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卷05-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北京)(解析版)_第1页
重组卷05-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北京)(解析版)_第2页
重组卷05-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北京)(解析版)_第3页
重组卷05-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北京)(解析版)_第4页
重组卷05-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北京)(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5

北京地区专用(解析版)

注意事项:

ɪ.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

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

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

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IOoo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

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

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

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

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

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

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

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

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

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

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

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

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

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

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

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

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

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

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

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

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

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研窕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

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含弃了释放氟化物的能力。释放氧化物可抵御

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

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

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

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组约市各公国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

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

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

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加拿大多

伦多大学助理教投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

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照熙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深受人类影响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下列对其原因的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钢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自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

何启发。

【答案】1.D2.B3.B4.C5.A

6.观点:①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②材料二

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

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①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辩证)看待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②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

共处的理念,保护地球家园。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本题相对容易。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注意是关于“生物多样性危机”。在原文第一段最后几句,A

项、B项、C项都是原文的概括。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D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而是“生物多

样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

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

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有利于缓解

生物多样性危机”错,原文“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渡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生态

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环”可知不是“缓解”,恰恰是加剧了生物多样性危机。C项由原文“城市

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张冠李戴。D项”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

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

己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于文无据,属

于无中生有。原文“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说法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三段中“动植物可以依附于

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

园中”,是城市中动植物栖居于精心维护的花园中,不是城市中生物的得到了精心保护。其它各项在第四

段的最后三句话中都能找到,其中A项是原文的概括,C项、D项是原文的同义转述。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

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由材料一“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材料二“城市作为

人类的产物……”可知说法正确。A项“认为应该减少城市化的步伐”错,于文无据,无中生有。B项原文

“着实令人惊叹”、“感到不可思议”可知不是“忧虑”是“惊叹”。D项材料一“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

的多样性也是一大干扰因素”,材料二“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可

知观点不同。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

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

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原文”为提高

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氟化物的能力”、“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可知“为抵御积

雪的覆盖”错,是为了抵御积雪融化后的夜间冰冻。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

本题答案应该在全部材料中找。明确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其实结合前面的题目也能大致了解每则材料的侧

重点),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

内涵。注意观点性的句子,材料中有直接照搬,如果材料中没有明确观点性的句子,考生根据材料内容概

括即可。本题第二文要求谈启示,考查探究能力,考生的观点需要依托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

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E惧,乃

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⑵;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

跑,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筛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

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尊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

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串,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

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

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功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惨。

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

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

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II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

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

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

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必及韩、魏矣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本志:心思

C.智伯不管惨:悔改

D.晋承不祀绝:灭亡

8.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以伐四卿以:凭借

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以:用

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以:把、将

D.子何以知之以:依据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

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1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11.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

12.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

【答案】7.A8.B9.D10.B

11.参考答案:(我们)两家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吗?)

12.参考答案:①桓子肘康子;②康子履桓子之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难必及韩、魏矣,意思是“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难:灾难。

故选A0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B项,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意思是“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以:因为。

故选Bo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

D项,襄子将卒犯其前,意思是“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其中“将”是动词,“率领”。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B项,“只好求救于齐国”错。原文是“智伯不怪。^疵请使于齐”,不是向齐国求救,而是出使齐国。

故选B。

【II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得分点有:岂,难道;利,意动用法,以……为利;田,地盘。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本题要求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我心知其然也”的动作描写语句。相关描写在第三段,“智伯行水,魏桓

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跑,以汾水可以

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从“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时”的动作可以看出二子“我心

知其然也”。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

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

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

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

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

和含义。

参考译文: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作为自己的采邑。晋出公非常

愤怒,通告齐国和鲁国,想要讨伐智、赵、韩、魏四卿。四卿恐惧,于是反过头去攻打晋出公。出公战败,

逃向齐国的时候,死在路上。因此智伯就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哀公。那时候,晋国

的政事都由智伯决定。

智伯愈加骄横,向韩国和魏国要土地,韩国和魏国就划分了土地给他。又向赵国要土地,而赵国没给。

智伯愤怒,于是就率领韩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襄子害怕,于是就逃到晋阳退守。

三国围困晋阳,一年多之后,后来引汾河的水灌晋阳城,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中的人

只能把锅挂起来做饭,呼唤子女吃掉充饥,但百姓都没有反叛之心。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

康子做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呀。”魏桓子用肘部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

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绛河可以灌韩国的平阳。疵对智伯说:“韩国和魏

国一定会反叛的。”智伯说:“您怎么知道的?”疵说:“我是根据人之常情判断的。我们让韩、魏两国

的军队跟我们一起攻打赵国,赵国灭亡之后,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

瓜分赵国土地,现在,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赵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地

心思,反而有担忧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话告诉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说:“这是小人想为赵国游说,让您怀疑我们,

从而放松攻打赵国。不是这样的话,我们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吗?而要去做那些危险苦难不

可能成功并的事吗?”二人走后,疵进来问智伯:“主公怎么能把我的话告诉那两个人呢?”智伯说:“您

怎么知道的?"疵答道:“刚才我见他们一见到我就匆匆离开了,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识破他们的心

思了。”智伯没有改变。疵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去见魏桓子和韩康子,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和魏国来攻打

赵国,赵国灭亡,那么就该轮到韩国和魏国了。”二人说:“我们也知道会这样,只是担心事情没有完成

而计划先泄露,那么灾祸立即就会到了。”张孟谈说:“计划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听到,又有什么妨害

呢?”于是二人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城了。

赵襄子派人在夜里杀了守堤的官吏,决开堤口,用水灌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而乱作一团,,

韩国和魏国从侧面攻打,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了智伯,又将智伯的家族全部诛杀。

赵、韩、魏三国分割了智伯的土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封赵、韩、魏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掉晋国,瓜

分其土地。晋静公被贬为庶人,晋国灭亡。

13.(2021年高考北京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

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答案】①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病。

②“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憨傻易欺。

“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无守。

“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带来伤害。

“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尖刻伤人。

“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好斗作乱。

“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观点的理解把握能力。

第一问,根据原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

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可知,只有品德而不爱好学习,就会有

六种弊病;而如果爱好学习,也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实践道德。

第二问,注意关键词:其弊,它的弊病;知,智慧;荡,放荡;信,诚信;贼,危害亲人;绞,说话尖刻;

乱,犯上作乱;狂,狂妄自大。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句进行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

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

大。”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提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

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

安抚巴蜀百姓。(4)铜提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昵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

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14.D15.A

16.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

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

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

谊的珍惜与赞美。”“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是临行前的

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

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词的内容、判定其表现手法,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A项,

正确。东北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收复北方失地。山河破碎,投降派的阻

挠,以致词人惭愧得都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B项,“赤壁矶头千古浪”,错在“抒发人生短暂的感

慨”。C项,错在“表达对友人的担忧”。D项,错在“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

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

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回答该题

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诗句先回答“龙吟虎啸”的表现,

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

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

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惊读诸

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一“更”字,

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

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笔非常生动而有力。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

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其

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委宛而深厚,见情见志.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

缓”。

17.(2022北京模拟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韩愈在《师说》中,用“师者,”两句点明了老师真正作用。

(2)杜鹃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表示悲愁,比如唐人李商隐《锦瑟》就曾写到“庄生晓梦迷蝴

蝶,J

(3)用典是诗词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法。可抒惋惜之情:《蜀相》中“,长使英雄泪满襟”表

达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中原大计的惋惜;亦可抒豪迈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借刘裕之典,来赞美他的壮志豪情。

(4)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箫声能使蛟龙起舞,使寡妇落泪,从侧

面写出了箫声的感人。

17.【答案】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望帝春心托杜鹃③.出师未捷身先死④.想当年

⑤.金戈铁马⑥.气吞万里如虎⑦.舞幽壑之潜蛟⑧.泣孤舟之凝妇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2022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

初到北京,我对这座城市非常生疏。那时内城和外城的城楼和城墙都还完好,有轨电车就在几座城门

之间穿行。电车的铃声悦耳而浑厚,从西直门高高的城门洞里穿越而过,一路响过西内大街,响过西四和

西单——那时牌楼已没有了,只留下这永恒的名字供人凭吊——直抵天桥。城楼高耸,白云蓝天,北方萧

瑟的秋风,凝重而庄严。电车进了城,两旁一例灰色的胡同,胡同里:例苍劲的古槐。一切都说明这城市

的悠久。

这城市让我这个生长在温暖而潮湿的东南海滨的人感到了一种神秘。我知道它的历史,我只能遥遥地

怀着几分敬意望着它,那时的北京对我来说的确是生疏的。我觉得它离我很远,不仅是离我南国的家乡的

距离很远,也不仅是它作为辽金以来的故都与我此际所处的时空相隔岁羊,还有一种心灵和情感的阻隔:

那是灵动而飘逸的南方与古朴浑重的北方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的反差所造成的心理阻隔。那时的北京,对我

来说是遥远的。

我对北京从初来乍到的“生分”,到如今的亲切的认同,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北京接受了我,

我也接受了北京。这包括它的语言、它的气候、它的居住、它的饮食、它的情调,都和我的生命密不可分。

以饮食为例,在北京住久了,在国内外也跑了不少地方,比来比去,北京的烤鸭和北京的涮羊肉还是

最好,不谦虚地说,也还是天下第一。烤鸭的外焦里嫩,裹着吃的那蒸饼和甜面酱都是很有讲究的——我

常感外地做的烤鸭总不对味。至于涮羊肉,羊肉的质量,那薄得纸般透明的羊肉片,还有它的作料,芝麻

酱、韭菜花,普天下找不到那种地道的感觉,真的是,一出北京城,味道就变了。

老北京有很多食品是我所怀念的。最怀念天桥街边的卤煮火烧。记得是五十年代吧,去天桥看戏,在

街边摊上吃卤煮火烧。昏黄的油灯、冒油的墩板、冒着热气的大海碗,使北京严寒的冬夜也变得充满了人

间的温情。那气氛、那情调,现在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让人怀念的当然不只卤煮火烧这一端,还有北京

的打卤面、羊杂碎汤,还有三分钱一只的大火烧。这些让人怀想的北京土产,是最本色、最接近平民的廉

价食品,现在都找不到了。现今即使在郑重标出“老北京”的哪家食肆里发现它们的痕迹,那多半也是“搽

了雪花膏”的,它们早已失去了那种粗放的、不加修饰的平民本色和传统韵味了。

在我的家乡,秀丽的闽江流过我的城市。那江水滋润着两岸的沃野,亚热带的花卉开得茂盛。福建是

花乡,又是茶乡,茉莉花、白玉兰花,还有珠兰和含笑,这些都是熏花茶的原料。花多了,就缀满了妇女

们的发间和衣襟。记得当年,母亲的发髻最美丽。那时母亲年轻,她每天都要用很多的时间梳理她的头发。

梳毕上了头油,她总要用当日买到的新鲜茉莉花串成一个花环,围在她的发髻上。姐姐也是,她不梳发髻,

那些花就缀上了她的旗袍的衣襟。这就是南方,南方有它的情调。而北方就不同了,北京带卷舌的儿化音,

胡同里悠长的吆喝声,风铃叮当的宫殿下面夏日慵懒的空干,还有在凛冽的冰雪和漫天的风沙中挺立的松

槐和白杨。南方的秀丽和北方的豪放,南方的温情和北方的坚定,南方的委婉和北方的强悍,其间存在着

许多难以调和的差异,需要用极大的毅力和恒久的耐心去适应。幸运的是,我适应了并爱上了北京。

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我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阅读它,也只是一种似是还非的胃像。我生得晚,

来不及赶上在北大红楼的教室里找一张书桌,也没能赶上用稚弱的声音参加民主广场上的呐喊。但我认定

我是属于它的。百年前,巴黎和会所引发的抗议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那一场为维护民族尊严而展

开的抗议运动,最终触及了对于文学乃至文化的变革,从而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再生写下了壮丽的篇章。这

一切气贯长虹的思考和行动,就是生发在我如今处身其中的这座城市的。由此上溯,十九世纪末叶,也是

在这座城市里,有了一次要求变革而爆发的维新运动。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惨痛的流血事件,康梁出

走,六君子弃市,这一切,我都未曾亲历,却都是我幼小心灵上的一抹壮烈和绮丽。

后来,我从东南海滨风尘仆仆地赶来,在北大燕园的一角找到一片土,我把细小的根须伸向那片土,

我吸取它的养分。我不能选择母亲,我却能选择我的精神家园。在半个世纪不长也不短的时间里,我朝夕

呼吸着这座城市的气息。北海波光摇曳的湖面,留下了我的影子;东华门那条覆盖着丁香的御河边的林荫

道,留下了我的足迹;居庸关险峻的隘口,天坛美轮美奂的穹顶下,都是我曾经流连的地方。北京以它的

博大,以它的沉厚,以它的开阔,以它的悠远铸造了我,不,是再造了我!它在我多汁液的南方的性格中

渗进了一份粗放、一份激烈、一份坚定。我曾说过,我只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我从遥远的东南海滨被命

运的小女孩吹到了这干涸而寒冷的北方。这里濒临沙漠,然而,这里是无尽的原野,这里给了我一片土,

给了我柔韧的枝条和伸往地层深处的长长的根须。

(取材于谢冕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IE颐的一项是()

A.:例苍劲的古槐一例::一列

B.相隔细邀绵邈:遥远

C.夏日慵懒的李午亭午:中午,午间

D.似是还非的懵懂懵懂:尚未完全理解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足砸的一项是()

A.作者来到北京后并不是很快就适应了北京的生活。

B.作者用“搽了雪花膏”巧妙地传达了怀旧的情绪。

C.作者不止一次使用排比手法表达了对北京的深情。

D.作者因为没能参加“五四”运动而感到非常失落。

20.作者在文章第六段中叙写了家乡的生活,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

2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画线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答案】18.A19.D

20.答案要点:

①这段文字生动而充满温情,也提示了作者“多汁液南方的性格”的来源。

②呈现了南方不同于北方的特点,与前文“心灵和情感的阻隔”形成了呼应。

③这段文字侧重写风物情调,上接饮食生活,下通历史底蕴,是全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文脉的中段。

④很好地烘托了“融入”和“再造”这一主题。

21.答案要点:

内涵:①“无尽的原野”和“地层深处”喻指北京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②“柔韧的枝条”和“长长的根须”喻指作者在北京得到的成长和发展。

③这组比喻展现出作者融入北京、北京也融入了他生命的过程。

效果:这段话形象生动,意味深长,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格外深沉,提炼和升华了文章主题。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一例”在此句中是“一律、同样”的意思。“一例苍劲的古槐”意思是胡同里全部都是同样的苍劲的

古槐。

故选A0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感到非常失落”错误。结合原文“我生得晚,来不及赶上在北大红楼的教室里找一张书桌,也没能赶

上用稚弱的声音参加民主广场上的呐喊。但我认定我是属于它的”“这一切气贯长虹的思考和行动,就是

生发在我如今处身其中的这座城市的”可知,表达的是虽然没能亲身参与“五四”运动,但是为这座城市

而骄傲,感觉自己是属于北京的。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先看第六段所写内容,描写了闽江滋润下的福建家乡气候温润,鲜花盛开,尤其写了母亲和姐姐戴花的情

景,“那时母亲年轻,她每天都要用很多的时间梳理她的头发。梳毕上了头油,她总要用当日买到的新鲜

茉莉花串成一个花环,围在她的发髻上。姐姐也是,她不梳发髻,那些花就缀上了她的旗袍的衣襟”,这

段文字生动而充满温情;同时照应了最后一段“它在我多汁液的南方的性格中渗进了一份粗放、一份激烈、

一份坚定”,提示了作者“多汁液的南方的性格”的来源。

第六段描写家乡风物,写“秀丽的闽江流过我的城市。那江水滋润着两岸的沃野,亚热带的花卉开得茂盛”,

写“福建是花乡,又是茶乡,茉莉花、白玉兰花,还有珠兰和含笑,这些都是熏花茶的原料”,写“花多

了,就缀满了妇女们的发间和衣襟”,呈现了南方不同于北方的特点;同时也照应了前文第二段的“还有

一种心灵和情感的阻隔”,与之形成了呼应。

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侧重写福建家乡的风物情调,写闽江、写鲜花、写妇女戴花的习俗;它与上段介绍

老北京的卤煮火烧、打卤面、羊杂碎汤、大火烧等饮食生活,以及下段写北京的“五四”运用、戊戌变法

等厚重历史相互照应,共同构成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且从饮食到家乡风物到历史文化,呈现出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的文脉,而写家乡风物的段落就处于这份文脉的中段。

第六段写家乡风物,其实是写自己性格的本源,自己由灵动而飘逸的南方来到古朴浑重的北方,对这座城

市从最初的生疏,到最后的认同,“它的语言、它的气候、它的居住、它的饮食、它的情调,都和我的生

命密不可分”,乃至于最后“再造”,使得“多汁液”的南方人的性格“渗进了一份粗放、一份激烈、一

份坚定”,北京成了“我”的精神家园。第六段对家乡的描写很好地烘托了“融入”和“再造”这一主题。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句“这里是无尽的原野,这里给了我一片土,给了我柔韧的枝条和伸往地层深处的长长的根须”。

内涵:

“这里”指的是“北京”这座城市;“无尽的原野”不仅指北方地域辽阔,更指北京“历史悠久”“古朴

厚重”,饮食地道而丰富等,指北京广阔的文化空间;而“地层深处”指的是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戊戌

变法、“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让它底蕴丰厚;

“给了我柔韧的枝条和伸往地层深处的长长的根须”运用比喻手法,“柔韧的枝条”和“长长的根须”表

明作者不仅在北京扎下根,而且还得到了成长和发展。正如前文所说,“北京接受了我,我也接受了北京”,

这组比喻展现出作者融入北京、北京也融入了他生命的过程。

效果:

这段话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内容和情感,使之形象生动;很多词句含义深刻,意味深长:作者不是直接抒发

自己与北京的深厚情感,而是采用比喻的表达,使得情感表达得格外深沉;作为文章结尾的句子,此句提

炼和升华了文章主题。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2022年北京模拟卷)语言基础运用(5分)

①“文创”即文化创意,是对文化的一种新解读、新符号、新创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传承

文化。②“文创”的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不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无烟工业的

领头羊,而且对有效弘扬民族文化垂?至便。③文化的传承,必须面对新一代年轻人,单调、呆板而没有

趣味的信息和手段僵化保守很难赢得他们的关注和参与。④我们如果通过“文创”的启发,建立起文化传

承的有效体系,这真的是?笨太舂。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中“展示”和“传承”两个词可互换位置。

B.第②句中“被"改成“为",与“所”搭配表被动。

C.第②句和第④句加点的两个四字成语使用得当。

D.第④句中“如果”这一连词应放到“我们”前面。

(2)不改变原意,将第③句中“和”前后的画线句改写成两个句式整齐的短语。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

答案】(I)A(2)枯燥乏味的信息僵化保守的手段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和正确使用成语、关联词的能力。

A.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传承:传递和继承•文化创意是通过展示出有创意的文化,然

后让观众去传承文化,不能颠倒位置。

故选Ao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单调、呆板而没有趣味的信息和手段僵化保守”两个短句的中心词分别是:信息和手段,修饰词是“单

调、呆板而没有趣味”和“僵化保守”,根据题干的“改写成两个句式整齐的短语”的要求,可以将“单

调、呆板而没有趣味”改成和“僵化保守”一样的四字短语,比如“单调乏味”“枯燥乏味”等。然后将

句子改成定语+中心语的结构,如:枯燥乏味的信息,僵化保守的手段。

22.微写作(10分)

(2020年高考北京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微写作: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

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你此有什么看法?阐明你的观点。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1)同意。“小人书”承载了“大部头”,我国传统连环画的创作者们都是本着尊重原著、

尊重历史的原则和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态度来创作连环画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心血,在“大部头”文学

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小人书”的艺术性,从而使得这一阅读载体在我国经久不衰,启蒙了一代代人。

示例:(2)不同意。“小人书”阅读是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色彩的,虽然省时省力,但对一个真正的

阅读者而言,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各种文凭或者是形形色色的证书,而是为了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丰

富内心生活与透亮内心世界。因此,只有不受阅读速度制约的入心入脑的品读,才会让人真正获得阅读的

尊严和阅读的信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是议论式微写作。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

题目的基本意图,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中,主要问题集中在‘'读'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

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你此有什么看法?作答本题首先要阐明观点,如果同意题干的观点,就

阐明阅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等“小人书”的优点,比如“小人书”除了节省阅读时间的优点之外还有尊重原

著,具有艺术性等。如不同意题干的观点,可以从缩写本或连环画的缺点入手,或者更多的强调阅读原著

的必要性入手,如阅读原著可以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等。要求学生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2)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做手工、修器具等技能。请你介绍一项自己

擅长的生活技能。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答案】例文:

将衣服叠成方块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做法,这种叠法美观方便,实用有条理。具体折法就是大家所说

的“三点一线”。找准衣领纵向线上的三点,分别是衣领处一点,中间点以及衣角尾部点。一手捏着衣领

的点,一手捏着中间的点,将衣领的点和尾部的点相重叠,将衣服拉起抖动整理,最后将露在外的袖子叠

进去。学会“三点一线”的叠法,叠衣服只需三秒钟,快、准、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文字水平,

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

本题要求“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那么文章应该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此外,所写内

容必须是“生活技能”;最后要特别注意表达要语言简明、逻辑清晰,介绍的方法要具体、可操作。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

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3)请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

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答案】慢点,兄弟

城市的大街小巷

总见你来回穿梭

病毒将众多人堵在家

你却选择在外面奔忙

读书十二年的我

就为这一次高考

而你,每天

每时每刻都在赶考

把一件件快递

准确送往千家万户

对着你前冲的背影

我的心中百感交集

我只想对你说

慢点,兄弟,保重

因为家中也有疼你的爹娘

或者爱你的妻儿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要求给新冠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其他的题干没有做过多的要求,但其实这

道题的难度较大,特别是现代诗的写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短小而富有哲理的现代诗,要会背诵,学习

仿写。内容上,限定背景为“疫情期间”,人物为“快递小哥”,注意这里并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群

体。可以描写快递小哥工作时的场景,突出他们工作的认真和辛苦;因为是一个群体,可以采用排比手法,

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以展现这一群体的精神状态。

【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

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

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3.作文(50分)

(2022年北京模拟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心系

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请以“追梦”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例文:

追梦

青春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剧,唯有坚守梦想,执著追求,才能在生命的舞台奏响人生之歌;青

春是一场注定孤独的旅行,唯有挥洒汗水,不忘初心,才能让青葱年华绽放光彩。我们恰值青春年少,必

须用汗水和奋斗去追求梦想,去缔造辉煌。

恰值青春,他奋斗在追梦的路上。钟扬,生物学家,他坚信“一个基因改变国家,一粒种子改变未来”

的信念,援藏十五年,他用青春诠释努力,用奋斗绘制蓝图。苦、累他早己尝尽,可成功的甜又是那么地

令人回味。“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援藏无疑是他生命中的里程碑,十五年的栉风沐

雨,他在西藏播撒希望的种子;十五年的风餐露宿,他用坚守成就梦想,青春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用汗

水铸就辉煌的起点。

恰值青春,她奔跑在逐梦途中。“文能考北大,武能打海盗,艺能拿合唱冠军”这无疑是给宋玺最贴

切的评价。在青春的路上,她用耐心、恒心支撑着努力,己兴趣爱好支撑奋斗,她用青春战未来,用梦想

造世界。坚守、奋斗、拼搏,在青春的舞台上,她坚毅洒脱,刻苦担当。她是耀眼的,夺目的,是榜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