常出简答题列宁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牢记物质与运动、时空不可分,常出选择简答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和唯心主义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运动与相对静止: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四)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1、时间与空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物质的空间特性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体积、空间位置。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四维时空概念)。1、时间空间与物质自考历年真题q/微信:344647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类主体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观性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很重要,理解有难度,常以简答题或者论述题出现1、 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一方面是指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另一方面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目前尚未触及的自然界。人化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自然。自在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自然.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2、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仅仅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由于它缺乏实践的观点,一方面,它把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纯粹客观的自在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实践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观点的基础。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 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的性质常以选择题出现―、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性质常以选择题出现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二) 世界的运动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易出简答题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三)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主要表现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重点掌握,此处题型易失分,易出简答题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是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及意义,重要考点,以论述题出现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棑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首先,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论在任何条件下矛盾双方都会有斗争)。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唐。内因、外因及其关系 非常重要,常以论述题出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