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1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2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3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4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圣贤

刘克庄

圣贤自牧极卑谦,后学才高胆力兼。

悔赋不妨排贾谊,谤诗遂至劾陶潜。

取人最忌规模狭,绝物常因议论严。

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贤自我修养的态度谦卑,而后辈读书人则认为自己才学、胆力兼具。

B.读书人以贾谊、陶潜作为评定“圣贤"的标准,诗人对此是不认同的。

C.颈联直出议论,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取人”“绝物"的看法。

D.诗歌批评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警示作用。

15.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意思是作诗像写文章一样,表达不宜太直白而应有波澜。请结合这一观点分析本诗尾联的艺术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

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前四句写自己放弃早年之志到东都洛阳从官是因为要奉养双亲。

B.诗人在诗中回答主人的质疑:自己虽然是客居之人,却绝非庸碌之辈。

C.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绝不会与势利小人随波浮沉的志向。

D.陈子昂的诗歌明朗刚健,一扫初唐颓靡之风,本诗是他这一风格代表。

15.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四川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近体二首谢翱

(其一)

南雁去来尽,音书不可凭。应过蛮岭瘴,间拊楚臣膺。

沧海沉秦璧①,愁云起舜陵②。可堪魂梦在,回首旧觚棱③。

(其二)

月离孤嶂雨,寻梦下山川。野冢埋鹦鹉,残碑哭杜鸦。

妓收中使④客,民买内医田。到此闻邻笛⑤,离情重惘然。

[注]①秦璧:秦始皇得蓝田玉,为印,上刻“受命于天,即寿永昌”为传国玺。始皇二十八年渡江时沉于水中,不久秦亡。②舜陵:借指南宋六朝帝陵,曾被掘。③觚棱: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借指皇宫。④中使:太监。⑤闻邻笛:魏末稽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嵇康好友向秀经其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而念亡友,因作《思旧赋》。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首联写南雁去尽、音书无凭,表明亡国后故人音信断绝、自已于然一身的境遇。

B.(其二)首联上句写景,渲染孤寂、凄凉、黯淡的气氛;下句写追寻归隐之梦,领起下文。

C.(其一)颔联以“楚臣"自称,写自己亡国后浪迹南方崇山峻岭间,亡国悲愤不能自胜。

D.(其一)颈联以“沉秦璧”借指南宋灭亡:(其)颈联写宋亡后昔日权贵已沦为平民。

15.从情感内涵与表现手法两方而简要分析两诗尾联的异同。(6分)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此别"“谪居”照应题目中“送"“贬”二字,自然点题;句首“嗟"字饱含别时伤感情绪。

B.第二句中“驻马衔杯”定格送别瞬间场景,画面感强;“问"有温馨的情谊,更弥漫难以言表的惆怅。

C.第七句中“圣代”“雨露"表面上是对君王的赞美,实际上是讽刺朝廷昏聩,为李、王远谪鸣不平。

D.末句“暂时分手”针对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可谓是语重心长的劝慰。

16.李、王贬谪不同地方,作者却以一诗送别,诗歌是如何兼顾二人的?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6分)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巡边在河北作

张说

抚剑空馀勇,弯弧遂无力。

老去事如何,据鞍长叹息。

故交索将尽,后进稀相识。

独怜半死心,尚有寒松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篇的“抚剑"“弯弧”,紧扣诗题中的“巡边",表明诗人的身份

B.第二联通过诗人的自问自答,把诗人老来无依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生动。

C.诗人这次来到边关,看到从前的老朋友没几人了,新进的将士几乎不认识。

D.本诗写了诗人巡边时的所思所感,由此可以想象,诗人年轻时曾驰骋疆场。

15.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14-15题。(9分)

夏日田园杂兴(其八)

南宋范成大①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三公②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注]①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②三公:古代最高级的官吏,一般指太师、太傅、太保。周代宫廷有三株槐树,拜见天子时,三公立于三槐之下。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①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1140-1207):作此词时诗人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4.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槐叶像鼠耳一样对生,苍翠茂盛,遮住了炎炎夏日。

B.第二首词前两句描写了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的乡野春色。

C.两首诗写作手法完全不同,范诗化用典故,运用对比;辛词则白描勾勒,借景抒情。

D.两首诗都着笔于眼前,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风景画,笔调清新。

15.两首诗均塑造了诗人“闲”的形象,其中情志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比较鉴赏。(6分)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9分)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①。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②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注】①杜甫有诗句“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②《世说新语·识鉴》记载,西晋时,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美,弃官南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题表明这是一首赠别词,点明人物、事件;开篇点明季候特征,劝慰友人早日出发。

B.辛词多有情理交融、意味深长的佳句,本词三、四句就表达了词人对人生透彻的感悟。

C.本词语言典雅华丽,善于化用诗句,“辗转”与“崎岖"二词还构成了叠韵双声的对仗。

D.全词虽未过多渲染离别之苦,但也表达了深厚情谊,呈现平和舒缓、风流蕴藉的风格。

15.本词下阕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圣贤

刘克庄

圣贤自牧极卑谦,后学才高胆力兼。

悔赋不妨排贾谊,谤诗遂至劾陶潜。

取人最忌规模狭,绝物常因议论严。

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贤自我修养的态度谦卑,而后辈读书人则认为自己才学、胆力兼具。

B.读书人以贾谊、陶潜作为评定“圣贤”的标准,诗人对此是不认同的。

C.颈联直出议论,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取人"“绝物”的看法。

D.诗歌批评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警示作用。

15.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意思是作诗像写文章一样,表达不宜太直白而应有波澜。请结合这一观点分析本诗尾联的艺术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4.B(指出当时读书人的心目中贾谊、陶潜的作品都不能算是优秀,都敢轻视和诋毁,可见当时人们在选择圣贤上的严苛。此联批判了当时人们的错误做法)

15.①尾联采用了反问手法,突出作者对《诗经》的认可,比平铺直叙更有波澜,语气更强烈。②尾联用典,“小夫贱隶”讽刺了文学批评者对平民创作者的忽视,以《诗经》的开放性特点对比当时人们的偏狭。发人深思。③尾联表达含蓄深刻,曲折有致,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批评者的讽刺,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平等性。(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

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前四句写自己放弃早年之志到东都洛阳从官是因为要奉养双亲。

B.诗人在诗中回答主人的质疑:自己虽然是客居之人,却绝非庸碌之辈。

C.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绝不会与势利小人随波浮沉的志向。

D.陈子昂的诗歌明朗刚健,一扫初唐颓靡之风,本诗是他这一风格代表。

15.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4.A(强加因果,诗歌的三四句是一个倒叙句,写自己在东都洛阳从官,为不能在家奉养双亲而感到遗憾,体现了忠孝两难全。)

15.①开头写早有“白云志”、追随“赤松子"漫游,结尾“鸥鹭忘机”的典故,(1分)鲜明地反映出归隐山林、访仙求道的道家思想。(1分)②中间写不能奉养双亲而憾恨、要为天子献良策是典型的儒家忠孝思想。(1分)接着写的建功立业、进官封侯的渴望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1分)③结尾处“不然"一语勾连前后,(1分)明确表达了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就归隐江湖、独善其身的“儒道互补”思想。(1分)

四川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近体二首谢翱

(其一)

南雁去来尽,音书不可凭。应过蛮岭瘴,间拊楚臣膺。

沧海沉秦璧①,愁云起舜陵②。可堪魂梦在,回首旧觚棱③。

(其二)

月离孤嶂雨,寻梦下山川。野冢埋鹦鹉,残碑哭杜鸦。

妓收中使④客,民买内医田。到此闻邻笛⑤,离情重惘然。

[注]①秦璧:秦始皇得蓝田玉,为印,上刻“受命于天,即寿永昌"为传国玺。始皇二十八年渡江时沉于水中,不久秦亡。②舜陵:借指南宋六朝帝陵,曾被掘。③觚棱: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借指皇宫。④中使:太监。⑤闻邻笛:魏末稽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嵇康好友向秀经其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而念亡友,因作《思旧赋》。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首联写南雁去尽、音书无凭,表明亡国后故人音信断绝、自已于然一身的境遇。

B.(其二)首联上句写景,渲染孤寂、凄凉、黯淡的气氛;下句写追寻归隐之梦,领起下文。

C.(其一)颔联以“楚臣”自称,写自己亡国后浪迹南方崇山峻岭间,亡国悲愤不能自胜。

D.(其一)颈联以“沉秦璧"借指南宋灭亡:(其)颈联写宋亡后昔日权贵已沦为平民。

15.从情感内涵与表现手法两方而简要分析两诗尾联的异同。(6分)

1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语言、结构、手法、情感等的能力。B项中“下句写追寻归隐之梦,领起下文”这一理解不正确,从(其二)上下文语境看,“寻梦下山川"是写诗人在宋亡后,只身浪迹江湖,寻找往事遗迹,凭吊故国山河,而非归隐。

15.(1)情感内涵:①同:都抒发了沉痛哀伤之情。(1分)②异:(其一)侧重抒发对故国的魂牵梦萦;(其二)侧重抒发对死于敌人刀下的故人的伤悼、思念。(2分)(2)表现手法:①同:都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1分)2异:(其一)从视觉角度写景,目睹故宫而生故国之思;(其二)从听觉角度写景,同时运用典故,将生离死别之情表达得更为含蓄蕴藉。(2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古诗手法、情感等的能力。题干从比较两诗尾联情感内涵与表现手法角度设题。解答此题,须立足两诗整体语境,再从各自尾联的情感与手法角度做解析。从“可堪魂梦在”“离情重惘然"可知,二者都抒发了沉痛哀伤之情。但前者侧重写对故国的怀念,后者侧重写对故人的伤悼(结合典故手法看其表意的含蓄)。两诗尾联都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前者从视觉角度写景,由“旧觚棱”而生故国之思;后者从听觉角度写景,从“闻邻笛"而引出对故人的追怀、伤悼,且后者化用典故﹐表意浑厚。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此别”“谪居"照应题目中“送”“贬"二字,自然点题;句首“嗟”字饱含别时伤感情绪。

B.第二句中“驻马衔杯"定格送别瞬间场景,画面感强;“问”有温馨的情谊,更弥漫难以言表的惆怅。

C.第七句中“圣代"“雨露”表面上是对君王的赞美,实际上是讽刺朝廷昏聩,为李、王远谪鸣不平。

D.末句“暂时分手"针对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可谓是语重心长的劝慰。

16.李、王贬谪不同地方,作者却以一诗送别,诗歌是如何兼顾二人的?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6分)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讽刺”“为李、王远谪鸣不平"错误,“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是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没有明显讽刺朝廷,也没有对二人贬谪鸣不平。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两联将二人贬谪之地的典型意象结合起来对应刻画,兼顾而不偏;

②颔联先写峡中,后写长沙;颈联则先写长沙,后写峡中,交错而成一体,极尽兼顾之妙;

③颔联内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二人虽然身处两地,但都起相同愁思。将二者的同与不同兼顾到位。

【解析】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巡边在河北作

张说

抚剑空馀勇,弯弧遂无力。

老去事如何,据鞍长叹息。

故交索将尽,后进稀相识。

独怜半死心,尚有寒松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篇的“抚剑”“弯弧",紧扣诗题中的“巡边”,表明诗人的身份

B.第二联通过诗人的自问自答,把诗人老来无依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生动。

C.诗人这次来到边关,看到从前的老朋友没几人了,新进的将士几乎不认识。

D.本诗写了诗人巡边时的所思所感,由此可以想象,诗人年轻时曾驰骋疆场。

15.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14.B15.(1)壮志难酬的遗憾之情。(2)年岁老迈无所事事的怅惘。(3)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无所事事的空虚、孤独寂寞之情。(3)坚守志向、保持正直高洁的节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14-15题。(9分)

夏日田园杂兴(其八)

南宋范成大①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三公②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注]①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②三公:古代最高级的官吏,一般指太师、太傅、太保。周代宫廷有三株槐树,拜见天子时,三公立于三槐之下。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①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1140-1207):作此词时诗人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4.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槐叶像鼠耳一样对生,苍翠茂盛,遮住了炎炎夏日。

B.第二首词前两句描写了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的乡野春色。

C.两首诗写作手法完全不同,范诗化用典故,运用对比;辛词则白描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