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调整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
(1)调整公私关系(2)调整产销关系(3)调整劳资关系
二、反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50年代,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毛泽东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作为打破封锁之道。(一)对战后国际局势的分析以及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包围的战略思考毛对战后国际状况作了分析,认为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和“三种国家”:
两个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
三种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以及处于两个阵营之外的,印度、缅甸、印尼等一大批中间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同盟关系,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印度、缅甸、印尼等中间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构成了50年代打破西方封锁的战略思考。二、从新中国成立到日内瓦会议召开期间“包围”与“反包围”
面对西方军事的包围、政治的孤立、经济的封锁,毛泽东采取北联苏联、东援朝鲜、南助印支以及同印度等周边国家实行睦邻友好的方针。1、北面: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苏联一边倒的方针。——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2、东面,朝鲜战争爆发,经过反思决策,1950年10月19日出兵朝鲜。3、南面,对印支人民抗法战争给予道义、物质、政治上的支持。4、与印度等国建立友好关系。a、建交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c、在国际斗争中与印度友好合作、相互支持:印度支持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两国推动日内瓦会议印支战争停战、印度支持朝鲜战争停战、中国支持尼赫鲁提出的建立和扩大和平区域的主张等。5、与其他周边国家积极开展经济接触和交往。1953年中国迎来锡兰、印尼、缅甸贸易代表团,分别与中国签订贸易订单,开始进行禁运商品的贸易。三、日内瓦会议后同印度、缅甸、印尼等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反包围”的突破口1、高层互访2、积极支持印度提出的建立和扩大和平区域的主张3、有步骤地解决一些同周边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中国同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谈判原则:
1、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要么选择中国籍,要么选择印尼籍;
2、尊重本人选择:选择印尼籍的,中国赞助他,选择中国籍的,中国欢迎;
3、选择中国籍的,尊重当地的法律和社会风俗,不参加政治活动经过谈判,270万印尼华侨大多数选择印尼籍。三、农业互助合作事业的发展(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面临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封建土地制度和连年战争,江河两岸常年失修,洪涝灾害频繁,农产品商品率低。另一方面,农村阶层中新的分化现象开始出现。(二)提高农业生产互助组织1951年中央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指出农业生产的互助合作大体上有三种形式:季节性的互助组,常年互助组,以土地入股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已经组织起来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40%,比1950年增加了三倍。其中互助组802万个,初级社3644个,有示范作用的高级社10个。
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总路线的提出的背景毛泽东在全国解放前,设想先经过10到15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再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是到1952年国家经济内部发生了变化。(1)公私经济的比重发生了变化。(2)私营工商业经过调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加工订货等形式被纳入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3)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扩大。
(4)国际形势有利于我们过渡
(5)在这期间,我国社会经济中出现了些新矛盾。工业的恢复,要求商品粮和其他工业原料的生产大幅增长,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要把有限的资源、资金、技术集中使用到重点建设上,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要求扩大生产和自由贸易相矛盾。
2、过渡的形式
在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党稳妥地解决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问题。关于农业实行集体化的过渡形式:在临时的季节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土地入股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步过渡到土地公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作。
关于手工业,采取类似农业的合作社形式: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
3、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次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9月全国一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4、总路线的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毛泽东说: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的必经之路。将全国私营工商业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需要三年至五年的时间。至于完成整个过渡时期的任务,包括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是三五年所能办到的。针对工商界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疑虑,周恩来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并没有取消资本主义所有制。毛泽东、周恩来的谈话,减轻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思想疑虑,他们中间有的对“资本家现在有利润可得,将来有工作可做”表示满意。于是从1953年底开始,在工矿企业和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对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依据列宁的过渡时期学说提出的: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源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著名论断: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很显然指的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最初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即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并在过渡时期的经济问题上作了发挥,把过渡时期明确为具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和特征,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和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在1953年12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经毛泽东修改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提纲中,着重引述了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如下观点:
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是含有两种经济结构,既有资本主义的,也有社会主义的成分、部分或因素!,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基本形态就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共产主义!,与之相应的是,政治上有三种基本力量,就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无产阶级。
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全体成员都成为劳动者,消灭任何人剥削人制度的基础。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较为长久的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基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匮乏,曾设想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供给足够的原料和粮食。1、朝鲜战争爆发,凸显我国工业实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带来的制约,这种强烈对比,使得实现国防现代化成为客观需要。2、美国对我国经济封锁和禁运,我国必须考虑建立重工业,以增强国力,抵御外敌侵略。3、苏联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先例,我们可以借鉴。4、新中国成立后,把农民组织起来搞互助合作,平均产量可能提高15%至30%.农业增产效果好,为工业化建设可以提供条件。6、工业化建设
5、基于中国工业的基础极其薄弱。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重工为在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7%.农业、轻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急需重工业武装。
(二)我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1)我国建立了集中统一的中央政府,且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社会经济稳定(2)国际方面,抗美援朝结束,短期内大规模的战争不可能出现,苏联对我国的一五计划提供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3)在积极利用外援的同时,党积极不依赖外援
不利条件:(1)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进行技术改造,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势必影响工业的稳步发展(2)由于农业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到秋收才知道,所以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有不确定性(3)文化落后,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和半文盲达90%,工业建设紧缺人才,劳动力素质低,这种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4)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重工业更是,新中国能用作工业化积累的资金微乎其微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两大重要措施(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新发展(初级农业合作社和互助组)1、互助组:互助组是以保护农民的财产所有权为基础,以自愿为原则发展提来的,是个体经营,集体劳动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以个体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它的特点是土地入股,牲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使用,分配时统一定报酬,按照社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入股土地、工具及牲畜等生产资料的多少进行分配。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因素:按劳分红,某些财产公有私有性:土地入股,工具及牲畜入股3.坚持的原则:自愿自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整顿合作化运动1953年春,华北、东北选装局部地区出现了急躁冒进现象。中央深刻分析了原因:不顾小农经济的私有性、分散性这些本质特点,强求经营条件整齐划一,未经群众自已亲身体察,就推广生产改革,必为群众难以接受。不能命令群众一下子执行。
5、国家加强对农业的扶持:(1)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2)扩大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合作化发展。(3)为推广科技,培养技术骨干,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至1954年有4549个,1954年由推广站的农业合作社占10%。(4)、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扩展,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政府还帮主农业改进管理。(5)财政方面,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逐年提高。大量的低息贷款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个有利的支持。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工具的投入
1、政策实行的背景(1)大规模经济建设引起全国粮食紧缺
工业、城市消费用粮的增加——工业化伴随城市化
工业所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缩小
农民用粮量增加,希望家有余粮这些情况导致粮食供求紧张的矛盾加剧(2)粮食市场销售大于收购
(二)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粮食紧缺,人民抢购粮食
国家需要的粮食除农民交公粮外,其余需从市场上购买。当时粮食是自由市场,供求关系由市场决定。供方是分散的上亿农户,购方是国家公司,供销社、私人粮商。国家要从粮食市购粮,就得和私人粮商竞争。国家通过制定牌价保持价格稳定,但1953年粮食市场的需求明显大于供给。一方面粮食价格看涨,农民惜售,国家无法按照合理的价格大量收购到粮食,以平抑粮价;另一方面,粮食市价高于牌价较多,私商见有利可图,大量囤粮,有些地区的稻谷全部被私商买走;城市居民见粮食供应紧张,价格看涨,也参与抢购。这些因素汇集起来,国家收购计划完成不了。
2、统购统销的提出1953年9月,财经委主任陈云提出,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配售的建议。粮食会议召开后,确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征购改名为“计划收购”,粮食配售改名为“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农民自已使用的数量和品种也得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3、统购统销产生的问题涵义
统购统销政策牵到农民保有和出卖自已生产的粮食的自主权利,在收购过程中,国家和农民关系一度很紧张。很快提出的“定产、定销、定销”的三定政策,使统购统销工作得以改善:即在每年春耕以前,以乡为单位,将全乡粮食的计划产量定下来,向农民宣布国家将向本乡收购和销售的粮食数字,使农民结合确定的指标,知道自已生产多少,国家收购多少,个留用多少,心中有底。
粮食的统购统销以后,接着实行油料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和棉布的统购统销。从1954年9月,我国城乡开始实行棉布、食油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1955年,城乡统一实行粮食及粮食制品凭票宣供应的办法。
统购统销适应了工业资金积累的需要。在运作过程中,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实现积累。
剪刀差:采取农产品的国家定价形式,从农民手中低价统购,又对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低价统销,用以维持大工业低工资和低原料成本,提供不断产生超额工业利润的条件,最后又通过工业上缴,集中起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资金。农村计划收购统购统销城市计划供应(三)重点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合作社的展开:1954年,在农村掀起大办农业社的热潮。2、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954年秋收后的粮食征购工作出现问题。中央在分析了造成农村紧张的原因。如有些地方互助合作运动搞得过快,牲畜折价低又没有按期付款;农民对统购统铄工作心中无底,一些物资城乡供应不平衡。于是合作化运动转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阶段。至1955年,全国共保留65万个社,减少2万个社。
(四)农业合作化的加速完成和集体所有制的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完全集体所有,土地公有。取消土地入股,牲畜农具作价入社,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1、合作化高潮的出现1955年春,针对粮食征购工作购过头粮、农业合作化工作过粗,中央采取停、缩、发方针,对合作社进行必要的整顿。4月,毛泽东到南方视察,使他改变了原来对农村形势的看法,认为前一段农村关系紧张,不能归于合作化搞快了,只要把粮食征购指标压低些,便可缓和同农民的关系。回京后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批评了农业合作中的右倾保守思想。之后,农业合作化运动掀起了高潮,仅四个月,合作社数量就翻一番。他要求各省发展合作社的数目要比上年翻一番,但发展起来的合作社要90%以上是可靠的。从1955年6月到10月,全国新建合作社64万个,合作社总数接近130万个。
2、农业合作化完成
1956年1月中央政治局提出:合作化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已经办了一批高级社,在1957年基本完成高级社。其余地区,在1956年每区办一个至几个大型高级社,1958年基本完成高级社。而这时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处在急剧发展的高潮中。至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有96.35,其中初级社户数8.55%,高级社户数87.85%。只用了1956年一个年关不,我国就基本完成了高级形式的合作化。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改造手工业的必要性2、手工业改造形式:手工业生产小组、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小组:在供销方面把手工业劳动者组织起来。有组织地购买原料、推销成品或接洽加工业务。这是广泛组织手工劳动者的初级形式。供销生产合作社:是由若干手工业劳动者或几个手工业生产小组组织来,统一购买原料、推销成品,统一承接加工订货,并以业务经营中的积累来购置公有的生产工具,进行部分集中生产,逐渐增加社会主义因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其中一部分社的主要生产资料已完全归社员集体所有,完全按劳分配,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还有一部分社的主要生产资料尚未完全集体所有,实行工具入股分红,收益的一部分采取按劳分配,这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谓和平赎买,国家有偿地将资本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分配分为四部分,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的一小部分,一般不超过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是为工人(工资福利)、为国家(税收)、为扩大再生产设备(公积金,其中也包含一小部分为资本家生产的利润)而生产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在对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资产、核对私股股额的基础上,采用对资本家“定股定息”的办法,将资本家拥有的私股转为国家所有。
定股:就是对私企主的生产资料估价定股;所谓定息,就是把原来分给资本家的那部分利润,改变为按照固定资产价值付给定额利息。国家每年发给私股5%的利息。1956年,全国私股共为24亿元,每年共付股息一亿二千万元。直到1966年,取消定股定息政策,资本家真正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第一,低级国家资本主义第二,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所谓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这时的私营工商业基本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但它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因素。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又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种形式。前者具有半社会主义的因素,后者则已经具备完全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逐步推进,比较切合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避免了因生产关系变化而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
1、公私合营的优越性:1953年以前,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为主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私营工业中有较大发展。1954年是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的第一年。同年全国公私合营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3%。2、公私合营的困难:扩展公私合营的工作,一般是选择一户户进行,从较大规模企业入手,发展一批巩固一批。余下的是生产落后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机器简陋,而国家不能分散力量向这么多中个企业投入资金和干部。这样,扩展公私合营的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
陈云指出,我们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国家,对各种经济要统筹安排。只管国营经济,不管其他是要出毛病的。凡国营经济能让出一部分原料和生产任务给私营的就让出一部分。这样会减少国营经济上缴利润,但维持了私营生产,可以减少出救济费,对财政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私营工业迟早要变成国家的,私营工业的工人与国营工业的工人要一样对待。1955年,私营工业产值有一半实现了公私合营。2、改造私营商业
第一,改造私营批发商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着重加强对私营大批发商的改造。1、扩大加工订货、包销,把私营工业的产品更多掌握在国营批发机构手中。2、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使这些大宗交易脱离私商。3、实现粮、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在主要农产品的批发环节上排除私商经营。
4、重要工业原料如煤、铁、钢材、橡胶、铜等完全由国营商业控制实行,计划供应。同时私商不得私自经营一般商品的进口业务。
第二,改造私营零售商随着私营批发商被国营商业代替,中央明确了改造私营零售商业的主要形式是代销、经销,由国营商业掌握商业货源,执行国家规定的零售牌价。到1954年底,在批发方面,国营商业所占的比重已达88%。(1952年,批发方面国营商业比重62%)零售方面,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比重达57%(1952年,零售方面,国营商业比重达43%)。3、改造私营商业中存在的问题
私营零售,已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从私营批发商进货,而必须依靠国营商业进货来维持营业。1954年,许多大城市中的私营批发商因为得不到货源而没有买卖可做。由于粮食和食油的计划供应,也减少了私商的销售量,其营业额日益缩小。私营商业的从业人员有七八百万,对他们不能盲目排挤,一律不给安排工作,否则,势必导致失业人口,造成社会混乱。从1954年起,对私营批发商采取了“留、转、包”等不同的改造步骤。
第三,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
1、由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发展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必然趋势:(1)、几年来私营工商业的大部分纳入了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生产经营都有增长,没有纳入轨道的,原料、生产、销路都出现困难。(2)、国家通过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能够在全国范围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承包合同
- 蛇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眼镜挂绳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04版铲车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及临时施工权
- 2024年度物流服务与仓储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智能物流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合同
- 合同欠债结清承诺书4
- 2024年度旅游服务合同服务项目与价格
- 2024年度建筑工程BIM模型制作与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住宅小区的管理与服务
- 《乡土中国》之《名实的分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户外广告牌施工方案53621
- 《涉爆粉尘除尘系统验收规范》01
- 定桩法记忆方法记忆大师图像记忆课件
- 福禄贝尔生平简介课件
- 《花之歌》课件(共36张)
- 检验科生化项目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课件
- APQP产品先期策划计划流程图
- (中职) 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 项目1ppt教学课件
- 广告及宣传印刷品制作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