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3_第1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3_第2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3_第3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3_第4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名校联盟2024届第二学期2月新高考调研高三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楚

【唐】杜甫

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

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青春"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含义相同。

B.颔联“无名江上草”写诗人发现江畔上的一些没有名称的野草,增加了对异乡的陌生感。

C.颔联“随意岭头云"写山岭间的随意飘荡的云彩,使诗人联想到了自己,顿生飘零之感。

D.尾联写诗人想像以前那样,纵马驰骋,然而已力不从心,在春日里,只好离群索居。

16.诗歌的首联和颈联都提到时令,请简要分析诗人这样安排的目的。(6分)

江苏省淮阴市淮阴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期初调研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忆昔俱年少

刘克庄

忆昔俱年少。向斯晨、登高怀古,赋诗舒啸。追数樽前插花客,人物并皆佳妙。禁几度、西风残照。元子①寄奴曾富贵,到而今、一一消磨了。君不乐,后人笑。

山南山北添华表。叹归来、谢池草合,黄台瓜少。老去爱持齐物论,谁管彭殇寿夭。待细说、教天知道。不羡两苏并二宋,愿弟兄、岁岁同吹帽②。杯到手,莫辞釂。

注:①桓温,字元子,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三次北伐。②吹帽:用“孟嘉吹帽”典故,多指重九登高雅集。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起笔写词人回忆年少之时,登高赋诗、舒啸放歌,情感豪迈,气势不凡。

B.“曾"“消磨了”等词语带有强烈的世事变迁意味,感慨英雄功业消散,情感突转。

C.“添华表"悲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谢池草合,黄台瓜少”则有情随事迁之感。

D.全词结构紧凑,章法严谨;用典精当,语言清新明快;议论抒情相结合,圆融自然。

16.词中“老去爱持齐物论,谁管彭殇寿夭"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都化用了庄子《齐物论》的典故,表达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期初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百年春梦",既指梦境,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去悠悠”三字,蕴含着无限的惋惜之情。

B.颔联写野草自然生长、鸣禽相乳相酬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界遵循着新陈代谢的规律,生生不息。

C.“旧溪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含有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之意。

D.从“眼看兴废使人愁"句可以看出,虽然除旧布新是自然规律,但作者仍为逝去的旧时代与旧事物感伤不已。

16.有人评价本诗有“哀而不伤”之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江苏省苏州中学2024届高三调研卷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对酒行

【唐】李白

松子①栖金华,安期②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竞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注】①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②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仙人、仙境起笔,营造出迷离缥缈、神妙飘逸的意境,“栖"“人”两个动词蕴含着诗人景仰、追思的情感。

B.“此人古之仙"两句通过追问仙人何在,凝聚着诗人艰苦探索的曲折经历与复杂心态,也为后文的感慨做了铺垫。

C.“浮生速流电”四句,诗人将“浮生"与“流电”,“天地"与“容颜”作对比,揭示了宇宙永恒与人生有限的矛盾。

D.整首诗歌看似平淡无奇,是诗人反思平生求仙的经历,以内心情感变化结构全诗,融游仙、人生、饮酒为一体,意蕴隽永。

16.有人评价诗歌中“含情"之语意蕴无穷,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测试(一)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②巧伺游人影,飓母③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因谗言遭贬赴任柳州刺史途中。②射工:传说中一种叫蜮的毒虫,能含沙射人,人或人影被射中后,都会害病。③飓母:飓风发生前的征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所写风物紧扣岭南特色,再加上具有传说色彩的独特意象,凸显出行程之奇特险峻。

B.颔联写雨过天晴山腰大象出没,阳光照射潭水,蛟涎浮现,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C.颈联写江边的射工狡诈地窥探并等待时机向游人释放凶险,阴沉的云气预示着飓风的来临,具有象征意味。

D.“从此忧来非一事”承上启下,上承前文途中所见之景,下启后文心中所想,蕴含了诗人被贬岭南的复杂心情。

16、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测试(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③。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④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这首词作于陆游镇江通判任上,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宴游,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徐州:这里指镇江,东晋南渡,曾以徐州治镇江。③貔貅:猛兽,喻指勇猛的战士。④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由“江左”而“古徐州",由“连山”而“危楼",词人的笔触由近到远,最后点题。

B.下片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词人从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叙写这次宴游。

C.“古愁”启“襄阳登览",“今愁”慨言当前。古今之愁纷至,词人心有不平却并不灰心。

D.词人借羊祜的典故劝勉同来登楼的镇江知府,希望他及早为北伐做好部署,建万世之功勋。

16、本词与姜夔《扬州慢》开篇同样是从地理形势写起的,但两首词在气象和情韵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名校联盟2024届第二学期2月新高考调研高三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楚

【唐】杜甫

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

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青春"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含义相同。

B.颔联“无名江上草”写诗人发现江畔上的一些没有名称的野草,增加了对异乡的陌生感。

C.颔联“随意岭头云"写山岭间的随意飘荡的云彩,使诗人联想到了自己,顿生飘零之感。

D.尾联写诗人想像以前那样,纵马驰骋,然而已力不从心,在春日里,只好离群索居。

16.诗歌的首联和颈联都提到时令,请简要分析诗人这样安排的目的。(6分)

15.【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综合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B项,“一些没有名称的野草”错误,“没有名字的野草"和“对异乡的陌生感”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应该是“诗人叫不上名字的野草",这样才能和“对异乡的陌生感”产生必然的联系。

16.【答案】(1)首联写南楚一带的春天与中原迥异;温暖与寒冷早早地便区分开来;颈联写虽是正月,但在这里却已能见到蜜蜂,已能听到鸟儿们欢快的啼鸣;

(2)按照家乡的时令,和这里的春天大有不同;

(3)在时令对比中诗人心中更增添了一层乡愁,更能凸显出一个异乡人的孤独惆怅。(每点2分,满分6分)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首联和颈联写时令的目的。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写道哪些时令,然后分析作用。“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南楚一带的春天与中原迥异;温暖与寒冷早早地便区分开来。作为一个异乡人,诗人对夔州的时令异常敏感。他发现,与中原家乡相比,这里的春天大有不同,如果按照家乡的时令,此时仍旧春寒料峭,但在夔州,天气已颇显温暖。面对这一切,诗人心中更增添了一层乡愁;“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在正月里就已见到了蜜蜂;鸟儿们的啼鸣也似乎不合于时令。诗人为夔州春日的风物而感到惊讶,虽是正月,但在这里却已能见到蜜蜂,已能听到鸟儿们欢快的啼鸣。他知道,如果在家乡,要见识到这一切,需在盛春时节。在夔州,诗人时刻拿家乡与之相比,更能凸显出一个异乡人的孤独惆怅。

江苏省淮阴市淮阴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期初调研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忆昔俱年少

刘克庄

忆昔俱年少。向斯晨、登高怀古,赋诗舒啸。追数樽前插花客,人物并皆佳妙。禁几度、西风残照。元子①寄奴曾富贵,到而今、一一消磨了。君不乐,后人笑。

山南山北添华表。叹归来、谢池草合,黄台瓜少。老去爱持齐物论,谁管彭殇寿夭。待细说、教天知道。不羡两苏并二宋,愿弟兄、岁岁同吹帽②。杯到手,莫辞釂。

注:①桓温,字元子,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三次北伐。②吹帽:用“孟嘉吹帽"典故,多指重九登高雅集。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起笔写词人回忆年少之时,登高赋诗、舒啸放歌,情感豪迈,气势不凡。

B.“曾”“消磨了"等词语带有强烈的世事变迁意味,感慨英雄功业消散,情感突转。

C.“添华表”悲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谢池草合,黄台瓜少"则有情随事迁之感。

D.全词结构紧凑,章法严谨;用典精当,语言清新明快;议论抒情相结合,圆融自然。

16.词中“老去爱持齐物论,谁管彭殇寿夭”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都化用了庄子《齐物论》的典故,表达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D(D项“语言清新明快”错。)

16.①刘词:化用诗句是说词人年老了更加赞同庄子齐物论的观点,认为生死、寿夭这些人与生俱来的观念都是虚妄的,故不应以生死为事。表现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②《兰》反用典故,意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每点3分)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期初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百年春梦",既指梦境,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去悠悠”三字,蕴含着无限的惋惜之情。

B.颔联写野草自然生长、鸣禽相乳相酬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界遵循着新陈代谢的规律,生生不息。

C.“旧溪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含有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之意。

D.从“眼看兴废使人愁"句可以看出,虽然除旧布新是自然规律,但作者仍为逝去的旧时代与旧事物感伤不已。

16.有人评价本诗有“哀而不伤”之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15.D“作者仍为逝去的旧时代与旧事物而感伤不已"表述不当。作者感伤的是新法被

旧法取代。

16.①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体现了“哀”: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寓有政治上的悲慨;“欲把一杯无侣伴”,道出了自己无志同道合者的愁闷;“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接抒发新法被废的愁闷之情;②但作者的哀愁并不过度,而是有节制的,体现了“不伤”: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自然和人事景象,说明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新事物必定会取代旧事物,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作者从中汲取了力量,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愁绪。(每点3分)

江苏省苏州中学2024届高三调研卷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对酒行

【唐】李白

松子①栖金华,安期②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竞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注】①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②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仙人、仙境起笔,营造出迷离缥缈、神妙飘逸的意境,“栖"“人”两个动词蕴含着诗人景仰、追思的情感。

B.“此人古之仙"两句通过追问仙人何在,凝聚着诗人艰苦探索的曲折经历与复杂心态,也为后文的感慨做了铺垫。

C.“浮生速流电”四句,诗人将“浮生"与“流电”,“天地"与“容颜”作对比,揭示了宇宙永恒与人生有限的矛盾。

D.整首诗歌看似平淡无奇,是诗人反思平生求仙的经历,以内心情感变化结构全诗,融游仙、人生、饮酒为一体,意蕴隽永。

16.有人评价诗歌中“含情"之语意蕴无穷,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C.“作对比”错。不是对比。“浮生"两句中,“流电”的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的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倾泻出诗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故选C。

(2)前两句写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用典表达诗人对古仙人的思慕;三、四句写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以反问句式转入对仙人不复现的失望;五、六句写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以夸张手法转为对人世时光易逝的忧虑;七、八句写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正因时光短暂,更令诗人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天地不老,而世人容颜易老,生发出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对容颜日改的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的情绪;结尾写面对美酒不肯饮,又等待着谁呢,诗人化用了王粲的诗句“今日不极欢,含情欲谁待",以超然挥洒的笔触,独辟蹊径,以面对酒杯的联想反问,表达了何不及时行乐、痛快饮酒的精神追求,情感豁然开朗。

答案:

(1)C

(2)①诗人一生求仙无果,又感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因而心情不欢畅。②诗人并未沉溺于悲伤,产生新的精神追求:不如抓住光阴,及时行乐,纵情痛饮美酒。

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

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

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诗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问。诗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的意境,也凝聚着诗人一生求仙的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对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的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探索之后的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诗人迷惘、惆怅的复杂心态。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诗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的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的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倾泻出诗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结尾两句,紧扣诗题,揭出主旨。诗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对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的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的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的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的精神追求。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诗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诗。起笔是对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调,继而转入对仙人不复现的失望,对求仙追求的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对人世时光易逝的忧虑,对容颜日改的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的情绪。至此,诗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时,诗人又以超然挥洒的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对酒杯的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的高远精神追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就形成了全诗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诗“飘逸"的风格。

【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测试(一)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②巧伺游人影,飓母③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因谗言遭贬赴任柳州刺史途中。②射工:传说中一种叫蜮的毒虫,能含沙射人,人或人影被射中后,都会害病。③飓母:飓风发生前的征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所写风物紧扣岭南特色,再加上具有传说色彩的独特意象,凸显出行程之奇特险峻。

B.颔联写雨过天晴山腰大象出没,阳光照射潭水,蛟涎浮现,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C.颈联写江边的射工狡诈地窥探并等待时机向游人释放凶险,阴沉的云气预示着飓风的来临,具有象征意味。

D.“从此忧来非一事"承上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